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0|回复: 4

粤方言研究评述-------八十年代以后的粤方言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30 1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十年代以来,粤方言的研究日新月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气象。显著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现了一些有相当分量和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在内容的深度或广度都有所突破。   
      
      研究的覆盖面也日渐扩大,改变了以往广东粤语研究的专著只涉及广州或香港等少数珠江三角洲粤语地区,极少外延至其他粤语通行点的状况。进入八十年代,就有几部引人注目的粤语著作问世,如高华年的《广州方言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0),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的《广州话方言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和日本伸久的《广西粤语比较音韵论》(风间书房1980,东京)等。《广州方言研究》论及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是一部比较全面触及粤语特色的著作;《广州话方言词典》收录广州方言词汇,立足于显示粤语词汇特色,只收那些属于粤方言特有的词语,体例比较得体,释义比较准确,堪称粤语词汇研究中的一大成就。《广西粤语比较音韵论》对广西南部八个粤方言点进行音韵比较,并进而论及粤语"祖语"的重建问题,为作者长期研究粤语的一部力作,无疑也是研究广西粤语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在此以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比较深入论析广西粤语的专著,除了早期王力的《博白方音》以外,大概只有余霭芹的《藤县方言》(1979)了。  

      八十年代中期,粤语研究中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新著,无疑首推詹伯慧、张日升及粤、港两地几位年青学人合作推出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这是有史以来对粤语的"大本营"─珠江三角洲地区所进行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方言调查所获得的成果。在詹、张的带领下,一批有志于粤语研究的年青同仁深入到几十个方言点开展记录语音、汇集语料的田野工作,历时数载,最后结集成三卷本的调查报告,分别以《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1987)、《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1988)和《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广东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1990)先后出版。这套三卷共150万字的著作,以其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体例完善,获得了海内外学者的好评,被誉为广东地区方言研究史上的空前突破,大大充实了粤语研究的资料库,对于广东粤方言的全面深入研究,无疑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著粤语研究的深入发展,九十年代还出现了几部很有影响的专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李新魁等的《广州方言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这是继八十年代初高华年的同名著作以后,由广州中山大学几位语言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研究广州方言的力作。此书后出转精,全面深入地描述了当代广州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书中所述并不限于广州市区的口语,而是兼及广州郊区的20多个粤方言点,这就能够更广泛地反映当今广州地区粤语的真实面貌。此书在共时描写的同时,还进行了历时的研究,对广州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广州语音的历史发展及词汇、语法方面的古今承传等都进行了探讨和阐述。此外,此书还就广州话研究中经常提及的某些问题,如介音问题、音变问题等作了详尽的讨论。这样一部45万字的《广州方言研究》,把它看作是对当代粤语深入研究的标志性著作,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还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撰写《广州方言研究》的同时,李新魁还为《岭南文库》撰写了一本35万字的《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此书内容虽然包括广东三大方言--粤、闽、客家方言,而粤语作为广东方言中的"大哥大",在本书中所占篇幅约有一半。书中对於粤语的论述并不限于广州地区粤语,而是著眼于广东各地的粤语,对广东粤语的形成和分布,语音、词汇、语法特点以至於广东各地粤语的内部歧异都有扼要的论述,堪称是和《广州方言研究》交相辉映、相互补充的两部粤语研究著作。

       在大面积成片的粤语研究方面,以詹伯慧、张日升领衔的港、穗两地粤语学人继前述在八十年代完成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写出三卷本调查报告以后,从1992年开始又继续北上粤北北江流域、西进粤西西江流域,先后实地调查了粤北10县市和粤西10县市的粤语,对上述共20个县(市)的粤语进行了记录、分析,整理出版了128万字的《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广州)和132万字的《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广州)。这两本调查报告分别论述了各调查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概况,还分别跟广州话语音进行比较,并附有若干显示特点分布的方言地图及各点语音对照和词汇对照,能大体上反映出粤北地区和粤西地区共20个粤方言点的语言面貌。

