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7|回复: 0

以信息科技作为唐宋词领字研究方法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17: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罗凤珠 撰(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文学遗产通讯》2006-01
来源:青藤书屋

      领字又名虚字、衬字、一字豆、一字领、领格字等等,南宋沈义甫、张炎首先提出领字的概念,当时名为虚字,清代曾与衬字混为一谈,但领字的观念也在清代确定。

      历来词家为领字下定义时详略各有不同,大致上都认为领字是唐宋词书写的修辞技巧,用于一句或一组句子之首,扮演语意转折与承接上文,提起下文的作用,并兼及词的音乐性需求。领字是唐宋词从小令发展为长调的的重要修辞技巧,柳永是重要的奠基者。

      历来词家对领字的研究不多,对领字提出的论述都是以少数作品为范围,各就所得的印象定义,因此论述各有不同。

      若要对领字提出客观之研究,需以唐宋词为范围,分析、统计、归纳,才能得出客观之资料,以人力为之,诚然不易。本文拟提出如何引用信息科技的工具,引用计算机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归纳、统计功能,全面分析唐宋词领字的「字数」、「位置」、「句式」、「声调」、「词类」、「使用的词体」、「常用词汇」等,以科学统计的客观分析与资料,探讨唐宋词领字,并分析领字在唐宋词的用法。

壹、研究的背景

一、领字的名称

      「领字」又名虚字、衬字、领句、领调、领格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

      「领字」又名「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只是名称不同,其定义殆无疑义,但是与「虚字」、「衬字」的名称,因前者与语言学的虚字概念及文言文的虚字混淆,后者与南北曲的衬字混淆,以致有些争议。

(一)虚字

      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其后是张炎,当时名为「虚字」。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不若径用一静字,顶上道下来,句法又健,然不可多用。」[1]张炎《词源‧虚字》:「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字、八字者,若堆栈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诮。」[2]

(二)衬字

      清代沈雄与毛先舒认为词有衬字,遂造成二者混为一谈的情况;沈雄《古今词话》引张炎《词源‧虚字》另标题为「衬字」,语曰:「调有定名,即有定格,其字数、音韵较然。中有参差不同者,一曰衬字,因文义偶不联畅,用一二衬字。按其音节虚实间,正文自在,如南北剧这、那、正、个、却之类,亦非增实落字面,借口为衬也。」[3]毛先舒在赖以邠着之《填词图谱‧凡例》曰:「词中有衬字者,因此句限于字数,不能达意,偶增一字,后人竟可不用,如〈系裙腰〉末句『问』字之类。」[4]杜文澜认为「衬字即虚字,乃初度此调时用之,今依谱填词,自不容再有增益。」[5]沈祥龙认为「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不特句首虚字宜讲,句中虚字亦当留意。」[6]

二、领字的字数与定义

      施蛰存的《词学名词释义》[7]、王兆鹏、刘尊明等主编《宋词大辞典》[8]、朱承平编着的《诗词格律教程》[9]、蒋哲伦〈词中领字〉[10]都曾对领字下过定义,其中又以后二人的论述较为完整。朱承平认为:「领字,又称领字句,是词特有的一种句法。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在乐曲中,领字多是一段音乐的开头,起着发调定音、跌宕转折的作用;在文辞上,领字或用在一字之首,领起下文;或处于两韵之间的词意转折处,承上启下,使上下句语结合,起过渡或联系的作用。」(同注9)蒋哲伦认为:「领字……大致有如下几点结论:「一、它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二、他有单字领、双字领、三字领诸种形态,可以由副词、介词、连词、动词以及词组分别充当;三、它位置于一个或一组句子的开头,通常起着转接过渡、提契下文的作用。」(同注10)

      多数词人论及领字时,认为领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三种;朱承平列出四字领字、五字领字(同注9);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11]、元代陆辅之《词旨》[12]、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13]等书中只列出单字领字;施蛰存于《词学名词释义‧领字》也认为领字应只限于单字,他说:「领字的作用,在单字用法上最为明确。因为单字不成一个概念,它的作用只是领起下文。二字、三字,本身就具有一个概念,使用这一类语词,有时可以认为句中的一部分。它们非但不是领字,甚至也还不能说是虚字。」(同注7)

三、领字的位置

      各家论述领字,对于领字的位置,有不同的认定。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沈义甫及张炎,并未说明领字的位置,其后各家,或认为在句首,或认为可在句首或句中、句尾。

