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禾妞 发表于 2009-7-16 23:16:44

热播影视剧中方言的运用

作者:任真 来源:青年记者 2008-06-16 16:37:00   

  近两年来,《疯狂的石头》、《 武林外传》等一批影视剧横空出世,一石足以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少国人的注意。

  以《疯狂的石头》为例, 300万元的投入换来2200万元之高的票房,同时又使得一句方言“我顶你个肺啊”成为一时的流行语;原本普通的古装武侠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更是大放异彩,出乎人们意料的连推续集,剧中女主角佟湘玉一句“额的神啊”更是让粗犷的陕西话成了众人模仿的口头禅。
  综观这些热播影视剧,方言的运用无疑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导演将多个地方的方言融入到了影片之中,包括重庆方言、青岛方言以及陕西方言等,这些方言不但很好地配合了影片的剧情,也加强了剧情的喜剧效果,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

  早在1963年,我国就拍了一部叫《抓壮丁》的方言电影,但之后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少之又少,不管是表现海南的《南岛风云》还是表现北方草原的《塞上风云》,主人公们都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领袖才可以在电影中说方言。①而电视剧中方言的运用,也是局限于主旋律剧中对领袖人物刻画的需要,普通人物方言的运用,对于很多导演来说也只能是难登大雅之堂,长期以来,方言很难在电视剧中占到一席之地。

  我国方言众多,不同的语言体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早期的《抓壮丁》就以泼辣的四川方言的巧妙运用,突出了影片的喜剧风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尝试运用方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方言就好似一种调料,赋予了影片独特的味道。从《红高粱》中勇猛的山东轿夫到《秋菊打官司》里操着一口陕西话的村妇,方言的运用为影片营造出一种质朴的“生活幽默”。

  2006年,《疯狂的石头》火爆登场,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这是一部采用了大量方言对白的喜剧影片,重庆话、四川话、河北话、天津话等方言汇聚,南腔北调给影片的喜剧效果增色不少;近两年热播的武侠喜剧《武林外传》中,东北话、陕西话、山东话等一系列方言也都悉数亮相,其方言的巧妙运用不能不说是该剧的亮点,一时间,剧中的经典台词也在百姓中间广为流传。

  国产影视剧的语言风格如同中国影视的脸面与衣饰,影视剧自身的语言风格的锻造与锤炼,同时对中国影视“本土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方言这种语言表述的本土化方式,适应并满足了电视观众的观赏习惯与传统趣味,如同西餐固然很好,但对于中国人来讲,中餐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满足和需要。②影视语言在寻求“表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为广大百姓奉上了一道独具乡土特色的文化大宴。
  同时,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表征,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和语言形式,由于“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③丧失了在经典文本中的合法席位,长期以来,普通话占据着影视语言的霸权地位,这种文化的失语症表现得尤为突出,地域文化在焦虑地寻求自己的言语出口,力图实现对主流文化的突围,从而对文本生产的视听传媒产生吁求,通过跻身大众传媒,对方言区居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景再现,在这个公共空间中产生文化自我认同,实现自身的经典化和文化层面的自我提升。因此,方言也已经成为所在地域人们建构自我身份的一种权力话语,人们说着这样的语言,说着字典里找不到的奇怪音节的字,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哪里人,这种感觉并非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

  方言影视剧的逐渐受宠,与流行文化中方言势力的扩张不无关系。早先,方言大都是通过流行文化中的相声和小品的逗乐,传统的传播方式只能使方言的传播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曲艺文化在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这种逗乐形式进入普通百姓的视听生活,近些年来,以央视为代表的各大电视媒体推出的一系列联欢晚会等综艺节目让方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方言也进一步显示了自身的魅力和影响力,正因为此,不管身处大江南北,人们都知道了“忽悠”、“太有才了”等纯粹东北方言词语的准确含义,不少曲艺作品种的语言也成为了全国观众争相模仿的口头禅。

  互联网的迅速推广与普及也成了方言传播的有效助推器,种种因素使得方言迅速进入流行文化。因此,嗅觉灵敏的大众传媒也动起手来,不少地方味十足的语话充斥舞台,东北地方剧、四川方言剧也火了起来,除了娱乐领域,甚至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方言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④国产影视剧越来越多的使用方言这一元素,无疑是对这种流行的文化形式的及时反映。

  相比而言,“第六代电影导演”对过分的大制作似乎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几乎不谋而合地把目光投向了小人物,电影中方言的运用也似乎是顺理成章;而热播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则多次参与央视春晚小品的创作,其作品往往对准生活中的“小人物”,对“小人物”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

  当然,影视剧中方言的运用并非万能。当表现特定地域时,只有用方言才能让人们觉得亲近、自然,这才有了2006年《疯狂的石头》在川渝的火爆、《鸡犬不宁》在河南的热映、《三峡好人》在山西的受追捧。方言电影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也赢得了不少国际奖项,但由于各种限制,终难承担更多的使命。

  国产影视剧的首要目标还是要让大部分中国人听懂,因此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疯狂的石头》如果没有字幕的话,很多人会看不懂;《武林外传》里纯正的陕西话对南方部分地区的观众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挑战,其在台湾地区的推广则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可见,方言影视剧的地域局限性还是我们所不能逃避的现实。因此,越是小众的电影越允许方言表现真实感,但是如果要扩大影响,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

  同时,方言影视剧不能成为主流,如果方言到处乱飞,不但观众对方言的新鲜感会降低,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早在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曾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对电视剧使用语言进行规范,通知规定,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实践证明,方言自身并非有魔力,众多方言影视剧当中真正获得成功的也只能算是少数。然而,方言的贡献在于提示人们,影视剧无论用普通话还是方言,内容都是第一位的。同时,方言影视剧是否将一直存在下去,或者将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随着一些优秀的方言影视剧目的出现,我们依然非常乐观地期待着,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影视人应该会在不断地追求与努力下,开始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①天视网:《电影中的方言》,http://www.tjtv.com.cn/system/2006/10/18/001436391.shtml.
②胡智峰:《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胡裕权:《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④新浪娱乐:《越来越火爆的方言电影——从局部到整体的胜利》,http://ent.sina.com.cn/m/c/2006-07-31/14411179638.html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播影视剧中方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