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youke 发表于 2008-4-11 23:22:35

吴礼权简介

吴礼权教授,安徽安庆人。1964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1994年,“打擂台”破格晋升为 副教授。2002年,“打擂台”破格晋升为 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科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修辞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编委。
          研究范围较广,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方面:
          (一)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方面,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等专著,其中前者大陆商务印书馆引进台湾版权在大陆出版,因是中国笔记小说史的拓荒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台湾学者据此体例也写有一部同名作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资料显示)。并在海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以及其他文学类论文十余篇。其中前者1994年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二)中国语言学史研究
   中国古典语言学研究方面,内容涉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等。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大陆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语言哲学史》、《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语言卷》等专著(前者)和合著(后二者),并发表《〈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等论文十余篇。其中前者获得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三)修辞学研究
   修辞学研究,为近年来的重点所在。先后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大陆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游说·侍对·讽谏·排调:言辩的智慧》、《中国智慧大观·修辞卷》、《修辞心理学》、《妙语生花:语言策略秀》、《修辞的策略》、《表达的艺术》、《演讲的技巧》、《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等专著,另有《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公关语言学》等合著多种。
在国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中国修辞学发展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等论文100多篇。著作和论文多是视点新、选题新之作,论文被转载的数量多,在国内外修辞学界有较大影响。
   三个方向的研究在国内外三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并先后到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大、台湾师大等大学作学术访问或讲学活动。1999年6月应邀赴台湾参加台湾“第一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论夸张》的学术讲演,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于中国古典小说与修辞学研究领域在日本和香港、台湾等海外学界影响较大。 2005年3 月,再度应邀到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任客员教授,并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驻大阪总领馆、京都外国语大学大学院等做学术演讲。

baoyouke 发表于 2008-4-11 23:25:47

吴礼权教授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1.《游说·侍对·讽谏·排调:言辩的智慧》(专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2.《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合著,与濮之珍教授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3.《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语言卷》(合著,与濮之珍教授等,并任编委)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4.《中国智慧大观·修辞卷》(专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5.《言辩的智慧》(专著)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1993年8月出版。
6.《中国笔记小说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8月出版。
7.《中国言情小说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3月出版。
8.《中国修辞哲学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8月出版。
9.《中国语言哲学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1月出版。
10.《中国笔记小说史》(专著,再版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8月出版。
11.《公关语言学》(合著,与李济中教授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12.《中国现代修辞学通论》(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7月出版。
13.《阐释修辞论》(合著,并列第一作者,与童山东教授合作)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14.《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合著,第一作者,与邓明以合作)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15.《修辞心理学》(专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6.《妙语生花:语言策略秀》(专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17.《修辞的策略》(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8.《表达的艺术》(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9.《演讲的技巧》(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20.《中国历代语言学家》(合作,与濮之珍教授等)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2月。
21.《大学修辞学》(合作,与王德春教授等)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22.《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专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5年6月。
23.《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专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
24.《20世纪中国修辞学》(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25.《中国修辞史》(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
26.《现代汉语修辞学》(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
27.《委婉修辞论》(专著)   山东文艺出出版社,2007