(一) 可在句首或句中、句尾

      蔡嵩云作《乐府指迷笺释‧句上虚字》按曰:「词中虚字用法,可分三种:或用于句首,或用于句中,或用于句尾。用于句尾者,多在协韵处,所谓虚字协韵是。此在词中,可有可无。用于句首或句中者,其始起于衬字,在句首用以领字,在句中用以呼应,于词之章法,关系至鉅,无之则不能成文者也。」(同注1,页74)沈祥龙、朱承平也都持相同的看法。

(二) 在句首

      龙沐勋、蒋哲伦、施蛰存等人认为领字当在句首。施蛰存引蔡嵩云作《乐府指迷笺释‧句上虚字》按语评曰:「句尾用虚字,是少数词人偶然的现象,辛稼轩就喜欢用虚字协韵,例如〈六州歌头〉:『庶有瘳乎』,〈贺新郎〉下片云:『毕竟尘污人了』,〈卜操作数〉六首歇拍都用也字,如『乌有先生也』,『舍我其谁也』。这一类虚字,已成为词句的一部分,作实字用,并不是宋人所说的虚字。沈祥龙《约斋词话》把姜白石词『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二句中的『先自』和『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这显然是错误的。总之,来人所谓虚字,都是起领句作用的,所以,它们必然用在句首。清人称为『领字』,其意义更为明确。」(同注7)

四、领字所领句式

      论及领句所领句式的,有周济、蔡嵩云、施蛰存、王力、王佐邦四家,以施蛰存的论述最完整:「单字领字有领一句的,有领二句的,有领三句的,至多可领四句。今分别举例如下:……一字领二句的句法,在词中为最多,如果这二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一字领三句的,此三句中最好有二句是对句。如柳永〈八声甘州〉那样用三个排句,就显得情调更好。一句领四句的,这四句必须是两个对句,或四个排句,不过这种句法,词中不多,一般作者,都只用〈沁园春〉和〈风流子〉二调。」(同注7)

五、领字的声调

      论述领字的文献,对于领字的声调,或认为「多用去声」,或认为「几乎全用仄声」,或不特别说明。

(一)去声

      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第二章柳永词风与慢词兴盛》[14]、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杜文澜《憩园词话》、龙沐勋《唐宋词格律》[15]都主张领字用去声字。

(二)仄声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三章词,第四十一节词字的平仄:「一字豆都是仄声,这是定格。」[16]王佐邦着《诗词津梁》:「一字豆……几乎全用仄声」[17]

(三)未注名声调

      除上述各家之外,其它人论及领字时并未说明声调。

六、领字的词类

      历来学者论及领字的词类时,或直接标名词类,或只说是虚字、静字。

(一)标明用虚字

      张炎《词源》:「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合用虚字呼唤。」(同注二,页15)沈义甫、蔡嵩云、朱承平、王兆鹏、刘尊明等,都认为领字用虚字。[18]

(二)标明用静字

      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不若径用一静字」,蔡嵩云笺释按曰:「所谓静字,乃实字而以肖事物之形者,与动字两相对待。静字言已然之情景,动字言当然之行动,分别在此。」。(同注1,页74)

(三)标明词类

      蔡嵩云作《乐府指迷笺释‧句上虚字》按曰:「词中用虚字,《指迷》所举,约可析为三类……动字……连字……代字(代名词)」。(同注1,页74)

      王佐邦着《诗词津梁》:「一字豆常用副词和动词」(同注17)

      孙康宜:「『领字』可能是动词,可能是副词,也可能是个连接词。」[19]

      陈振寰《读词常识》:「『一字逗』是词特有的句法,大体有三类情况:1.把本来是状语的单音副词提到整个句子前面,独自成为一个节奏,不再单独修饰某一个谓语而是对全句进行修饰。2. 副词『一字逗』兼有动词的作用,可认为是词的活用,也有人说是省略谓语。3. 『一字逗』是个动词,后面经常连带着一串词或词组,且常成对仗。」[20]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三章词》第四十五节之45.12-15叙述领字的语法时,认为领字包括:副词及动词、形容词。(同注16,页682-684)

      蒋哲伦〈谈词中领字〉:「有单字领、双字领、三字领诸种形态,可以由副词、介词、连词、动词以及词组分别充当。」(同注10,页70)

