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38|回复: 6

2010广东佛山高考二模作文“为了尊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6 08: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10-5-16 11:28 编辑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挪威音乐家比尔•撒丁,年青时在外地求学,因身无分文,在街上拉起了提琴。有一个人鄙夷地将钱扔在他的脚下,他看了看后弯下腰拾起递给对方:“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了。” 那人接过钱,重新扔在他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 比尔•撒丁鞠了个躬:“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

      请以“为了尊严”为写作范围,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一、命题意图:

“尊严”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生存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人的尊严更易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关注。我们选择这一话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二、对文题的理解:

本作文为“材料+写作范围”型作文。给一则材料是便于考生对写作范围词(关键词)有更形象和具体的理解,确定写作范围“为了尊严”,是为了让考生明确写作的具体内容。

(1)对“为了”的理解:介词,表目的。

(2)对“尊严”的理解: “尊严”《辞海》的解释:一是庄重而有威严,使人敬畏;二是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和身份。

     传统内涵:尊严内容涉及人的权利的方方面面,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等。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家设立全国哀悼日的做法就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尊重。人的尊严,还蕴含着一种平等理念。平等理念带来的一个自然的产物是反对各种各样的歧视,如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家庭出身歧视、宗教信仰歧视、教育程度歧视、财产状况歧视、城乡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等。

  现代内涵:人的尊严可以从公民的政治参与上去理解;可以从公民的民主权利及其它权利的实现角度去理解;人的尊严不仅指精神生活,还应包括物质生活等等。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尊严”包括:生命尊严,人格尊严,职业尊严等等,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2)整体理解:题目中的“为了”是一个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为了尊严”可以理解为:一是为了尊严,怎么样;二是怎么样了,是为了尊严。既可以写为了自己的尊严,也可以写为了别人的尊严,或别人为了自己的尊严。

三、写作中的具体问题:

  (1)考生写作时不一定要联系材料,只要抓住“为了尊严”这一写作范围展开就可以了;

  (2)考生如果抓住材料从其它角度立意,而不是紧扣写作范围“为了尊严”,判为偏离题意。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10-5-16 11:09 编辑

参考例文

1号文 53分
                   为尊严而战

  或是流星划过深蓝,或是昙花惊艳瞬间,世间万事万物无不伴着时代巨轮的前行而变更。然而,有一样东西亘古至今都为人们所捍卫坚守,这,便是尊严。

  回溯历史,先贤为了自身的尊严而战。

  迫于生活的困窘,陶渊明踏入官场,虽为才杰,亦仕途不顺。在黑暗的官场中摸爬滚打后,这只“恋旧林”的“羁鸟”突终于恍然大悟:作为一个心境坦然、光明磊落的文人,自己的尊严即将要被淹没在一潭污水中了。于是,他抽身“尘网”,一刻也没有停留,回到他挚爱的田园。

  为了尊严,为了自己“君子坦荡荡”的尊严,陶渊明毅然选择罢官,即使生活贫困,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世俗污秽所侵。若不是尊严在他心中那“重于泰山”的地位,陶渊明又怎会甘于贫苦且乐在其中?在陶渊明,为了尊严,他宁愿舍弃官位财富也要捍卫之。

  放眼当下,今人为了国家的尊严而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法国站的传递出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残疾人运动员金晶作为火炬手正要完成火炬传送的任务,此时一伙疯狂的藏独分子试图冲破人群,抢走火炬。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这个年轻女子一脸坚定,她紧紧抱住火炬,临危不惧。

  金晶的勇敢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那张坚定无畏的脸,也让我们感受到从一个纤弱之躯散发出来的、为了祖国尊严而战的巨大力量。为了火炬的安全,为了祖国的尊严,金晶用她残弱的身躯誓死捍卫。可见,在金晶,国家的尊严高于一切,值得她舍弃自身的安全坚守之。

  反观当下,那些在纷繁的世界中遗失了尊严的人,注定要走上不归路。文强官至高位,手握重权,孰不知一副笔挺的身杆中早已没有了“人民公仆”的尊严,面对钱权声色,他早已不知“清正廉洁”的尊严何在,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云南边境的贩毒团伙更是弃做人的尊严为敝履,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孰不知终要沦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公敌;“三鹿”奶粉等问题食品的生产商,更是丢弃了良知企业的尊严,为人不齿,成为社会的害虫…