baoyouke 发表于 2008-4-11 23:28:43

吴礼权教授主要论文

主要论文 1.《试论孙炎的语言学成就》《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
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格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87年第6期。
3.《中国现代史上的广东语言学家》(合作)《岭南文史》1988年第1期。
4.《试论古汉语修辞中的层次性》《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
5.《“乡思”呼唤着“月夜箫声”--香港诗人杨贾郎〈乡思〉〈月夜箫声〉赏析》   《语文月刊》1988年第5期。
6.《中国哲学思想在汉语辞格形成中的投影》《营口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7.《试论吴方言数词的修辞色彩》《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上海)1989年10月出版
8.《试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与成就》《岭南文史》1990年第2期。
9.《〈经传释词〉在汉语语法学上的地位》(合作) 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1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年第1 期转载。
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说》权威期刊《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1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12.《点化名句的艺术效果》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学语文》1992年第4期。
13.《情真意绵绵,绮思响“雨巷”--谈戴望舒〈雨巷〉一诗的修辞特色》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2年第5期。
14.《回顾·反思·展望--复旦大学组织全国部分青年学者关于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讨论综述》   《鞍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15.《语言美学发轫》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3年第5期。
16.《汉语外来词音译艺术初探》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
17.《论〈文则〉在中国修辞学史上的地位》    《鞍山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
18.《汉语外来词音译的特点及其文化心态探究》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
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新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4年第4期。
20.《试论赋的修辞特点》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5年第1期。
21.《先秦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   《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
22.《试论汉语委婉修辞手法的范围》   《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3.《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
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5年第10期转载。
24.《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
25.《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   《延边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4期转载。
26.《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   综合类核心期刊《江淮论坛》199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转载。
27.《〈经传释词〉对汉语语法学的贡献》《中西学术》第1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8.《创意造言的艺术:苏轼与刘攽的排调语篇解构》    台湾《国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总第126期)。
29.《旧瓶装新酒:一种值得深究的语言现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5年第4期(总第6期)
30.《改革开放与汉语的发展变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联年鉴》。
31.《〈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   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33.《英雄侠义小说与中国人的阿Q精神》 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总128期)
34.《论修辞的三个层级》《云梦学刊》1996年第1期。
35.《音义密合:汉语外来词音译的民族文化心态凸现》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36.《咏月嘲风的绝妙好辞--晏子外交语篇的文本解构》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
37.《论汉语外来词音译的几种独特型态》   《雁北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
38.《触景生情的语言机趣--陶糓与钱俶外交语言解构》   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总138期)。
39.《〈语助〉与汉语虚词研究》   《平原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40.《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   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
41.《论夸张的次范畴分类》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6年第6期。
42.《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我们的历史使命》   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7年第1期。
43.《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   核心期刊《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44.《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   《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8期转载。
45.《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转载
46.《80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理论问题争鸣述评》《黄河学刊》1997年第2期。
47.《论委婉修辞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效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48.《中国修辞哲学论略》; 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49.《论夸张表达的独特效应与夸张建构的心理机制》 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50.《训诂学居先兴起原因之探讨》《语文论丛》第5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版。
51.《语言美学的建构与修辞学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与宗廷虎教授合作),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7年第5期。
52.《“夫人”运用的失范》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
53.《论〈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4.《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
55.《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56.《“水浒”现象与历史变迁》   《人民政协报》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学术家园》。
5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的省思》   全国综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会科学》(上海)1998年第5期。
58.《修辞心理学论略》   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复旦学报》1998年第5期,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1998年第11期转载。
59.《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进程》 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60.《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丛书《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61.《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研究成就的估价问题》。
《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62.《潘金莲形象的意义》    台湾《古今艺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
63.《进一步沟通海峡两岸的修辞学研究》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
64.《吴方言数词的独特语用效应》 《修辞学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出版。
65.《中国风格学源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66.《语言理论新框架的建构与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云南)1999年第1期。
67.《修辞学转向与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2期。
68.《论夸张》《中国第一届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9年6月出版。
69.《论修辞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核心期刊《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70.《平淡情事艺术化的修辞策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71.《修辞主体论》《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72.《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云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
73.《[请读我唇]三人谈》(与宗廷虎教授、陈光磊教授合作)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语文建设》1999年增刊。
74.《看文人妙笔生花,让生命得到舒畅——评沈谦教授[林语堂与萧伯纳]》   台湾《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总508期)。
75.《修辞学研究新增长点的培植与催化》(与宗廷虎教授合作)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1999年第4期。
76.《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   全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选摘。
77.《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上)》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4号(1999年)。
78.《[金瓶梅]的语言艺术》 载《经典丛话·金瓶梅说》,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79.《中国古典言情小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1期(总181期)
80.《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嬗变之历程(下)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第55号(2000年)。
81.《评黎运汉著[汉语风格学]》(与宗廷虎教授合作)《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第2版
82.《论比拟修辞文本的表达与接受心理》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8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论中国文学中的双关修辞模式》   台湾《国文天地》2000年第4期(总184期)。
84.《委婉修辞的语用学阐释》   《语文论丛》第6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85.《修辞学研究的深化与修辞学教材的改革创新》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
86.《比喻修辞文本的心理分析》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87.《论精细修辞文本的心理机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88.《异语修辞文本论析》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1年第4期
89.《语言的艺术:艺术语言学的建构》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90.《论旁逸修辞文本的建构》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91.《论拈连修辞文本》《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2.《论结尾的修辞策略》《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93.《顶真式衔接:段落衔接的一种新模式》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2年第2期
94.《论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与顶真修辞文本的表达接受效果》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95.《论锻句与修辞》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96.《吞吐之间,蓄意无穷——留白的表达策略》   台湾《国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总207期)
97.《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武汉大学《长江学术》第3辑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98.《论事务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99.《从统计分析看“简约”与“繁丰”的修辞特征及其风格建构的原则》    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
100.《与时俱进:语言学由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意义》《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01.《基于计算分析的法律语体修辞特征研究》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02.《论学习修辞学的意义》《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103.《论起首的修辞策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04.《论口语体的基本修辞特征和修辞基本原则》    《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05.《平淡风格与绚烂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06.《韵文体刚健风格与柔婉风格的计算研究》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7.《庄重风格与幽默风格的计算统计研究》《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08.《中国修辞学:走出历史偏见和现实困惑》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09.《从<汉语修辞学>修订本与原本的比较看王希杰教授修辞学的演进》   《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10.《从计算分析看文艺语体的修辞特征及其修辞基本原则》    《修辞学论文集》第七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11.《关于建立言语学的思考》(合作)《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崇文书局,2005年8月出版
112.《话本小说“正话”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   《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113.《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4.《话本小说“篇首”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5.《话本小说“头回”的结构形式及其历史演进的修辞学研究》   核心期刊《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

