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0:55

网络语言专题

......................

    [按语]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流在人们的交流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网络交流有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互联网即有快捷,方便的一面,同时又具有其隐秘的一面。因此,网络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渴望交流的心理,同时又给人们扭曲这种交流提供了方便。上网交流的又大多为年轻的社会群体,因而这种交流必然具有变化迅速,反叛传统,放荡不羁,离经叛道的特点。即可以把网络看作一种交流的工具,也可以将其视作一种发泄的场所。当然这是人们的正常需要,我们没有必要对此下一个道德性的结论。网络语言也就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所以网络语言应该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别的社会现象一样,只要它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我们没有必要对此大惊小怪。网络被视为一种虚拟的现实,意思是说它具有一定的不真实性。网络语言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也许反应了部分人将两者混淆的一种倾向。这也许的确给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们带来了不便。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网络语言似乎有规范的必要。语言使用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交流,如果语言因为某种语言的使用而妨碍了交流,似乎我们完全有必要将其取消。

    这种想法有点过于简单。首先说语言的功能,的确是为了交流,但是,就像衣服,其最初的功能的确是为了御寒,但是,如果说衣服的功能除了御寒就没有别的功能,那肯定是错误的。同样的道理,语言的存在除了传达信息外应该还有别的功能,比如说一种发泄的方式。即便是传达信息,也要考虑其传达方式的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形式。网络是网络语言的催生剂,而键盘限制也许是网络语言的瘦身药。网络语言应该是人类交流方式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社会现象。它表现新奇、发展的迅速、来势之猛烈,也许让很多人还来不及适应。笔者所见,褒者寡而贬者众。专家学者少有谈及。还好语言学者于根元先生编了一本网络语言词典,算是有正统学者关注这非主流的语言现象了。当然,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感到担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是值得听取的。

    语言文化翻译网站收集了数篇有关网络语言的文章做成“网络语言专题”,以供感兴趣的同好参考。因为网络语言属于非主流现象,在文献方面也难以做到规范。本网站在编辑文章时,凡是原来有出处的,一律注明出处,有些无法查明出处,敬请原谅。版主在此申明,此专题除按语外,均系转载。

来源:http://osc.xiloo.com/net_language/net_language.htm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3:03

JJ MM无需“退出” 专家呼吁尊重网络语言

--------------------------------------------------------------------------

来源: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28日14:14 长江日报

  “东东、JJ、MM……”这些网络世界中广泛运用的语言应该受到充分尊重,武大中文系郑远汉等专家在“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上述观点。

  这次研讨会26日—28日在汉召开,由武大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主办,来自于欧美、亚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与会。


  郑远汉认为,网络中的这些语言生动活泼,颇有研究的必要;同时,这些言语的汪洋大海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尊重它的存在。

  一位与会的学者介绍说,在生活中,她和朋友之间的通信就常常使用“东东”一词,这是因为在键盘上她们多采用的是汉字输入法,直接敲入两个“d”字母显然要比敲入“d”和“x”简便快捷得多。

  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人心,类似于这样的语言还会大量出现并频繁使用,就像“E-mail”在一些较为严肃的论文中已频繁使用一样。

  专家分析认为,言语的存在与消亡,取决于其生命力的大小,一些没有生命力的言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定会远离我们的生活,而不是靠我们“发布命令”令其退出生活之外,如我们叫“火柴”再也不会用“洋火”等。只要具有生命力,网络语言就会逐步登入词典一类的大雅之堂。

  郑远汉介绍说,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词语的来源就是从各个不同领域逐步转化而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词汇会在一定时期内,逐步从非主流的语言系统中进入主流语言系统中来。

记者瞿凌云 通讯员冯学锋

[ 本贴由 资料员 于 2003-8-1217:14 最后编辑 ]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5:31

观点:网络语言应提倡“语竞网择,适者生存”

--------------------------------------------------------------------------------

来源:http://edu.sina.com.cn 2001/02/02 06:54 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新鲜的是那些有如江河滔滔的网上词语。

  PP是漂亮,GG是哥哥,JJ是姐姐,美眉是妹妹,5555是哭……如此等等。有专家统计,在网上聊天室里较常用的网络语言已达2000多条。而且随着网民队伍的壮大,还将滚雪球似地往上翻。

  是好事,还是坏事?

