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5|回复: 0

我们究竟离文明还有多远——读《葛红兵海外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1 2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郝雨
来源:


     开始的时候,我想把这篇小文的题目叫做《“崇洋媚外”的葛红兵》,因为他最近两年几次海外讲学或访学回来,在一起谈起他的海外感受的时候,他总是把那些很美好的异国见闻讲得绘声绘色,还赞不绝口,大有“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的那股劲头,所以我就调侃地骂他“崇洋媚外”、“假洋鬼子”。后来在一些媒体上断断续续读了他那些日记中的部分内容,觉得这家伙竟然对那些感受还很认真。尤其是最近拿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装帧精美的《葛红兵海外日记》,仔细读过之后才明白,其实这哥们儿对那些每天都会遇到的看似很平常的海外生活琐事,并不仅仅是当作一种异国他乡的新鲜见闻,来进行平面化地介绍甚至是炫耀和卖弄,而是当成一个个文化的案例加以讲述和透视,他那颗不安静的心其实一直在都处一种深度思考之中。他在亲身进入了那种曾经陌生的环境中之后,从平平常常的那些小事当中,极其敏锐地感受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他的这些小小的日记,完全是在进行着一种几乎被许多新生代作家已经渐渐远离甚至认为是很不屑的“宏大叙事”。而我的这一读后小文之所以没再用前文所说的那个标题,第一是因为我真的从这些《葛红兵海外日记》中感觉到了这位一直处于争议焦点的“美男作家”那一颗实实在在的赤子之心,甚至看到了一位忠诚的“爱国者”(精神导弹?),自然就不能在白纸黑字中再随意戏称;其二是“崇洋媚外”这个词已经成了一百多年来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了的彻底的贬义词,国人对此非常敏感,一旦被带上这顶帽子紧接着就是“数典忘祖”,更狠毒的说法就更是多了去了。所以咱还是严肃一点,况且现在的题目又确实正好切合葛红兵那些日记的主题。

     说完了题目就进入正文。我首先要特别表明的是,葛红兵的这些海外日记,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世纪前周作人所倡导的那种标准的美文。语言流畅优美,结构自然随意,篇幅短小精致,内容言之有物。这么一连串的溢美之词是否会让人觉得我在过分吹捧。正好有一次和一位媒体的老总(女)一起喝茶,说起葛红兵海外日记她简直是赞叹不已,她说我是学哲学的,虽然也做了多年媒体,也写了文字无数,可读到那么美的文字真让我对你们这些搞文学的羡慕极了。可见葛红兵的文笔,真是为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酸文人挣足了面子。其实近年来中国人有机会出国的太多了,而很多有点文字功底的人便纷纷附庸风雅,写些出国散记之类应景之作。但是,说心里话,这样的文章真的很少能够让我有什么感动。而葛红兵的这些日记体美文,却的确是让人读之如沐春风如闻流泉般愉悦,而更重要的还是,其中那些精辟的言论,那些出人意料的见解,在看似平静的语汇流动中,常常让你感到眼前一亮,甚至精神一震。虽然你并不一定完全认同他的每一个新颖另类的观点,但起码会让你感到耳目一新。

      葛红兵每次远赴海外都是以特聘研究员或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出行的,这时候他是文化学者又是文明使者。而作为一个好的文化学者就应该随时张大其文化的触角,所到之处都应该有文化的感触和感悟。葛红兵就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位非常出色的文化学者。他在新加坡,在巴黎,在剑桥,即使是在早晨喝咖啡的时候,在傍晚散步的时候,在大街上闲逛的时候,他都能随时触觉到异国的某种文化的气息。

      我在前面曾经说到葛红兵是一个高级“爱国者”,可能会有很多对葛红兵存有偏见的人不以为然。但是,只要读到他日记中的这样一段话,你就真的不能不看到葛红兵骨子里的那种爱国情结了:“你有一个剑桥的电邮,然后是一张卡,你可以免费使用这里的图书和办公设备,这证明你和这所大学有联系。另外,你拥有一个汇丰银行的帐户,这个帐户可以证明你在这个国家的信用,你出门旅行的时候带着汇丰的信用卡,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欧洲,似乎都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它使你痛苦,如果可能的话,你更愿意使用中国银行的信用卡,虽然你必须为此承受英镑/欧元与美圆、美圆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其实葛红兵在其它场合很少做这样的表达,而这种在一般人都会特别感到优越的生活方式上,葛红兵却难得流露出了他内心真实的“痛苦”。这样的痛苦你不觉得是远比当年郁达夫式的痛苦甚至闻一多式的痛苦要刻骨得多吗?