      除了上述几部突出反映八十年代以来粤语研究迅猛发展的煌煌大著外,近十几年来,还有一些篇幅不算太大,但也颇具特色的粤语专著问世。例如两部以硕士论文为基础写成的专著:陈晓锦的《东莞方言说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和曾子凡的《广州话·普通话语词对比研究》(香港普通话演习社1995)。前书揭示粤语某个地点方言(东莞)的特殊风貌,后书比较粤语词汇与民族共同语词汇异同,内容都相当充实,不失为粤语研究的可喜成果。还有,美国余霭芹教授1993年出版的名著《汉语方言语法比较》(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EHESS, Paris, 1983),虽然以汉语各种方言作为比较对象,其中属于粤方言的语法例句很多,触及珠江三角洲、粤西以至广西一些地方的粤语,无疑也该算是一部有关粤语语法的重要著作。此外,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各地兴起的编修地方志高潮中,方言学界闻风而动,纷纷编起方言志来。两广粤语地区十多年也陆续编出了一批方言志,其中有的篇幅相当大,能比较详尽地描绘出该地粤语的面貌,只可惜正式出版的还只有寥寥几本。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5-12-25  20:45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3-9-30 11: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2.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了一系列粤方言研究的学术会议,汇集出版了多本粤方言研究论文集。
      
     1987年7月1日,由香港语言学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发起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终于在香港中文大学揭开了帷幕,5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粤语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40多篇研究粤语的学术论文。这次粤方言国际会议,写下了现代粤方言研究史上重要的一页,把粤语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后,两年一届的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便连续不断地轮流在香港(1993,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9,香港大学),广州(1989、1995、2001,暨南大学)和澳门(1990、1997,澳门中国语文学会)三地举行,迄今已经开过八届研讨会了。毫无疑问,这一定期举办的粤方言研讨会,已成为海内外粤语学者切磋、交流粤方言研究心得,检阅粤方言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场合。除了这一在粤语研究事业中起著重要纽带作用的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外,以广州几家大学中一批年青粤语学者为主的"今日粤语"小型学术研讨会,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轮流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迄今也已开过四次。这一研讨会每次都有一个比较集中的内容,多以粤语语法问题为主。主办者把会期定在两年一度国际粤方言研讨会的中间举行,即没有举行大型的国际粤方言研讨会那一年,便组织举行"今日粤语"的研讨会。这对于活跃粤方言研究,增加同行切磋的机会,无疑是产生积极的作用的。有了这一大会加小会的学术交流渠道,每年都有一次或大或小的粤语研讨会在香港、广州或澳门举行,这就为粤方言研究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术会议的举行带来了学术论文集的编纂、出版。就已经举行过的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看,在会上宣读的有关粤方言论文总数约500篇,平均每届研讨会收到的论文约60篇左右。这些论文除1993年在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香港城市大学)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一直未汇编论文集外,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七各届的论文集都已先后出版问世。1997年在澳门举行的第六届研讨会的论文集也在编纂之中,可望近期完成。前面提到的"今日粤语"小型研讨会,迄今开过四次,除1998年冬天举行的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尚在编辑中外,前三届的论文集均以《广州话研究与教学》为题分三辑陆续出版。汇总四次"今日粤语"研讨会的论文,总数也在100篇左右。

     除此以外,数以百计的粤方言研究论文在海内外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触及的粤方言点越来越多。如前所述,众多的粤方言研究论文集中发表在历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和历次"今日粤语"研讨会上的总计约有600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散见于其他有关语言方面的学术会议上,或发表在一些语文专业刊物及人文社会学科综合刊物,以至于各地高等院校文科学报上的论及粤方言的文章,每年少说也在10篇以上,加在一起,为数肯定也是超过百篇的。拿两年一度的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年会来说,每次在会上宣读的论文好几十篇,其中粤方言研究的论文总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广东省享有盛名的社会科学综合理论月刊《学术研究》,也常常可以看到论述粤方言的文章。至于《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文研究》以及香港出版的《语文建设通讯》、《中国语文通讯》等语文刊物,偶尔也发表一些粤方言研究的论文,日积月累,为数也就相当可观了。把这些散见于各种刊物上的粤方言研究文章和前述历届研讨会论文集的文章加在一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粤方言研究的论文足有600篇以上。

[ 本贴由 梦的轻波 于 2005-12-25  20:59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3-9-30 11: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3. 从研究内容看,进入八十年代中兴期以后,广东粤方言研究的覆盖面大大扩展,语音、词汇、语法全面深入发展。