  所以,请为了尊严、为了尊严而战。一个人不能没有尊严,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有尊严才能让我们屹立不倒。为了尊严而战,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

  
【点评】:

    本文能紧扣“为了尊严”立意,论点鲜明,由自身尊严推进到国家尊严,由反而正,论据较充分,论证方法多样,论证较为有力。字迹端正,书写较为漂亮。

  美中不足之处:标题不太恰当;“罢官”等词用得不准;“反观”一段,说理不够透彻。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2号文46分

                    尊严无价

  是什么,使他拒不出仕,不畏威逼利诱?

  是什么,使他琴声幽咽,却从不忘他的民族?

  是什么,使他傲然挺立,不屑俯首称臣?

  是尊严。

  为了尊严,个人的尊严,他坚守理想情操。

  孟氏芳邻,谢家宝树,嵇康一身清骨傲岸,不流于俗世,蔑视官场上的黑暗污俗。当晋帝请他入朝为官时,他断然拒绝。这是他的尊严,不同流合污,只希望遗世绝俗。为了他的尊严,他毅然拒绝了几次三番的邀请。即使皇帝震怒,为了尊严,何惧?他最终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白衣飞扬,自是名士风骨。为了尊严,他不悔,为了尊严,他无畏,只因尊严无价。一曲《广陵散》传唱天地。音落,捧酒一杯,这一杯,了却俗世纷纷,红尘滚滚,这一杯,乾坤同醉,只敬尊严。

  为了尊严,民族的尊严,他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萧邦诞辰200年了,这位卓越的音乐家,为了尊严,即使在异国时,也牢牢记住了民族的尊严。波兰被侵占,波兰民族在敌人铁蹄之下。《离别曲》清幽的乐声倾泻了一地,哀凄动人。萧邦被迫离开波兰。波兰民族正在身穿丧服,萧邦又该如何?为了尊严,萧邦仍保留着波兰民族的传统;为了尊严,他也曾向污辱嘲笑波兰民族的人大骂;为了尊严,他对敌国派来邀请他演奏的人厉声拒绝。他曾说过:“波兰民族的尊严绝不可弃!为了尊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尊严!”

  为了国家的尊严,他始终傲然挺立。

  去国多年老尽少年心。苏武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拘。为了尊严,他绝不投降,国家尊严安能抛!为了尊严,即使在北海边牧羊,他始终记得把汉旌高举,为了尊严,纵饥寒无食,他从不卑膝求饶,他代表的是大汉。为尊严而战,纵使生活困顿,孤凄冷寂。为了尊严,不俯首,不屈膝,尊严无价。

  的确,尊严无价。

  然而,现实却有那么多人抛弃尊严。张家界景点改名为“哈利路亚山”便是一例。如此媚外,置国家尊严何地?置人民尊严于何地?

  须知,尊严无价。


  【点评】

      能始终围绕“尊严无价”的题义展开论证,中心明确,选例恰当,嵇康、萧邦、苏武比较有代表性。分论点由个人、民族、国家层递设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内容较为充实。卷面和书写都不错。

  但全文过于追求形式的严整而忽视了论证,语言稍显生硬。结尾关于“哈利路亚山”的论述有些小题大做,且没有相应展开。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文43分

                   为了尊严

  尊严,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尊严,是推动每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尊严,是支撑一个巨大拔地而起的有力支柱。尊严,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对我们却是无比重要。我们必须为了我们的尊严,而努力奋斗,誓死捍卫。

  纵观历史的长河,为了捍卫尊严而产生的故事并不少。

  为了尊严,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当时陶渊明虽然在朝廷任职,但却仍生活贫困。官吏为他送来了五斗米,但要他为这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些贪官污吏鞠躬感谢,而陶渊明为了尊严,选择抛下官牌,脱下官袍,独自一人来到东篱下隐居采菊,于是便有了“悠然见南山”的闲情。这就是陶渊明,一个为了捍卫尊严而不折腰的陶渊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尊严比五斗米还重要,因为他知道若向五斗米低头,他将一辈子失去自己的尊严,抬不起头做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连乞人都会为了尊严而不受施舍,更何况我们的陶渊明呢?