七、领字的起源

      陶尔夫、诸葛忆兵着《北宋词史‧第二章柳永词风与慢词兴盛》以及蒋哲伦〈谈词中领字〉皆认为柳永是领字的奠基者;孙康宜更详细的论述曰:「柳永首开『领字』风气,在慢词里大量使用,往后的词人又加以沿用,使之蔚为慢词的传统技巧。」(同注19,页150)孙康宜并举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李煜〈浪淘沙〉:「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为例,认为韦庄及李煜的小令偏好使用思绪动词,已具备慢词里领字的一般功能。(同注19,页157)

八、领字所使用的词体

      一般用在长调,小令较少,引、近也少用,蔡嵩云、施蛰存、孙康宜、蒋哲伦持相同的看法。[21]

九、领字的功能与作用

(一)词语的修饰

      沈祥龙《论词随笔》曰:「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同注6)

      蒋哲伦〈谈词中领字〉:「通常起着转接过渡、提契下文的作用。」(同注10,页70)、「领字不光能启下,还常有承上的作用」(同注10,页75)

      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语词人风格》:「我相信「领字」最关紧要的功能,在其巧妙结合了不同的因素,……包括:(一)俚俗与文学语言;(二)层次繁复的「诗之动作」(poetic act);(三)达意与意象上的对应体(the expressive and imagistic counterparts)」(同注19,页156)

      在「表出诗之动作」部分,孙康宜以柳永词为例,进一步论述:「乍看之下,柳永的『领字』表出『诗之动作』的各个层面。细看起来,他还创造了另一类型的领字(例如「对」、「渐」等)可以关涉自然意象造成的感性意象。柳永最重要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把抒情和意象语谨慎的冶为一炉。即使像〈八声甘州〉这一首小词,我们也可以看到词人兼用到二种『领字』:一种是直言情感的,另一种则利用意象语描述感性经验。」(同注19,页158)

      领字虽有上述功能,但是,用得太多,亦是不妥。沈义甫《乐府指迷》已指出:「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嗟字、奈字、况字、更字,料字、想字、正字、甚字,用之不妨。如一词中两三次用之,便不好,谓之空头字。」(同注1)

(二)音乐性的需要

      龙沐勋在《词曲概论》下编〈论法式〉之第一章〈论平仄四声在词曲结构上的安排和作用〉论及从小令发展到长调,必须「着重领头字或转折处的字调安排」[22],「才能够把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紧密结合起来。」(同注22,页173)龙沐勋以柳永〈八声甘州〉的去声字领字为例说明:「近人吴梅是从事过昆曲歌唱和作曲的深入研究者。……他说:『去声字,由低而高,最宜缓唱。凡牌名中应用高音者,皆宜用此。』(《词学通论》第二章)他又举《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一些词作为例证,说:『其领头处,无一不用去声者,无他,以发调故也。』姜夔并把这方式运用到他的自度曲上……」(同注22,页173)龙沐勋再举姜夔〈眉妩〉(看垂杨连苑)为例说明:「『看』、『信』、『听』、『便』、『爱』、『怅』、『又』等领头字,都是用的去声,便于声调的揭起,显出抑扬抗坠的美妙音节。」(同注22,页179)

      蒋哲伦〈谈词中领字〉:「它(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同注10,页70)同文中以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为例,进一步论述曰:「这些旁谱中,每个领字都注有一个独立的谱字……这意味着领字在乐谱中应该占据着一个独立的音符,既非随意增益、有字而无声腔的衬字,亦非有声腔而无字的和声、泛声、过门、散序之类附属性的装饰音。」(同注10,页71)

      从龙沐勋及蒋哲伦的论述可知,领字的使用,有很大一部份因素是为了符合词的音乐表达的需要而产生。

十、领字的语法:

      领字的语法,各家论述较少,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三章词》有详细的解析,引述如下:

(一)副词置于主词之前:

      王力:45.12:「词的语法与近体诗的语法没有甚么分别。唯有「一字豆」为近体诗所无,于是他所表现的语法也有特殊的地方。依普通语法,副词总是置于主语之后及其所修饰的谓语之前的,如『人渐老』、『花正开』等。在词里,副词可提到主语的前面,如秦观〈满庭芳〉:『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王安石〈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页682-683)

(二)副词后面有所省略

      45.13:「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副词后面有所省略。譬如『但』等于『但有』,『但见』或『但觉』;『更』等于『更有』;『空』等于『空余』;『尽』等于『尽有』;『甚』等于『为甚』等等。」(页683)

