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员 发表于 2003-10-13 18:05:30

中文网络文化变迁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传媒观察(2002-10-16)

一,网络文化的起源

如果有一个人自称他的朋友混过ACT,那么,你最好不要问他ACT是什么。ACT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最古老的中文论坛,是中国民间文化在网络上发展的起源地罢了。ACT包括一群人,他们在一块不大的天地里交流、沟通、抒发自己的情怀,所谈及的事物包括天文地理,哲学政经,生活和思考。

跟ACT同时名满世界的应该是《华夏文摘》。在94年到95年之间,ACT和华夏文摘是民间网络交流的重要场所,也许那个时侯上论坛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地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CT和华夏文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在中文网络历史上不过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罢了。就像当初的四通和网易那样,代表一个时代和过去。ACT和华夏文摘之所以被人经常提起并津津乐道的原因是:目前做网络的人几乎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或者,他们看中了网络的经济价值,或者,看中了网络的传播价值。总之,他们是发现价值的人,这种对价值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当初在ACT和华夏文摘的大众性,娱乐性,公平性。

总之ACT和华夏文摘都是一瞬间的辉煌,刚刚兴起便没落了。那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那时侯上网的人除了交流这一目的外,还另有一个目的:在网络上填充中国文化。

网络文化的发展

目前很多网络都跟ACT及华夏文摘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海外中国文学网络。这些网站的创办人几乎都是那时侯的朋友,相互认识,并互相了解。这些人目前并不是不上网了,而是在搞网络,做网络。为着各自的目的和原因,甚至爱好。这些人所办的网站,都以文学为主,兼顾社会,哲学。一般不涉及政经。更大的一个特点,他们几乎都出身理工科。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文科人是没有机会上网的。

这些人主办的网络中最有名的有三个《花招》女性网站,站内高手云集,可以说华夏文摘及ACT的女性精英都集中在那里,她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建立一个为女性服务的商业网站。最近去看过几次,觉得花招的针对性虽然很强,但明显缺乏一个商业机构的支持和操纵,依然处于ACT阶段的那种个人爱好,平等,娱乐性。很显然,花招想在商业上有所突破是很困难的,必需经过一个大规模的改革。

《新语丝》ACT二十余人共同发起并创办,是那个时代建立的相当具有代表性的非商业网站。新语丝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将所有跟中国文化有关的事物搬到网络上来。而在两年之前,新语丝上载的古典文献为中国文化在网络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很多网站都在转载新语丝的古典文献,这是一项踏踏实实的工作,虽然当时发起并组建新语丝的二十几个人所剩无几,而目前新语丝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停止,但这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很多个人网页都在继续进行这项工作。最具代表性的是台湾元元网站,风云阁,风动个人主页。这些人只有二十几岁,他们有更大的热情,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奉献精神。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年轻人为了这项工作都有点不务正业。

《清韵书院》清韵本来应该是这三个网站里最薄弱的一个,主办人只有一个是华夏文摘的老人。但它却成为一个最有潜力,完全正规化的文化网站,刚刚出现半年就被海外华人选入十大网站之一;并且在刚刚建立的同时,就在进行从国外走向国内的行动。清韵书院的背后首先有一个实力雄厚的专业网络软件公司在支持,清韵拥有中文网络、乃至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专业的技术支持加上专业的电脑美工,在中文网上著名的主编之一温柔的统领下,使清韵书院轻松地由海外转入国内。据可靠消息,清韵书院所有部门都已经转入国内。

中国文化产生与中国,源与中国。ACT和华夏文摘的人基本上是理工出身,就算能写几笔好字,也都是半路出家,对中国文化的一知半解成为这些人的先天不足。但清韵书院的走向,是非常明智的。目前清韵几乎网罗了目前中文网上超过一半的精英。笔锋犀利时的韦一笑,写实高超的筋斗云,笔淡女烟的可乐,快意潇洒的三心,灵性超群的香蝶,作风狠辣的多事。另有嘻笑怒骂的宁财神和功力顶级的鲁达。这些人分居海内外,将清韵书院的格调拔得很高。如果宣称得力的话,清韵一定会成为中文网络原创基地。最近大陆文学网榕树下争文特约清韵协办,而与清韵总部同在西安的李寻欢也成为评委主任。但清韵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就是它太贴近大陆,不得不忽视网络上争议最大的政治问题,连实事也被避违。论坛上风花雪夜,燕赵悲歌,水平是一等的,可失去了为民高呼的资本,作网络有什么价值?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到了网络上还是不许说么?中国文化,难道不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么?