  个人为要尊严而奋斗,而一个种族也要为尊严而战。

  为了尊严,黑人浴血奋战。也许你不是出生在那一年代,你根本不知道白人对黑人的严重歧视。但我看完了《飘》后,我深切地感受到黑人的痛苦。他们被白人任意使唤,作为奴隶,他们毫无权利可言。于是,南北战争爆发了,解放了黑人奴隶。但歧视仍在继续。黑人们饱受失去尊严的折磨,终于,他们选择为了尊严而战,黑人马丁·路德·金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黑人们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尊严,黑人种族,在他们一生中,他们不知为尊严浴血奋战多少次,为了尊严,他们拿起捍卫的武器;为了尊严,他们不再向白人低头;为了尊严,他们一直勇往直前……就这样,尊严一直支持着这一种族走下去。

  为了尊严,画家墨翟驾起了帆船。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所改变。”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山东画家墨翟,因听航海家说,出门远航这么久,从未见过一艘中国船。他决定为了祖国的尊严,进行一次无动力帆船环球旅行。他来到拿破仑的墓碑,用中文写下一句:“中国已醒了。”这一刻,他是伟大的,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为了尊严,每个人,每个种族,每个国家都竭尽全力去拼搏奋战了,因为他们知道,尊严是生存的基础。

  
    【点评】

      本文作者能正确理解题意,能围绕“为了尊严而努力奋斗”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结构完整,论述有层次感,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文章对陶渊明、马丁·路德·金、墨翟等几个事例的举例分析,基本到位。引用“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分析经典名著《飘》,让文章增色不少。但文章语言粗糙,表达不严谨,尤其是首尾段的排比句,显得很空洞;全文说理思路不够严密,逻辑有点混乱。墨翟事例与末段论述有些脱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4号文40分
                
                                               一个农民工的尊严


  炎炎夏日,商业街上人潮汹涌,正直暑假旺季,人们都三五知己一同逛街。我跟朋友也投入了这个热潮。

  一天下来,我们的收获也不少。正是黄昏,街上的人已经散了不少,当我们正要离开时,突然发现路的拐弯处聚集了一团人,好奇的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些事。

  我们快速地向人群中拥去,幸好我们灵活,一下子就钻进了人群中。走进一看,原来是有人晕倒在地了。

  那人倒在地上,整个脸都被头发遮盖住了,完全看不清他的样子。在他的不远处,搁着一个大袋子,大概是他的行装。一会儿,他动了动身子,吃力地抬起了头,借着暗黄的灯光,看到他的脸色暗黄,脸已经干巴巴的。他用瘦弱的手支撑着地面,似乎想要站起来。此时有三个大学生匆忙地向前扶住了他,他步子浮动地向那个大袋子走去,一边吃力地说:“被子,我的被子。”他似乎用尽所有力气搂住了他的行装,害怕别人把他的东西抢走。

  围观的人从附近买来了面包和水给他吃用,但被他拒绝了,他扒在袋子上,小声地说着:“我只要打一个电话,我只要打一个电话!”大学生听到了都纷纷拿出手机,问他的具体情况。

  在别人的劝说下,他终于拿起了面包吃下去了。吃着面包时,他流下了男子汉的热泪,开始向人诉说他的故事。

  他原是四川人,为了帮补家计,落下了母亲到了城里来打工。本来以为到城里来能挣到钱,但却遭到老板苛刻的对待,不单挣不到钱,离回家的盘缠也没有了。他就这样拿着那个唯一的大袋子流浪了四个月,寻找回家的路。

  在他讲着自己的身世时,有人可怜他给了他一张一百元大钞,但他怎样也不肯收下,坚定地说:“我不是乞丐,我不要钱,我只需要打一个电话。”

  大学生根据他说的电话号码,打通他的家。当他听到了母亲的声音时,一下子就泪流满面。

  一个农民工的尊严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们全社会,为了尊严,他坚强地生活着。


  点评

      本文叙写了一个农民工为了尊严,不顾自己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处境,拒绝热心人物质和金钱援助的故事,符合题意,故事基本完整,文中也有一些恰当的描写。

  但人物形象不丰满,立意不深刻;情节尤其是后半部分处理较为简单;语句不够通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号文33分                            