(三)词序的变换与省略

      45.14:「『尚岩花娇黄半吐』等于说『岩花尚娇黄半吐』这是词序的变换;『尚隐约当时院宇』大致等于说『尚隐约可见当时院宇』、『几传杯吊甫』大致等于说『几度传杯吊甫』,这是省略。至于『湛一溪晴绿』等于说『一溪湛然晴绿』、『渺平芜烟阔』等于说『平芜渺烟阔』,则又是二者兼而有之了。(吕渭老〈苏武慢〉:『瘦一枝梅影』与此近似,只『瘦』字是形容词而非副词。)」(页684)

(四)将动词放在句前

      45.15:「另一种『一字豆』是用动词的,例如陈允平〈瑞鹤仙〉:『爱树色参差,湖光渺漠』,『爱』字后面八个字是它的目的语。这种目的语就作用上说大致等于拉丁所谓受格(accusative case);但是还有一种近似拉丁所谓与格(dative case)的,例如康与之〈瑞鹤仙〉:『怅姑苏台上征帆何许?』比『怅』字更近于费解者,则有『快』字,例如:快晚风吹帽,满怀空碧。(辛弃疾〈满江红〉)、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辛弃疾〈满江红〉)还有『恍』字,例如:恍夜色明于晴昼(张埜〈玉漏迟〉),但『恍』字也许该认为状语。」(页684-685)

贰、研究动机

      从上述之文献可知,历来对领字的研究极少,依现存所见研究数据显示,历来评家对领字的观点只以少数作品作为立论的依据,提出印象式的论述,并未以唐宋词做全面的研究素材,以致于有以偏概全的现象。

      领字在唐宋词的发展占极重要的位置,韵文的发展,从唐代整齐的五、七言近体诗到宋词长短句;从晚唐五代以小令为主的词体,到柳永之后慢词大量发展,领字都扮演极重要的角色;领字使得韵文从整齐的句式到长短句式有了转折回旋的空间,从小令凝练精致到慢词的跌宕繁复有了铺陈展衍的余裕,也使得词的音乐旋律有更多的变化。

      依前述对历来领字研究,从「领字的名称」、「领字的字数」、「领字的位置」、「领字所领句式」、「领字的声调」、「领字的词类」、「领字的起源」、「领字所使用的词体」、「领字的功能与作用」、「领字的语法」等十个角度分析,各家论述有歧异者列表如下:
序号
项目
历来论述

 
领字的名称
 
虚字、衬字、领字、领句、领调、领格字、领字句、一字豆、一字领

 
领字的字数
 
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五字

领字的位置
 
句首、句中、句尾


 
领字所领句式

 
1.    一字: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
 
2.    二字: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
 
3.    三字:领一句、领二句
 
4.    四字:领二句
 
5.    五字:领二句

 
领字的声调

 
去声、仄声、未注明


 
领字的词类
 
1.    静字、动字、虚字
 
2.    副词、动词、连接词、形容词、介词


 
领字的起源

 
1.     前导者:韦庄及李煜——韦庄及李煜的小令偏好使用思绪动词,已具备慢词理领字的一般功能。
 

2.     完成者:柳永——领字的大量使用是北宋慢词盛行之际,柳永为奠基者



领字所使用的词体

 

一般用在长调,小令较少,引、近也少用。


 
领字的功能与作用
 
转接过渡、承接上文、提契下文


 
领字的语法

 
1.      副词置于主词之前
2.      副词后面有所省略
 
3.      词序的变换与省略
 
4.      将动词放在句前


      造成以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前列词家论述时都只是以少数作品做为论述的素材,不是以唐宋词作为检视的范围,以致因见树不见林而有偏差。以领字的声调为例,历代词家认为领字是「去声」、「仄声」或不注明,事实上各家论及领字时所举的领字字例不全然是去声字。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所列的「想」是上声、陆辅之《词旨‧单字集虚》所列的「总」、「想」、「早」、「尽」、「已」是上声;「嗟」、「凭」、「方」、「将」是平声;王力《汉语诗律学》第四十一节词字的平仄所举的一字豆句子:「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张先〈庆春泽〉)」(同注16,页606)的「方」字是平声。第四十五节45.4:「上句虽有五个字,实际上是四字句前面再加上一字豆」所举的例子:「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僧晦)」「旋」字是平声。(同注16,页676)柳永被认为是最早大量使用领字的词人,孙康宜论及柳永词作的领字用法时,说:「柳永坚持必须用去声字来填」(同注19,页150),但是,如果只将前缀的领字定义为领字,以此定义实际考证柳永的词所使用的领字,并不全然是去声字,例如〈尾犯〉:「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虽」与「登」都是平声字。实际考察唐宋词所使用的领字,也不全是去声字,还有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入声字。龙沐勋认为领字用去声字,对于平声的领字则归之于「例外」,如〈兰陵王〉词牌举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词为例,于附注说明:「词中诸领格字如『又』、『望』、『渐』、『念』并用去声,惟『愁』字用平声为例外。」(同注15,页147)

