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中罔 发表于 2008-6-8 01:44:00

陈老师到四川灾区纪录去了!

http://blog.cctv.com/detail_446_88293_1.shtml人不同,思考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期待着作品问世。

湘里妹子 发表于 2008-6-8 08:59:33

现在去四川是不是晚了?

作者:陈晓卿来源:http://blog.cctv.com/detail.do?uid=446&id=88293&type=1&agMode=1#article_status
2008-05-23 11:19

  几天来,没什么事。
  每天坐在电脑旁,但也没什么心情更新。
  
  每自比蓝领工人,苦力。
  在遇到大地震这样的最需要表明我在现场的时刻,
  却只能在办公室眼馋别人的图像。
  心里失衡,特别愿意挑别人的毛病。
  当然,人家拍新闻的,难免仓促。
  但我知道,震区的摄像机已经摩肩接踵了。
  大把的纪录片人在那里挥汗。
  最可恨他们还会打电话来闹心。
  “我在都江堰,目所能及的人像极了小川伸介镜头里的面孔……”
  “我在拍一所医院,正按照怀斯曼的风格进行记录……”
  “再给我讲一遍那个片子,吴乙峰拍的台湾921地震,我看看能不能借鉴?”
  ……
  感觉最近弗拉哈迪、格里尔逊、劳伦斯、伊文思全都在中国附体了。
  羡慕的不行!

  每天激动同时郁闷着。
  只能把自己的一些转瞬即逝想法打电话告诉在前方的人们。
  这些想法有的已经落实到了电视屏幕,
  有的估计也被记录到了磁带上。
  心稍宽。

  绝没有想到的是,
  两天前,任务来了。
  领导要求《见证》拍一个关于地震的纪录片。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傻。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最难熬、最揪心、最宝贵、最改变命运的时间段已然过去,
  用韩寒的话说,演艺界人士都在纷纷赶赴成都准备秀呢。
  我们去干什么?

  连续两天,N个策划会。
  本来觉得主意蛮多的,这会儿怎么一头雾水?
  曾经心仪一个少女,你夜不能眠。
  但命运无常,时过境迁。
  现在她来到你身边,却已人老珠黄。
  造化弄人。

  简单做了一个方案,领导迅速通过。
  见证一半以上的人员明后天即将开赴四川,
  节目的具体方向只有一个粗线条的计划,
  更多的细节需要到那里落实。
  车辆、证件等等后勤保障都更是空白。
  前景不明,摸石头下水先。

  如果您对这个节目有什么方向性的建议,
  或者掌握一些第一手的影像资料,
  或者可以提供某些拍摄线索,
  或者能在当地给我们提供方便。
  请在此处留言,
  或给我发邮件 hizi1788@163.com
  不胜感激!

虎子 发表于 2008-6-9 00:30:55

镜头招领--见证在四川(1)
作者:陈晓卿 来源:陈晓卿博客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Lj-mLHz-O31pMJCaZMF5dlbXzEWsajhbH3UF5GXaX25LdLeY0W1i9kY4j-Wpa4o0g

  上周《见证》入川,很快分成了十二个组,分别迅速赶赴青川、平武、茂县、北川、汶川、安县、绵竹、石邡、绵阳、德阳、彭州、都江堰、崇州……驻扎下来。他们基本上会在这些固定的地点待着,直到月底。六月三十号是地震首批遇难者的七七,估计那时候拍摄才会告一段落。

  上一篇博客后很多人给我来信(出乎我的意料),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但有的线索是关于志愿者或其他救援人员的,这些内容已经有很多报道,所以我没有采纳,但这里还是一并谢谢了。其实这些天关于地震的报道铺天盖地的,我们又不是最早抵达现场的影像工作者,在现在这个巨大的“新闻绞肉机”里,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想我们拍的是纪录片,节目的主人公应该基本上都是受灾的主体--在当地生活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有伤痛,有恐慌,有无奈,更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会像“墙壁上的苍蝇” 一样,观察和记录着他们以及他们周围的一切,并努力做到不让我们的“摄像机惊扰那些刚刚安歇的灵魂”(王佩语)。