  反对者说,网语泛滥的只不过是无聊网民的口水,这些词汇很多是外来词、流行语或某一个局域网中的通用符号,它们或者是一些人心血来潮胡编乱造的产物,或者是某些人歇斯底里大发作后敲出来的“符号链”。“网语”不仅严重污染了民族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而且还体现了网民们的知识贫乏与精神苍白。

  而赞扬者所说却是另一种话。他们说语言根本不存在污染,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只要有创新,就会推动语言的发展,就是好事。

  众所周知,就眼下流行的网语来说,的确存在品位低下、信口雌黄、胡诌八讲、乱造词汇、生搬硬套等现象。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也有着传统语言所不具备的个性化、生动风趣、人情味更重、语言风格宽松、幽默等特点。比如说,“笨笨儿”、“板猪”这样的词语,要是出现在传统的文章中,绝对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清除。可是在网上,它们却很快会被新网民们所接受并模仿。

  有统计数据表明,今天中国的网民已达到1000多万。这个数字很有力地证明,一个新的网上语言创新时代正在到来。因此,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管它们是白痴的梦呓,还是天才的创意,笔者认为过早地对它们进行褒贬都是不适宜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因此,我们何不让网上语言“语竞网择,适者生存”呢?(东方尔)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6:28

捍卫祖国语言的纯(文艺点评)

仲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统一性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最重要最基础性的交际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友好交往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国家高度重视语言的规范化,并颁发实施《汉语拼音方案》,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普及。
   然而,在当前某些文化娱乐圈中,只要人们翻阅书刊、打开电视、走进影剧院就不难发现,不少所谓的时尚化报刊、出版物中充斥着粗俗的市井痞话,许多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满嘴的港台腔,影视舞台剧中人物随意采用很不标准的地方土话,面向亿万大众的精神产品变成了方言土语、污言秽语和时尚腔调的展台,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汉语的纯洁性正日益受到威胁,权威性正在经受挑战。
    如果你是为了拓展剧情、塑造人物的需要,剧中人说点粗话倒也无妨,但若不加选择地把过去严肃文艺创作中羞于启齿的常以“×”代替的字样,把粗俗的俚语、骂人的脏字和行业黑话通通写进作品甚至编入所谓词典,且成为一种趋之若鹜的时髦,堂而皇之不厌其烦地被一次次排成铅字,这就有违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你是港台籍的演艺界人士,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那么,即使是你的港台味的普通话有些拗口,观众都可以理解并接受,但我们许多国内专业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几乎十分普遍地采用港台式腔调,那些俊男俏女们争相卷起舌头、拉长声调、千娇百媚地操练着诸如“哇塞———”“好好啊———”之类的声音,这就不免让人觉得别扭;如果你唱地方戏、说相声、演小品,为了增加地方特色或多一些噱头,讲点方言土语倒也符合特别行当的特殊约定,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有不少普通的影视剧作品毫无道理地让演员说着千奇百怪的地方方言,以此来哗众取宠,彰显自己的别具一格,这是十分荒唐的,是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要求相悖的。国家语改委曾经专门发文,规定影视剧中人物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塑造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必须说普通话,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要让一般剧作中的普通人物讲方言土语?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同人的思维有着密切联系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一个国家所采用的标准语言的严谨与规范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这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在科技高度发达、经济迅猛发展、信息传递加快、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社会,人类对语言的规范、简捷与实用的要求愈来愈高,倡导使用普通话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大力推广普通话,改变由于长期的经济落后和封建割据带来的地区性语言差异,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地区性语言的收集、整理和保护虽具有文化学研究的意义,但却不宜于依托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任何妨碍普通话推广与普及的行为,都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任何一味追求时髦而刻意模仿时尚腔调的做法,只能是创造力、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尽管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吸收其他方言和外来语中的有益成分,使之更丰富更完善,但那些不堪入目入耳的脏话痞话绝不可能忝列其中。为了伟大文明古国语言应有的严肃和典雅,我们有必要对于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垃圾提高警觉,坚持不懈地维护和捍卫祖国语言的纯洁与权威。
来源: 《人民日报》(2002年09月29日第十二版)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7:27

评论:“网络语言”成黑话,规范语言岂能因噎废食

--------------------------------------------------------------------------------

http://edu.sina.com.cn 2001/02/12 13:05 中国青年报


  看了傅勇军先生的《“网语词典”就像黑话词典》(1月31日青年话题版),发现中国近千万网民乃至全世界近亿网民用以交流的“网络语言”竟被归为黑话一类,不觉瞠目。

  不知傅先生自己是不是网民,又不知傅先生对“网络语言”是略知一二呢,还是知之甚详?傅先生全文仅见“GG”、“美眉”几个网络词汇,倒是黑话长篇累牍,未知何故?

