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93|回复: 6

活在美国:与儿子一起体验美国性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17: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秋水长天   
来源:网络   
2006-1-16 14:58:31   


      6 年前,我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斌斌移民到美国纽约。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我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我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幸好儿子混沌初开,对一些敏感的事懵懵懂懂。他只是对班上异性同学之间模仿大人相互送花和亲吻感到十分有趣。每当儿子谈论这些事时,我总是一脸严肃地说:“你还小,别学那些坏毛病!”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我照例把浴缸里放满水,准备带儿子洗澡。不料他却一反常态地说:“妈妈,我再不要你帮我洗澡了!”“为什么?”我笑着问。“因为我是男孩,生理老师说,我的阴茎不能随便让妈妈看!”天哪,儿子这是从哪里学来的奇谈怪论!我又好气又好笑:“斌斌,你还小,妈妈替你洗澡是很正常的。”我一边安抚儿子一边脱他的短裤。没想到儿子推开我大声嚷道:“别碰我,我有自己的隐私!”看见斌斌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只好作罢。心里却暗暗埋怨孩子的老师小题大做。

      当晚,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老师在生理课上还讲了些什么。斌斌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斌斌的老师让他们看了男女裸体图片,让孩子们知道男人和女人生理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生殖器。儿子盯着我又大大方方地说:“老师讲了,男生的阴茎和女生的阴部都属于自己的隐私,除了医生,不能让其它人窥看或触摸。”

      儿子讲这些话时丝毫没有害羞的样子。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儿子不仅知道人体发育、性成熟和女人怀孕分娩等生理知识,不到10岁的他居然还能展开话题谈及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性。看来,美国人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还贯穿着珍惜生命和关爱异性的人性教育。

      不过,儿子对“性”的了解之多有时竟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尴尬不已。有一次我清理手提包时,无意中将一盒避孕套翻了出来,我慌忙将其塞进提包里。儿子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那是避孕套,它可以阻止精子与卵子相结合!”我不禁愕然,儿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老练”,一旦他进入青春发育期后能否保持健康的性心理呢?

      我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儿子进中学后不久性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仅言谈举止变得较以前深沉,一向不注重外表的他还开始认真拾掇自己,每天都要用洗面液涂抹脸部的痘痘。显然,步入青春期的儿子开始在意自己在女同学眼中的形象了。我早就听说美国中学生“早恋”现象司空见惯,从老师到家长均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自由。为了防止儿子陷入“早恋”泥潭,我经常对他进行旁敲侧击,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中华文化精粹教育儿子。

      一天,斌斌带回了一份学校给家长的通知,说周末学校有一堂性知识教育课,内容包括避孕和预防性病。通知上注明,如果家长不同意孩子听课,必须在回执上签名,将来孩子如果发生了堕胎、艾滋病等,家长不可指责学校教育不力。通知末尾说欢迎家长到校旁听性教育课。

      早就想到儿子学校“侦察”情况的我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原以为性知识教育课的气氛会严肃而拘谨,结果并非如此。上课开始,那位漂亮的年轻女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SEX”,然后她面带微笑地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说真的,我没料到老师会对涉世不深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

      一个满头卷发的男生第一个发言:“‘性’让我想到了遗精。”立刻就有人笑出声来。

      一个略带羞涩的女生轻声说:“‘性’让我想到了怀孕。”我看见好些同学都在窃笑。

     一个黑头发的亚裔男生冷不丁冒出一句:“‘性’让我联想到做爱!”教室里马上骚动起来,好多女生的脸都红了。

     这时,一个体魄健壮的黑肤色男生瓮声瓮气地说:“‘性’让我想到了一丝不挂的女人……”话音刚落,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有几个同学将笔和本子朝他扔了过去,教室里像开了锅,我瞥见儿子也笑得十分开心。

     接下来,孩子们继续无所顾忌地发言,他们的想象力是那样丰富,年轻女教师不停地在黑板上写着:“做爱、姿式、流产、接吻、性感……”一些平时大人都觉得难以出口的词被孩子们说出来,完全没有羞涩和龌龊的意味。

     教室安静下来后,女教师看了看满满一黑板的词汇,皱着眉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唯独漏掉了一个与‘性’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西……”

      孩子们窃窃私语地猜测起来。这时,女教师转过身,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了“LOVE”!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爱情!”女教师的声音充满感情。“‘爱情’是两性之间最圣洁最崇高的感情,缺少爱情的‘性’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在大谈性感、快感时,却忽视了‘性’是要以‘爱’为前提的。生活中的早孕、堕胎、性病等,往往是由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导致的……”

     女教师的话极富感染力,刚才还嬉皮笑脸的孩子都变得庄重起来。接下来,女教师告诉孩子们,性爱没有下流之说,也没有罪恶性,它是自然的、美妙的,但中学生过早涉足性生活对身体和学习都不利,发生意外妊娠和堕胎是十分痛苦的。

     最后,女教师播放了一张介绍避孕方式的盘片,孩子们看得格外认真,那种专注的神情就像在看一幅数学三维图。

     课后,我与儿子的班主任聊了一会儿。当我向他打听斌斌在班上是否交了女朋友时,老师有些吃惊:“很遗憾,我从不过问学生的隐私。您儿子很优秀,如果有女孩爱上他是很正常的事。”我赶紧解释说自己是担心儿子过早恋爱会影响学习,老师连声说“No”,他振振有词地开导我说:“恋爱会使你儿子变得更聪明、更自信,家长的责任只是告诉热恋中的孩子应如何避孕!”