      鉴于前人以偏概全所产生的落差,本文拟以唐宋词为研究范围,引用计算机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归纳、统计功能,全面分析唐宋词领字的「字数」、「位置」、「句式」、「声调」、「词类」、「使用的词体」、「常用词」等,以科学统计的客观分析与资料,探讨唐宋词领字,并分析那些词体常用领字。

      领字的研究需建立在词汇的切分基础之上,因此也拟先处理词汇切分的工作,并以切分的词汇建立唐宋词词汇读音数据库,进而归纳声韵,作为领字声韵研究的基础。

参、建置领字研究信息平台的方法

      唐五代词以各版本参校总计有2849阕,宋词以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及孔凡礼所编《全宋词补辑》二书合计,共收1493家词人21055阕词。词调的总数,依梁启勋《词学铨衡》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万树撰《词律》二十卷,所收共六百六十调。后来徐本立着《词律拾遗》,续收一百六十五调。杜文澜又着《词律补遗》,又补收五十调。共计八百七十五调。杜着成于同光间,在最近八十年间,大概没有能自度新腔创作新调的人了,八百七十五调的数字应是准确的。」[23]王力:「《词律》共载六百六十调,一千一百八十余体,《拾遗》补载一百六十五调,一百七十九体,又补体三百十六,连《词律》原书合计,共八百二十五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同注16,页692)《宋词大辞典》收词谱1380种(含同调异名),扣除同调异名共计八百七十五调。比较三家所述词谱数量,王力因少列《词律补遗》,故少了五十调。而诸家词谱,除了龙沐勋《唐宋词格律》于前述几阕词谱的说明文字或附注特别标注领格字的位置,其余词谱均未标注。

      有鉴于历来文献对「领字」的论述与研究,并未以唐宋词作为研究的范围,各家所述的观点,只是以部分作家或部分作品作为立论的基础,因此各家的论述出现歧异。   

      本文将以唐宋词为范围,以信息科技为工具,全面分析唐宋词数据,提出分析统计数据,以厘清各家的歧异。

      全面进行唐宋词的领字研究,除了需将领字的词汇从词作里抽取出来,还需标示领字在词作中的位置、词类、声调等等,因此建立词汇自动切分功能以进行词汇切分是首要工作。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三章第四十一节〈词字的平仄〉,论及词最短的句子是一字句,最长是十一字句。使用一字句的词牌只有〈哨遍〉后段起句「噫」以及陆游〈钗头凤〉:「错!错!错!」、「莫!莫!莫!」、吕渭老〈惜分钗〉:「重!重!」、「忡!忡!」。二字词出现在〈调笑令〉、〈如梦令〉、〈醉翁操〉、〈河传〉、〈南乡子〉、〈戚氏〉等词牌,十字句只有〈摸鱼儿〉前阕第六句和后阕第七句,是上三下七句法;或将〈摊破浣溪沙〉后阕的末二句认为一句,是上七下三句法。十一字句只出现在〈水调歌头〉,其句法有上六下五及上四下七二种。三字句至九字句占的数量最多,其句法分别是:三字句:上二下一、上一下二;四字句:上二下二;五字句:上二下三、上三下二、上一下四;六字句:上二下四、上四下二、上三下三;七字句:上三下四、上四下三、上一下六;八字句:上三下五、上四下四、上一下七、上二下六;九字句:上三下六、上四下五、上五下四、上六下三。这些上下句之上句若是奇数字句,多数句子之第一个字是领字,尤以五字句之上一下四,七字句之上一下六为最。[24]

      从以上之分析,可以订出以信息工具协助领字研究的方法及开发信息工具的步骤如下:

