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81|回复: 0

DV的游戏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8 14: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探索摄像摄影网     

  几乎所有的东东都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披上了时尚外衣的DV也同样。以下是本人这两天看片的个人感受,写出来,为致力于DV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影像的常识

  天天10到11个小时的看电影活动,最受折磨的是眼睛,昏暗模糊的画面让你疲累不堪。因为有过4年专业摄影记者的经验,所以对影像的质素有切身而真实的感受。

  刚拿起相机的时候,我的摄影师傅告诉我,清晰是影像的最基本的要素,具体又分三个阶段,第一步拍出的片子必须焦点清楚;第二个阶段可以虚实结合,但必须有焦点,全虚了不行;到第三个阶段可以全虚了,但必须有含义,表达一种情绪,与随便拍到的虚得一塌糊涂的照片完全是两加事儿。 最后他强调:你得先学会走,再跑,否则走歪了路,最后想回都回不来。我悚然一惊,从此乖乖地从走路学起。

  之所以绕这么大弯子说这些陈年往事,无非是说明关于影像的一些常识。虽然固定的照片与动着的图像是两回事,但是作为影像的常识我认为一样是通用的。当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话语权利,当DV成了普通人手中可以随便拍着玩的东西时,千万不要轻看了影像,不要因为设备的轻易到手和入门的简单而以为DV轻而易举。

  从这次参赛的作品看,取得影像的话语权的制作人首先表现出来是一种新奇,是一种完全的背叛。如同小时候大人不在家,自己可以当家作主一样,首先闯入大人们划定的禁区,紧接着把他们划定的条条框框完全打破。马桶、厕所、拉屎、呕吐甚至划开肚皮、割出血淋淋的肉、直接吃下去诸如此类让人恶心或以往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被新一代的影像制作者当作一种乐趣,夸大而炫耀着。脚、耳朵、眼睛这些单个的器官动辄充斥整个画面,一味地怪异和荒诞,看不出有什么必要。这是说影像的取材。

  再说影像的角度。记得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塑造的老爷形象一直没有露脸儿,只有偶尔的背影,曾被影评家作为典范,一再提及。你如果看过这些后备军们的作品后就会发现大巫在这儿呢!你想看背影儿?作梦吧!门儿都没有!有一部反映北京普通人生活的短片,长度为十分钟,从头到尾充斥画面的不是自行车的大轱辘,就是两只硕大变形的脚丫子,好不容易露出两只手和两只脚了,连同多半个自行车,你以为镜头再往上摇一摇,那个一直说话的人就会露脸儿了吧,结果空等待一场,连背影都没看到。没看到也无所谓,感觉拍片的人和你较劲,为了技术而技术,累得要命。

  还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出场:一只硕大无比的眼睛晃动、定格,然后再换一只眼睛,然后是头发,再然后才推出那张脸。有一位网友说的好,你可以用实验的招牌掩盖你对影像的无知,但如果利用和炫耀这种无知就非常可怕了。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是想说,前卫不等于极端。这次看片子最让人不舒服的是眼睛。所有的影像几乎都是一个调子,昏暗的灯光、经常一灯如豆,只有暗影在黑暗中活动,你得拼命睁大了眼睛还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好不容易亮了,又是白花花一片,晃得你睁不开眼,还是看不清。这样折腾下来,弄得眼睛极度疲劳,人也放松不下来。

  我记得我师傅说过,传统的影像讲究影调,一张合格的照片至少得有5个以上的影调。这道理对电影画面同样适用。传统影像讲究用光与构图,打破传统的结果并不是简单抛弃,更不是直接走到另一个极端。想想看,一部影像不舒服的影片,观众会有多大的耐心忍受和坚持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2:33 , Processed in 0.0612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