  按照我们计划,这次拍摄只是起点。在今后漫长的日子里,我们会一直关注曾经出现在我们镜头前的人们。和先期抵达同行不一样,我们会从长计议--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累积细节。好在这中间的很多人刚刚经历了《森林之歌》的拍摄,野外生存不成问题,当初拍摄的一些装备,像帐篷、GPS、头灯、护具也被安置在废墟的旁边,比较难解决的交通和饮食,对于在林子里待惯的他们来说,也不是很大的问题。正像李文举所说,我们别的比不过人家,但我们会比任何人更“笨”!他的意思是我们会用傻力气完成此次拍摄。

  如果有人在上面说过的那些拍摄点,又有很好的线索,请继续和我们联系。hizi1788@163.com

  这次是我们和成都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梁碧波同学是我们的特约总导演,他的团队在地震第一时间即到达现场,现在他逢人便说,自己现在被“包了”,像个怨妇。不过梁总还是很敬业的,除了自己的四个组,他还要照顾我们的兄弟姐妹。今天下午,梁总就去了彭州,到通济乡和我们的一位编导妹妹谈拍摄思路。

  梁总见的这位姑娘此前做的大多是自然历史类的节目,不用和拍摄对象交流。这次到了现场,她不停打电话过来,主要问的都是如何和别人打交道。我晕!好在该姑娘很用功,最后终于还是和大家混熟了。具体的办法嘛……可以举一个小例子,她发现村民们有散香烟的习惯,为了套近乎,她上街买了一包“骄子”,抽了人生第一口“一手烟”,前两天的电话里还是长一声短一声地猛咳--看来,戒烟是困难的,抽烟也不易啊。

  昨天深夜,该姑娘打电话来,咳了几声之后,便给我交代了一项任务。

  大家可能都记得“彭州白鹿教堂婚礼”的那些震撼的图片吧(题图),地震时,拍摄者的镜头(很贵的哦)不幸遗失。昨天,镜头已经被我英勇的公安人员截获,现存放在通济派出所的临时驻地,干警们正焦急寻找失主,所以请好心的网友广为转发,并展开人肉搜索,请失主与通济派出所韩指导员联系,电话:13608234567。谢谢!

  这个月,我一直都会在四川的各个拍摄点流窜。和拍森林时一样,其间一有机会上网,我会把一些相关的有意思的事情贴在这里。

  今天儿童节,顺祝陈乐同学节日愉快,我很想念他。

柴禾妞 发表于 2008-6-19 22:56:44

听来的

作者:陈晓卿 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6月10日 7:34

  我们有个摄制组在北川县擂鼓镇拍片,
  拍摄对象家隔壁,有个邻居叫温世全。

  四月份的时候,大家发现老温有点神叨,
  经常说些不着边际的话。
  比如,他会突然跑到人家里悄悄对人说,
  “你们家房子要垮了,赶紧离开吧”。
  “你们家房子才要垮!”听的人都很不高兴。
  他却说:“是噻,我们房子也要垮。”
  ……

  说得多了,大家就开他玩笑,
  既然大家房子都要垮,问他应该住在哪里。
  他居然很严肃地说,庙子不会垮。
  说完了,他身先士卒把自己的床搬到了附近一家和尚庙里。

  到了五月,在庙里住的老温胡言乱语更厉害了。
  他经常大喊大叫:
  “咋愣个多武警,爪子嘛?”
  “又来了这么多解放军嗦!”
  直到有一天,他说,
  “妈哟,直升飞机都来了哈,总理都来了哈……”
  家里人彻底吓坏了,把他送进了绵阳市精神病院。
  入院日期是五月十号。

  两天后……
  再后来的事情好像不用我说了吧。
  
  需要交待的是,老温目前已经出院。
  他回到了擂鼓镇,住在那座没垮的庙里,精神正常。
  直升机来的那天,老温自言自语说:
  “你们才是疯子!”

