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2|回复: 1

汉语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5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源:自由的百科全书-汉语




汉语在广义上是指汉民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毫无疑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母语。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在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汉语书写体系文字。其中在越南语中,包含了很多汉语的借词。汉语是或是一种中国语文。

在国际通信化和软件设计领域,CJK编码收集了汉语、日语、韩语中的汉字集。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汉语属于独立语,分析语。汉语的书写方式是一种象形文字的汉字。过去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这种书面语从孔子时代就开始被使用。现在的标准汉语通常被成为“白话”,它通常指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文言已经很少被使用了。


汉语的方言
汉语具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来自不同方言区的人有时不能互相理解。例如在香港使用的粤语与在北京使用的的北京话就有明显的区别。然而汉语之所以能统一称为汉语,除了具有相近的词汇、语法结构外,还具有一套相同的书写方式。因此,虽然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能不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语音,但可以通过相同书写方式进行交流。国外学者根据汉语方言的差异性倾向于把汉语的不同方言归为不同的语言,但中国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然而对于普通话以外的方言,这种书面语与实际上说话时的词语并不一一对应,例如,说粤语的人可以使用汉字书写出一篇在北京可以被理解的文章,但这篇文章的词语与他平常说话是所用的词语是有区别的。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小方言。有时这些小方言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可能也并不相同。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住在台山(?)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相反,在杭州的使用吴方言的人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方言与上海话不同,虽然上海话在语言学上是吴方言的代表。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使用官话的北方人虽然相隔几百公里,却仍然能相互了解;然而在福建,只是十公里之遥的地方的人已经使用不能相互了解的闽南语了。


北方方言:这是北方地区、四川省的人使用的母语方言。以北京为中心。它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大陆把它称为普通话,台湾把它称为国语)。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80%。

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是与中古汉语相比,丢失了很多声调,以及一些辅音尾音。在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同时,中古汉语的八声调减少为四声调。因此,对同一个字的发音,普通话与广东话就很不一样。因此,使用北方方言的人使用复合词的方法区分同音词。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方言:在江苏、浙江大部分和上海使用。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这种方言的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客家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意思是“客人的家”。虽然客家话与普通话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能相互理解。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为4%。

闽南语:在福建、台湾、菲律宾和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由于闽南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和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南语和普通话的差别比较大,保留了“-p,-t,-k,-?”四种尾音。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4.2%。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省、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粤方言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尾音。粤方言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方言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

湘方言:在湖南使用。通常被分为旧的和新的两类。新的湘方言更接近普通话。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使用人数约为2.4%
下面的几种方言通常不认为是大的方言。


徽语:在安徽南部地区使用,通常认为是赣方言的一种。
晋语:在山西以及陕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是北方方言的一种。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

汉语社会语言学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中国南方的人都可以流利的使用本地语和普通话,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自动进行语码转换。通常,普通话被认为是一种更加正式的语言,使用于庄重的场合,本地语被认为是更加亲切而用于家庭成员及日常生活中。人们频繁地在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中进行语码转换,父母通常都会对子女说地方方言。

当了解到当地语言会带来相当的社会好处时,很多的永久性的移居到一个新地区的中国人会试图掌握当地的方言。学习方言通常是通过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进行的。通常说,一个方言区的中国人要融入当地社会并了解当地方言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如果要熟练掌握当地的方言则大约需要三到五年。因为方言的多样性,通常没有一种正式的方式来学习当地语言。

在中国大陆地区,政府有不阻碍使用方言的政策或贬低方言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台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都推行了一种提高国语地位而贬低当地语言地位例如闽南语或客家话的政策。这引起了很大的反对声,并在九十年代产生了一些反弹的效果。


汉字
请参看汉字

汉语的书写系统目前有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两种。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


汉语语法
中国的不同方言的语法是相似的,这与欧洲语言的情况不同。不同于欧洲的很多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中文的词汇只有一种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性、格、时态等的曲折变化。

汉语存在用于表达时间的副词(“昨天”,“以后”)以及一些表示不同动作状态的助词。助词也用来表达问句;问句的语序与陈述句的语序相同(主—谓—宾结构),只使用末尾的语气助词,例如在普通话中的“嘛”和“吗”,来表达疑问语气。名词的复数通过上下文来表达,因为汉语中名词复数没有曲折变化表示。

因为没有词尾变化,汉语与欧洲语言,例如罗曼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语法看起来比较简单。然而,汉语的独特语法却又使得汉语的语法变的复杂。