  诚然,“网语”和黑话都是一部分人在其从事的领域为了其特定的共同目的、在长期的相互交往中逐渐产生的,因而它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网语”的局限性确实使得一些不大上网或初次上网的朋友不知所云。

  然而,“网语”和黑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两者用以交流的主体和目的都不同。黑话是小偷、土匪为了掩人耳目、方便其从事非法活动而运用的,“网语”则是网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单这一条我就可以说“网语”≠黑话。

  其次,“网语”的结构基本是以现在的语言为基础,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大原则。“网语”之所以比较“另类”,绝不是为了把不是网民的朋友拒之“网”外,更不是单纯地玩文字游戏,它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那就是简化输入,提高速度。请看:“GG”、“MM”,为什么不说“哥哥”、“妹妹”,因为这样输入快啊!类似的还有“GF”(女朋友--GirlFriend或好朋友--Good Friend)、“886”(拜拜喽--谐音)。至于傅先生所说的影响语言规范的“美眉”(妹妹)、“果酱”(过奖)、“斑竹”(版主--BBS的管理员)也不是大家要故意写成这样,如果你用的是拼音输入而又忘了翻页查找,那你就会发现,它们出现了,因为它们是输入法默认的第一个词。由此可见,“网语”和黑话的又一不同:黑话就是为了让你听不懂,而“网语”是由于特定的原因使部分人不好懂。

  第三,黑话往往带有贬义和不健康的色彩,什么“雷子”、“条子”、“肉票”、“花票”,这样的词汇难道可以称之为生动或者如傅先生所说之“活跃”吗?相反,网语的生动有趣是有目共睹的:“大虾”(大侠--网络高手,又因其长期坐于电脑前,弯腰如虾)这样的称呼是否生动?而“:-)”(笑脸)、“:-P”(吐舌头的鬼脸)“:~-(”(流泪的脸)是不是又很形象呢?又如你批评一个网友“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时,是不是要委婉了许多呢?这是“网语”和黑话的区别之三:“网语”是健康的语言。

  最后,该是关于语言规范和网络发展的问题啦。作为一个年轻人,想要谈论这种全国、全世界都在讨论的社会话题,我感到力不从心。但我清楚一点:语言的规范不能因噎废食,《牛津英语大词典》每隔几年还会加上一批新的词汇呢,我们的汉语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的积淀而来。就这样把“网语”一棍子打死,恐怕几十年后,我们会因为缺少了这样一些具有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的词汇而感到遗憾。(周劲)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8:19

网络词语让人看不懂 “霉女”变美女

--------------------------------------------------------------------------------

http://www.sina.com.cn 2001/02/14 17:01 羊城晚报

  本报讯 “霉女,咱俩一道去‘黄昏恋’?”寒假里13岁的儿子天天在网上聊得欢,可是看着扑面而来的新新词语,吴妈妈真是丈二摸不清头脑,自己真是“落伍”了?时下越来越多的网上语言密码“入侵”社会生活,让人听起来颇有点“天王盖地虎”的味道。

  如果某天有人对你说,“你这位大天才,真成我们偶像啦。”千万别得意,这话可不是夸你,而是说你这“天生的蠢材”是他“呕吐的对象”。是不是很有讽刺味?而像上文的“黄昏恋”其实指的是“晚上去锻炼身体”。网上又是谐音的错别字的天下,原来菌男=俊男、同样霉女=美女……此外,还有大量让人费思量的拼音简写、数字语言,例如PP是漂亮之意,jj即是姐姐,而55555……就是哭的意思,687则是对不起,7456就是气死我了。

  高二学生小娟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些新生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看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就要用不那么‘一本正经’的话语来交流,这也是大家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法。”

  在大部分年轻人看来,新新网络言语的特点就是幽默诙谐、风趣生动,他们也因此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和渴求。同时,这些另类语言也在都市人生活中大行其道,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朋友间调侃道,“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你脑子转得慢。

  广州某著名网站聊天室管理员郑小姐说,“刚开始遇到‘斑竹’、‘恐龙’、‘大虾’、‘造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只觉得非常好玩,但要想在虚拟空间畅通无阻,还非得掌握这套术语不可。”她认为,网络群体有着不竭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话语,并非常快地传播流行开来。

  广州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研究所孙雍长教授认为,现在孩子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他们正处在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给语文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也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东山区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很是担忧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里五花八门的别字不说,使用胡编乱造的成语、莫名其妙的新潮词汇的现象也多得是,仔细分析一下,很多是受网上这些新新词语的污染造成的。”