无论怎么说,97年至98年年底的一段时间,成为中文网在世界网络上由幼稚而成熟的阶段。在98年年底,以资料闻名的新语丝,黄金书屋,亦凡书库,太阳升图书馆等的点击次数远远超过了其他综合性网站和专业网站。那一段时间是中国网络的发展时期。

网络文化的兴盛

早在中文网刚刚建立的时侯,是出于国家的要求:国际上的互联网已经普及,而我国的电脑联线都成问题。所以,中文网络是被做为课题,任务来完成的。并非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产生方式,本身就使得中文网络没有群众基础,只是高高悬挂的空中楼阁。产生方式的异常,就像先天不足一样,使得中文网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更使得为中文网络发展而奋斗的人面对太多无法克服的障碍。就是说,网络没有市场来做指导,怎么发展,全靠自己去摸索和猜想。这种情况使得本就风险极大的互联网事业几乎陷入了一夜间就可以兴盛,一夜间也会倒塌的境地。

在这种状态下苦苦支撑了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经济形式也由国家形式转向国际联合。这种经济的转变同时也就要求中国的通讯事业由传统像现代过渡。而最先进的通讯,无非是电脑联网。所以,中文网及中文网络文化的兴盛产生与97年,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中国网络文化奠基的时代。中文网络的兴盛主要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上网人群增多,网民的层差出现差异。

2,国家鼓励上网,电信基础收费降低。

3,中文网络脱离了始创之初在世界网络上的落后局面,大陆电脑人才倍出。

4,新闻媒体对网络的关注和网络自我宣传的意识的增强。

请原谅我不再一一解释,因为本文主要在谈中国网络文化。

中文网络文化的商业化,职业化

在花招的特性展现之后,在新语丝的传统奠基之后,在清韵书院的原创之后,中国网络文化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从发展阶段过道到兴盛阶段。这种兴盛,是两个方面刺激而产生的。

一,中国互联网的兴盛致使上网人群的变化。

早在ACT,华夏文摘时代,上网人群是以海外华人为主的。这些人对祖国文化的渴求,直接导致了当时溶合得气氛,振兴中文网络的决心和不求回报的热情。那时侯上网人群是以充实网络,充实自己做上网目的的。而那一批人,在中国网络兴盛的时侯,基本由台前转向台后,开始自己经营网络或电脑生意,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在98年之后,网络上的中文基本经过了添充状态,已经非常饱满。这使得新上网的人认为,这些都应该是网络应有的服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向网络填充中文的义务,反而抱怨网络上的文字不够多,将这种文化溃乏归结为网络的服务不好。因为这个时侯网络已经经济化,新上网的人群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是没有任何填充的义务的。新上网人群认为网络是消谴或经济的工具,这种目的的不同,造成了中文网络文化资源的枯竭。

二,网络的经济意识的增强。

无论网上或网下的人,都意识到网络的经济价值。这就使得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免费奉献,而转为对自己的付出寻求相应的报酬。这个问题早就被网络关注,所以,网络上被转载的情况渐渐由网络之间公开进行,慢慢变为BBS的专项,而网络并不轻易刊登未得到授权的文章。最近国中网与CHINA BYET的官司,就是因为授权原因而产生的。这在一方面可以说是网络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是对创作版权的认可。但在另一方面,也使得中文内容无法向最初那样随意流通,发挥最大的效应。

目前中国网络文化的形式

目前中国网络文化从有目的向无目的进行过渡,以前上网是公众性的,舆论性的,为了祖国文化在网络上争站一席之地。现在上网是集团性的,娱乐性的,和名利性的。上网的人在自己经常出入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不像从前的人们那样好奇,听到哪里开一个新网,马上就会去看一看,瞧一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网络人员的停滞,使新兴的网络,新兴的观念得不到足够的网民的支持。这使得新网的广告满天飞,有很多网络为了宣传自己,甚至非法获取别人的电子邮箱的联结权,更有一些人竟然公开出售别人的邮箱地址。在前一阵最风行的8848电子广告,索易电子广告和珠穆拉嘛的电子信给笔者造成相当的困扰,不得以将自己的帐户封掉,另行更换了自己的邮箱。但这一段时间听说这几个网站的电子垃圾都已经停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宣传。这是因为网络的集群性而造成的。试问有多少上网的人经常到别的网站去参观呢?又由于各网站的人员的固定性,而使得这些常来的人形成固定的圈子,有相同的爱好,欣赏角度,甚至自己圈子里的典故和语言。这反过来又使得新来的人很难适应这些网站。这也许是目前中文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人员僵化,固定化,有自己的语言。网络需要新鲜的血液,陈腐的网络毕竟要被淘汰。

文章来源:传媒观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文网络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