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舟人 发表于 2010-6-3 17:45:42

华人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作者:汪惠迪 (常舟人斑竹)

  2000年10月5日,笔者在早报撰文吁请新加坡高等学府牵头,联合全球主要华人社区的语文专家携手编纂一部《全球华语通用词典》(参见《网络世纪需要一部全球华语通用词典》一文)。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周清海先生则四处奔走,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港澳特区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断倡议,各地专家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这项跨国跨地区的语文建设工程。

  2002年,被誉为“工具书王国”的北京商务印书馆闻风而动,开始筹划《全球华语词典》的编纂工作。2004年,新马编写组在新加坡率先成立,试编工作随即展开。2005年3月,词典的编纂计划在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委)正式立项,语言文字信息司(语信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出任主编,接着在暨南大学召开首次编委会会议,商讨并落实编纂事宜。会后,港澳编写组、台湾编写组、大陆编写组相继成立,于是编纂工作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编委会安排专人与北美、西欧、大洋洲等地区的学者联系,搜集当地的华语资料。

填补中国辞书出版的空白

  参与《全球华语词典》编纂工作的有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港澳特区及新马泰等国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他们花了五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2010年5月17日下午3时30分,《全球华语词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座谈会由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词典的两位荣誉顾问,第八第九届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出席座谈会的还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宣部、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加坡总理公署和新加坡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等。

  《全球华语词典》收录了全球各主要华人社区的特有词语和名异实同或名同实异的词语共计约一万条,并且逐一注明使用的地区。可以说,这是一部国际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工具书,它填补了中国辞书出版的空白。

  回顾历史,新马华人的先辈由于各种原因,从中国南方沿海诸省漂洋过海,移居本地区。他们所到之处也是汉语和中华文化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之地。是他们使汉语在异国他乡得以传播,是他们使中华文化在海外发扬光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普遍、深入。孔子学院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五大洲一个个地创建起来,学习汉语的华人和外国朋友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日俱增。目前,除中港台澳两岸四地以外,全世界大约有4000万人在学习华语文。
折射了华语的多元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现在大多习惯于把汉语的共同语叫做华语。华语是以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为基础的现代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学了华语,相互沟通一般都不成问题。但是,世界各地的华语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主要是由历史的、地理的、社会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上,有时成为相互交流与沟通的障碍。例如中国大陆人民所说的“民乐”,台湾叫“国乐”,港澳叫“中乐”,新马泰印尼等亚细安国家叫“华乐”。新加坡人说的“路隆”,马来西亚叫“路墩”,港澳叫“路拱”,中国大陆叫“减速带”“减速条”。新马的“印度煎饼”,中国大陆叫“印度抛饼”“印度甩饼”或“印度飞饼”。诸如此类,可以说是华语中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词典如实加以记录,并且不止一处。因此,我们可以说《全球华语词典》折射了华语的多元,展现了华语的姿彩,凸显了华语的魅力。

  其次,《全球华语词典》的出版有助于全球华人构建和谐的语文生活。你那里习惯用“中乐”“华乐”或“国乐”,那就依照你的习惯使用,词典不过是如实描写,记录下来,让语言的用户都了解,使他们能够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不但有利于沟通,而且可以增强全球华人相互交往的亲和力。

不当语用法官

  虽然词典的编纂者在记录、描写的时候并不强求规范或统一,但也并不是毫无作为,他们也审慎地表了个态,即指出词语的应用导向。例如“印度抛饼”“印度甩饼”和“印度飞饼”,编者倡议使用“印度抛饼”,“路隆”“路墩”“路拱”“减速带”“减速条”,语用导向是“减速带”。《全球华语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创立一百一十多年来出版的第一部用“华语”做书名的工具书,取名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华语”是一个包容性很强,而且非常人性化的词儿。

  第三,众所周知,英语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语言,在长期的使用中出现一些地域差异,因而有所谓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呈现出它的多样性。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也正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变体来丰富自己。中国是汉语的故乡,是汉语的大本营,势必跟海外汉语频繁交流、亲密互动。《全球华语词典》可以说是这种交流与互动的产物,也是这种交流与互动的桥梁。它对各地华语在交流与互动中自然融合将起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全球华语词典》不当语用法官,却要当好语用导游,因此,《全球华语词典》对中国人民走向世界,对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走进中国扮演了一个向导的角色。

  第四,在汉语国际化的过程中,《全球华语词典》大量收录各华语地区的相对稳定的汉语词语,经过广泛应用,逐步稳定之后,必将为现代汉语标准语输送丰富的养分,从而使现代汉语的基底更加厚实,内核更加坚实,表现力更强。
编纂观念不够前卫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的是,《全球华语词典》颇有可读性。一般来说,词典是供查检之用的,它不是一般的趣味性读物。但是这部词典不同,它的可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许多词语下开了个“知识窗”,主要介绍词语得名之由。比如新加坡人在阅读《联合早报》的中国新闻时,常看到“双规”一词,其实除了“双规”之外,还有“双开”和“双指”。“双开”是什么意思?词典有解析,“双规”和“双指”有什么不同?“知识窗”里有介绍。又如已为普通话吸收的广东话“拍拖”怎么可以用来“指谈恋爱”的呢?现在大家常说的“买单”和“埋单”、“大排档”和“大牌档”、“咸鱼翻身”和“咸鱼翻生”是哪里来的呢,到底怎么写呢?这部词典都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二是例句丰富,从中可使我们了解到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国情或区情。词典要编得有可读性,并不容易。这说明词典的编纂者心中装着读者,是颇具匠心、煞费苦心的。

  毋庸讳言,词典也还有不足之处,例如收录的条目,即以亚细安十国来说,新马泰较多,其他国家较少。其次,我认为编者的编纂观念还应当前卫些,例如收了“臀霸”却不喜欢“波霸”,收了“丰乳”“丰胸”“隆乳”“隆胸”却不收“太平公主” 。笔者忝为词典的编者之一,由衷地欢迎读者批评指教。
笔者希望商务印书馆能不断修订、日臻完善,把《全球华语词典》打造成一个品牌,使它更好地满足全球华人和外国朋友学习和使用华语文的需求。笔者相信全世界华人是需要这样一部词典的,学习华语的外国朋友也是需要这样一部词典的。

(原载《联合早报》2010年5月29日言论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人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