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0|回复: 0

优频道掀起的闹剧:提倡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5 0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瑞贤
寄件者:vheng (vheng@singnet.com.sg)
主旨:《优频道掀起的闹剧:提倡方言》
View: Original Format
网上论坛:soc.culture.singapore
日期:2003-06-30 03:05:26 PST

2003.06.14
www.lee-philosophy.org
------------------------------------------------------------------------------------------------------

在两极哲理的发源地,最近刮起了提倡方言的强风,支持者说方言有利于与民沟通,反对者说会不利国家的发展;孰是孰非,一时还不分上下。

我对提倡方言这话题并不感兴趣,但对被刮起的这阵强风的来源却很感兴趣。

当有关的咨询委员会建议适度放宽方言节目时,适逢新加坡正与沙斯苦战之际,优频道抓准时机,抢先推出用方言与民众对话的节目。由于当时人们想要了解更多的沙斯问题,因此节目反应极好,优频道的竞争对手新传媒也不甘示弱,推出相似的方言对话节目,收视率也很高。节目的反应极好及收视率很高是否和方言有关是另一回事,但提倡方言者从此有了依据,正反之声因此也此起彼伏,回响至今。

狮城在二十四年前开始推行讲华语运动,要华人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讲华语运动做得很成功,至今,三十岁以下的华人,几乎都懂得听讲一般的华语(及英语),但能听讲方言的已经不多。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利用华英语来沟通和获得信息。所以,方语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三十岁到六十岁的华人,能听讲一般华语的最少有八成,而能听懂一般华语或英语的估计达到九成九之多,其中不少属于双语听讲者。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里也主要是利用华语或英语来获得信息,但大部份是用华英语来沟通,与亲人沟通时,部分人士还会用方言。

至于六十岁以上的华人,大都能听讲方言;然而,六十岁到七十岁的华人当中,估计一成左右的人只能听讲英语、三四成的人能听讲华语,但拜推广华语运动之福,估计约八成的人还是能听懂一般的华语。七十岁以上的华人,听懂英语的很少,听不懂华语的也很多。估计这七十岁以上的华人人数,不会多过总华人的半成。

从上述可知,假如以华语和英语来作为沟通工具,就能很有效地把信息传达给华人。假如以方言来传达信息,却很没有效力。比如说,传媒爱在节目中间加插方言的抗沙斯信息,试问:有几个听不懂华语或英语的华人会坐在电视机或收音机前几个小时,来等待那十几二十多秒钟的信息?答案是:无人!假如以方言来传达其它的信息,也会得到同样的下场。

为什么还有人要提倡方言呢?因为有亲切感、艺术感、母语感、使命感、工作感、叛逆感、消磨感、学习感、新颖感、自我感、自豪感,等等好处(各“感”之原因在此省略之)。

提倡方言,有何负面问题?有,不实际!另外,讲华语的成功,是建立在消灭方言的身上,假如讲方言成功,也是建立在消灭华语的身上。

新加坡的方言,也会象世界其它国家的华人方言(如:泰国、美国)一样,为了适应环境,而会自然地被淘汰。

与方言有关的节目,在新加坡也会象越剧或京剧一样,被当成艺术来欣赏。

要怎样处理目前听不懂华英语的老华人问题呢?政治方面的作法,是再等十几二十年,这问题就会象失业问题一样,自然地消失。实际的作法,则是象传达信息给儿童一样,由亲人代办。

顺笔一提,建台不久的优频道,为了争取观众,不断地以新颖大胆的手法炮制了许多相当开放的节目或噱头,推出方言对话节目只是其中之一,记得还有选美女、选大胸房、在电视画面若隐若现的换泳装的节目,及推出很性感的男女影星照片等。有的节目与噱头做得很成功,极具情色,很能达到提高收视率的效果,但同时也易引人想入非非。就不知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少年男女伤风行为和非礼强奸案,是否和传媒的如此开放作风,有着一定的关系?

要知道提倡方言能否成功,看今后传媒的动作就会有答案;因为,假如有听众市场,就会有商家愿意买广告,就会有更多的方言节目,也就会有更多人说方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1 21:38 , Processed in 0.0937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