一、引用笔者所建立之【唐宋词全文检索系统】(网址:http://cls.hs.yzu.edu.tw/CSP/index.html)之唐宋词数据,作为唐宋词词汇切分之电子本文字数据。

二、建立唐宋词词谱:以王兆鹏、刘尊明等主编的《宋词大辞典》为底本,以龙沐勋所著《唐宋词格律》增补,建立唐宋词词谱数据,并标注领字的位置。举例如下: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韵)。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以「/」表示领字位置。龙沐勋于该词牌之后附注曰:「又诸领格字如柳词『对』、『渐』、『叹』等并宜用去声」)

三、从所标记的领字词谱与唐宋词数据库比对,抽取领字数据,建立唐宋词领字语料数据库。

四、进行词汇切分工作,步骤如下:

(一)依据所建立的唐宋词词谱优先将领字切分,其余词句依「二」之步骤切分,例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先将领字「渐」切分,其余切分为双字词。

(二)唐宋词除了专有名词及单字词领字、三字词领字之外,以双字词占绝大多数,而且唐宋词词句少有以奇数字为句前词汇,因此,扣除领字、专有名词之外的词句,以下列步骤切分:

1.
依步骤「六」所产生并累积的专有名词语料库,作为切分词汇时最优先比对、切分的语料库。
2.
依词谱所标注的领字,作为切分词汇时第二优先切分的条件。
3.
第三优先之顺序为句子字数为偶数句之句子,两两切分为双字词,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4.
排除前述条件,句子字数为奇数句之句子,末三字之外的句子,两两切分为双字词,例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璟〈浣溪沙〉)
5.
奇数句句子之末三句,其句法或作二一,或作一二,并无准则,切分的方法需仰赖词库以提高切分之正确率。切分时以「1」、「3」步骤所获得之词汇比对句末之三字词,若这三个字之前二字或后二字是「1」、「3」步骤所获得之词汇,则优先予以切分,例如:「春到小园春草绿」(辛弃疾〈朝中措〉)从前述「离恨/恰如/春草/,」已取得「春草」之词汇可知「春草绿」三字,「春草」是词汇的机率比「草绿」高,因此优先将「春草」认定为词汇,予以切分。不过也有末三字之前二字或后二字都是词汇的句子,此时便需以人工校正,例如:「归心正似三春草 。」(苏轼〈虞美人〉)之「三春」、「春草」都是唐宋词常用的词汇。
6.
所切分的词汇以人工校正,校正的范围包含末三字切分为二一或一二是否正确?末三字之外的句子是否正确?

五、从前面几个步骤建立「唐宋词词汇数据库」,因有领字位置的标志,因此可以从「唐宋词词汇数据库」识别那些词汇是领字,抽取领字之后建立「唐宋词领字词汇数据库」。

六、依据「唐宋词词汇数据库」建立「唐宋词语意标注数据库」,标注的项目包含语意及词类,从中得出的专有名词语料库,可以作为步骤「四‧1」词汇切分时优先比对切分的语料。

七、将「唐宋词语意标注数据库」以及步骤「十二」所建立的「古汉语虚词词汇数据」以及中央研究院平衡语料库作为「唐宋词语意标注数据库」标注词类的比对数据。

八、依据「唐宋词词汇数据库」建立以词汇为单位的「唐宋词词汇语音声调数据库」。

九、依据所建立的「唐宋词领字词汇数据库」可以进行:

(一)以步骤「十二」的「古汉语虚词词汇数据」为标注的基础,标注领字之「词类」,判断领字是否皆是虚字。

(二)以步骤「八」建立的「唐宋词词汇语音声调数据库」,标注领字之「声调」,判断领字是否皆是去声或仄声。

(三)领字之字数判断。

十、依据所建立的「唐宋词领字词汇数据库」与「唐宋词数据库」及「唐词词谱数据库」比对,可以标注:

(一)领字的位置

(二)领字所领句式

(三)领字所使用的词体

十一、    依据前述步骤所获得之领字数据与「唐宋词数据库」及「唐宋词词谱数据库」比对,可以进行:

(一)领字的语法之分析与研究

(二)领字的大量使用是否从柳永开始

(三)使用领字之词体是否以慢词为主

(四)唐宋词领字的功能与作用的研究

(五)领字声韵的研究

(六)唐宋词使用虚词之研究,以分析句首虚词与句中虚词的区别

十二、依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陜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古汉语虚词词典》建立古汉语虚词词表2562笔,并标注词类及异体字词。将所建立的古汉语虚词词表作为抽取唐宋词虚词的参考底本,并依据所切分的唐宋词词汇建立唐宋词虚词词表。