例如,汉语中存在“体”用于表达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动作及其状态(目前这种看法存在分歧)。如“了”或“过”常用于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但二者存在差别:第一个是与目前发生的事相关的,例如“我去了书店”,另一个却只意味着一种经验,并不与目前相关,例如“我去过书店”。汉语还有一套复杂的系统用于区分方向、可能以及动作是否成功,例如“找”和“找到”。最后,汉语的名词与数词连接时通常要求有量词。因此必须说“两头牛”而不是“两牛”。其中的“头”是一个量词。在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而且每一个都对应一定的名词使用。


汉语的计算机处理
在汉语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在“输入”和“汉字编码”的讨论。


汉语编码系统

国标(中国国家标准的简称)在中国大陆使用。所有的国标标准都使用GB作为前缀。最新的版本是GB 18030,使用一位、两位或四位编码。
BIG5码。在台湾和香港使用的一位或两位编码。
Unicode并不被中国政府很好的接受。中国政府要求在中国出售的软件必须使用GB 18030编码。
因为国标在大陆使用,而Big5在台湾和香港使用,因此国标通常被用来显示简体中文,而Big5通常被用于显示繁体中文。但是两者之间在编码上和字体上没有同一的标准。但是编码和字体又通常因为实际原因而联系在一起。例如,没有采取这种的方案人们就不能把繁体字体编码到GB码中。一些简体中文使用同一个字表达在繁体中文中的好几个字。人们使用简体中文编码时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多对一”的Big5码,但是要使“多对一”的繁体转化为简体编码就要困难的多,因为无论你如何选择,总有一些字是使用错误的。从技术上说,一个人可以生产简体向繁体转换的转换软件,但这几乎是没有利润的生意。不同于UNICODE把所有的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都归并到一个字库中,国标和Big5都不同时支持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一个例外可能是GB18030,因为它被设计成一个比Unicode更大的字集。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中文数据的繁简体转换。如上面提到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转换都是不容易的。繁体转换为简体(多对一)比较简单一些,但有时会造成数据丢失。简体转换为繁体通常需要根据内容和用法来决定使用的字词。


历史
揭开中文的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既然汉语不是表音的,人们如何知道这个语言的发音?但是,在汉字(特别是形声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足够的信息。

古汉语
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的易经。

重构古汉语的工作开始于清朝的语言学家。西方的古汉语先锋是瑞典的语言学家Bernhard Karlgren,他主要研究汉字和形式和诗经的韵律。


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公元7世纪到10世纪)。根据根据切韵涉及到的,它可以分为早期(公元601年),以及晚期(根据广韵所反映的,公元10世纪)。Bernhard Karlgren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很自信可以重构中古汉语的发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现代方言的多样性、韵书以对外语的翻译。

正如日耳曼语-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例如,“Dravida”通过宗教经文翻译成“达罗毗荼”。这表明普通话“wo”是现代对古音类似于/a/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与汉语方言的对比中得到确定。


旧汉语(Old Mandarin)
这种汉语主要之元朝(公元14世纪)使用的汉语,它保存在了“中原音韵(?)”中。


现代汉语

从文言向白话文的转变
五四运动的另一个影响是普及了本国文学。


民族语言的建立

汉语教育

汉字的简体化
中共政府试图通过通过简化汉字来提高民族的文化水平。很多字的笔画被精简了(例如:葉与叶;萬和万)。有时几个繁体字被简化成一个简体字。

对汉语改革的努力在几十年后仍然受到争论。有人抱怨由于在日常使用和文学上使用的文字不同,简体字危及了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在几代人后,中国的主要人群将不能欣赏古代文学的复杂性。也有人对简体汉字抱赞同态度,认为它可以是得更过没受过教育的人可以阅读。


汉语的将来
在大陆和新加坡,人们使用简体汉字。在台湾和香港,人们使用繁体汉字。但是,自从1997年中国大陆恢复对香港的主权后,在香港的日常使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简体汉字。一些学校也已经把课本转化成了简体中文版本。

有人相信繁体中文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少,因为繁体中文比较难学会书写。在另一方面,有很多文化上的保守人士(其中一些是外国人)认为简体中文是“不纯的”和“低劣的”汉字。但是,随着中国大陆政治上的影响不断增加,繁体中文的使用似乎不大可能回复到以前的统治地位。

请参见:成语


参考文章

Hannas, William. C. 1997. Asia's Orthographic Dilemm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892X (paperback); ISBN 0824818423 (hardcover)
DeFrancis, John.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0686

外部链接
网上的中英字典Cantonese Help Sheets: 广东话教程(英文)
Chinese to English Dictionary: 中英字典
Chinese Linguistics: 汉语语言学网站(英文)
Chinese Characters Dictionary: 支持日语、韩语、广东话等。
Cantonese Talking Syllabary: 中文网站(繁体)
汉语方言列表 (英文)
网上免费的普通话教程(英文)
发表于 2003-8-13 2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员辛苦了!

不失为普及汉语知识的好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9 01:26 , Processed in 0.0840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