      无处不在的美国性文化简直让人防不胜防,我真担心儿子在充满性诱惑的纽约迷失方向。

      转眼间斌斌读9年级了,看见儿子嘴上冒出的胡须,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第二性征显着发育,才满15岁的他身高已经有一米七了,忧的是西方社会的性文化对处于性生理发育阶段的孩子有一种催化剂的作用(据说美国每年有100多万少女怀孕,少男少女未婚先育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

      就在我为儿子能否平安度过青春躁动期感到忧虑时,突然传来经纽约市教育当局提案,公立学校向高中生免费提供避孕套的消息。很多华裔家长对此非常不满。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暗示或怂恿孩子去偷吃禁果。

      我心急火燎地赶到儿子学校,要求校方对提供避孕套的荒唐做法给予解释。一位负责学生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接待了我。她看来很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话来井井有条:“我接触过很多华裔家长,你们对孩子的管教太严厉了,一味的性禁锢是愚昧而危险的。”她似乎看出了我有些诧异,继续说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内的荷尔蒙分泌激增,性机能迅速发展,加上外界种种性刺激的作用,他们宣泄性兴奋与性紧张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但孩子不具备成人的生活条件,他们的性需求受到了压抑,于是产生了青春期性焦虑,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一时冲动而做出越轨之事呢?”停顿了一会,她又说:“你们中国不是有句成语说‘防患于未然 ’吗?学校给孩子提供避孕套正是为了杜绝隐患!避孕套本身并不会使学生的性活动增加,但可以有效减少少女怀孕和性传播疾病。你说不是吗?”

      心理咨询师的一席话让我感慨不已,我不得不承认,学校提供避孕套看似荒唐,其实是充满人性之举,体现了社会对青春期孩子们的关爱。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长长的接吻与性爱的特写镜头。我心里不由得一紧,想换个频道,摇控器却在儿子手里。面对男欢女爱的镜头,我有些坐不住了。再看儿子,他倒是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丝毫没有尴尬。看着儿子津津有味盯着荧屏的样子,我心想:“这小子也太成熟了,看性爱剧居然镇定自若。”“妈,别用这种眼光盯着我,你儿子不会想入非非的。”冷不防儿子“锥”了我一句。

      既然儿子主动挑起话题,我赶紧抓住机会问:“斌斌,你有女朋友吗?”儿子随口应了一句:“有啊,我和她的关系还不一般呢!”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见我紧张兮兮的样子,儿子得意地瞥了我一眼戏谑道:“别那么紧张,我是跟你开玩笑!”他起身关掉电视出人意料地问我:“妈,你看我有男人魅力吗?”看着英气勃发的儿子,我故意笑而不语。儿子突然语出惊人:“我会等到上大学后再找个聪明而性感的女同学做我的恋人,为了我生命中注定会出现的她,我现在潜心学习,不沾女色,确保两年后考上美国一流大学!”

      我不禁瞠目,儿子比我想象的要成熟得多。在美国性文化的背景下,经历了性启蒙和青春期性教育的儿子对“性” 已能够泰然处之。“性”在儿子心目中是自然而美妙的,毫无神秘羞耻可言。在充斥着色情诱惑的西方社会里,儿子以一颗平常心理解了“性”,他以成熟健康的性意识克制了青春期的生理躁动。如果说我曾经担心儿子在纽约“性海”中会迷失方向,那纯粹是杞人忧天。
发表于 2006-1-16 23: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开放了,什么都说,怕孩子把握不住;一味保守,什么都不说,怕孩子什么都不懂,好像更糟。怪不得现在那么多人不敢生孩子。
发表于 2006-1-17 07: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谁会大大方方把子女叫到跟前进行性教育?!

发表于 2006-1-17 11: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这个,不用太刻意吧?顺其自然就行了。当然,学校有这方面的教育最好。

真是好文章,学习了。
发表于 2006-1-18 02: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价值观

美国人是能做也能说,中国人是能做不能说。传统使然。在当今社会,应允许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彼此尊重、多元共存。
这个问题,还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山歌吧。
发表于 2006-1-18 15: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不大方教也得尽力教,要不出了什么事怎么办?
发表于 2006-1-19 2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地制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1 15:33 , Processed in 0.0783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