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0|回复: 0

“爆笑文化”蔓延中国互联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8 23: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苏度 实习记者 郭一娜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5-08-18 08:55  


      “爆笑文化”反映出当下一批年轻人内心中对社会的松弛状态。这一状态正在蔓延 

    时下,在诸多网站,有一类内容成了点击“新宠”:各种爆笑帖子以及爆笑图片。许多人进入网站,逢“爆笑”两字必点、必看、必笑,他几乎成为网民看新闻玩游戏后的另一种“网活方式”,那么,这一爆笑究竟在笑什么,又因何而爆?这一现象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 

    初级“爆料”只为笑 

    说它初级,是因为它为爆而爆,只求一笑。 

    在某网站一个爆笑帖子中,上面明确写着:给苦大仇深的你带点乐趣。标题是:某电视台儿童趣味问答,内容则是: 

    为什么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老鼠要比猫厉害? 

    答:这只老鼠肯定吃过菠菜的。  

    为什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答:摸老虎屁股是不文明的。 

    怎么样让蚊子不叮我们呢? 

    答:请一个保姆在门口守着;在身上涂点油,蚊子蹬上去就会滑掉了;身上涂点胶水,就把蚊子粘在上面了;放《摇篮曲》,蚊子就去睡觉了,就不会咬人了。 

    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了? 

    答:恐龙去拍电影了。 

    再来看另一个经典的帖子:“中国最奇怪的姓名”(当然,有虚假成分): 

    尹浩(引号);项洁雯(想接吻);朱逸群(猪一群)、杨宜知(羊一只)。秦寿生(不知道他父母怎么想的);子腾(本来挺文雅的名字,偏偏老爹姓杜)。此外,在校园里还有: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同学都不去她那打针…… 

    初级“爆笑”目的单纯,效果明显,也为“爆笑”一族上网首选。 

    中级“爆料”找共鸣 

    某网友与朋友有如下对话: 

    “你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爆笑帖子,一声也没笑。” 

    “这本身就很好笑” 

    这个看爆笑却不笑还乐此不疲的人,他看的是对身边事情进行讽刺或者自嘲的帖子,比如: 

    “女人读书不宜多,因为在男人心目中: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 !!” 

    “如果我有一秒钟的生命,我想对你说‘我爱你’; 

    如果我有一天的生命,我想陪你再看一次日落; 

    如果我有一月的生命,我想与你游览秀美山河; 

    如果我有一年的生命,我想……和你分手,然后把四级过了!!” 

    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聚会选择在动物园,大家共同的理由是:只有在这里,才能感慨到自己还是个人啊……” 

    以上的“无声爆笑”让观者得到的更多是会心之笑,而非感官之笑。更重要的,他是同龄人所发,有点像隔壁寝室一个学友弄出来的东西,亲切感让它的欢笑程度已经放大。同时,身边人勇于并且善于自嘲的态度对自己也是鼓励。

    高级“爆”料笑着骂 

    先来看两则高级“爆”料,其一:“一个女孩来到售楼处”的各国版本: 

    美国大片 

    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女孩突然腾空而起,在空中转体720度并从腰间拔出两把手枪,对准售楼处不停射击,售楼处随即爆炸。 

    日本恐怖片 

    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突然血流满面。售楼先生连忙开门冲出,到外面一看没有女孩。回头时,发现女孩坐在沙盘上。满脸鲜血并对他微笑。 

    新加坡伦理片 

    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突然晕倒,当销售经理扶起女孩并发现其脖子上的胎记时,痛哭流涕。原来女孩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妹妹。 

    琼瑶爱情片 

    一个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摔倒,售楼先生走出扶起女孩,两人默默相对,释放爱情火花,双方在双方家庭的阻力下(世仇),美满结合。 

    中国八点档连续剧 

    一个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所有售楼先生冲出大厅看到女孩时突然目瞪口呆大惊失色涕泪直流六神无主,然后……插播广告。 

    某电视台专题报道 

    女孩走到售楼处门口…… 屏幕下方——有奖竞猜:女孩会不会买房子A、买 B、不买 C、悬疑未决,移动用户请发送短信到XXXX,联通用户请发送短信到XXXX,小灵通(图片-新闻-网页) 用户发送到XXXX,固定电话用户请拨打168XXXX。 

    再来看另一则,题目是:某高校男生自杀的九十九种死法: 

    被跳下来的人砸死 

    看见这一幕晕死 

    投校河熏死 

    去学校游泳池脏死 

    考试被四大名捕抓住,罚死 

    被隔壁的破音箱吵死 

    校医院看病等死 

    到校医院看病?熏排上队了,被诊死 

    听说了校医院的种种恐怖事迹,不敢去看病,病死 

    以上这高级“爆料”的明显特点是对某社会现象的批评。但有意思的是,这是一种温和的批评方式,而随着这种批评式爆笑帖子的越来越多,它也反映出当下一批年轻人内心中对社会的一种松弛状态,把问题当做欢乐,告别那种激烈的或者过于神经质的反应。 

    现在,“爆笑”文化已经从过去的校园流行走向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像互发有趣短信一样把“爆笑”发给好友,发的人、接的人以及转发的人,都是一笑了之。它在越来越火的状态中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在会心一笑中释放某些由社会现象带来的不爽情绪。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周孝正教授认为,爆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和流行。它反映了人们的内心追求,即身心健康,健康快乐,和可持续的乐。为什么要加上可持续的乐呢?因为像“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把瘾就死”,这也都是乐,但却是不可持续的乐。判断可持续的乐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以什么为乐,即所谓的价值取向。上网看爆笑帖子,这里的乐子有些是中性或者说是无害的,而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一句话:提倡正确的乐,反对低俗的乐,禁止有害的乐,允许中性的乐。 

    链接:“爆笑”出自何处
    实习记者 宁江亮 

    这些爆笑帖子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国际先驱导报》采访了搜狐网校园频道责任编辑寇妮妮。 

    寇妮妮说,这些帖子的作者都是论坛里的年轻人。她作为责任编辑,并没有以某种方式去引导这些年轻人创作,而是让他们自由发挥,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以一种很健康、很单纯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与同龄人进行“爆笑”交流。 

    谈到这些年轻人,寇妮妮说,他们抱着娱乐的心态参与到创作中来。选择网络这个方便快捷而又能迅速传播的平台来抒发情感,看到精心创作的帖子点击率节节攀升,很多人能得到无法得到的成就感。这也反映了年轻人渴望得到关注的心态特点。 

    她认为,这些帖子反映了年轻人生活的潮流,反映了“吸引眼球”的流行文化。到网上发贴,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9 12:46 , Processed in 0.0629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