  一位何姓家长也摇头道,“现在孩子习惯了在网上这样用,在作文、口头语中也自觉不自觉地照搬网上的词语,给真正的语文学习带来障碍。”

  也有专家认为大可不必紧张,产生这些新新词语是非常正常的,应该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个新词出现,而网络正是新增词语的重要渠道。但是社会对一个新词语有必然的认知过程,词语自己也有一个成长、衰落的生长周期,如果那些充满强生命力的新新语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肯定会被更多人接纳,反之就会被淘汰或黯然消失。文/记者余颖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19:07

网络语言:是恐龙还是美眉

--------------------------------------------------------------------------------

http://www.sina.com.cn 2001/02/19 18:45 北京晚报

  事件:网络语言成了黑话

  前不久,某报发表文章,称网络语言为黑话,GG、MM让人找不着北。与此同时,千龙新闻网一位编辑正在加班加点赶制网络语言一书,北京广播学院一位教师也即将推出网络语言辞典。网络语言现在已经不只是网上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正进入社会,在许多人中流行。《大话西游》里有句著名台词:需要吗?我们也要问一声:需要吗?下面,是新浪网聊天室里网友们的讨论。(这篇文章的标题用了两个网络名词,是用来形容网上女士相貌美丑的,本文也套用了一下)相关调查本次调查中,共有29511人参加在新浪网聊天室里的投票。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语言是黑话的占26.46%,而认为“不是”的则占46.81%,另有26.73%的人认为“不好说”。大家还讨论了网络用户用词的基本分类。

  1.符号网语::),:(等。

  2.数字网语:886,7456,9494。

  3.英文网语:e,i,@,.COM,.NET、BTW、copy、mail。

  4.语气用语:嘻嘻、哈哈、呵呵、嘿嘿。

  5.网站职位:CAO~CZO。

  6.礼仪用语:hi,thx。

  7.拼音用语:tnnd,tmd,sb,kao,xixi,cc,gg,jj,mm,plmm,dd。

  8.ICQ/OICQ用语:QQ。

  9.聊天室用语:chat、chatroom,聊聊,踢人、自杀、隐形。

  10.网虫相关:网虫、网友、菜鸟、棍子手、四大杀手。

  11.论坛相关:版主、职业版主、巡坛版主、长老、坛主、灌水。

  12.编辑与作者:写手、过路客、匿名发言、黑名单、盗稿。

  13.技术用语:黑客、入侵、病毒、温酒吧、伊妹儿、竹页。

  14.称呼用语:美眉、恐龙、帅哥、青蛙。

  主题讨论:

  只要开心就行

  网友云枫168:来上网就是到了一个虚拟世界,所以什么话都会有的,因为大家都是在现实中得不到某种慰藉或者是好奇才会来上网的,所以就无所谓什么“黑话”和“白话”了,只要网友们开心就行了啊!

  网友nhs716104:我不知道什么是黑话,也不知道什么是白话,我只知道大家说的话,只要大家听得懂就是了,它只要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就行了。

  网友海王星姜羡:有一部分网民的习惯用语,不能称为“黑话”。全是黑话的结论太片面也太“别有用心”,网民用语与土匪黑话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网民用语是黑话,那么,股民用语也属于黑话了?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但能够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无妨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反而能丰富我们的语言、开拓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创造意识,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黑话未必不是真话

  网友谍儿tang78:真正的“网络语言”其实是“人类真诚的交流”!“黑话”有时未必不是真话!只希望少一点粗话!!少一点虚假!!多一点真诚!!

  网友green2956_cn:谁说网络上只有“黑话”?难道“他”真的没体会到那绚丽多彩的语言?他不是色盲吧?相信网络上也有真诚的一面。

  网友YQJ650228:谁又能说说看,什么是黑话啊!只听说过,只有小偷才会说黑话啊!还有就是土匪说黑话了,你能说你没说过黑话吗?那你是小偷吗?不是小偷又是什么呢?不会是土匪吧!还有土匪吗?你可别吓我们啊!我们都是良民啊!

  网友godwolf1973:网上语言是不是黑话只有使用的人才能评价,干别人何事?再过几年说不准成为网上的标准,在不影响社会安定的情况下,没关系的。

  网友5145121:“黑话”是一个什么标准?关键是你自己如何来面对。

  网友太阳山2350: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某些人表现其个性的标志。他们要说明的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和别的群体不一样。

  摘下累人的面具

  网友sm5131420:寂寞的交流,怎能说是黑话,是又何妨?

