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84|回复: 0

探索 交流 提高——记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1 17: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刘扬涛
来源:www.china-language.gov.cn/2005-5-27


    2005年4月20日至24日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成功召开。一年一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是计算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学术会议,自2000年起到2004年,分别在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成功举办了五届,这五次研讨会都大大地推动了汉语词汇语义学在理论、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本次会议继承了前五届成功经验,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主办,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会协办,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7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家围绕着“词汇消歧的理论、技术和规范”这一主题及汉语词汇语义学理论、方法、计算及其应用等相关议题展现了最新研究成果,向大会提交论文57篇,并于会前编《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
    本次研讨会采取大会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报告的形式进行,共举行两场特邀大会报告和4场8组的分组报告会,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月21日上午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大会正式举行。
    开幕式结束后的第一场大会报告是由厦门大学史晓东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黄居仁教授共同主持的,北京大学俞士汶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郑锦全教授、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词汇语意与句子阅读难易度计量》、《隐喻的计算化研究及其困境》、《语义语法学与元语言研究》的专题报告。
    4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呈现了近年来计算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在研究方法上的两种治学思路。前两位先生都采取了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在调查和分析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处理自然语言。后两位先生采取了基于规则的方法,先依据某种语言理论建立语言模型,再从语言模型构造语言的规则系统。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吸收,取长补短。
    21日下午至22日上午,按照日程安排,大会展开了分组讨论。每个单位时间安排两场报告,每场报告分A、B两组同时进行。其中,每组报告分别安排两位资深专家主持会议,就与会者所提交的论文分组进行讨论。报告中采用了“宣读——讲评——问答”的形式,发言人提供了简明、清晰的课件;主持人由专家担任,分析透辟,一语中的,启人深思。提问者以大会编印的论文专集为参照,提问积极踊跃,问题专业全面。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在交换意见、交流思想、相互借鉴中,使各论题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探讨。4场8组的分组报告,与会者围绕着各自相关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习、讨论。
    22日下午举行了第二场大会报告,由厦门大学中文系苏新春教授主持,3位学者进行了报告。厦门大学史晓东教授在《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词义消歧》中指出,词义消歧旨在解决如何在给定上下文语境中确定多义词义项的问题,从消歧的语言学知识、歧义消解的上下文选择、消歧的正向、反向方法、语言模型等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并且就英汉机器翻译中的多义词的歧义消解进行了现场演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惠博士和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的报告《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从实用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性的研究角度介绍了正在着手开发的人机两用的现代汉语词义知识库(XHK)。该研究在充分吸收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义项为单位,对现代汉语词义特征和组合分布作大规模全面描述,进一步加强动态语义规则知识发掘和词义特征提取,旨在建立一个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汉语词义知识描述的新框架。
    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黄居仁教授在报告《感官动词的近义辨析:词义与概念的关系》中,着眼于汉语词汇中相当普及易见的语言现象——近义词的词义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感官动词词汇近义词组之间“彼此义似相同,却有不同的差异性”。最后得出结论:它们的差异表现在认知的内省和外延上。黄教授对感官动词近义词组在汉语自然语言中的研究角度,开拓了汉语近义词组语义研究的思路。
    最后是本次大会的特邀报告。国家教育部语信司李宇明司长作了《国家语委的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的发言,从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线、以评测认证为抓手等几个方面对国家语委的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了丰富、详实的介绍,最后介绍了正在建设中的多层面、多功能的语言基础工程,并对语言学如何为信息化服务等问题作出了展望。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教授作了题为《二十一世纪汉语语法研究趋势展望》的发言,强调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几个重要的问题。一、 应充分重视特征的描写。二、在进行特征描写中应该注重假设。三 、研究方法上强调多元论。
    22日下午,厦门大学李堂秋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闭幕式,厦门大学副校长孙世刚教授致闭幕词,北京大学俞士汶教授做大会总结。并宣布:经大会组委会决定,下届大会主席由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郑锦全教授担任,下届会议将于2006年在台湾交通大学召开。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将23日和24日两天留给与会学者,作为自由总结、研讨的时间。使大家有更多的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使大会安排更为科学。
    综观本次大会,与会学者力求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与现代语言学两个学科之间寻求新的结合点、突破点,部分论题代表了目前汉语词汇语义学和计算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会议贯彻了组织者“汇集各相关领域的学者,探讨汉语词汇语义学各个层面的问题”的主旨,充分体现了本次研讨会关于“词汇消歧的理论、技术和规范”的主题。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上又一次成功的会议。