       如今从广州、香港到周边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语,远至西江上游、桂南地区"白话(粤语)",近至广州郊县具有特色的粤音,都有粤语学者研究。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众多的粤语研究论文中,著力于揭示粤方言语法、词汇现象,深入挖掘粤方言语法、词汇特点的文章,呈日渐增多之势。拿粤语语法的研究来说,从不同的层面对粤语的语法展开全面探讨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余霭芹教授九十年代连续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广东开平方言的中性问句》(1992年4期)和《广东开平方言"的"字结构:从"者"、"之"分工谈到语法类型分布》(1995年4期),对深入开展粤语语法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历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和"今日粤语"研讨会中,探讨语法问题的文章也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在《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广州)中,属于粤语语法方面的论文就有7篇之多。其中有研究词法的,如周小兵的《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植符兰的《广州方言的语气词》;有研究片语的,如施其生的《广州方言的"量+名"组合》;有研究句法的,如方小燕的《广州话里的反复问句形式》。回过头来再看看前几届研讨会论文集中的论文,第一届(1987)、第二届(1989)和第三届(1991)的论文集中,探讨粤语语法问题的论文都只有3至4篇。再拿已出版的三册"今日粤语"研讨会的论文集来看看,语法研究的文章更占了压倒的多数,因为如前所述,这个小型的粤语研讨会,一开始就著意于多从语法方面来研究粤语的特征了。近期举行的第八届粤方言国际研讨会,属于语法问题的文章仍然有相当的比重,这反映出粤语语法问题的研究继续保持深受重视的良好势头。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迄今的二十年间,粤语语音的研究、粤语词汇的研究以及粤语历史发展的研究、粤语研究中理论、方法上的探讨等,同样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迈开了大步,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拿语音的研究来说,除了随著粤语调查面的大大扩展,我们可以从一些成片、成区的粤语调查报告中看到好几十个粤语方言点的音系,进一步认识到粤方言区各地在语音上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外,在历届粤方言国际研讨会和海内外各种相关的学术会议中,以及一些学术刊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就粤语语音现象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例如粤语有无介音问题,粤语音系的母音音位问题,长短音对立问题,以至于某些韵母的问题(如¿一类韵、、o韵等),调类、调值的问题,变调的问题等等,这些年来在研讨会上常有人提及。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张洪年教授作了《二十一世纪香港粤语的新语音系统》的主题讲演,这是极具前瞻性、创意性的一篇力作。


;|;|;|
 楼主| 发表于 2003-9-30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粤方言词汇的研究方面,八十年代以来,有不少粤语学者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切入,着力于发掘蕴藏在粤语方言词汇中的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并注意跟踪粤方言新词语随著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动向。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内地学者和港、澳学者结合一起,还进行了"港式粤语词"与内地粤语语词之间差异的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引来的经济发展大潮中,粤、港语词"北上"的情况,已成为近十多年来粤方言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不少人为此开展了汇集资料、分析研究的工作。澳门学者邓景滨几年前就以"港澳新词语"为题撰写了他的博士论文,这当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事。香港学者姚德怀、张励妍等对"港味粤语词"做了大量的剖析工作,他们办的每年四期的《词库建设通讯》是很有价值的一份刊物。尽管它不全是研究粤语词汇,但在香港这个地方,能办起这样一份期刊,对于不断跟进在瞬息万变新时代中词汇日新月异的新情况,从而提供一些不断创新中的港式粤语词,揭示其规律性,无疑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随著粤方言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对于粤语进行历史溯源,或就其演变流程进行探索,把共时研究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这方面的课题受到部分粤语学者的重视,出现了一些有份量的论文,填补了长期以来这方面研究较为薄弱的空白。如李新魁教授便是在研究粤方言历史方面富有见解的一位学者。他的系列论文"广州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广州研究》1983年1期)、"一百年前的广州音"(《广州研究》1987年10期)、"粤方言语音特点探论"(《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1期)、"数百年来粤方言韵母系统的发展"(《学术研究》1990年4期,广州)、"粤音与古音"(《学术研究》1996年8期,广州)等,是我们研究粤语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料。又如林柏松的"近百年来澳门话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国语文》1988年4期,北京)是首篇论及澳门粤语历史演变的文章,也深受粤语学者注目。此外,还有一些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粤语与邻近民族语言关系进行探讨的文章在历届粤方言研讨会上宣读过,如戴庆厦的"汉藏语与粤语"(《第一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4),陈佩瑜的"粤方言与侗台语语音系统的比较"(《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广州),李敬忠的《粤语中的百越语成分问题》(《第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专辑》,澳门《语丛》总12、13、14期合刊,1991-1992),刘叔新的"粤语壮语关系词的分类问题及类别例释"和千岛英一、口靖的"马来西亚粤语中的借词问题初探"(均刊于《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等。李锦芳的《粤语西渐及与壮侗语接触的过程》、陈伯辉的《通过考本字看粤语中的百粤语成分》(均刊于《第七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又如近期张振兴的《粤语的语序与方言的比较研究》,陆镜光、张惠英的《粤语吴语虚词比较》,郭必之的《粤方言与古江东方言的联系》,石毓智的《论粤方言语法特点之间的类型学相关性》,侍建国的《从广东境内 介音分布看近代广州话音变》,欧阳觉亚的《普通话里的粤方言词语》,千岛英一的《日语和粤方言词同形异义词初探》(以上均为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等等。还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着眼于口语现象的粤语研究方面也有了明显的突破。香港大学陆镜光博士和他的助手们在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建立了一个记录大量香港粤语口语的语料库,并以此为基础写出了多篇研究粤语口语语法的论文。这些研究都富有开拓性,对于进一步扩大粤方言研究的视野,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综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大批凝聚着海内外粤语学者心血的论文,和前面提到的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粤语专著,恰似近二十年来粤语研究中两张展翅高飞的翅膀,翱翔在语言科学的蓝天中,展现出雄劲有力的勃勃英姿。