  网友senlin1435:利用网络来说平时不敢说的话,这是人性懦弱的表现。

  网友我是你爸爸9297:拈花一笑万山横,网上黑话令人可憎可怜。憎的是他无耻取闹,怜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发泄。

  网友liuping0750:语言是用于交流的,一切不利于或者阻碍限制交流的语言都将被淘汰。网络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此。追求无限是人类的本能,任何有限的东西只能是短暂的,甚至是一瞬间的事。永恒的东西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黑话”只有在“黑话”之外才不是“黑话”。网络语言如不去掉“网络”两字,那它比“黑话”还“黑”。

  网友怀疑一切:斑竹,大虾,菜鸟,mm,多么亲切的称呼,怎么就成了黑话呢?像什么雷子、条子等犯罪分子说的话才称得上黑话。

  网友娟儿6445:我觉得上网聊天是一种精神寄托,也许在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上网聊天,感觉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说不说黑话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来的。

  网友420112800606271:在现在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你是、他是、我也是,但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你我大可不用去戴着累人的面具,真实地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想说又不敢说或不愿意说的心声。这种“黑话”我非常愿意常说多说。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20:19

网络语言:有话为何不好好说

.........................................

  记者手记据说,有数百位联合国语言及电脑专家目前正在研究一套国际电脑通用的语言,以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沟通对话。如果这是一条大新闻的话,那么在OICQ上满目的网络语言是否已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也许您是中文专业的研究生,那么您可否认识这些国语的另类,“大虾”是大侠,“酱柴”是这样子,“偶”是我,“当”是下载……如果你不太明白,或者根本就不明白,那么就让本期《微观北京人生活》带您去解读这些文字另类……
  沈强

  另类冲击传统教学

  秋叶

  虽然说网络是一个没有过滤的世界,但青年人却还是往这儿跑,上了年纪的人不常走动,年轻人却迷恋得不行。

  在每周的学生周记里,我要求那些孩子尽量用口语体写,这样文章生动些,没想到这回乱套了,没有了文章细腻的描写,却多了“酷毙”、“哇噻”之类的叹词,这些孩子都是在网上学来的,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严格控制,那么对下一代也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谈及网络,我们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流行的趋势若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去制止它,遏制它。生有生的道理,只不过流行的速度如果很快的话,那么便是社会对其有需要,用数字、错别字代替中国汉字对吗?

  望着早晨上第一节课学生脸上疲惫的神态,想着他们课下念叨着的“鸡为什么过马路”、“鸭为什么跳楼”,他们在想什么呀?还有那个大话西游,学生在周记里写道:“今天的录像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笑话!这里面到底是多了些善还是恶,还是网络里没有善恶,混沌的感觉?

  “青筋”竟然是请进!初中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年龄段,但他们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上一样,从小就是看着卡通漫画、电视,现在又痴迷上了网络,还为自己所感知的语言为荣,相反却讨厌那些乏味的文字,把一种感受、一种心得用一种图案去表示?我们现在说年轻人浮躁,若干年后,这一代初中生成年后,他们难道就靠这些去表达思想感受?

  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有个性。

  “网语”的范围绝不止于说几个“美眉”、“恐龙”、“牛蛙”等词语,它的外延很广,如聊天室里的快速对话句式等,都属于“网语”的范畴。网民们知道,在聊天室里,文字、图片、照片、符号、意向等,可以随便链接和镶嵌,可以自由粘贴和插入;对话文体也是散文、诗歌、戏剧不拘一格,或幽默,或嘲讽,或大加赞美,真正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然的话,怎会有《第一次亲密接触》、《雨衣》、《悟空传》……

  谁是我?

  苟剩

  网络是个筐,什么话都可以往里装。

  世纪末的我们开始养成了对着冷冰冰的屏幕微笑、叹气的习惯,皆是因为这些话组成的一种语言。网络的诱惑在于它允许人们自由自在地说话,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让人类失眠,心灵找到归属,并使手指的功能得到进化。

  而网络正悄悄地在改变文体,它与所有声光媒体一起,推波助澜地制造了思路跳接、语意断裂,却又可能是机巧横生的新语言。网络在电脑屏幕中把每个参与者压缩成为随意更新的TXT文件,网哥网姐们由此进化为用字符交流、呼吸及思想的新人类。