baoyouke 发表于 2008-4-13 20:55:30

吴礼权教授获奖情况及社会评价

1、《情鬼侠小说与中国大众文化心理》(《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994年11月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主办)。
2、《〈经传释词〉之“因声求义”初探》(《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 1998年获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3、1998年9月10日获复旦大学“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奖励证书。
4.《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第一作者),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获第三届“陈望道修辞学奖”二等奖(目前最高奖),2000年3月。
5.《中国修辞学通史·当代卷》(第一作者),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2000年11月。
6.《修辞心理学》(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获复旦大学2003年度“微阁中国语言学科奖教金”著作二等奖,2003年9月。
7.《中华语言魅力丛书一:修辞的策略》(专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获2005年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8.《中国修辞史》(下卷篇章修辞史的作者),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社会评价   迄今已在海内外各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40余篇学术论文,数十篇被国内学术权威期刊转载,1 篇94年获国家奖,1 篇98年获上海市社科奖。论文大多发表于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和全国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5篇发表于台湾和香港的学术期刊上,1篇被收入由全国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撰写的《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一书中,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学术丛书之一,在国内外反响较大。学术成就《光明日报》(1994年12月28日)、《文汇报》(1993年11月27日)、台湾《国文天地》(1996年第6期)、日本东京《中国语世界》(1999年5月27日)等有专门报道评论。不少学术论文多能站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有较强的前瞻性学术观点,因此在学术界有较好较强烈的反响,被同行称引者也较多。
   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如《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言情小说史》、《阐释修辞论》、《中国语言哲学史》等,面世后都受到了同行学者的好评,认为具有开创性。如《中国修辞哲学史》一书,国际知名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修辞学家郑子瑜先生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中指出:“陈望道的再传弟子吴礼权先生的《中国修辞哲学史》,是可备一说的。”在《中国修辞学通史·序》中指出“宗廷虎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1990年)和吴礼权的《中国修辞哲学史》(台湾商务,1995年),二书都有其特色,而且也都是首创之作。”著名修辞学家、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任李济中教授书评《修辞学园地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评吴礼权〈中国修辞哲学史〉》(《修辞学习》1996年第2期)一文则较为全面地评价说:“我国修辞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古代的修辞哲学,其成就令人瞩目。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领域很少涉足,缺乏研究。现在吴礼权撰著的《中国修辞哲学史》首次发凡起例,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撰著成书,此举颇具开拓性,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成为我国修辞学园地中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对我国修辞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影响。该专著的问世令修辞学界同仁可喜可贺。”并概括该书的三方面贡献说:“一、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修辞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二、体系严密,方法得当,论述全面”,“三、理论表述简洁明快而富于文采,为修辞学著作立一新模式”。
   又如《中国言情小说史》一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元者博士书评《历史优先性原则与小说史研究--评〈中国言情小说史〉》(《复旦学报》1997年第4期)评价说:“从19世纪末至今,中国文学史研究在本世纪30年代和80-90年代出现过两次高潮,初版和重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著作有1200余部,其中有关中国小说的著作约有40余种,从中可见,近百年来的中国小说史研究,大都以专体性的通史面目显现于世,并几乎成了一种相沿成习的著述类型,小说断代史的数量相当有限,至于明确以‘志怪小说’、‘武侠小说’和‘公案小说’之类的专题为视点展开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的学术景观,而以‘言情小说’为专题的系统性研究似乎未曾有过。正因为如此,吴礼权先生的新著《中国言情小说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真可谓适逢其时,它填补了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顺应了八、九十年代专题性中国小说史研究这一学术新气象。”并且指出:“在当今的学术界,人们常常以‘填补空白’引以为荣。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空白’决不是自我命名、自我标榜的东西,它应该有其质的规定性,应由学术发展史本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所决定的。《中国言情小说史》所填补的空白,恐怕正是这种意义上的学术空白。”“当然,这种填补学术空白的使命感,主要还只是小说史研究者的主观期待和学术愿望,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和叙述策略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历史眼光,从而体现历史优先性的原则。本书作者不但立足于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把具有相当量化标准的历代言情小说聚集在自己的学术视野之中加以有条不紊的评赏和分析,从而避免了通常那种过分的规律性演绎,而且还把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放在整个中国言情小说史的历史发展之中来审视。”“正因为有了一种强固的历史眼光,而这种眼光又使得具体的言情小说作品总是置入到整个中国小说的历史脉络上,所以,历史的眼光就相对优先于逻辑的演绎,这样,就奠定了小说史成其为小说史的一个根基性的品格。这种难能可贵的品格,使得这部《中国言情小说史》对诸如中国言情小说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言情小说创作的特点及原因、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品的评价、各个流派的各种言情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等方面,都能力求‘自出机杼’,提出比较允当的见解。”
   其他著作如《中国语言哲学史》有广西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季永兴先生书评《语言哲学小荷香--读吴礼权博士〈中国语言哲学史〉》,认为“该书立足传统,努力前瞻,是一部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全面地历史地审视中国语言科学的拓荒之作。”(<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阐释修辞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高万云教授书评《修辞学就该这样研究--评童山东吴礼权〈阐释修辞论〉》(《云梦学刊》1999年第1期),予以较高的学术评价。学术成就评价《文汇报》(1993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1994年12月28日)等报刊曾作专门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礼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