[ 本贴由 梦的轻波 于 2005-12-25  20:57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3-9-30 1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4. 把粤语研究的丰硕成果转化为粤语社会应用中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语言研究为语言实践服务的作用,在八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粤语研究中,呈现著日渐增强的趋势,这可说是粤方言研究和其他汉语方言研究显著不同的一个特色。
      
      近十年来,粤语教材和粤语辞书不断推出市场,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早在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1995,广州)上,就有近十篇的论文是讨论粤方言应用方面的问题的,显得相当引人注目。如美籍粤语学者林柏松关于在美国利用电脑进行粤语语音教学的经验介绍,蔺荪等几位香港学者提出的"电脑辅助粤语速记方案",资深粤语学者饶秉才关于修订广州话拼音方案的设想,梁启昌、曾子凡等关于对外粤语教材的评析、关于词语对译及其教学的讨论等等,都是在粤语的教学、应用方面下过功夫的经验之谈。粤语学者密切关注粤语应用问题,在此后的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突出的例子是香港语言学学会张群显、陆镜光等同道提出了完善他们于1993年制订的《粤语拼音方案》的意见,并为推介这一方案,在1997年澳门研讨会期间专门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对《粤语拼音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粤语的社会应用,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于1990年发起组织粤、港、澳二十多位粤语专家成立了"粤语审音委员会",针对粤语音读中存在的歧异现象开始进行紧张的工作。由于对粤语审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加上委员们分隔三地,又都是业余参与,未能集中时间、精力,使这一工作旷日持久,一拖就是好几年,直到1998年,一部反映审音成果而编纂的《广州话正音字典》才编就送到出版社排印,估计2002年上半年有望与读者见面。《正音字典》主编之一的单周尧教授近期所作的《粤语正音的一些问题》(在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上宣读),正是多年来从事正音工作的经验之谈。

      在近十多年逐渐热闹起来的应用型粤语研究中,已出版的教科书、工具书大大小小总有好几十种,发表的相关文章也数以百计。其中有的已在粤语的教学、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常用字广州话读音委员会"指导下编成的《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何国祥主编)及随后编就的姊妹篇《常用字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就是实用性很强的一套粤语应用工具书。又如麦耘、谭步云编著的《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陈慧英编著的《实用广州话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上海),欧阳觉亚编著的《普通话广州话的比较与学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北京),就都是颇受欢迎的粤语工具书。由郑定欧主编的上下两册《今日粤语》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1994,广州),出版后也深受海内外粤语教学者的欢迎。

[ 本贴由 梦的轻波 于 2005-12-25  20:57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8 18:09 , Processed in 0.0962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