肆、以七家词验证

      在尚未能以唐宋词为研究范围之前,先以柳永(218阕词)、苏轼(379)、秦观(148)、周邦彦(187)、李清照(53)、姜夔(87)、辛弃疾(627)等七家词为范围,以前述方法提取单字领字词验证。选择这几位词人,考虑婉约派(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与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北宋(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与南宋(李清照、姜夔、辛弃疾,李清照跨越北宋及南宋)、重音律(柳永、姜夔)与轻音律(苏轼,晁补之称苏轼词多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等各方因素的均衡,以求其取样的均衡度。  

      领字的认定,除了根据龙沐勋《唐宋词格律》标注为领格字的领字之外,也依《唐宋词格律》未特别标注领字及《宋词大辞典》之词谱所举词作一一检视,凡一个或一组句子开头是单字词,且在词义上有承上启下作用者都假设为领字。从这七家词抽取含有领字词的句子共计585句(即585个字),123字种,逐一标注其词类,分析结果如下:

一、领字的常用字:

      从七家词提取的123字种之领字,统计其在585句中的使用次数,依序是:正(42次)、有(28)、但、看(23)、向(21)、念(20)、问(19)、甚(16)、又、记(14)、况、对、叹(13)、似、算(12)、任、望、想(11)、见、待、渐(10)、奈、便、恨、是(9)、且、把、被(8)、更、怕、笑、怅、嗟、道(6)、好、自、听(5)、也、过(4)、引、共、在、要、爱、羡、忆、纵(3)、方、早、快、步、幸、放、却、倩、料、竟、唤、当、解、认、凭、拟、虽、愿、觉、观(2)、今、欠、乍、以、半、立、列、合、因、如、曳、免、弄、怪、昔、泛、空、映、洗、为、致、若、重、借、恐、岂、恁、动、带、惜、莫、这、透、傍、喜、寻、敢、渡、登、咏、趁、愁、会、试、遍、漫、疑、尽、堕、庆、拥、荡、戏、总、绕、缵(1)

二、领字涵盖的词类:

      介词、代词、助词、系词、副词、连词、感叹词、动作及物动词。



三、领字涵盖的声调:

      依序是仄声108字/123=87.80%(去声82字/123=66.67%、上声21字/123=17.07%、入声5字/123=4.07%)、平声字15字/123=12.20%。

四、作家使用领字比例:

      柳永(108/218=49.54%)、苏轼(57/379=15.04%)、秦观(64/148=43.24%)、周邦彦(86/187=45.99%)、李清照(11/53=20.75%)、姜夔(46/87=52.87%)、辛弃疾(213/627=33.97%)

伍、结语

      本文将现存有关唐宋词领字的文献分析整理,将领字的相关问题归类,并根据唐宋词的特性设计唐宋词领字研究的系统,再以七家词验证,从中提出领字字种123字,比文献上所列出的领字字种多出甚多。

      统计其使用频率、词类、声调及各家词作使用领字的百分比,结果已如上述。将使用的字种数及使用频率与元代陆辅之着,《词旨‧单字集虚》所列单字领字相较,如下:「任(11)、看(23)、正(42)、待(10)、乍(1)、怕(6)、纵(3)、问(19)、爱(3)、奈(9)、似(12)、但(23)、料(2)、想(11)、更(6)、算(12)、况(13)、怅(6)、快(2)、早(2)、尽(0)、嗟(6)、凭(2)、叹(13)、方(2)、将(0)、未(0)、已(0)、应(0)、若(1)、莫(1)、念(20)、甚(16)。」[25]括号内的数字是七家词使用该领字的次数;七家词未曾使用,而陆辅之《词旨‧单字集虚》列出的领字词计有:尽、将、未、已、应等五个字,这些领字在其它词人作品里均曾使用。

      以七家词检视领字之声调,平、上、去、入四声兼具,只是以仄声字之去声占百分之六十六点六七最多。使用的词类与历代词家所述接近,但词作中很多前缀单字词在近代汉语被归为动作及物动词,如:看、望、念等等。七家词人词作中使用领字频率最高的是姜夔的百分之五十二点八七,其次是柳永百分之四十九点五四;柳永为领字使用之奠基者,使用频率高,可以理解,而姜夔大量使用领字,是否与其词作比起其它词家更讲究音律的谐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若是,应可说明领字与词乐的关系。

