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3|回复: 0

谈“外来修辞”―― 兼复沈锡伦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1 1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DH  来源:华语桥

沈锡伦 先生“耳闻为虚 眼见为实——对于‘晴雨表’之类词汇现象的思考”一文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看起来是小问题, 实际上是大问题。这里试回应如下:

[晴雨表] “晴雨表”即指“气压计”即指 barometer, 沈 先生对此并无异义。 沈 先生主旨似说有了稳妥的“气压计”, 便不须再用“晴雨表”了, 并似说用“晴雨表”不科学。这里有几个问题。 1. 有了“新”,“旧”的仍存在, 可能仍以“化石”的形态存在, 除非学秦始皇焚书。这正是许多狭义规範论者的通病, 他们认为有了规範词, 便应让不规範的词语“淘汰”(即“不存在”。) 2.“气压高”表示“晴”,“气压低”表示雨、欲雨, 有些气压表确是刻上了“晴 fine”、“雨 rain”等字 (天气预报“雨”不表示整天下雨)。3. Barometer 还有比喻义。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barometer”条释义2:“〈喻〉晴雨表, 变化的标志:a barometer of public opinion 舆论的晴雨表。”如果我们把“舆论的晴雨表”改写为“舆论的气压计”, 中国读者可能会觉得是怪怪的。我们说“晴雨表”不但是确有其物, 而且是中土到近现代才有的“外来修辞”, 便是此意。属于此类词语的还有:温度计/寒暑表 (粤语称量体温的温度计为探热针; 维生素/维他命等。

[五味瓶] 沈先生也查出“cruet”的释义“… 一组调味瓶”, 但他质疑为何中文要用“五味”来翻译。这就牵涉到一些基本的翻译问题了。“直译派”大概不会用“五味”两字, 但国人似乎倾向于译文要有中国味道, 那么“五味瓶”应该是不错的中文翻译了。(中为洋用嘛!) 然而, 国人自己以为好的中文翻译是否有百分之百的準确性, 是否有多少误导性, 那正是长期以来为“直译派”所质疑的。(五味瓶实物见下页附图。)

还有, 中式餐厅调味品多用小碟盛放, 如酱油、醋 或 其他酱料; 西式餐厅调味品多用瓶装, 其中可能还有一些不为许多国人所知的奇酱异料。当然近年来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餐厅多起来了, 调味品也显得杂形纷陈,“五味瓶”也有了多种形式, 上述的“奇酱异料”可能会包括辣酱油、(南欧) 橄榄油、番茄酱、芥末酱、乳酪 (芝士、起司) 粉等等。当然, 以上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涮羊肉的配料就用一组罐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22:56 , Processed in 0.1037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