  以上是我们一个编导说的,看不出有什么科学依据。
  土摩托有意去采访的话,可以找我要电话。



四一爱科学 
  
       连续多日,都呆在震区的一些乡镇,每天非常疲劳,加上手机信号都不稳定,就更谈不上上网了。好在这两天都在成都,看球之余,写写见闻吧。

  一周之前,三联的土摩托同学从甘肃文县回成都,当晚已经赶不上回京的飞机了,只好决定下榻《见证》在这的临时住所。四一小朋友知道我第二天要去重灾区,夜里九点多一定要来饯行,约我出去喝酒,“到那边莫得酒喝。”四一在电话里说。于是我便通知尚在途中的土摩托直接去饭馆,并有幸见证了土摩托和四一的初夜。

  关于这次见面,四一在他的博客里做了部分交待,不全面,我来补充一下。

  宵夜地点是街边上的一家苍蝇馆子。我和四一先到了,边吃边等。这之前,四一没见过土摩托的肉身,他一直认为土摩托这种写科普文章的人,脑袋肯定是四四方方的。在四川话里,“方脑壳”就是脑子进水的意思,不过要是科普作家土摩托解释的话,就会变成--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这样,便科学得滴水不漏了。有时他还会把脑积水漫长的英文名字加进去,算稿费的时候字数上很讨巧的哈。

  土摩托背着巨大的行囊很拉风地出现了,眉毛胡子上都是土。四一正说着这位科普作家,一脸悲悯和同情。突然抬头,一张轮廓分明的紫铜面庞配合着一口雪白的牙齿迎面过来,四一当场呆了。看着土摩托高大孔武的身躯,尤其是颀长的上半身,四一的手完全控制不住地伸向餐巾纸盒,不停拉出纸巾擦嘴角。我心肠好,赶快找服务员又要了一摞,叠成护翼状,总算把四一的口水吸收干净,而且没什么侧漏。

  和四一相比,土摩托显得很矜持。这是他震后第二次作为社会记者到灾区采访,要知道科技记者有这待遇的不多,土同学争取到这个机会也和他非凡的野外生存能力有关。与很多媒体机构扎在人堆里采访不同,土摩托去的都是边远的村寨。他沉缓地说着一路上的见闻,六天没洗澡所积累出的麝香味道也让他的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四一算彻底拜倒在他的二头肌下了。

  土摩托是个优秀的记者,之前我都没有想到他能写出《我想有个家》那样煽情的封面文章,和他平时的文风简直有脱胎换骨的区别。其实他还有特牛逼的纪录片创意,第一次采访回去,他就跟我谈起过--我觉得特适合《探索发现》或者《走进科学》操作--他想把地震当成一个拟人化的凶手,杀人一共有N种方式,通过这种带有悬疑色彩的叙述,进而普及防震知识,完全有可能做成一个多集电视科学节目,既有收视率,又有社会责任感。

  一说到科学,土摩托就两眼放光,他和四一两个理科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多东西我听都听不懂,只有一句明白了,那是四一说的一句歇后语:狗撵摩托--不懂科学!(这显然是当地的,只有用四川话才读得押韵)。四一热情似火地说,赶明儿给土摩托题写个斋名,就叫“狗撵斋”,专谈科学的。

  慢慢的我发现,四一并不完全是喜欢科学,他好像更喜欢土摩托呢。收队的时候,四一喝得有点高,指着土摩托的胸大肌,不停地笑着说:“B罩杯、B罩杯!”

