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成 发表于 2007-11-1 23:06:10

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语言学解读

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语言学解读
――学习十七大政治报告札记
首发于老虎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jicheng
老虎按语:单位一年一度的读书征文一又开始了,回顾这几年参加征文的情况,获得的所谓奖还是不少,什么二等奖啊三等奖啊,最起码也得了个优秀奖。这些奖虽然不评职称不涨工资不提职务,但是有100-300不等的购书卡,还是很不错的。就算这些也没有,还有纪念品可拿呢!所以老虎今年本来不打算参加征文,后来一想,还是参加吧,又实惠又支持了学院工作,也算是一举两得吧,何乐而不为呢!老虎向来的风格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要写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写出一个全新的感受来,哪怕水平低一些,至少不重复别人!于是就产生了这篇《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语言学解读》,算是奇文一篇吧。我估计全国人民还没有人来得及从语言学角度去解读十七大政治报告呢!

http://www.qsschool.com/lyxmxx4/Article/UploadFiles/200704/20070404084819426.jpg

2007年,正是我国各项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次代表大会是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一次盛会!她所体现出的全新的思想意识,使得这次会议必将载入历史史册,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她所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为我们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第十七次党代会已经胜利闭幕,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阅读风暴,成为当前印数最大的畅销书!
总书记的政治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生、港澳台、外交、党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七大报告有什么新的特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这些重大问题,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和各级官员解读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本文打算从语言学的角度,另辟蹊径,从几个热点词入手,适当进行对比分析,解读十七大政治报告的重要意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析十七大政治报告给我们传递的新信息。

一、热点词语的设置思路
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的运用,与社会关系非常密切,一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如何,完全可以反映这个社会对于相关事物相关概念的关注程度。代表一个事物一个观念的词语成为社会使用热点,那么这个事物观念本身就必然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运用语言学中数理语言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分析和比较一篇文章一部著作或几篇文章几部著作的词的使用频率及语言风格,而这种词频分析结果透露出的信息,正是十七大报告所带给我们的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就是我们今后关注并为之奋斗的热点!
十七大报告中的许多“关键词”,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中心。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十七大报告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要求,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和解读了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关键词,例如“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和谐、民生、和平协议、惩治腐败、生态文明”等等。
首先要注意,热点词不是关键词。关键词一定是实词,一般是用来概括一篇论文所涉及的一至多个领域,以及重要的研究方法。关键词是一篇文章中客观存在的,不因分析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祝福的艺术特色浅析》这样一篇论文,关键词肯定是“鲁迅-鲁迅小说-祝福-艺术特色”,而热点词语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目的需要,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它不代表文章的全貌性内容,只是反映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目的是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佐证。因此,不同的人,研究同一篇文章,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加上研究者的个人经历、志趣、观念的差异,设置热点词语往往相差很大,因为一个事物一个观念是不是热点,看法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这里没有选择使用媒体上流行的十七大关键词,而是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和观测点来设定热点词语的选择标准。
我们设置热点词语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十七大政治报告,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热点,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结合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做的工作,突出中国发展现实的需求。之所以要强调突出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因为我们力图通过热点词语的设置找出我们的党在未来的关注重心,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是不是只是在推一种概念或者说一种空洞的观念。

二、十七大政治报告热点词语的统计分析
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开始对十七大政治报告进行分析统计,从中提出我们关注的热点词语,并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找到基本的数据。
我们提出的热点词语是十个:
教育、科学、经济、创新、自主创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发展、和谐
我们选择这些词,充分考虑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注重的是热点词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这十个词语除了“和谐”是很有点意识形态意味的词外,其余九个词语,都是近二十年来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现实热点。这些热点词语,与我国国计民生方方面面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些词语的关注度,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在这些概念背后是政策取向,是发展势头,是工作重心!
虽然,这些热点词语的设置选择或许不具有代表性,具有很强的个人因素,主观性成分多于客观性成分,但是,任何一种研究,何尝不是研究者主观态度的一种反映呢?至少,这种研究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十七大政治报告透露出的政策信息。
我们对这些热点词语出现次数统计如下表:

热点词语
出现次数
备    注
教育
47
在第八部分出现了25次
科学
64

经济
107
在第五部分出现了42次
创新
57
在第五部分出现了20次
自主创新
11

改革
102
在第二部分出现了24次
开放
59

改革开放
34

发展
307
几乎遍布全文,在第三部分出现了99次
和谐
34
在第六部分出现36次

这些热点词语的使用次数,有力地说明了我们的党在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紧要关头所关注的工作重心,指明了全国人们奋斗的方向。
那么有人会说,这些数据摆在这里,孤零零地似乎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难以说明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也不容易看到十七大的创新点,因为我们都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具有说服力。为此,我们又把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进行了一番统计分析,与十七大政治报告进行对比。为了使这种比较具有可比性,我们选择的词语都是相同的,从同样的角度用同样的词语来进行分析比较。比较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热点词语
十七大报告出现次数
十六大报告出现次数
教育
47
39
科学
64
26
经济
107
141
创新
57
33
自主创新
11
1
改革
102
89
开放
59
29
改革开放
34
14
发展
307
239
和谐
34
6

在我们选择的这十个热点词语中,两次党代会政治报告都涉及到了,除了“经济”一词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出现次数要多于十七大政治报告外,其余9个热点词语,十七大政治报告的使用次数都远远超出了十六大政治报告,其中“自主创新”一词十六大政治报告仅使用一次,而十七大政治报告使用了11次。当然,不可否认,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有很多新的理念,比如最突出的就是“科学发展观”,但是这个热点词语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没有出现,不具有可比性,我们这里就没有选择使用。
围绕这些词语所反映的热点问题,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观念是不是有很大的进步,这些热点问题是不是成为我党关注的重点,通过上面这个表的比较就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了。例如“发展”,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使用了239次,这已经是非常多了,但是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使用的次数达307次之多,由此可见,我们的党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有多么关注!而像“创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57次,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初次提出“自主创新”观念,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得到了发扬光大,总书记政治报告中反复使用了11次。这些词语,牵涉到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总书记的报告反复强调,数十次数百次反复使用,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我们的党更加注重实际,注重为人民办实事,注重民生,一句话,就是要以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三、对几个热点词语的认识
1.教育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我们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头等大事,没有教育,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等等都是空谈,只有把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谈得上发展。十七大政治报告使用教育一词达47次之多,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使用多达25次,说明我党对于教育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巨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教育部门要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的品质,让人民学有所教。而我们作为人民的教师,更要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创新
教育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一个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十七大报告先后57次使用“创新”这个词语,并且还强调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在十七大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自主创新”这一新概念,强调独立精神,就是要独树一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尤其是十七大报告在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反复使用“创新”这个词语,把创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强化了创新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创新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是在各行各业都应有创新,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创新,突破局限,提升品质。我们电大开展远程教学,要注重理念的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才能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质的提升,才能在强手如林的远程教育的竞争中站住脚。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我们国家贫穷的面貌,给我们国家给我们民族给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十七大政治报告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并且热情赞扬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正是因为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倡导的改革开放,把我们国家和人民从十年浩劫民生凋敝的境况中解救出来,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走上了富裕之路。改革开放已经快三十年了,如今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意义已经不同于30年前。如今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以一个崭新的一往无前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文化都是开放的,我们民族的心态更是开放,不再躲闪西方文化,更不怕西方文化观念的浸蚀。明年即将在我国召开第29届奥运会,通过这次盛会将全面展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4.和谐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理想!
发展教育也好,技术创新也好,改革开放也好,其终级目标是要建立和谐社会,发展民生。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34次提到“和谐”,12次提到“社会和谐”,7次提到“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社会,这就是我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包括了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只有这些全面发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包含了很具体的内容,工农业的发展、医疗卫生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等等,都包含在其中。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还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观念,对于那些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破坏性开发无疑是一种有力的否定。建立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同样重要,甚至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考校指标。世界上没有哪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是建立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中的!
这些热点词语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我们新一届党的领导人,更加注重现实,注重发展,注重民生,非常实在,而不是在推一种空泛的政治观念。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有许多新的亮点和创新点,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第一次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它和其它热点词语一样,成为我党求真务实的有力见证!限于我们的视野和研究能力,这些创新点和亮点就不展开阐述了。我们这里只是从语言统计学的角度,对一些我们关注的热点词语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这肯定难以把十七大政治报告的精髓全面分析出来,但是,作为一个新的观察角度,我们认为这种分析,如同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同样可以从一个侧面把十七大报告的新信息反射出来。我们的统计分析结果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十七大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胜利而奋斗》。
2.江泽民十六大政治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新华网:解读十七大的关键词。

[ 本帖最后由 胡吉成 于 2007-11-1 23:07 编辑 ]

虎子 发表于 2007-11-2 07:37:16

解读十七大三大热点关键词

作者:严循东来源:http://hb12369.bokee.com/viewdiary.18648044.html 2007年10月16日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十七大报告精神。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的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奋斗。

