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3|回复: 0

珠江三角洲学校推普立潮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1 1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俞雍思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2日第3版

------------------------------------------------------------------------------------------------------

  十多年前的珠江三角洲,很多教师、学生、干部不会讲普通话,思想上抵触普通话,不愿说或不敢说。推普工作不受重视,缺少管理。外地来的教师不会粤语,也寸步难行。当时,就有人撰文预言,粤语将随着特区和珠江三角洲这片“热土”的经济发展,将会“香”起来,“热”起来;它充分显示一种“强势语言”的冲击力量。并认为,一旦“处理得不好,片面强调以普通话限制甚至代替方言,那必然走向反面。”

  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现在广东普通话面貌已大为改观,人们的语言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下面摘登的是教育部语用司日前对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学校的推普工作进行调研报告的部分内容。——编者

  日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成普通话调研组对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及佛山市顺德区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喜人的成绩:学校推普从谷底走向波峰

  1991年,原国家语委推普司调研组曾考察过佛山、顺德的部分学校。那时,以佛山、顺德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推普工作刚刚起步,进展缓慢,难度很大。

  这次调研组走访的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推普领导小组,形成有分管教学的行政、各学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校园推普工作网络,班级还设有学生推普员,做到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使推普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学校还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推普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很多学校把推普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师生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从制度上确保各项推普目标的落实,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少学校还制定了行政巡视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各科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情况,并在教学讲评中予以反馈。

  各校认真落实“三纳入一渗透”精神,推普工作沿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发展。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把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学校培养目标,纳入学校管理常规,纳入师生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这也是几十年来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经验。

  与1991年考察时相比,普通话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有了彻底的改观。调研组所到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均能使用普通话(少数教师在语音语调上尚存一些方言痕迹),农村学校也不例外。学校对教师教学用语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和奖罚措施,严禁用方言授课,在招聘、调入新教师或接纳师范实习生时,也首先要求其普通话达到等级标准。很多外地调入教师因为普通话好而受到校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推普的骨干力量,12年前那种外地教师被迫学方言进行教学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城镇大部分学校在会议用语、宣传用语、集体活动用语上都能自觉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在校园里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干部、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日益增强,基本实现了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目标。

  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学校非常重视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使推普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利用板报、橱窗、广播、集会、讲座、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使普及普通话工作融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肇庆职业学校开设《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对照》、《朗诵的技巧》等普通话专题讲座,并举办普通话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把推广普通话工作渗透到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里。广州市文德路小学每周二下午开设“QQ论坛”,组织学生对卡通片、少儿书刊、世界杯足球赛等学生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公开辩论,也从中训练、提高了学生用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普通话应用能力普遍得到增强,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与1991年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在学生头脑树立起来。调研组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普通话教学非常欢迎,特别喜欢看普通话电视节目,汉语拼音运用很熟练,80%以上的学生知道或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92.1%的学生对学习普通话感觉“很轻松、很喜欢”。

  学生们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也积极地带动了家庭及社会推普的步伐。低年级学生课外语文的听写生字词,需要父母用普通话,这就从客观上强化了家长学用普通话的意识。顺德碧江小学鼓励学生每天教会家长一句简单的普通话日常用语,使孩子们成为帮助父母纠正发音的普通话老师。顺德西山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把普通话带回家”的“推普小金喇叭”活动,鼓励和指导孩子们在家里与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说普通话,把讲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带到校外。广州文德路小学的“儿童义工队”队员们定期到社区与智障青年、老人一起活动交流,教他们学说普通话。学校的这些推普活动有效地向社会、家庭渗透和延伸。

  转变的动因:从“要我讲普通话”到“我要讲普通话”

  与1991年考察时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推普工作12年来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方言势力最强、推普难度最大的佛山、顺德地区,学校推普工作成绩显著。促成这种变化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于促进人们对推普认识的转交。

  针对1991年原国家语委推普司调研组提出的存在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于1992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其中将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基地,要求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加快普及普通话的进程。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推普工作专门发文,这在广东省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省领导对推普工作的高度重视。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面研究部署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性会议,会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工作措施。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广东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正是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行政管理力度,使学校推普工作扎实、稳步、持续向前推进。

  消除盲目自大的“方言优越感”,改变落后保守的语言观念。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推普工作阻力主要来自落后、保守的语言观念,许多人意识深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方言优越感”,甚至把粤方言的地位抬高到同普通话对立起来的程度,这成为推广普通话最大的思想阻力。

  90年代初,推普工作在学校不受重视,很少有人问津。师生和家长在思想上抵触排斥普通话,不愿说或不敢说。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大为改观了,人们对待普通话的态度从歧视、抵触、畏难到接受、融入、热爱,思想观念上经历了从“要我讲普通话”到“我要讲普通话”的巨大转变。

  如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语言观念,并把搞好学校推普工作看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学校整体文明形象的重要标志。以前,很多重点学校只看重升学率,把语言文字工作当作负担,成为推普工作的老大难。他们已经开始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摒弃了以往那种“普通话会影响教学质量”的错误思想。不少重点中小学,如顺德一中、育才中学、西山小学等都成为当地普及普通话工作的先进单位,并对周边学校和地区产生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

  如今,广大教职员工已认识到,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有了它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了普通话是教师职业语言的观念。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公众场合带头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师们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其中不少教师在通过普通话测试后,还有晋级的打算。

