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86|回复: 1

纯四等韵与三等韵的合一------《篆隶万象名义》音论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5 1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周祖庠
来源:作者投稿
本文为中国音韵学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研讨会论文
(2000·8·徐州]


摘  要:《名义》中,《切韵》齐、先等十八部独立四等韵与相应的霁、仙等二十部三等韵的合一,打破了音韵学关于韵类分等及声类配等的传统等韵理论;为建立符合实际的音韵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关键词:纯四等;三等;合一;推翻;等韵理论

独立四等韵是指《切韵》齐、先、萧、青、添五个韵系(举平声以赅上、去、入声称为系)的十八部韵部,它们在韵图中完全放在第四等格子里;而三等韵是指与之同摄的祭、仙、宵、清、庚三、盐六个韵系的二十部韵部,它们在韵图的二、三、四等格子里都有。
在《篆隶万象名义》里,这两类韵有不少相互混切的例子:
一、霁韵
1.开口
(括号内为《切韵》切语;《切韵》没有的字,采用《广韵》,后加*号注明;《广韵》亦无的字,则取自《集韵》,后加**号)
?卑计(必袂**)                   ?作计(子例)
穧子计(子例)            
2.        合口
岁思惠(相芮)                     槥于桂(囚岁又相芮)
?于桂(于岁)                     ?如桂(儒税**)
二、祭韵
1.开口
?匹制匹卖(匹计)                 櫗亡世(莫计)
?千世(七计)                     ?呼世(呼计)
三、先韵系
1.先韵开口
?博坚(武连)                     ?甫贤(卑连)
偏匹研(芳便)                     娩亡颠无远(亡辩无远)獮韵阮韵   
?无坚(武连)                     槤力前(力延)
2.先韵合口
繏思悬(息绢*)线韵                葲徐玄(聚缘)
泉似蠲聚沿(聚缘)                 ?雏玄(似泉)
??玄(於权)                     娟於玄(於缘)
擩而渊(而宣**)
3.铣韵开口
?口弥(去演)                     鄻缕显(力演)
4.        霰韵合口
?力县(山眷山患)又谏韵
5.屑韵开口
?柯截(居列*)                    榝素结(山列所八)又黠韵
挒吕结(良薛*)                    ?力结(吕薛)
迾旅结(吕薛)                     鴷闾结(吕薛)
鮤闾结(吕薛)                     蛚力结(吕薛)
苶汝结(如列奴协)又怗韵
6.屑韵合口
?缕决(力辍)                     ?力决(力辍)
四、仙韵系
1.仙韵开口
牑补?(布玄)                     矈莫缘(莫贤)
?亡仙(莫贤)                     縺力煎(路贤)
2.仙韵合口
蜎於缘(乌玄)                     ?於沿(火玄又辞沿)
3.狝韵开口
藆居辇(古典)                     ?牛善(研岘*)
蝘於甗(於殄)                     ?呼善(胡茧)
缳禹善(胡畎*)       
4.线韵开口
?先战(苏见)                     ?呼战(苍甸*)
蚿胡面(胡千)先四
5.线韵合口
懁古面(古县*)                    ?俱面(古县)
6.薛韵开口
丿普折(普折)(普蔑*)             ?裨折(方结)
瀎莫列(莫结)                     懱亡别(莫结)
?达列(徒结*)                    臬鱼列(五结)
偰相裂(先结*)
7.        薛韵合口
???(苦空又顷雪)
?才雪音纥(奚结**)(下没*)
五.萧韵系
1.萧韵
熛卑尧(甫遥)                     瞟匹彫(抚遥)
飘妨尧(方小)小韵                 摽孚尧(甫遥)
?匹聊(抚遥)                     ?口幺(去遥)
?口条(去遥)(火条*)             ?子尧(即遥)
劁才彫(昨焦)                     揱思聊(相焦所角)又觉韵
踃先聊(相焦)                     蛸先条(相焦)
?乍聊(作焦)                     髎力条(力昭)
2.篠韵:
?卑蓼(方小)                     膘扶了(子小又扶了)
?子鸟(亲小*)                    缭力鸟(力小)
3.啸韵
?先钓(才笑**)                   ?力吊(力照**)
尞、燎力吊(力照)
六.宵韵系
1.宵韵
绡思燋(苏雕)                     ?於烧(於尧*)
2.小韵
譑居小(吉了**)                   湫子小且周在由(子了子攸)
苭於绍(乌皎)                     ?餘矫(徒了*)
嫽理绍(朗鸟**)啸韵               镽力小(卢鸟)
七.        青韵系
1.青韵开口
?託经(直贞*)                    虰丑经(?贞)(又宅耕*)
