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96|回复: 2

避讳新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雍容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5-12-1 0:11:18   


??起因是在某社区发了一篇唐寅诗的贴子,本属风花雪月,“大旨谈情”。发贴之后,准备顺手放进个人文集,系统提示:“提交信息中包含敏感词汇:自由,请您更正!”愣是想不起自己啥时候扯到“自由”,浏览器一搜,原来是文中戏称唐寅为“自由职业者”,不由得啼笑皆非。
  
  现在系统还算有了进步,起码老实点出你哪处“敏感”。从前如无良游医,威吓病人:你快死了,请及早付钱抓药,否则后果自负。然则就是不告诉你到底得了什么病。某君曾抓耳挠腮半日,不明白怎么就敏感了,尝试多次修改,还是被铁面无私的系统挡住。折腾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好不好写什么黄色菊花,你用紫菊,粉菊就不成么?活该敏感呀。
  
  紫菊粉菊犹可说,“自由职业者”与“自由”内涵外延怎样交叉且不论,但“自由”也“敏感”,难道设计这套系统的人竟敢否定咱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有史以来、迄今为止最进步、最民主、最自由的社会形态么?难道他们以为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所以才把公民谈论自由默认为对体制不满。这,简直是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公然诬蔑,对公民赞美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的权利的公然剥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的著作中,关于“自由”的论述何其多,难道也在“敏感”之列?难道“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这样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经典阐述,也得改为“从必然王国到XX王国”么?
  
  这种敏感症,无以名之,想来是“避讳”的滥觞。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乃是我中华上国的优良传统。早先避讳的规矩还不算太变态,避讳的制度也不太严格,不过就是避开君主尊长的名字而已。《孟子》就说“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汉明帝名刘庄,结果天下姓庄的统统改姓严,反正“庄”就是“严”么,我们很熟悉的那位隐士严光严子陵,其实叫“庄光”。汉宣帝名询,荀询同音,荀姓只得姓孙,连他们的先人荀卿也成了“孙卿”,是比较变态的例子了。后来不管是私讳和圣讳都越来越不近人情。别以为魏晋人都随心所欲的耍酷,那时候你到别人家做客,千万得把他祖宗八代的名字打听清楚了,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按规矩,主人就得避席伏地大哭,以表示对先人的敬重,宾主都尴尬透了。唐代李贺父亲名“晋肃”,他因此不能举进士,谁叫“进”“晋”同音呢?韩愈写了篇文章为他抱不平,但是,有什么用,时人大抵以韩愈为异类,而视李贺为小人。朱元璋起于微贱,当过和尚,又闹过红巾,所以他不许人家用“僧”“贼”,也不许人家说“光”“秃”。杭州学府教授徐一夔写贺表用了“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勃然大怒:“生者僧也,以为我从释氏也;光则摩顶也,则字音近于贼也,罪坐不敬。”大不敬,那是死罪。(吴晗《朱元璋传》)。他的后代明武宗,因为“朱”“猪”同音,禁止民间杀猪。这种避讳法,连玉皇大帝都要哭了吧。清代文网严密,犯讳是十恶不赦之罪,民间有犯讳的案子,连巡抚、总督都会被株连,但是清代统治者最大心病在“异族”身份,至于君主的名字,不犯就好,倒没附加太多规矩。雍正见臣下的奏折不仅避本字,还避替字,大发雷霆避讳这种东西,名义上随着满清王朝的终结而不复存在,文革时期,还是大大发扬光大了一回。这,我们就不说了吧。毕竟都过去了。
  
  然则变态到朱元璋,不许说僧说贼说光说秃,守的只是一家一姓的讳。明清皇帝的名字大抵用生僻字,算是体谅民间避讳的难处。如今是法制社会了,如果能草拟一部《避讳法》,倒也让我们这小民安心知法守法。免得时时不小心犯“讳”,虽然罪不至死,还是会有不少烦恼。众所周知,使用google时,网页快照根本打不开,搜索中往往忽然噎死。而且被噎死的不是一个,而是一段时间内同一个IP段的所有用户。对我这样使用中文搜索的人来讲,有百度替代还成,但是那些经常需要放狗搜索最新科技资料的人就叫苦不迭。最近还听闻自助式的维基百科也被“讳”了。在小型论坛发贴,被打回去的情况不多,但是贴子发出来,有些字就自动变为XX。读过周易的人都知道,每个卦都由六爻组成,阳爻—,阴爻- -,从下往上分别用一~六记数,同时用“九”表示阳,“六”表示阴。比如乾的第三爻就叫做“九三”,坤的最下爻就叫做“初六”,最上爻就叫做“上六”。如果你引用易经,会发现很多爻辞自动变为XX,原因就不必说了吧。
  
  用QQ的人,信息发送不出去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有时候,你和朋友聊新闻聊久了(虽然都是不犯讳的交谈),还会被系统自动踢下去,很久都爬不上来。腾讯为了爱护我们的身心健康,真真用心良苦,最新出来的“网络防沉迷系统”,那是小巫见大巫了。其实要在服务器上对这么多人的交谈一一监控,并不容易做到,这个间谍早先是偷偷装在你的电脑上的。曾经有人导出这个文件,里面的“讳”无奇不有,最让人绝倒的,是“刘青山、张子善”,真不明白表明我党惩治腐败决心的建国后第一大案的主角,怎么也“讳”了。“避讳”而及于贪污犯,绝对是前无古人了吧(有无来者那就不好说了)?
  
  曾经很喜欢一部以山海经为背景、现在很流行的都市魔幻小说,其中写到一种叫“地狼”的异兽,化身为巨犬,守护一座百年藏书楼,咬死了试图掠夺藏书的侵华日军。等到这本书从网络走到纸媒后,日本鬼子不知道怎的就变成了混战军阀。莫非,肉还是自家的好吃?为友邦讳,也是闻所未闻的新讳法了。
  
  如此种种,叫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如何是好呢?
  
  避讳虽然是专制时代一种又无聊又可笑的把戏,客观上却产生了一样奇妙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借此来辨别古书文物的真伪。遇到讳字,大抵是“敬缺末笔”,或者用留空,或者改字(用意同、音近、形似字代替),某个时代的典籍,都要避君主圣讳和祖先私讳的,由此从讳字能帮助判断古籍或者文物的年代。想来后人从我们今天“避讳”的例子,也能知道我们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了。
发表于 2005-12-2 1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警世作用

作者是一个敢于向社会弊病发起进攻的勇敢者!
发表于 2005-12-3 14: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避讳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词语

网络上的一些词语我以为可能与避讳、委婉之类有关。
比如bt表示变态,但是比直接说“变态”感觉更容易接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02:59 , Processed in 0.0675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