      如果在海外的葛红兵以及日记中的葛红兵整天只是沉溺或自恋于这样的爱国情怀,那就不会是葛红兵了。葛红兵海外感受的基调是文化比较。或者说,他时常从身历其中的普通现象中一下子就能感悟到他所爱的这个国家,在文明的程度上,与他人的差距。对于国人来说,如今最自信的,也许就是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我们有辉煌的文化的遗产。现时代我们虽然远不及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我们的GDP也在年年增长,我们的许多技术也居世界领先。然而,这些真的能够代表我们民族真实的文明程度吗?葛红兵正是在一种全新的氛围之中,全面检点着我们文明现状和未来。日记中《殖民者的战舰》一篇几乎是通篇议论和评点,在马六甲,面对我们的文明使者郑和最早到过的地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遗存却在这里保留很少,于是葛红兵由此发出这样深刻地反思:“西方人发现美洲便改变了美洲的历史进程,1620年五月花号在美洲的登陆,不仅仅是一百个人的登陆,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登陆,它们在那里扎根,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完全主导了美洲的文明走向,这是偶然的吗?华夏文明,在什么地方有它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充满劣势,它为什么不能压倒性地主导一个蛮横之地的文明进程,不能引导一个地区走向现代?” 葛红兵在此质疑的是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没有那种汹涌着勃勃雄心的“文化的气势”,以及强健的“精神的力量”(均为葛文中语)。葛红兵甚至冒着“美化殖民者”的风险,来赞赏葡萄牙、荷兰以及英式建筑的留存,而实际上是在渴求我们的文化应该具有的某种必需的征服力。

      一种强健的文明,当然并不在于贪婪地甚至无休止地征服他者,而更在于能够和谐于本土的社会与国民,能够净化本民族的精神与魂魄。这才是葛红兵所思考得更多的问题。《新加坡的礼让》是最典型的一篇:“走到斑马线上,自动地停下来,想让车先过,但是新加坡人的车却早早停下来,司机挥挥手。”从这样的细微末节中,葛红兵深深感到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是多么值得在文化上检讨。还有新加坡的罚款,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告诫,而我们呢?却被很多执行人当成对当事人的收款特权了。我们甚至还以罚款收入来定奖赏。更有意思的是《没有压抑,就没有“反抗”》,葛红兵在《联合早报》上看到一篇新闻《湖畔同游、红豆寄思、南大相思情要传留》,照片上是一位南洋理工大学女生抱着一只玻璃猪,里面注满了相思红豆,女孩的父母是南大校友,并且在南大校园“打铁”(恋爱)成功。报道用大字打出南大校长徐冠林在南大毕业生协会理事会上的发言:“我希望南大校园不只是世界最美丽的校园,也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校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吃了晚饭,很少结伴兜南大湖。是不是我们的校园少树,没有树阴,浪漫气氛不够?我们是不是应该营造一个更适合学生‘打铁’的环境?”于是葛红兵对此大发感慨!可不是嘛,我们的大学校园对男女生的戒备和管制简直是壁垒森严。所以我们有那么多大龄男女,早过了恋爱年龄却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成为社会性问题。我们可不实在是需要向人家学一学了吗?

      真正的文明必须首先从一个个国民的日常行为中极其自然地体现出来。真正的文明是融化在每个国民血液之中的。而往往,国家对公民的管理方式,不仅显示着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同时在塑造着国民的精神。这方面,葛红兵有篇很长的日记,叫做《新加坡社会为什么这么安定》,这简直像是一篇政治大论文或者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题目,但它就是葛红兵从一些很细微的小事情中看到的新加坡人的素质与效率。他说:“新加坡政府的廉洁,和周边国家比较起来,有天壤之差。有一次我去马来亚旅游,那天出关恰好忘记带新加坡‘工作证’,只带了中国护照,从新加坡出关,边检人员非常友好,他把我带到边检站的计算机房,从计算机里调出我的资料,然后,写了一张便条给我——好让我回来的时候有凭据,就这么简单,我便顺利出关了。但是,到马来亚一边,入关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尽管我的中国护照上有为期一年的多次出入马来亚签证……但是,马来亚边检员还是刁难我……最后他竟然直接问:‘如果我放你入关,我有什么好处?’……他毫不犹豫地接受我的20新币。然后用3秒种给我办完了入关手续。当时我感到非常羞辱,我的后面,1米远的地方排着十几个新加坡人,我相信他们看到了我的行贿行为,一个中国人,在入关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护照而行贿,尽管是被迫的,但是,依然是让人感到痛苦和耻辱的事情。”他说,新加坡政府没有人敢这样刁难“人民”。而且,新加坡政府的对外窗口,都为来办事的人准备了糖果,一边吃糖果一边等办事。如果你对办事员满意,还可以在他的篮子里放一只布偶。日记中对新加坡政府管理还有这样的一段:“其次,给人民以疏导和堵截。新加坡承认人是有弱点的,对这种弱点也给予认可。不唱高调,是新加坡政府的最大特点。比如,新加坡政府允许合法卖淫,新加坡政府卖淫和买春是人类的弱点,难于治愈,硬性禁止,不但禁止不了,反而会滋生地下色情,带来黑帮控制等种种弊端,新加坡政府在此采取的是指定地点,政府管理,合法经营。这种策略使卖淫在新加坡不可能一夜暴富,没有人能够通过卖淫业成为富翁,也没有人可以通过卖淫业而获得社会地位——事实上老鸨们在新加坡社会地位非常低……”其实,这就是人家遵守了实事求是原则。

      葛红兵在日记中还有一篇叫《一个国家怎样才能称得上文化大国》,那是他在巴黎左岸,面对那些世界级大师的思考:“中国学者的人类意识呢?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呢?”缺乏“为人类思考”的意识,又哪里谈得是什么文化贡献呢?

《葛红兵海外日记》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醒脑剂。读读是很开窍的。这些短文尤其是让人思索,我们这些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究竟离文明还有多远。
 
《葛红兵海外日记》葛红兵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9 16:00 , Processed in 0.1105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