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发表于 2011-2-10 12:46:16

林伦伦,潮汕方言研究的“痴情汉”

来源:http://bbs.gd.gov.cn/thread-387117-1-1.html

  (林伦伦,1957年生。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现为汕头大学副校长,汕大文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学学会、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会理事,广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在潮汕方言研究方面颇有建树,1994年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已出版《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等著作10多部。)

    在林伦伦那间略显芜杂的办公室里聊天,一开始记者就套近乎———

    记:林校长,我跟您一样都是籍贯澄海的汕头人。

    林:可是你根本没澄海口音,你说的是标准的汕头话。其实四十年前汕头市还没有标准的汕头话,在这里生活的汕头人都带着祖宗的口音,或是揭阳、澄海、惠来,或是潮阳、饶平等等,直至解放后新一代汕头人的成长,才形成独立的汕头话音系。

    记:您从事潮汕方言的研究已有许多年而且甚有建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冷门的专业?面对全球化趋势,您是否觉得潮汕方言、潮汕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会没落乃至消亡?

    林:在中山大学读书时,我受导师李新魁的影响对潮汕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觉得这是冷门的专业,潮汕方言应该将它放在整个中国的汉语发展史的范畴中来研究。国外很多汉学家对于潮汕方言都甚有研究,如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瑞士高本汉就来到中国,把汕头作为一个调查点,他认为潮汕话是汉语最古老的一个支系。

    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人民生活劳动交流的工具,潮汕方言不会消失,只会变异。用一句流行的话叫“与时俱进”。

    记:这就像潮菜、潮剧一样,一些崇尚正本清源和喜欢原汤原味的潮汕人对这种变异表现出担忧,您认为呢?

    林:不能以对或错、好或坏加以简单的评价,它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时代总会在语言里面留下它的印记。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热情好客的潮汕人在使用母语时不自觉地或者说是无意识的一种排外心理。比如面对着一位外地人,我们只顾不停地用潮汕话交流就会给对方留下一种隔膜和猜疑,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记:近年来您似乎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转向,由您主编的《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词新语1800条,您关于流行口语的研究文章也不时见诸报端,这是否意味着您想放弃潮汕方言的研究了?

    林:这其实是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近年来因为行政事务的忙碌使我失去了许多专业研究的时间,我再也无法像先前那样将整个的寒假暑假用于下乡调查了,可以说近两年自己专业方面的成绩正在退步,我很着急。林伦伦的名字在世人眼中是与潮汕方言的研究联结在一起的,林伦伦如果不做专业研究就失却了自身的特点与魅力。对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社会角色是教授,第二才是副校长。

    记:所以说从政对一位学者、专家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行政事务和专业研究两头忙,有限的精力只能有所取舍。这种时候您是否会感到很无奈?是不是一个专家不该用太多的精力投入于政务方面?

    林:是的。这些年我一方面从事行政工作,一方面为了不丢弃专业,仍然坚持带研究生,上课,开讲座。但是没有时间作深入的专业研究,有时候自己感到很苦恼。我不提倡专家学者都来涉足行政事务,那样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失去了某专业一个很有建树的行家,却换来一个业绩不很突出甚至不伦不类的行政人员。

    我们的晤谈匆忙终止,因为林伦伦要去机场接省里来的客人。繁忙的事务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诸如不得不放弃集邮、书法、体育锻炼等业余兴趣,但他感到更为遗憾的是没能带出一个专研潮汕方言的研究生,因为来自潮汕的学生绝少再有像他那样痴迷于本土方言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伦伦,潮汕方言研究的“痴情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