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发表于 2005-1-18 20:47:57

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对汉语造成负面影响

[转载]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网虫”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迅速蔓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是恐龙)”“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是“网虫”们的网络语言。

  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使用倒也罢了,当这些语言被用在作文和日常对话中,往往让教师和父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记者日前对100名网友进行调查,近一半网友表示网络语言与平时生活中所用的语言差别不大,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差别在于生活中的人听不懂而已。但无论持何种观点,他们都认为网络语言使用很方便,并常挂在嘴边。

  据统计,在这100个网友中,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接下来依次是郁闷、呵呵、寒&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

  一个有6年网龄的男生说:“我从高一就开始上QQ聊天,现在每天上网的时间都超过6小时。网络语言使用惯了,生活中还真不好改。”

  华侨中学的一位初三学生说,同学之间使用网络语言感到很亲切。老师虽然不赞成学生使用这种语言,但还是情不自禁想写,因为感觉更生动。

  湖滨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柳女士对此抱怨,有时候孩子说话会不自觉地蹦出一个令人听不懂的词。她不无担忧地说,现在孩子回家就上网,和父母说话的时间少了,好不容易在一起聊天,却时不时说两句听不懂的话,沟通越来越难了。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冬亮认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一种网络简约化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是这一群体的特定语言和代码。家长的担忧有一定道理的,值得语言学家关注,但目前还不能断定因为使用网络语言而使得代沟加深。

  厦门市逸夫中学语文老师杜建中说,我不鼓励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每次看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都想去制止,因为它不符合语言规范。有时候,在人物对话中引用符合其身份的网络语言会给文章增色,这是一种语言活用,但不可滥用。

胡吉成 发表于 2005-1-19 16:04:21

网络语言

网络时代,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交际、学习、购物、联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么有影响的东西,没有它的独特性怎么站得住?
网络语言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对我们现实的语言的影响是肯定的,我认为这是对于现实语言在网上运用的不足的很好补充,比如网络交际看不到表情姿态网民们发明了“:-):-0:-O:-():-P:-Q~^^~等等来表示,就非常生动直观,大家都乐于使用,还有像”美眉、恐龙、青蛙、造砖、灌水“等,丰富了当前现代汉语词汇,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这种积极方面的影响我们要肯定。至于网络语言过度问题,只要是在网上交际使用,互相都理解,不影响交际,我们没有必要反对。再说,网络的隐蔽性、自由性、个性化,你根本无法限制。而且有些人老担心网络语言会对现实语言造成冲击,假如现实语言是强大的,自然可以抵御网络语言,怎么可能造成冲击呢?真有所谓冲击,那是现实的需要。何况,有些网络语言只能在网络欢聚下使用,现实语言中就没有。
我们对于网络语言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味反对,然后看抵挡不住又跳出来承认。我们发现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专家,先否定,再肯定,思维还不如群众呢!

zblin 发表于 2005-1-19 19:51:15

网络语言几多欢喜几多愁!

网络语言给网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让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不懂的现象。网民在聊天时,会默认对方使用的错别字、符号和数字,但按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汉字、数字、英语字母夹杂使用,怪字 、错字、别字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大多都是病句。
  网络语言虽然大多都不合规范、也叫许多人看不懂,但它已经不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开始进入现实生活。现在,校园里中小学生的日记、周记、甚至试卷中,网络语言已经屡见不鲜。
 网络语言:孩子着迷 家长犯晕
 有话好好说 网络语言现身学生作文
 语言文字专家:不再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
 "网络语言":是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发展?
 专家研讨 部分网络语言将加入《新词词典》
 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不能等待网络语言的沉渣自由淘汰 给网络语言一个名分

[ 本贴由 zblin 于 2005-1-1920:16 最后编辑 ]

胡吉成 发表于 2005-1-21 08:52:25

网络语言给社会语言学注入了全新的研究内容!