菁子丁(子盈)                     晶子丁(子盈)
2.青韵合口
嫈迂丁(於营)                     ?乙荧(於营)
3.迥韵开口
娉匹刭(匹政)劲韵                 ?明並(武永)梗三
睛且顶(子盈*)清韵                臩妫迥(举永)梗韵
4.径韵合口:
偋蒲定(防正)                     ?且定(楚敬)
5.锡韵开口:
鐴补狄(必益)                     ?丁狄(施隻)
碛且磿(七迹)
6.锡韵合口
殈况壁(许役)                     坄唯壁(营隻*)
八.清韵系
1.清韵开口
京居贞(举卿)庚三                 荆景贞(举卿)
驚居贞(举卿)                    ?馀征(他丁)(户经*)
莛馀成(特丁)
2.清韵合口
?公营(古萤)                    絅苦营(古萤)
3.静韵开口
侱他井(他鼎)                    ?居骋(渠京)庚三
4.劲韵开口
?丁令(丁挺)迥韵                鑋去政(苦定)
5.昔韵开口
?补役(扶歴)                    劈叵赤(普激)
?力石(郎击)
6.昔韵合口
?呼赤(古阒)
九.庚三韵系
1.庚三开口
祯忠平(陟盈)清韵                桢知京(陟盈)
贞征京(陟盈)                    ?征京(陟盈)
?丑生(?贞)                    ?丑生(丑贞*)
??鸣(?贞*)                   泟痴京(?贞**)
?耻荆(丑贞*)                   珵除荆(直贞)
呈驰京(直贞)                    程除荆(直贞)
酲陈驚(直贞)                    伶来生(郎丁)青韵
跉力生(吕贞)
2.庚三合口
?火荣(火营*)
3.梗三开口
?居景(古迥*)迥韵               领离景(李郢)静韵
4.敬三开口
侦耻敬(?贞)清韵                ?耻敬呼政(虚政)(火迥*)
郑驰敬(直政)劲韵                ?除竟(直政)
5.陌三开口
碧彼戟(方彳)(彼隔)昔韵麦韵     嫡知剧(都歷)锡韵
踯驰戟(直炙)昔韵                ?丘戟(苦席**)昔韵
十、添韵系
1.添韵
?丑兼伤兼(丑廉失廉)            沾?兼(张廉)
箝渠?(巨淹)                    彡先?(息廉所衔)
?伤兼丑兼(失廉丑廉)            ?始?(失廉)
?乌兼鱼捡(於盐鱼检)            ?陵兼(力盐)
薕陵兼(力盐)                    镰力兼(力盐*)
?力兼(力盐)                    ?力兼(力盐*)
?如?(汝盐*)                   髯如兼(汝盐)
2.忝韵
檿於?(於琰)                    黡乌蕈(於琰)
3.?韵
?他坫(息廉*)盐韵
4.怗韵
?丁颊(陟叶*)                   謵丑协伤协(叱涉)
?乃颊(尼辄)                    ?居牒(直辄)
?才协(疾叶)                    謺之颊(之涉)
謵伤协丑协(叱涉)                靥於协(於叶)
?力?(良涉)
十一.盐韵系
1.盐韵
?丑廉(丁兼)                    ?公廉(佳兼)
馦呼簾(许兼)                    燫力廉(勒兼)
2.艳韵
?达艳达绀(徒念)
3.叶韵
?丘涉(呼协)                    悏丘涉(苦协)
?於猎(丁箧)                    ?火涉(呼协)
可见,在《名义》中,霁、先、萧、青、添五个独立四等韵系,分别跟祭、仙、宵、清、庚三、盐六个三等韵是同一的。
这种现象,不仅仅《名义》为然。
我们只须看看(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韵部目录下的小注,就知道三四等韵合一的现象,在六朝乃是大势:
霁韵、祭韵:李、杜合一,仅从吕别
先韵、仙韵:(李)、阳、夏侯、杜同,仅从吕别
萧韵、宵韵:(阳)、李、夏侯、同,从吕、杜别
青韵、清韵:上声依夏侯别、入声依吕别,(吕)、(李)则同
清韵、庚韵:上声从吕别,去声依陆法言别,(夏侯)、(吕)则同
添韵、盐韵:从陆别,吕、夏侯同。
这“吕”、“夏侯”、“阳”、“李”、“杜”是指“吕静《韵集》、夏侯詠《韵略》、阳休之《韵略》、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的五家韵书,它们均是六朝的产物,是颜之推等人制作《切韵》音韵大纲时讨论的主要对象。
其它资料如南北朝音义书等三四等合一的现象,因篇幅所限,就不再此赘述了。
另外,与四等相混的三等韵,除了庚三清韵外,都是《切韵》的“重纽”韵部。而庚三清在韵图上的编排,也是别具意味的:
《韵镜》、《七音略》一类韵图,均将祭、仙、宵、盐这四个“重纽”韵的三等分别与霁、先、萧、添四等韵同图,而将四等另置一图,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清韵是普通三等韵,韵图却也将它的一部分排在四等(含唇音)与庚三同图,另一部分排在三等,与青韵同图,实际上是把庚三与清当成“异部重纽”韵来对待的,也反映了二者与青韵的关系。
(瑞典)高本汉(B. Karlgren)也注意到了清韵与庚三的关系:
“清韵与仙韵对应,它出现在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声母后面,而庚韵三等则像元韵,只出现在开口舌根音以及合口舌根音和唇音声母后面,但不在舌面音和舌尖音后面,这种平行现象绝不会是偶然的,它必然是暗示着这些韵母都有类似的结构。”[1]
与四等韵相混的三等韵,既有《切韵》的A类,也有B类,但A类佔绝大多数。
同时,齐、先、萧、青、添五个纯四等韵,从它们的韵尾来看,阴声韵(开尾、元音韵尾)、阳声韵(舌尖中、舌面后、双唇鼻音)、入声韵(舌尖中、舌面后、双唇清塞声)各有代表,门类齐全,这也是值得研究的现象。
从上古音来看:
霁韵、祭韵属上古月部、质部
先韵、仙韵属元部;屑韵、薛韵属月部
萧韵、宵韵属宵部、幽部
青韵、清韵、庚韵三等属耕部、阳部;锡韵、昔韵、陌韵三等属锡部、鐸部
添韵、盐韵属侵部、谈部;怗韵、叶韵属緝部、叶部。
各组都有共同的来源。
传统等韵理论,把一二等称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自沙昂克(Schaank)在《Ancient Chinese Phonetics》中提出“一二等没有i,三四等有i。一二同三四等是对待的(P475)”后[2],高本汉也认为:“在四等他(庠案:指沙昂克)是完全对的。四等跟三等用同一套的反切下字作切,所以真韵母相同,都是有i介音的。”[3]其后,赵元任也说:“所有的三等韵的开头都有一个高或闭的i,所有的四等韵的开头都有一个低或开的i”[4]。而马伯乐(H· Maspero)《唐代长安方音》则认为中古声母有腭化非腭化之分,腭化声母是上古 介音韵母影响变化而来,非腭化声母则上古韵母无i 介音,四等字非腭化声母,直到现代,才产生了i介音,并且仅限于舌根音,因而认为中古四等韵无 i介音。陆志韦在《古音说略》中也说“我的见解是这样的,齐先等十八个‘四等韵’在古音是没有介音的,在《切韵》系统也不代表介音。”[5]其根据是四等切上字与一二等同类。其后李荣、邵荣芬、李新魁等先生均持此说。似乎“纯四等韵无介音的说法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
从现代方言来看,纯四等韵在一些方言中有介音,在另一些方言中又没有。域外音译汉音中,日本、朝鲜、越南均存在一部分纯四等字有介音,一部分没有的现象。均不能作为认定纯四等韵介音有无的依据。
纯四等韵无介音的理论,是建立在等韵的声韵配合规律上的,是以反切上字的分类趋势作为根据的,仅仅是一种推论,此外并无可靠的证据。
而以反切上字的分类来推断介音有无的理论,这在《切韵》音系中本身就难以自圆其说。如舌音、齿音是一四等一类、二三等一类。按上字分类,就会推出二等也有介音的结论,与唇、牙、喉音是相牴牾的。何况,在三等韵中,既有精组字,又有庄组字,这也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的。
周法高在《古音中的三等韵兼论古音的写法》一文中,根据《诗经》韵脚和谐声系统三、四等相近的现象,认为:“假使在《切韵》音里否定了(四等韵)i介音的存在,而在《切韵》前后都是有i介音的,在音变的解释上未免说不过去的。”虽然1954年在《论古代汉语的音位》一文中他曾否定过原先的观点,但1969年以后,他又回到了最先的看法上来,还是认为中古的独立四等韵是有i介音的。
另外,《守温韵学残卷·四等重轻例》?(幽韵)、?(幽韵)、魘(琰韵)、缅(狝韵)、遍(线韵)等三等韵字都是作为四等的代表字,说明守温比较轻重是以韵图为标准的,并非是韵等。韵图把精组三等韵以及重纽A类韵放在四等,并不意味着三四等韵不同。如果不同,陆法言就会把重纽三等另立为独立四等韵或独立三等韵了。可见等韵中三四等的轻重区别是不可靠的。
《名义》中独立四等韵与三等韵相互混切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既然我们一致认为三等韵有介音,那么四等韵也必然有介音,否则它们是不可能合一的。
《名义》独立四等韵与三等韵的合流,打破了音韵学的传统等韵理论,首先是三四等的分别不存在了,认为三四等是开口度大小不同的说法自然成了子虚乌有。其次是在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声韵配合理论当然也应该是“皮之不存,毛之安傅”了。
《名义》三四等韵的合流,不仅仅说明它们的介音相同,而且也说明它们的韵腹、韵尾及声纽都应该是相同的,否则也是无法合一的。《名义》的语音是否经得起这一检验?它是否真正地打破了《切韵》的声韵配合规律?新的声韵配合规律又是什么?读者可参见本系列论文《篆隶万象名义音论》的有关篇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

注:
[1](瑞典)高本汉《中上古汉语语音纲要》P.62齐鲁书社1987
[2]转引自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P.45商务印书馆1940
[3]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P.45
[4]《中古汉语的语音区别》1941
[5]陆志韦《古音略说》(《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P.5  中华书局1985
   
本文原载《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2000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1 04:10 , Processed in 0.0624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