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80|回复: 0

诗文典故的渊薮——《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22: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http://www.zhsc.net/
2005-4-26


     在诗文中引用前人的故事,或者采用成语、谚语,叫做“用典”或“用事”。用典的风气大约盛行于六朝,其后历代也都有不少骚人墨客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典故。“读书破万卷”的杜甫和“落笔万龙蛇”的辛弃疾,更被人称作是用典的大家。巧妙地引用典故可以丰富作品的内容,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增强感人的艺术效果。

      然而由于时代相隔,后人对于古人并不陌生的事情逐渐生疏起来,何况有些典故在当时就已经很冷僻,所以人们读到一些用典较多的作品总是感到头痛,骂作者“吊书袋”、“存心与人为难”!这时多么希望能有一部专收成语典故的辞典,使我们借助于它毫不费力的读懂这些作品。这种理想的辞典现在似乎还没有。倒是清朝官修的两部大书《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或许可以帮一些忙。

     这两部书模规都比较庞大。《佩文韵府》收单字一万九千多个,典故大约有五十多万条,《骈字类编》收单字一千二百多个,典故有十多万个。两书的资料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赋、杂书,里面的典故包括典章制度、名物来源、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等。其中大量的是诗文语句,尤其唐宋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典故虽然大部分已经显得很陈腐,但总还保留不少有用的东西。由于它“囊括古今,网罗巨细”,的确可以称作是诗文典故的深渊大薮,至少为我们阅读古书查找典故提供了线索。

      这两部书都是清朝“圣祖仁皇帝”玄烨(即康熙帝)“敕编”和“御定”的。玄烨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博学而又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曾诏令编纂《全唐诗》九百卷、《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渊鉴类涵》四百五十卷,还有那一部收字近五万个的《康熙字典》。也正是在编纂这几部大书的同时,又诏令儒臣们集体编纂了《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前书成于康熙五十年,《骈字类编》一直到雍正四年才编完。

      这两部书的性质有些特殊,既不属于字书,也不像一般的辞书;既不是韵书,又不同一般的类书。但是,这四种书的一些特点它又兼而有之。真是有点四象四不象。这两部书之间也有差别。《佩文韵府》,辞书的特点更突出一点;《骈字类编》,类书的特点更多一点。原来这两种书都不是供人查检的工具书,而是专为那些作古诗的人凑韵脚、找对子、采摭词藻而编纂的。使得那些腹中墨水不足,却偏要卖弄风雅的官场、考场上的“诗人”们有所依据。其实这种作法并不是清代的发明。早在唐朝中期,著名的大书法家、学者颜真卿就编过一部名叫《韵海镜源》的书,开创了这种以事隶词的体例,可惜原书已经失传。宋元以后这类书逐渐多起来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当数元代时阴夫撰的《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撰的《五车韵瑞》。《佩文韵府》正是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编成的。

    《佩文韵府》正集一○六卷,拾遗一○六卷,各按平水韵分成一○六部,即每韵一部。每部之内收同韵的字,然后再把用这个字作韵脚的词语按二字、三字、四字的顺序加以排列。字数相同者,又以出自经、史、子、集的顺序加以排列。所收单字,先注明音义。词语下面列各项出典。这些出典如诸书互见,就先引最早的,按时代先后次序排列。凡《韵府群玉》和《五车韵瑞》原有的,都标明〔韵藻〕,排在前面;新增的标明〔增〕字,列在后面。下面摘引的是“梗”部“影”韵的各词语,从中可以看出该书体例的大略:
影 于丙切,形□。

    〔韵藻〕射影《诗·为鬼为蜮疏》:蜮,一名□□。江淮水皆有之,在岸上影见水中投人影则射杀之。故曰□□。《白居易读史诗》:含沙口人口,虽病人不知。绝影《魏志·武帝纪注》:《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畏影《庄子》:人有口口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对影《李白诗》:举杯邀明月,□□成三人。潭底影《贾岛诗》:独行□□□,数息树边身。一叶百影《花木录》瀛州有影木,日中视之□□□□。〔增〕舟影《诗》:二子乘口,泛泛其□。曲影《史记·平津侯传》未有树直表而得口口者也。