热点关键词一:解放思想

如果思想不解放,中国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它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过去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但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的内涵还需要扩展一下,增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一直到十六大,我们党都把解放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的关键词。

热点关键词二:改革开放

与解放思想一样,改革开放仍将是这次十七大的关键词之一。他说,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不可能没有改革、不可能没有开放,按小平同志的说法,这是我们国家经历的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我们必须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这几年改革开放的步子一直在稳步向前发展,总的势头相当不错。

热点关键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自从小平同志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它已成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又一个最基本的关键词、主题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共产主义,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所以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要有一个基本任务,来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党的历史经验,要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少走弯路、健康地向前迈进,就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理。

虎子 发表于 2007-11-2 07:40:14

http://photo11.yupoo.com/20071015/143726_1718677722_stxytfnv.jpg
代表聚焦点 专家解读十七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记者崔丽高山 叶铁桥 谭辛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308cb101000bdr.html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因为当今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加上改革开放也进行了近30年的时间,一些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容回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最可宝贵的探索成就。因此,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乃至中国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深化改革开放,意义十分重大。
代表热议: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泽民代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明确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
吉林省委原副书记谷长春代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争论、不批判地廓清了很多模糊认识,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给予了正面回答。

二、改革开放

十七大报告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实践中形成的,就其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构成的意义来说,的确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所在,找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所在,找到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世界走向振兴更加自信的光明坦途。但是,事业愈是伟大,就愈是挑战重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回答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给予科学解答。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就是对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科学回答。
代表热议: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有今天,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具体实践的结果。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代表: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未来发展的路还很长,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必将伴随着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进程。

三、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逼”出来的,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系统回答。就其实践渊源来说,它是对我们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就其思想渊源来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就其科学内涵来说,它是从回答发展问题入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是要实现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既是对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深思熟虑,又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就其重大意义来说,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与其一脉相承。
代表热议: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刚代表:十七大报告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伊利企业和农户、环境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兼党委书记沈文荣代表:这几年沙钢着力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改变人们对冶金企业“能耗污染大户”的传统印象。

四、四位一体

十七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这正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始终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伴随。
代表热议: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代表:十七大报告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明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研究型大学要主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引进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五、和谐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和谐思想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要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完全一致。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相伴随,又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大特征。
代表热议:辽宁省辽阳市委书记孙远良代表:过去有了钱就上项目、搞基本建设,现在辽阳每年新增财力都用到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上,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

六、民生

十七大报告摘要: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民心民意不可违。这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光明的前景,需要时刻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予以高度关切。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率,又要注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民群众才能由衷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是党决意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代表热议:团湖南省委书记李晖代表:十七大报告暖民心。在关注民生方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促进教育公平、关注贫困学生、促进青年就业再就业、促进青年创新创业、进一步维护青少年的权益等。
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乡村医生郑子权代表:我们早就盼着“全民医保”时代的来临。报告中的话真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七、和平协议

十七大报告摘要: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这一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上的真诚意愿和务实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代表热议:台湾少数民族胡亚芳(高山族)代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感情非常深厚,体现了对台湾百姓的关爱,能够惠及台湾民众的政策,中央都想到了。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代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原则坚定,旗帜鲜明,既突出了对台湾人民意愿的尊重,也表明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的决心。对“台独”势力绑架台湾民意,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十七大报告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战略思考。
代表热议: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代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湖南今后要站在富民强省和发挥湖南优势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强省作贡献。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朱世慧代表:党中央把文化事业提到如此重要位置,预示着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在武汉,大型京剧演出经常一票难求。这说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九、惩治腐败

十七大报告摘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专家解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贺福:惩治腐败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赏。十七大报告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来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代表热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代表:我们党不仅注意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而且坚决查处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对腐败分子依法严惩,决不姑息,惩治腐败决心大、力度大、效果明显。
湖南律师翟玉华代表:十七大报告强调反腐败鼓舞人心,希望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制意识,加强制度建设,预防和惩治腐败,努力实施依法治国。

十、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专家解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教授欧晓昆:最近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这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所以,国家这些年来开始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而十七大胡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代表热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代表: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东晓代表:这实际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胡吉成 发表于 2007-11-2 23:30:54

回复 #3 虎子 的帖子

我关注的关键词不一样!
这样才能做到另辟蹊径!
不然我就只有人云亦云了!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12-9 09:37:17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

来源:新华网    2007-10-16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记者陈芸、慎海雄、赵承)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梳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注意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翻一番”的目标已提前在二〇〇六年实现。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统筹兼顾”多种重大关系,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

    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语言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