附录: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目录

A Semantic and Syntactic Analysis of a Chinese Perception Verb“Jian”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ili Hsin、Sophia Cheng )
On chui and shai in Mandarin Chinese   (National KaohsiungNormal University   
Aili Hsin、Karen Chen )   
An Enriched Conceptual Network of Chinese Characters   (Universital Tübingen Germany  Shu-Kai Hsieh)
From Verb to Imperfective Durative Marker: A Corups- based Study of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Hakka DEN(等)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Shu-Mei Chiang)  
Epistemicity, Politeness, and Hypotheticality: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Conditional Use of Guoran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You-Min Lin、Lily-Iwen Su )      
现代汉语实词词汇语义知识的研究和实现            (清华大学  陈群秀)   
台湾闽南语、华语程度副词「生」的语义来源(台湾新竹师范学院  陈菘霖、曹逢甫 )  
繁体字知网架构下之功能词表达初探(Institu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Taiwan
陈怡君  黄淑龄  施悦音  陈克健 )  
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河南师范大学  崔应贤)
词义层面进行领属关系标注的尝试(厦门大学  杜晶晶)
关于术语ontology的中文译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冯志伟)
网络汉字的大规模统计与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郭曙纶  方有林)
“退婴”探源(浙江大学  何华珍)
台华双语词典「人体类词汇」释义探析(国立新竹师范学院  洪宏元)
异体字与异体词词汇语意初探(台湾中央研究院  洪嘉馡、巫宜静、黄居仁)
基于语法开发平台构造对联生成系统(山东理工大学  化柏林)
感官动词的近义辨析:词义与概念的关系(台湾中央研究院  黄居仁、洪嘉馡)
语义语法学与元语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李葆嘉)
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厦门大学林达真  李绍滋)
A Frame-based Approach to Polysemous Near-synonymy:the case with Mandarin Verbs of Expression(台湾交通大学  刘美君、江亭仪、周明辉)
拇指多米诺 (厦门大学  刘扬涛)
词义开放处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厦门大学  卢伟清、苏新春)
论粤方言中动词“返”的语义变迁(香港大学  陆镜光)
以信息科技作为宋词领字研究方法探讨(元智大学  罗凤珠)
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厦门大学  孟繁杰)
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中国人民大学  牟云峰)
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 (厦门大学  秦少康)
现代汉语动名语串结构关系的判定(北京城市学院  邱立坤)
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词义消歧(厦门大学  史晓东)
语言知识库的内化与细化(厦门大学  苏新春、王惠、卢伟清、秦少康 )      
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惠,厦门大学  苏新春)
人称代词和名词的歧义消解研究(北京大学  王治敏、俞士汶)
意象沉潜的世界(河北大学  魏慧萍)      
语料库粗粒度词义标注(北京大学  吴云芳、温珍珊、段慧明、俞士汶 )  
一个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系统(厦门大学  向晓雯、史晓东、曾华琳 )  
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烟台师范学院  徐德宽 )  
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北京大学  叶文曦)
单字词与古典诗词风格关系的研究(重庆大学  易勇)
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北京大学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
“同位词”体系能促进汉语消歧和丰富词汇(文化信息沙龙总部深圳分部  俞苏宁)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南开大学  袁明军)
基于上下文信息提取的概率分词算法(厦门大学  曾华琳、史晓东、李堂秋)
CTT在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传媒大学  张俊萍、冯志伟)
华语词汇分级初探(台湾师范大学  张莉萍、陈凤仪)
基于ontology的问答系统问题分类研究(南京理工大学  张亮、陈肇雄、黄河燕)
“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湖南大学  赵敏之)
词汇语意与句子阅读难易度计量(台湾中央研究院  郑锦全)
关于字母词语的几点思考(北京语言大学  郑泽芝、张普)
从语法模版看含意焦点标志及信息连贯标志语(台湾师范大学  郑良伟、陈雅雯)
隐喻的计算化研究及其困境(厦门大学  周昌乐)
碎片分词与词结合提取的未登录词识别方法(苏州大学  周蕾、李培峰、朱巧明、杨季文)
动词配价的质效应与量效应(华中师范大学  周统权)
成语“无动于衷”词典释义述评(湖北长江大学  朱楚宏)
中文邮件语料库建设及其分类研究(湖北长江大学  朱巧明、周志军、李培峰)
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清华科技园(珠海)融智文化基因工程研究所  邹晓辉)
重构“概念分类体系”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清华科技园(珠海)融智文化基因工程研究所  邹晓辉)
汉字意符知识结构的建立(台湾大学  周亚民、黄居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06:57 , Processed in 0.087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