柴禾妞 发表于 2008-6-19 22:57:29

作者:陈晓卿 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6月13日

狗故事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J8dgP668VLWGfQKnBrC5O5ZD84cwjceu2NcvyZT5pZfYBjiIyOxxlztfL4DOzBtcM
  
   我没养过宠物狗,也不清楚照片上这只小狗的品种。

  小狗原先的家,在平武南坝北面的一个小村镇。五月十二号那天,正逢赶场,地震来袭,两侧山体同时崩塌,村子的一半迅速被覆盖在几十米之下,很少有人幸免……两天后,成都军区的一个团向平武徒步开进,最先到达了地图上有标定的这个村子,军人们很快发现,村镇的大部分已经沉在一座新出现的堰塞湖的湖底,剩下没被滑坡侵袭的人家也基本上人去楼空。

  带着几位伤者,部队准备继续前行。就要出发的时候,几个战士发现了这只小狗。当兵的也都二十来岁,觉得小狗挺可怜,就给它留下了两根火腿肠,队伍便开拔了。没想到,小狗一直就跟在后面,穿过险峻的峡谷,行程二十公里,直到部队在南坝驻扎下来。而且有趣的是,从此之后,它只跟穿军装的人。

  我在部队的野外驻地见到的这条小狗,因为服装问题,它一直对我保持着警惕。在重灾区,此前我根本看不到狗啊猫啊之类的小动物,由于担心传染疾病,它们都成了震后捕杀的对象。这条小狗很乖,自始至终一直呆在军营里,因此幸免了下来。

  后来的一天,卓别灵在网上给我一个链接,打开看了都是谴责灾区捕杀小狗的。小卓痛心疾首,说人们太狠心。但我知道,当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再拿出多一点关爱给其他生物。看着没有吃喝的流浪狗在废墟里钻来钻去,眼睛隐隐放着绿光,相信谁都会害怕。

  临走那天吃早饭,听见当兵的跟小狗说话,大概意思是说,现在它有人照顾,过些天部队走了怎么办呢?我甚至有冲动把它带走,但想想下一站要去更艰苦的青川,只好放下了念头。后来看到韩寒真的领养了一条小狗回上海,真觉得那个小生灵很幸运。

  一周后回到成都,整理照片时,又看到那只小狗站在帐篷前为我们送行的形象--真有点后悔没带它出来。今天打电话给还在那里的同事肖崴,顺便询问了小狗的近况,肖崴说,小狗挺好,前两天有人想领养它,它还不干呢。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Kvm5bOdIlAO8au4QfpKFbUgN0jFQN_xvcCGNIh1Cp52AtmRHEQaTraULv89Ui75rg

柴禾妞 发表于 2008-6-19 22:58:41

父亲节 

作者:陈晓卿 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6月15日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Jhw-SbKUeAI7JCMOj6Iy_w821j1WB9_HhHfkvbIfsK7fxvUrZa0daLWqQZHj7958M
  乐乐和笑笑

  “Dad,Happy father's day!”

  清晨的睡梦中,被陈乐同学电话唤醒。再看手机上,已经有一大堆节日祝贺的短信。是啊,今天是西方人的父亲节,我猜陈乐也是为了突出这种“洋范儿”,才用英语温柔地说出那句话(昨天在“剑桥英语”辅导班上学的)。好了好了,我已经原谅你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对你糟糕的数学成绩以及语文考试的马虎习惯也暂时不予追究啦,行了吧?还不行?再加一个钢铁侠玩具怎么样?

