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 发表于 2009-5-29 16:25:50

落寞的方言

来源:http://www.xinkb.org/forum/thread-49648-1-1.html
    还是希望老师帮打下分~~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令,各电视台一律不得播出方言译制片;2005年,广电总局要求电视主持人一律讲普通话;2006年,广电总局副局长表示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

      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带有各地自身文化特色的方言却在不断地消逝。无奈的情愫萦绕在心中久久不愿离去,想要大声呼唤,却又倍感无力。

      何为方言?方言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子民自我确认、互相确认的最鲜活的标志。于是才有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潸然。方言是鲜活的地域文化,有着民族文化的基因。粗狂嘹亮的秦腔、柔曼悠远的昆曲滋润了它的土壤。可以说方言是民族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泱泱华夏,万物润泽。作为方言,人们通过这些特别的音调,接触、交流、发展和繁荣各自的经济文化。今天我们触摸这些语言,甚至能够感觉到浸润在那文字背后的力度和温度。怎能忘记,当少小离家的贺之章回乡后,即使面对的是物事人非,但乡音无改的依恋却让他感受到了多么的温暖。这样丰富和繁复的方言本身,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强盛不衰的见证。

      然而,随着国际化的步伐飞速前进,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这些美丽的声音却被放逐到了荒原。在浑然不觉中,他们已像一缕缕香魂慢慢消弭,徒留我们还在不辨方向地前进着。我们失却了乡音,失散了乡亲,失去了乡情,失落了精神乡野上馥郁的桂花。我们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方言”一词成了字典中一个单薄的注解,一种无奈的悲凉。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文化遗产竟然会被某些部门认为是“语言的泛滥”?方言和普通话是没有矛盾的。即便是举着推广普通话的名义,也不应该以消弭方言作为代价。“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一种无知。要没安徽话,就没黄梅戏了;如没广州话,还有‘南国红豆’吗?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语言学家关湘如是说。普通话固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推广普通话也是国家的利益和意志所在。但我们要作的是寻找到一条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的路径,而不是动辄非此即彼、手忙脚乱。

  很多年前,海的格尔曾说“一切本质和伟大的东西,都源于这一事实,人有一个家园并且扎根于一个传统。”语言是一条河流,在经年累月的滔滔流淌中逐渐丰富。我们没有理由在我们这一代让方言消失,变成真正的“遗产”,只存在于研究之中。文化是多元的,不能用任何一种语言来统一方言。
      忙碌的人们,请停一停匆忙的脚步,说一句家乡的方言吧,听听祖先的训导,听听母亲的呼唤。
      请你们放轻脚步,别踩碎了乡音……

好皮囊 发表于 2009-8-1 10:20:57

社会生活的角度方言并不寂寞,只是大家担忧它可能在一个世代里被普通话全面取代,而显得忧心如焚

柴禾妞 发表于 2009-8-1 13:33:31

方言永远都不可能消失!只是一个强势和弱势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寞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