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9|回复: 0

閩南語 ----強勢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5 01: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林寶卿
寄件者:嘿咻~~ (heysyo@kkcity.com.tw)
主旨:閩南語 強勢方言
View: Original Format
网上论坛:tw.bbs.soc.taiwanese
日期:2002-09-10 12:54:36 PST

------------------------------------------------------------------------------------------------------
  有人認為閩南方言增加不少外來詞語,又加上外來人口增加,使用閩南方言
的比例似乎比以前少些,因此擔心閩南方言會消亡。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探討。

  吸收外來詞充實詞庫是正常現象

  語言學家薩丕爾在《語言論》一書中說:“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自給自
足。交際的需要使說一種語言的人和說鄰近語言或文化上佔優勢的語言的人發生
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交際可以是友好的或敵對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務和交際關系
的平面上進行,也可以是精神價值──藝術、科學、宗教的借貸或交換”。可見
各種語言或方言靠相互借貸和交換詞語來充實自己的詞庫屬正常現象。據說印地
語、荷蘭語、英語的借詞大大超過本族語詞的數量;日本語本族語詞、漢語詞和
英語詞三分天下;馬來語大量借用閩南語,但絲毫沒有影響馬來語的存在,至今
仍是馬來西亞的國語。

  外來詞語的增加不影響閩南方言

  據史籍所載,中原漢人來到閩南這塊丘陵地後,因耕地缺乏,於是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在內陸山區,人們早就致力於種茶、燒瓷等手工經營,沿海一帶繼承
古代閩越人善舟好鬥的拼搏精神,發展捕撈漁業和造船航運。唐宋以後,泉州船
順著季風遠航東南亞,宋元年開辟海上絲綢之路。隨著人類對海洋的開發,閩南
人遍布東南亞,在外定居的閩南人一貫與故土保持密切聯系,並產生了富有特色
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帶來語言交流,這些番客(從南洋回國的華僑)每次回到
故土便帶來諸多見識和經驗,也包括所學來的馬來語、英語等。

  現在中國改革開放,廈門是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正在走向全國、走向
世界,外來詞也以從未有過的速度一批批進入中國、進入廈門,這是傳意生活的
緊迫需要,並非語言使用者的標新立異。對於外來詞的吸收,打破以往以意譯為
主(如平等、自由、博愛、發動機、擴音器、電話等都是早期的意譯詞,現已看
不出它原來的面貌),主要有音譯詞,如迪斯科、麥當勞、肯德基、酷、秀、托
福、迷你等,半音半譯詞如桑拿浴(Sarna+浴)、啤酒(beer+酒)、苛機
(Call+機)、保齡球(bowling+球)等,由於交際的迫切需要,人們拿來使
用,既快又方便,這不僅豐富漢語和閩南方言詞庫,而且對活躍人們的語言生活
都有積極的意義。閩南方言現在使用的外來詞大多從漢語音譯或意譯過來的,因
此無需再作翻譯,否則譯音大相徑庭,就失去它交際的意義。

  表面上看來,閩南方言吸收了不少外語詞,實際上它與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
計的閩南話基本詞、常用詞比較起來是微乎其微的,最多是三四百條吧,又何況
外來詞缺乏構詞能力的派生能力,進一條就隻有一條,生命力強的、經得起考驗
的詞語就能長期被人們使用,生命力差的可能是一現曇花。而閩南方言有豐富的
構詞、派生能力,如一個“食”就可以構成食飯(吃飯)、食茶(喝茶)、食奶
(吸奶)、食力(吃力)、食志(立志)、食薰(抽煙)、食桌(赴宴)、食教
(信教)、食油(耗油)、食空氣(吸收新鮮空氣)、食名聲(靠名聲)、食碰
餅(挨批評)、食命(舊指靠命運好而坐享清福)、食父母(依靠父母親生活)
等數十條詞、詞組,所以外來語怎麼增加也動搖不了閩南方言的生命力。

  閩南方言是強勢方言,不易消亡

  閩南方言是強勢方言表現在它是福建省最大的方言區,使用人口超過全省的
一半,約2500萬人以上,它與本省的弱勢方言、正在萎縮之中的閩中方言(永安、
三明、沙縣)截然不同,為了搶救永安方言,我們曾五次下永安,寫下《永安方
言志》,現在能說純正永安話已寥寥無幾。閩南方言區內部所屬的廈、漳、泉及
其所屬的縣市語言相當一致,區內雖有不同兩片口音,但一般不影響交流,閩南
方言是向心型的,有很大的凝聚力。李汝龍在《福建方言》一書中也提出過這個
觀點。

  閩南方言是強勢方言還表現在它是超地區、超省界、超國界的擴展型的方言。
閩南方言從閩南這搖籃地流播到台灣全省、廣西柳州、廣東潮惠、海南、江西上
饒、浙江溫州、江蘇宜興乃至南洋群島諸國等,據統計國內外使用閩南方言計六
千萬。令人高興的是到閩南工作的外地人,為“入鄉隨俗”,也積極學習閩南話,
說閩南話的人數以後也許會再增加。

  有人認為現在說閩南話的似乎比以前少了,這一方面說明廈門引進外來人才
增加,另方面也反映了廈門推普的成果,但我們不能隻看到眼皮下的廈門就說明
閩南方言沒生命力,而應該看到廣大的閩南農村,他們至今仍用閩南話作為主要
的交際工具。

  令人感到遺憾的倒是孩子們說閩南話的機會和時間少了,因此我建議爺爺、
奶奶、爸爸、媽媽在家裡多跟孩子說閩南話,使他們不忘祖宗言,永記故鄉音,
在家能用親切的方言母語,走出家門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不是兩全齊美嗎?

  外來詞語例舉

  洞葛(手杖)、阿甲(估計)、謝哥米(西各米)、加薄棉(棉花)、巴剁
(市場)、榴連(馬來亞果王)等來自馬來語;漚屎(球出界)、報仔(奶油蛋
糕)、撇仔(碟子)等自來英語;便當(飯盒)、便所(衛生間)等來自日語;
雪文(肥皂)等來自法語,這些詞語,有的已被淘汰,有的仍在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03:36 , Processed in 0.0638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