  以某种隐匿的身份加入一个BBS或聊天站是网虫们得以放纵的前提。因此取一个独特的、能吸引别人上前攀谈的名字是上网交流的第一步。芹菜妹妹、花间一壶酒、看一眼就走、大尾巴狼、亲爱的、电冰箱、怒不可遏、26794、衣着不整、克林顿、冰咖啡、燕归何处人家、一个人、故乡、Badfinger、楚留香、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飞起一脚……网络上的绰号(英文为:Nick?name)你根本无法归类。网虫们在文字做成的面具下恣意扮演大侠、魔头、淑女、总统、乞丐、放浪者、贤德者等角色。Nickname的背后可能有一段个人掌故、一种情绪,或者干脆什么也没有。Nickname决定着说话的语气与形式。

  Nickname的意义,英明的崔健同志早在几年前在他的一首歌里就有预言:“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假行僧》)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也是这次压轴的好东东,一定要看看哦!(一个版主的话)

  欢迎酸菜鱼。酸菜鱼,酸菜鱼,我最爱吃!(某网友深情地写道)/我有狐臭,你也敢吃?(酸菜鱼回答)/劳动人民有无病呻吟的权利,打倒流星雨。/我的名字叫**(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吧!)我在**大学,念经济学专业(校友多联系哦!)……就到这儿吧,全说了就没意思了(嘻嘻!)/鹅想泥想得睡不捉觉。

  我寻名山访高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神功告成,习得小挪移的无上武功心法一套,从此以后无论何时都可以享受3kb/s左右的高速度下载的快感了。

  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恐龙横行的时代

  网民

  恰似你的温柔:这是个恐龙横行的时代,7456!

  风中玫瑰:青蛙更多,你这个286。

  这是网上一段极为普通的对白。如果不是网虫,或仅仅是个初级网民的话,你肯定会感觉云山雾罩。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被视作网民中的真正一员,就像不懂英语很难与世界接轨一样。

  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因为姑娘的眉毛可是构成美貌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词汇中,东施是丑女的代名词,谁叫她效颦来着。可若是在网上,丑女们有着更令人胆战心惊的称呼:恐龙!如果再在前边加上3个字:肉食性,那可就彻底玩完了———谁也不敢惹长相丑陋的“泼妇”。

  以上只是网络语言的一类,它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词汇,但被网虫们赋予了新的含义。通常都非常形象,通俗易懂。“伊妹儿”、“美眉”是第一批伴随网络诞生的词汇。

  此外,新词汇的诞生还有很多归功于网民们自己的创造。例如米国,并不是指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网民打招呼的时候,通常不会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之类没品位的大白话。

  在网上,“涮”:就是损人。拿人家“开涮”就是暗地里不动声色地损人。“对着涮”就是相互攻击。

  “掐”:网上要掐你,网骂开战时用。有人还自称“掐协主席”、“掐到底”。“拍”:拍板砖。同类的还有“造砖”,就是“挖空心思”的写帖子。“闪”:我闪,就是闪身让开,逃离现场,很形象的一个“不负责任”的动作。“666”:溜溜溜,想跑了。离开或逃跑时用。比如说,“BB”的意思就很复杂了,它可能是宝贝、孩子、情人,也可能是和你说分手————BYEBYE。

  如果你愤怒,你可以选出一个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则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还有许多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网络语言种类繁多,很难一一列出,其中的意味、酸甜苦辣就得网民们自己去慢慢品了。

  网络语言你懂多少

  东东

  或许自己“升级太慢”,缺少一颗“奔腾的芯”,或许自己对这些“网络语言”无法“兼容”,每当看到电脑屏幕上出现这些刺眼的文字,我都会落荒而逃,关机下网,马上把自己刚才在虚拟世界中的脑子和语言迅速“格式化”。否则,日子长了,没准儿自己也会落下病根儿,真的连“说都不会话了”!

  网上有很多拼音和英文简写。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如果有人在网上喊你JJ,你千万别误会,它可不是指迪斯科舞厅,而是一个亲昵的称谓———姐姐。还有GG、DD等,是哥哥、弟弟的意思,网络真是让人感觉亲如一家。

  网上又是错别字的家,但这些错别字有的错得很可爱,错得大家都能接受。“斑竹”说,文章写得好,会送你一些小“东东”。看到这话,可别发愣。“斑竹”?就是版主。怪就怪智能拼音词库里“版主”这个词得自己造,又费时又费力,哪是网迷们能接受的?“版主”成“斑竹”也就顺理成章了。“东东”就是东西,这样说是不是很可爱?