  如今,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普通话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看作是培养综合素质、体现文化修养、增强竞争优势、谋求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必备本领,对普通话的态度从排斥、抵触,到感兴趣、喜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应用水平。

  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普通话也非常支持,特别赞成学校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甚至主动要求普通话程度好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

  改革的机遇:人口流入“洼地”变成推普“高地”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近十年来,数以百万计的外省人潮水般涌进广东,他们的到来极大地冲击了方言强势区封闭的语言环境和保守的语言观念,这在客观上改善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语言环境,成为推进学校推普进程的主要因素。

  目前,广州市现有人口1100万,其中流动人口30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7.3%;佛山市常住人口335万,外来人口190万;顺德区常住人口108万,外来人口50万;即使是地处粤中偏西山区的肇庆市,外来人口也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城市里的外省籍教师、学生比例在逐年扩大。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顺德地区,随着大批外省优秀教师的引进,教师队伍整体语言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顺德一中的外省籍教师比例高达90%以上,顺德北滘中学地区农村,外省籍教师比例也在80%以上。据两校领导介绍,近些年来招聘的很多师范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取得了较高等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这些年轻的外省籍教师来到学校工作后,很快就成为学校推普工作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许多当地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顺德地区的情况在广州、佛山、肇庆三市也很有普遍性。

  佛山、顺德地区乡镇企业较为发达,随父母从外省迁来的学生比例也很高。顺德区北镇碧江小学40%为外省籍生源,佛山市元甲学校外省籍生源占50%,这些孩子的家长多在大型企业、部队、机场工作,经常接触普通话环境,给孩子们营造了较为理想的家庭推普氛围。这些外地尤其是北方省份的孩子增多,为学校普及普通话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小小推普员”的作用,积极带动了当地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外来人口的数量增多,不仅优化了学校的语言环境,而且也对社会推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普通话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在市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服务行业人员都是外地人,天南海北的人汇聚一地,不说普通话根本无法沟通。10年前,很多初来乍到的外省人还经常为不懂粤语、生活不方便而烦恼,现在用普通话与当地人交流则畅通无阻了。

  2002年9月《顺德报》的推普周专刊上,顺德一中的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写道:“从外地来顺德已经三年,很惭愧,现在还是粤语盲,连听一些简单的日常对白都不明白。”因为他在校内校外接触的都是普通话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当地人哪怕普通话表达很费力,也在努力学讲普通话。这位教师还说:“处在新世纪的今天这种特有的环境,粤语盲恐怕永远当定了。但我毫不感到遗憾,只有万分惊喜和欣慰,因为无论是卖衣卖菜的平民,还是正供孩子上学的家长,还是统领全市百万人口的市长,已从祖辈几代粤语的固守中走了出来,正与拥有更大天空的普通话接轨,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历史的重任:南粤推普的道路还很漫长

  调研组同时指出,尽管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推普取得较大成绩,但这项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普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广州、佛山、顺德等经济发达地区外地调入教师比例大,学校推普环境较好,工作局面已经打开;而粤西、粤北农村及偏远山区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进展得还比较缓慢,学校对外交流机会较少,本地教师占有率较大,师生的普通话整体水平还不够理想。例如,肇庆市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至今听说普通话还有困难,口语表达能力更是欠佳。

  教师的普通话整体水平还不高,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仍然有待加强。目前,虽然全省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全面铺开,大部分教师也已经取得了测试等级证书,但必须看到,很多教师还只停留在较低水平的达标阶段,与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该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标准,其中语文教师应该达到“二级甲等”(87分)以上。考虑到广东省重方言区的实际情况,省里暂时降低标准,将达标尺度定为“三级甲等”(70分),语文教师放宽到“二级乙等”。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省参加测试的教师能达到国家规定“二级乙等”以上的仅占40%,60%的教师只能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教学中方言味道还比较浓厚。

  有些学校虽然基本上普及了普通话,但是工作基础还不够坚实,普及程度还不高。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推普工作制度,但是措施不够得力,落实不够严格,工作管理力度也不够大。在一些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得不紧密,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个别教师在参加完普通话测试后,教学中普通话水平又有所下降,甚至出现“证书一到手,方言又出口”的现象。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方言痕迹较浓,普通话应用能力有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退步的趋势。存在中学不如小学,大学不如中学现象。一些学校的师生还不能在校园公众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在校园中普及程度不够高。个别学校对推普工作不够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客观需要。

  广播电视中方言播音比例仍然过大,媒体语言环境不够理想。1991年调研时,调研组就对佛山地区媒体方言播音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建议。199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中也明确要求新闻单位“要逐步减少方言播音时间,增加普通话播音时间。面向学生、少年儿童的节目和教育节目,应全部使用普通话播出。”时隔12年后,佛山电台、电视台的普通话播音时间虽然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是方言播音比例依然过大,佛山电视台4个频道中没有一个是全天播出普通话节目的,面向学生、少年儿童的节目也未做到完全使用普通话。很多原本是普通话的电视剧被配上粤语方言后热播,一些普通话版的广告也被翻译成了方言。据调查问卷显示,佛山、顺德地区许多师生都对媒体的语言环境很有意见,认为“电视节目中用粤语播音现象太严重”。对于正在养成语言听说习惯的中小学生来说,广播电视是他们感受普通话、学习普通话最直接、便捷的途径,而当地媒体语言环境的不理想让学生们很失望,更让许多外地来粤人员无奈。在全社会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电系统应该真正发挥榜样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8 11:31 , Processed in 0.1096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