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禾妞 发表于 2005-4-27 00:18:40

《见证·影像志》2005年4月21---5月13日看点:《时代的面孔》(第二辑)

来源:CCTV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22/images/101652_11_01.gif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22/images/101653_11_02.gif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22/images/101654_11_03.gif
http://www.cctv.com/lm/images/dot01.gif

播出时间:CCTV-1
05-04-21 —— 05-04-30 《时代的面孔》第二辑 一至十集 首播01:17 重播05:25
CCTV-10
05-04-25 —— 05-04-29 《时代的面孔》第二辑 一至五集
05-05-09 —— 05-05-13 《时代的面孔》第二辑 六至十集 首播14:00 重播 07:40

http://www.cctv.com/lm/images/dot01.gif

时代的面孔(第二辑)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2179_9.jpg

·生正逢时 之一
吴瀛的长子吴祖光在书中曾这样描述道,“父亲本是个不宜做官的人,他所热爱的是读书、作诗、绘画、刻印,并都有所成就,此外他最有兴趣的是鉴赏和收购古玩字画,一生工资的大部分都送给了古玩店。”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2154_11.jpg

·
生正逢时 之二

对于一个传统的大家族来说,长子、长孙总是占有特殊的位置,吴瀛的长子,剧作家吴祖光当然也不例外。早年吴祖光曾经作诗云,生不逢时已至此。后来吴祖光反复斟酌,改为“生正逢时”,这是吴祖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2096_1.jpg

·
生正逢时 之三

吴瀛没有纳妾,这在民国时期十分罕见。对妻子周琴绮的专爱使得在1912年到1935年的23年间,他们的15个儿女一个接着一个地出世,后来夭折了四个,留下了四男七女。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2015_1.jpg

·
我们的爱情

1963年,浙江省荣军疗养院护理人员拍下了这张合影。照片上的这些女孩后来都成为了伤残军人的妻子。英雄年代中的特殊爱情,就像当年这张黑白的照片,因为朴素而格外持久。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1805_1.jpg

·
燃情岁月——西行的女兵

1949年的冬天,二军向新疆大进军,这张照片是袁国祥在二军教导团女生大队徒步翻越天山后,在库米什附近拍摄的。这是走进新疆的第一批女兵,她们当时正跋涉在新疆南部的寒冷戈壁上,目的是奔赴喀什参加1950年的开荒大生产。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1678_1.jpg

·
燃情岁月——军垦第一犁

1950年的3月,喀什已经是桃红柳绿的季节,袁国祥的部队撒到荒漠当中去开荒种地,他则提着照相机到处去采访,有一天他在草湖乡看到部队中有人拉着犁在犁地,于是,他赶快按下快门,拍下这张名为军垦第一犁的照片。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1636_2.jpg

·
燃情岁月——走过那座村庄

《豆选》这张照片是1952年2月在蔬勒县一区一乡,减租反霸即将胜利的时刻拍下的,当时广大农民斗地主、分粮食,他们铲除了封建制度和保甲制度,要实现农民当家作主选举干部的权力,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1474_1.jpg

·
为生活喝彩

戈沙1931年出生在黑龙江边上的黑河镇。母亲是俄罗斯人,全家的生计都靠母亲替别人洗衣做饭来维持。戈沙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帮妈妈干活,替妈妈分担家务。七岁生日那天,他拍下了这张照片,戈沙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3784/20050419/images/101389_12.jpg

·
歌者(上、下)

她是谁?她不算是闻名全国,但也不是默默无闻、虚度一生的人。五六十年代,她在云南的文艺界小有名气,活跃在边疆的文艺战线上。她叫张启秀,原国防文工团的独唱演员,总政治部特批的青年歌唱家、全国音协、云南省音协会员、中共党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见证·影像志》2005年4月21---5月13日看点:《时代的面孔》(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