  网上的数字更是千奇百怪,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天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清楚数字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高手就是这样栽在网上的。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687———对不起;你真是个286,那是说你傻,脑子转得慢,像台运算速度最慢的286一样。

  要说玩文字游戏,有雅俗之分。记得《世说新语》中曾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孙子靳年轻时想做隐士,便对王武子说,自己要“枕石漱流”。意思是在深山之中枕着石头睡觉,用山涧溪流漱口。不曾想,一时口误,把词用颠倒了,给说成“漱石枕流”。这下给王武子逮着了,好一通奚落:水流哪能枕着睡觉,石头何以用来漱口?谁知孙子靳脸不红,嘴不软,自辩道:枕着水流睡觉是用以洗耳,用石头漱口是磨砺牙齿。于是乎,口误成为语言游戏,分不清谁是谁非?

  但是一些网络上的文字游戏,却难叫人恭维———怪词、错字、别字变成了幽默,规范的语言变成了调侃,外国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变成了字意表达。这些叫人看不懂、瞧不明白的“网络语言”与正常的汉语杂糅相间,就好像西餐的开胃沙拉上浇的不是千岛汁,而是王致和的臭豆腐,不仅生猛过头,并且消化不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保留至今,其中规范的、科学的语言文字,是维系这种文化的纽带。

  语言的纯洁,不仅仅意味着文化的纯洁,更意味着价值观念的纯洁。没有对自己母语深沉的热爱,就不可能有对自己国家历史的尊重和对自己民族价值观念的操守。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21:17

网络语言你懂吗?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词语”的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专门勾引小女生的坏人。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沟通起来更加方便。到2000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2000多万人。网络沟通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因此网虫们在用文字招呼对方的时候,为了方便、幽默起见,又创造了大量的“网络新词”。近日,记者听说《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准备在今年6月出版,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摘录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同时采访了有关编辑人员。

“网语”构成形式多种多样

现在流行的“网语”的组成方式分为三类:1、 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例如:【B4】Before的意思。【QQ 】网友对ICQ的爱称。2、 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符号。例如:【Zzzz……】 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声音的画法引入到了聊天室中。【?:))? 】是指人在笑的意思。用符号表达出自己的表情,很形象。3、 谐音类。1) 数字谐音。例如:【3166】“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771】亲亲我。【55555~】呜呜,他在哭【886】 Bye-bye喽【8147】不要生气 【7456】 气死我了【94】就是2) 汉语拼音的缩写。例如:【MM】妹妹【GG】哥哥【BB】宝贝组句:“TMD,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 “8147,BB。我来和你聊天。” 3) 汉字谐音。例如:【班主】【斑竹】【版猪】【版竹】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即版主。“她说做斑竹很荣耀,可以满足虚荣心,有成就感。” 【大虾】又称老鸟:指已经在网上呆了很长时间、对网络非常熟悉的人。 “大侠”的谐音,指计算机高手,有戏谑意。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一是网友称呼这些人时通常采用拼音输入法,由于“大虾”先于“大侠”出现,且诙谐幽默,故以谐音称之。【瘟到】Windows的译名,带有极强的戏谑色彩,夸张地形容电脑像瘟疫一样传播迅速,人一旦接触不可解脱。如:“如果你是一个受虐狂,无时无刻都想处在失望、焦急、狂怒、痛恨等感觉中,你就应该去买一台装有瘟到系列软件的PC机,从此你就可以永无宁日,并使你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巨大锻炼。” 【瘟都死】 一些人对一种著名的软件Windows的带贬义和谐趣意味的汉字译音。如:“我说不会吧,我脑子里装的是‘比而该死’(比尔·盖茨)给俺定做的‘瘟都死’(Windows)2500呀。她说别提‘瘟都死’了,我的‘瘟都死’的‘瘟’都没死,反而机子老死。” 【瘟酒吧】 Windows 98的谐音,带有谐趣色彩。如:“……运行时所需要的内存越来越多,加上瘟酒吧的作用,当打开的程序窗口稍多的时候,电脑的速度就如蜗牛爬了。” 【烘培机】homepage(个人主页)的谐音。【酱紫】这样子的谐音。

“网语”是沟通方便的需要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主编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员于根元教授,他曾经担任过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目前是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的第一负责人。他对记者说:“互联网是高科技,越是高科技的东西就得越有人情味。网语的出现是因为它是网民减少语言障碍、上网方便的需要。” 当记者问道“‘网语’是否与我国的文字规范相悖”这个问题时,于教授说:“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负责该书出版的《经济出版社》苏耀彬编辑认为,编辑这本词典可以使一些新网民较快地克服词语方面的障碍,同时也便于有关人士了解网络用语,另外它也是社会语言学和新词新语领域的研究成果。