  二十多天前,我告诉陈乐,爸爸要出差一个多月。“我舍不得你走,”他搂着我短粗的脖子,腻呀腻的,“我能每天给你打一个电话么?”可把我感动坏了!结果到了四川,连续几天没听到他一个问候,只好小心翼翼、贱兮兮的电话过去问。陈乐很坦然:“作业太多了你知道吧,我简直没有时间在电话里跟你说。”现在当爸爸的就这么可怜,别想儿子能惦记你--就像我,也是入川一个礼拜后才给我爹报的平安。

  在重灾区,信号不稳定。更有意思的是,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我这个外地手机号码,抢线显然抢不过本地的--手机也欺生的哈!!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费半天劲,拨七八次,为的是往北京打个电话。能听到儿子的声音,一天的疲劳立刻能得到缓解。而且陈乐同学正处在狗都嫌的岁数,有太多让人不放心的事情。

  有天我妈来电话,说乐乐连续几天不按时完成作业,被他妈妈胖揍了一顿,打得挺狠,腿上都淤血了。心疼的我呀!赶紧让儿子接电话。“没事的,老爸。”儿子倒是很想得开,“你知道吗,我这不算什么,老妈不过是用了鸡毛掸子,我们班XXX,被他妈妈可是用大板子打,板子都打折了呢。我真的没事。”我呸!

  其实,乐乐的作业并不是很多,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在管理班把作业做完,这样回家不净玩儿了吗?陈乐的回答是:“管理班上,我老爱想事儿(思考人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现在他真的有点滚刀肉的意思了,对所有的批评都能做到泰然自若、撂爪就忘。“我们老师也说我,我这性格啊,往好了说叫乐观,往坏了说就是二皮脸。”真听不出好赖话,这孩子。
  
  这次来四川的同事,一半以上都已为人父母,在远方,孩子是他们最牵挂的。大前天,清平堰塞湖垮塌,正在下游拍摄的导演贾丁立刻给我发来短信:“汉旺已经拉警报了,一片混乱,我在拍摄,如果明天回不去了,我们家贾A就托付给你了啊……”贾A是贾丁的宝贝儿子,靠,这就是传说中的临阵托孤吧?好在那座堰塞湖蓄水量不是很大,贾导不过虚惊一场。

  父亲节就要过去了,想想还在第一线的兄弟们,这里只能替笑笑、瓜瓜、编编、酸枣、贾A、胡见莲……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一干小朋友祝你们平安!早点回来!

柴禾妞 发表于 2008-6-19 22:59:30

见光

作者:陈晓卿 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6月16日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LMq6D8PmTj0nSy7i8eNekpKNLHyLIP5r0CBRCfjd5FPMS9RSUpNWd9cPlqQYVeUwI  
  
  来了快一个月,头发前所未有的长。
  担心见识变短,决定去理发。
  在彭州市通济镇思文村第五村民小组,
  找到一个理发馆,
  名字很气派,
  叫环球飘逸美发中心。
  但只有两张椅子,
  发型师叫罗长娃。
  
  成年后第一次秃瓢,自己很不习惯。
  出来一直戴着帽子,
  回到成都同事给拍了一张照片,
  我小心翼翼放到MSN上,
  迅速招致一片喊打。
  只有一人投了赞成票,
  张小强老师,
  他终于找到一个同类。

虎子 发表于 2008-6-19 23:22:59

原帖由 茗中罔 于 2008-6-8 01:44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人不同,思考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期待着作品问世。

暂时还没见到什么扛鼎之作,倒是上文《见光》中的“插图”很有“方丈”滴气势。:)

茗中罔 发表于 2008-6-22 14:47:42

陈晓卿一面

陈晓卿一面
作者:宋石男 来源:http://www.bullog.cn/blogs/siyi/archives/141990.aspx /2008-5-28 22:31:37

       前晚陈晓卿老师即率队入川,拍摄汶川地震纪录片。由于陈老日理万机,直到今天中午,我们才碰了个面。陈晓卿其实没有传说中黑,我本来做好了看到戴维斯或者西多夫的肤色的心理准备,但结果不过看到珍妮弗.洛佩兹的肤色而已。

       先寒暄了一阵,陈晓卿坦言生平有三怕:中国书法、京剧、喝醉了的王小山。他的父母都是老师(老莫和我也一样,教师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有涵养,有出息),从小就逼他学中国书法和京剧,逼得狠,害他落下后遗症,现在一看带毛的柱状物,手就开始抽筋。