     有些单字在〔增〕后还附有“对语”和“摘句”。对语即对仗的词语,如“曲水”对“横峰”、“嫩绿”对“嫣红”,摘句即以此字为韵脚的诗句,如“峰”韵中的“樵人出远峰”、“水落又添一山峰”。对语和摘句都是供当时作诗时选用,对于今人用处不大。

   《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与《佩文韵府》不同的是,所收都是“骈语”,即双音词或双音词组,把首字相同的词语排列在一起,即是齐首字,而不是齐尾字。单字是按字义分类,共分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彩色、器物、草木、鸟兽、虫鱼、人事等十三门。有些门下又细分小类,如鸟兽门又分鸡、鸭、鹅、虎、鹿、兔等,草木门下又分草、梅、桂、桃、李、杏等。在单字下列出以这个字为词头的词语。这些词语也大致按意义加以排列,如“花晨”、“花春”、“花秋”、“花夜”,属于时令,于是排列在一起;“花山”、“花蜂”、“花泉”、“花渊”属于山水,也排列在一处。然后在每词的下面罗列出典。下面摘引草木门“萍”字下的部分词语及其出典,以示一斑:
    萍草 《李德裕感遇诗》:不及绿口口,生君红莲池。

    萍根 《淮南子》:口树口于水中,木树根于土。

    萍实 《家语》: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触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于孔子。孔子曰:“此为□□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

    萍水《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这部书与《佩文韵府》一样,都是把含有某个典故的记载或诗文一一加以罗列,但它又比《佩文韵府》简明,而且不仅注明书名,大部分还注明了篇名。但是这种按词语意义分类的编排方式,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如“花鼓”、“花腔”、“草书”、“草驴”编入“草木门”,显得不伦不类,“雪仇”、“雪耻”、“烟草”、“洞房”编入“天地门”和“山水门”,也很滑稽。两书共同的缺点则是出自众人之手,体例不尽统一,特别是由于贪大求全,而编纂又很仓促,错漏、草率自然在所难免;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之处比比皆是。人们只能把它们当成索引(而且是不够准确、完善的索引),不能作为直接引用的依据。总之,两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互成经纬,相辅而行。

     掌握了两书的性质和编排体例,使用它们查找诗文典故就很容易了。试以陆游的一首五言短诗为例,略加说明。

    小航藤为缆,幽居竹织门。短篱围藕荡,细路入桑村。鱼脍槎头美,醅倾粥面浑。残年谢轩冕,犹如号黎元。

     这首诗题名叫《幽居》,看来是作者晚年居住在乡村时写的。诗中反映出作者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诗句平淡自然,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颈联(即第三联)两句的“槎头”和“粥面”比较费解,可能是两个典故。

      我们翻阅《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果然查出这是两个有来历的词语。《佩文韵府》去声十七“霰”韵“面”字条下,载有“粥面”一词,列出宋人的《清异录》的有关记载,说符昭远不喜茶,尝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原来说的是茶,后来也有人把它说成是酒。苏轼《歧亭》诗有“何从借此酒,冷面妒君赤”的句子。看来陆游在这里也正是指乡村粗酒。在《骈字类编》“器物门”“槎”字条下,载有“槎头”一词,此典出自《襄阳耆旧传》。原来汉中鳊鱼味道佳美,为禁人捕捞,设木排(槎头)断水截流,当地人称此鱼为“槎头鳊”或“槎头缩项鳊”。陆游诗中是泛指味美的鱼。

    《佩文韵府》最早的版本是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五十九年刊《拾遗》,其后苏州、广州、江西等地都有翻刻本,现在通行本是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第二集本。此种版本书后还附有四角号码索引,利用索引查检比较简便迅速。《骈字类编》最早的版本是雍正四年内府刊本,现在通行的是光绪十三年上海同文书局的后印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2 11:53 , Processed in 0.0601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