“网语”有它存在的空间

于教授说:“‘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于教授强调说:“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规范不能限制交际。语言的多样化也是生活的需要。‘网语’是鲜活的时代语言。” “在现在年青人的生活里,像‘美眉?妹妹?’、‘GG?哥哥?’这些称呼已非常流行,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因此,‘网语’有它存在的意义。”(实习记者 李健)

《北京晨报》

资料员 发表于 2003-8-12 17:22:40

网语词典六月问世 新新话语该捧该贬

--------------------------------------------------------------------------------

http://edu.sina.com.cn 2001/01/05 05:26 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男生宿舍有个自己联的局域网,自称为“酒井”,因为他们恰好是9号楼,恰好大家都不反对让酒井法子沾光。“酒井”有一些习惯用语,JJ就是姐姐,PP是漂亮,大虾即大侠,是酒井网友的互称,斑竹即版主,各版面负责人。

  今天,中国的网民已达到1000多万人,“酒井”式的网上用语也在网络世界流行开来,而且更加五花八门。记者从经济出版社获得的消息称,《中国网络用语词典》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出版。

  这本词典预计收入词条2000多条,正文约40万字,所收的词条有一般的术语,聊天室常用的比较特别的词语,考虑到实用性,还收入了常用的外语词以及缩写,有些词语有常用的不同的说法,分别列条。

  负责该书出版的苏耀彬编辑已年过半百,作为网民,他告诉我,刚上网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特别不适应,遇到“伊妹儿”、“裤”、“瘟都死”这些词时一头雾水,觉得新鲜加搞不懂。

  苏编辑对于网络流行用语持较为接纳的态度,他说:“编辑这本词典的用意,一方面是实用,便于一些新网民比较快地克服词语方面的障碍,也便于有关人士了解网络用语;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社会语言学和新词新语领域的研究成果。”

  新兴网语是近年来我国新生词语出现激增之势的集中体现。

  据有关部门做出的保守统计表明,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新词语。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已经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有关专家估计,进入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通过互联网络,新词语的传播手段和速度将更为方便和快捷。

  面对新生词语的汪洋恣肆,有人提出现代汉语急需规范,呼声认为很多外来词、流行语、缩略词……或者是胡编乱造的新潮,或者是莫名奇妙的符号链,有害于民族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是语言的垃圾,应当加以剔除和摒弃。因为词汇贫乏,所以才乱造词汇,不懂语法所以要“超越”语法,没有文化才轻慢文化。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张德鑫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诙谐地说,语言根本不存在污染问题,“哇噻”、“帅呆”在老人眼里也许被认为是污染,可对于新新一代就是血肉,就是精神气儿,因而语言无所谓绝对规范。对新生语的入境和产生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如吕叔湘先生所倡“宁滥勿缺”。

  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也表现出对于流行语的认同和渴求:“一句‘美眉(妹妹)’,一个‘GG(哥哥)’,给了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我们说的‘新新话语’在我们之间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

  资料表明,中国产生过两次新词语及对其研究的热潮,一次是50年代,当时的口号是“为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一次是从80年代中产生至今,开始对“纯”和“健”提出反思,但语言学界一直对于新兴词语的态度比较严谨、冷峻、挑剔、指责,限制之声多于肯定之声。有人指责,网语的最大毛病就是品位低下。

  “网语”词典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员于根元编纂的,他曾经担任过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目前是教育部“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的第一负责人。于先生对于新生词语的出现和规范谈了自己的看法。

  “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

  于先生认为,网语有以下的三个特点。一,生动风趣,相对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网上的生动表述也可以缓解压抑的情绪。比如,“55555……”即“哭”的意思。二,注重人情味,网上喜欢用哥哥妹妹相称,这样可以有一种家庭味道,使冰冷的网络更有人性。三,语气比较调侃,比如“恐龙”指脾气不太好的女子。当然,这也使得网上的语言显得颇有挖苦、嘲讽、谩骂的意味。

  但是,于先生也认为目前网语层次不高,造词方法多以谐音为主,还有些纯粹是为了追求快捷而产生的。然而,网络影响生活,网上的虚拟空间其实是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它语言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生活语言的放大,对于网语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因为约定俗成是无法代替的客观伟力,可以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本报记者 桂杰)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语言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