       接下来我向他请教地震纪录片的做法。他说,这次来先拍摄个中型的,15集,7月中旬播出。如果可能,以后再做个大型的,用5年时间深入灾区跟踪拍摄。

      关于15集的地震纪录片,陈晓卿的思路很清晰:从个体切入,拒绝宏大叙事,不搭理党政军,用最实在的镜头,做三件事:记录灾民,记录灾民,记录灾民。镜头的腿就是灾民的腿,镜头的嘴就长在灾民脸上,镜头的心就装在灾民胸膛。

      计划是做9个县,在每个县里,尽量平实地再现人性:善,或者恶,绝望,或者希望。这些人性并且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符号化的,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名姓承载,一个个真实的肉身呈现。(说到这里,陈晓卿顺便嘲笑了一下“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做法,在他看来,这就是将血肉之人符号化之典型。)

       我相信在这段日子里,陈晓卿能拍出不错的纪录片,因为比起之前部分嗜血成性的媒体,他们将镜头还原到了“普通人”身上,并且以这些“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灾难。

       在他们的镜头下,灾民不再是被猎奇,被观赏的对象(不客气地说,此前一些“消费悲惨”的镜头就是一种猎奇,一种观赏),而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被还原成“普通人”,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要哭要笑,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在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那一瞬间,被大地震夺走亲人,毁灭家园。

       陈晓卿原打算将这部纪录片叫做《幸存者》,我觉得很好,但这个名字据说已经被毙掉了。好嘛,我替他老人家想了一个名字,绝对不会被毙掉,也是最近很多领导人都在用洪亮的破锣嗓高喊的:《去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柴禾妞 发表于 2008-6-22 17:15:22

向战斗在赈灾前线滴纪录人致个"郎铮"礼!

你们
   虽然
      在最关键滴时刻,
          躲在北京守着屏幕流眼泪,
你们
    虽然
       整整迟纪录了10多天,
          丢失了难以弥补的瞬间珍贵
但是,
    墨关系,
      党和人民都知道
             你们滴苦处痛处痒痒处


灾区前线暂时去不了,惭愧.
那就,代表湘里妹子学术论坛的朋友们帮陈方丈未来滴15集地震纪录取个俗名吧,请笑纳,嘿嘿:handshake

《活着就好。。。》

或者,来个陈氏系列:

《远在汶川的家。。。》


[本贴后记]: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KYcopCc2MFLMq6D8PmTj0nSy7i8eNekpKNLHyLIP5r0CBRCfjd5FPMS9RSUpNWd9cPlqQYVeUwI

      “陈晓卿其实没有传说中黑”,9494!本人2008年4月30日晚7点25分左右在上海虹桥机场近距离“面”过陈先生。因陈先生为曝光人物,所以偶一眼就能认出。|0) 只见眼前滴陈先生:生得尧眉舜目,面圆耳大,鼻若胆悬,齿如贝列。身长八尺,禹背汤肩,腰阔十围。双手过膝,两耳垂肩。明明有帝王之相。这真是:”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森。”

      当时滴陈方丈还有几根头发,正是穿着如上图中滴蓝色T恤,坐在走道尽头滴长凳子上,应该是正在聚精会神滴心情好得不得了滴给北京滴儿子陈乐小朋友发短信息,毫无疑问内容是这样写滴:“乐乐吾儿,老爸此次在上海高级美容院换肤漂染很成功,很激动!黑爸爸变成黄爸爸喽!:victory: 哈哈~~~!你不信?:L 那就等着瞧吧。:time: ”

      大人物器宇轩昂,头上千层杀气,面前百步威风。“青丝粉”团团围困,害得偶没逮着近前景仰签名套近乎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缝隙。:-P

         因飞机误点,起飞时间迟了15分钟左右。

         他往北,偶往南。。。。。。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陈老师到四川灾区纪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