                                         尊严并非高高在上

  说到尊严,自然是不容侮辱,人们为了它,可以付出一切。但是,尊严有时也亦非高高在上,不容侵犯,不要为了它,而失去更多比它更重要的东西。

  古语有云:忍一时之气。因此,不要为了尊严而鲁莽行事。

  司马懿在五丈原时,没有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出战,才能获取最终的胜利。他面对孔明讥讽他如女人一般胆小怕事,没有为了一个男人去决一死战。相反,他放下了尊严,并且穿上了女人的衣物。他深刻地明白到国家战事为重,自己个人的尊严为轻,因此顾全大局,放下尊严。虽然他心中满腔怒火,将士们群情激愤,不出战便会军心动摇,但如果出战,愤怒只会冲昏头脑,最终的结果必然惨败,防线被破,长安已无屏障。一旦长安被攻占,关中恐慌,事态难以收拾。正是他不为自己的尊严而冲动,才能使防守的战略成功,使孔明操劳过度而亡。所以遇事要考虑周全,不要为了尊严而冲动。

  对如今媒体某些夸大事实的报导,不要为了尊严而让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切尔西的老板阿布,面对媒体多次挑拨他与球员之间的关系,正是他没有为了尊严而大肆批判媒体,才能让他最终没有被球迷厌恶。人言到:清者自清。他是否与球员们不和,自然会有球员们来作证,媒体那毫无根据的评论报导自然不攻自破,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试想他如果通过金钱来塞住媒体的口,一旦被曝光,只会作流言越传越真,球迷也会对他不信任,如此那所谓尊严更是完全消失。因此,正是他不为自己尊严而行为,才使自己最终得以平反。

  当然,并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忍气吞声地放下自己的尊严,为了尊严,我们也需要有所行动。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受到别人侮辱时,作为一个国家的一分子,国家尊严与自身的尊严紧密联系。对外国人对我们国家扭曲事实言论的行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尊严。当别人讥笑我国的灾难时,我们要奋起反抗,用实际行动对灾区施以援手来维护尊严。

  尊严虽非高高在上,也并不低微。为了尊严,我们需要审时度势,纵观全局,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点评】:

      文章虽然围绕“尊严”来写,但主要谈的不是“为了尊严要怎么做”,主要是论述“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取得好的结果,可以放弃尊严”,属于部分偏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10-5-16 11:24 编辑

                                               为了尊严  

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回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故事,我们应该究竟怎样对待尊严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喻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已的一切利益之上的,千万不能违反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突显骨气,体现了人格尊严,绘出了动人的篇章。孙天帅,这个神州大地众所周知的青年,在韩国老板大发淫威,责令全厂职工下跪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尊贵的头颅,宁失工作,不失尊严。在他眼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但也有一些人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尊严,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之流为了一已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自已做人基本准则,基本底线。李真之流,放弃尊严,阿谀奉承,跑官要官,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几十万仰人鼻息的伪军,这些都是没有人格的猥琐小人,在他们眼里,名利高于一切。

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要灵活处理有关面子的问题,戒急用忍,有时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暂时委曲求全,将以有为也。

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有后来名振天下的将兵多多益善的准阴候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纪》呢,还有时下一些小青年,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为害他人,这不叫维持尊严,是叫顾不必要的面子。我们千成要引以为戒。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


尊严是山,尊严是水——读《不肯出让的尊严》有感

江苏省金坛市 华罗庚实验学校 六(6)班 于湘乐


“车开了,载着一车屈服的人和唯一一个不屈服的女人。”读完这篇文章,出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文章大意是这样的:一辆开往省城的客车,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看店的地方,卖票人和司机以强硬的口气宣布要增收10元交通费。其他乘客都纷纷拿出钱,只有收到那位坐在最后的少妇时,她却望着窗外,好像不曾看见车内发生的一切;气极了的卖票人挥掌朝不肯交钱的少妇打去,少妇的脸被打得歪向一边,却又固执地转过脸来直面卖票人。刹那间,车上所有的人都被少妇的那份“顽固”惊呆了。

剽悍强壮的售票人,华贵美丽的少妇。她绝对不是没有这区区的10元钱,她也绝对不是不肯出这10元钱,她不肯出让的只是车上那些“胆小怕事”的人随时随地都在一点一点出让的人的尊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4 11:11 , Processed in 0.0641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