怡情悦性 发表于 2005-1-21 11:32:03

“网络语言”主要来源我认为主要有
1、来自“强势方言”。所谓“强势方言”是指经济发展地区的方言。如“偶”、“介”(这)、“大虾”等等。
2、来自“智能ABC”的字表。打字者为求快捷,常常连打,如论坛版主连打就是“斑竹”。
3、来自汉语的谐音。如“这样子”,连读就成“酱紫”。
4、来自昵称。如“东西”说成“东东”。
5、来自英语或数字。如“8是”(不是)
6、运用比喻辞格。“恐龙”、“青蛙”等等。

monkey-E 发表于 2005-1-21 16:37:07

向5楼的怡情悦性斑竹质疑

-----------------------------------------------------------------------------
1、“偶”、“介”(这)、“大虾”来自何种方言?“大虾”会不会是“大侠”的“智能ABC”造成的?

2、 “斑竹”“斑猪”都比 “版主”幽默风趣,可见,汉语排除声调后造成的网络词汇更带有网络语言的特点。而且在特定的网络语境中还不会影响交际。这类还有:米国、来乐、烘焙鸡、屁兔、酒屋、温X屁等等

3、“这样子”,是因为连读就成“酱紫”。另一种说法是:主要是受台湾人发音的影响。

4、昵称----对人比较恰当,对物能否再举些例子?

5、来自英语比较好理解, 但也可分类,如:886 ,这就是英语和中文“合璧“的产物。来自数字的很多值得探讨,因为包含了方言因素。如何来确定这些数字的发音来自哪种方言呢?比如:4242 (是呃是呃)7456(气死我了)687 (对不起)
你真是个286 ,( 与250相同,286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你傻呢.)
这些数字在表达其意义的时候,其发音是根据普通话还是方言?

6、运用比喻辞格。“恐龙”、“青蛙”等等-----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除此之外,还有:

7、 字母,也就是略缩,有时还英汉夹杂,比如:
PF(佩服)
BT(变态)
TMD(他妈的)
NQS(是MM们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
NB(奉承您在网上很酷)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4-8 00:51:36

反驳:李如龙“网络语言是污染”

作者:薛涌(旅美学者)
来源:新京报 /2004年12月24日 09:40:59 

    据报道,厦门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不是语言学家制造出来的。


    不懂生活中的语言,只能说明语言学家的失职,怎么反过来指责人家“污染”?今年美国媒体评选的年度中心词汇是Blog,而中国几大商业新闻网站的点击率也超过大部分报纸的发行份数。对此,我们的语言教授却在讲网络语言“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究竟是一小群网民在编造语言,还是教授在编造现实?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阅读的载体。回顾历史,竹简时代的语言不同于金文、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纸上的语言,又更新了竹简时代的语言。到了印刷术普及,白话小说就开始风行。如今到了键盘、网络语言的时代,语言革命已经是大势所趋。


    “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指不懂你的意思)”

   等这些话确实让教师和父母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那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是在纸上读书写字长大的,没有年轻一代的经验。语言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表达人类的经验。


    年轻一代有着他们父母所没有的经验,因此也就有了父母不理解的语言。要和下一代沟通,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始。


    至于指责网络语言混乱、庸俗、低级,更不会令我们奇怪。看看历史,不论是中国的乐府民歌,还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开始时都顶着这样的恶名。事实上,文化前进的动力,往往就源于这些所谓混乱、庸俗、低级的社会现象。


    相反,作这种指责的,多半是些丧失了创造力的文人。


    中国现在应尽快编篡一本网络语言词典。因为年轻一代的经验,每时每刻都在增加着人类的经验。网络语言这一经验的载体,早晚要大规模侵入我们常规的汉语,并增加汉语的表现力。我们的语言学家应该把网络语言当成一个尖端课题进行研究,逐渐厘清其语法结构和文化意义,与常规的汉语进行比较。这不仅在现实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帮助家长、老师和孩子沟通),而且在语言学和人类学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语言学教授不是仅仅教教语法修辞而已,而是要具有从庞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理论来的能力。学者的使命是面对现实、解释现实,而不是像鸵鸟一样无视现实,甚至在自己无法对应现实的时候,编造一个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现实。

深涧聆鼓 发表于 2007-4-9 17:39:58

说得好

美国学界有句话:“也许垃圾处理不属于学术,但是垃圾处理的历史则是名正言顺的学术。”同样,网络语言也许不是学术,但网络语言研究则不仅是学术,而且是跨学科的尖端学术。

我觉得这是非常精辟的论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流行对汉语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