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2 发表于 2013-5-23 15:49:03

戏剧与方言

作者:魏润身(首师大文学院教授) 来源:北京晨报http://guancha.gmw.cn/2013-05/22/content_7715425.htm#blz-insite
  

  上海提出保护上海话,某种意义上是保护上海传统文化,从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多元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讲方言干什么?在幼儿园开设方言课,跟英语班没有区别,会讲了不一定去用,即便去用也不可能选择它后面的文化类型。(《中国青年报》5月20日)

  日前,上海市教委在答复市政协委员保护上海话的提案中表示,将大力推进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遴选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上海话教学的试点,取得经验之后逐步在全市推行。针对这件事情,《中国青年报》提出了“学方言干什么”的不同观点。

  确实,沪语有必要在上海幼儿园先试点后推广吗?对此一定要慎重。过去,一些上海人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电话中互操沪语,虽然传递了彼此的亲切却疏离了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诸多比较北京文化与上海文化的著述文章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不少老上海人把上海以外的人都视为乡下人,那么不会上海话的乡下人,听着城市贵族的或高谈阔论或家长里短怎么可能熨帖?可喜的是,即便是真正老上海人家的年轻人,今天也不再以会操,沪语为傲,这就如同今日的北京,老北京还吃香吗?自豪吗?诸位在《新闻联播》中看到几个北京大爷当了什么大老板大领导?操的是一口京片子?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保护传统文化没有错。但是从幼儿园开始普及上海话总觉得有些扭曲。十几年前为了传承国粹,有关部门就规定在中小学开设京剧课,由于不切实际违反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不了了之是必然的。因此,即使是国粹京剧,我们对它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只不过需要一小部分人研究它,一小部分人表演它,一小部分人哼唱它,一小部分人欣赏它。而绝对不要将其列入全民教育的规划与课程。我倒是认为,对于地方话莫若像地方戏。喜欢唱秦腔的唱秦腔,喜欢听评弹的听评弹,不要一窝蜂地去普及。否则,上海孩子人人拽出一句“阿拉上海印(人)”,北京儿童个个见了人就“吃了吗您呐”——您听着舒服吗?这是否就强化了地域文化的标识与内涵?(魏润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戏剧与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