      其它有关领字在词中之位置,究竟是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以七家词观察,句首、句中及句尾皆有,出现于句尾者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能否归为领字,涉及领字之定义,有待进一步研究;领字所领句式,以七家词所见,正如施蛰存所论「至多可领四句」。

      本文整理历来有关领字的研究文献,尝试探讨以信息科技作为唐宋词领字研究工具的方法,以七家词人之词作进行局部的验证,验证的结果虽然仍与前代词家论述一样,都只是以部分素材为论述之取样标的,不能作为客观之数据,但是引用信息科技为工具,应是一个具体、客观、可行的研究方法,日后将以唐宋词作为全面研究的素材,期望能为唐宋词领字之研究得出客观可信之结论。

感谢:

本文之完成,感谢郑锦全院士、业师黄启方教授指导,感谢何淑华、林宜萱、林淑铃、黄诗媛、吴姿慧、姜甄怡协助整理资料。



[1] . 沈义甫 着,蔡嵩云 笺释,《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北京出版,页73。
[2] . 张炎 着,夏承焘 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北京出版,页15。
[3] .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语曰:「调有定名,即有定格」,新文丰,1988年。
[4] . (清代)赖以邠 着《填词图谱》,收于清代查培继 辑,《词学全书》,广文书局,1971年出版。文中〈系裙腰〉指张先所做〈系裙腰〉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
[5] . 杜文澜 着,《憩园词话》,收于《词话丛编》,新文丰书局,1988年出版。
[6] . 沉祥龙 着,《论词随笔》,收于《词话丛编》,新文丰书局,1988年出版。
[7] . 施蛰存 着,《词学名词释义》,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8] . 王兆鹏、刘尊明 等主编,《宋词大辞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9月初版,页40。
[9] . 朱承平 编着,《诗词格律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初版,页376。
[10] . 蒋哲伦 着,〈谈词中领字〉,收于《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筹备处,民国83年11月,页70。
[11] . 沈义甫 着,蔡嵩云 笺释,《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北京出版,页73。
[12] . (元代)陆辅之 着,《词旨‧单字集虚》:「任、看、正、待、乍、怕、纵、问、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词旨》收于王灼着,《碧鸡漫志》,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页16。
[13] . 周济 着,《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收于《词话丛编》,新文丰书局,1988年出版。
[14] . 陶尔夫、诸葛忆兵 着,《北宋词史‧第二章柳永词风与慢词兴盛》,哈尔滨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 . 龙沐勋于《唐宋词格律》一书中,对于有领字的词牌,均注明「领格字」之位置,如:〈暗香〉:「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前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见龙沐勋着,《唐宋词格律》,里仁书局,1995年8月初版。
[16] . 王力 着,《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页606。
[17] . 王佐邦 着,《诗词津梁》,长征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第一版。
[18] . 沈义甫 着,《乐府指迷‧句上虚字》:「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页73);蔡嵩云作《乐府指迷笺释‧句上虚字》按曰:「领句用之虚字」(页74);朱承平 编着,《诗词格律教程》:「一字领,是把一个虚字或动词用在句子开头。」(页377);王兆鹏、刘尊明 等主编《宋词大辞典》:「一字领字多用去声字和虚词。」(页40)
[19] . 孙康宜 着,《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语词人风格》,联经出版社,1994年,页150。
[20] . 陈振寰 着,《读词常识》,万卷楼图书公司,1990年3月初版,页128:「一字逗是词的特有句法。」
[21] . 蔡嵩云:「领句用虚字,慢词几于一调数见,引、近则较少,小令或用或不用,视各调情形而异。」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领字惟用于慢词,引近中极少见。」孙康宜:「柳永首开『领字』风气,在慢词里大量使用,往后的词人又加以沿用,使之蔚为慢词的传统技巧。」
[22] . 龙榆生(龙沐勋) 着,《词曲概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页173。
[23] . 梁启勋 着,《词学铨衡》,河洛图书出版社,1980年8站台影印初版,页27。
[24] . 本段文字从王力着《汉语诗律学》第三章第四十一节〈词字的平仄〉,页602-674整理而得。
[25] . (元代)陆辅之 着,《词旨》,收于王灼 着,《碧鸡漫志》,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北京第一版,页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9 17:55 , Processed in 0.2075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