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40|回复: 4

不忘汉语这条“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6 20: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林汉功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11月28日第五版)  
     

  首届东方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有幸聆听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的主题讲演,感触颇深。特别是他一再强调汉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汉学是母亲、汉字应久存……大有振聋发聩之感。

    众所周知,汉语是通行较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必有汉语、乡音缭绕。

    汉字不仅是书写、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奇特的艺术载体。书法中的楷、行、草、隶、篆,有独特的欣赏价值。练书法还是重要的健身健脑运动,有道是书法家多长寿。

    以汉语撰写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黄鹤楼虽因修武汉长江大桥而迁址,重建的材料亦与原来的有别,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篇令人永志难忘,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成了到武汉必游之地。《红楼梦》里的写人、状物、对话中的语音、语意、语感之精微处,可以说把语言文字用到了极致,是其他语言文字无法企及的。

    类似纽约的唐人街、法拉盛的中国城……世界各地何其多?新泽西州是中国人较集中之地,随处可见“老乡”,听国人的乡音是一种特有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归宿。华夏中文学校更是华人云集之所,而且是老少三代同堂聚会。爱迪生分校的夕阳红俱乐部便先后凝聚了百余名老人,他们在陪第三代学中文的同时参加各种老年活动,难得有讲中国话、学中国画、唱中国歌、谈中国事、打太极拳的机会,使母语得到充分展示,心胸豁然开朗,一扫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感,把“无嘴,无腿,无眼,无耳”,囿于斗室方寸、面徒四壁的阴云扫尽,精神为之一振,很有利于身心健康。一些老人并无陪第三代学中文的任务,也不惜搭邻居的车,以至步行赶来一聚,足见汉语的魅力。来美探亲的老人,已逾花甲或古稀之年,绝大多数无外语基础,也未系统学过外文,只能固守汉语家园了。中青年海外学子、赤子则具备双语的交流条件,还有用外文写作的,进行中文与外文之间的取长补短,但前者毕竟是母语,母语是无可替代的。美籍华人董鼎山先生已近八旬,旅美几十年,仍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私下交谈还操标准的吴语,他老人家就是始终未忘汉语这条“根”的,而英语也掌握得特别好。

    以王蒙先生之见,精通母语后再学第二三种语言也就相对容易了,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期望下次再来美国颁奖时,能看到更多用母语或以双语创作出的艺术精品。

    王蒙先生的主题讲演往往妙语连珠,常常博得上百名文学爱好者的满堂掌声和阵阵欢笑。人们似乎不是在听讲演,而是在欣赏笑星在说相声,觉得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听他即席讲演如此,阅读他精雕细刻的作品将更甚之。

   




:P:P:P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2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魅力丝毫不逊于任何一种语言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


      

    看到了这个问题,我倒想到了一个国人每天必看的东西,CCTV,这四个字母代表的是什么?堂堂的国家电视台,一个拥有12个频道的(其中有一个是全英文频道,而且还叫CCTV international,是不是叫cctv English更合适些)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视台,满屏的台标没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文字,到哪儿说得过去这个理?反正在我这里是说不过去!

    我今年26岁,在我的印象里,小时侯的中央电视台台标好象是中央台—1,2等等,也可能是我没记清楚,或者是中央电视台—1、2。目前的情况大概是我们开始融入国际化的大潮之后才出现的!

    我没有研究过心理学之类的学问,揣摩不透目前在中国碰到的满眼英文的原创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如何,初衷又是什么。我考虑,各种标志无论用何种文字,其目的无非是向该标志的阅读者表明它的用途,以起到提示等类似的作用,达到方便阅读者的目的。那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用英文,还是用中文,更能够起到上述作用呢,当然,前提是在中国境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阅读者都是懂得中文的人?

    这还仅仅是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如果涉及到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等等更加严肃的问题时,就更加不容忽视,《语言文字法》中有关的规定就证明这一点。

    我大学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但我更加热爱我的母语——汉语。汉语的魅力丝毫不逊于任何一种语言,近代我们尊崇的精通几门外语的语言大师们,在能够使用汉语的时候,他们绝对没有使用过其他语言,尽管他们张口就来,出口成章。

    这些在心理上或行动上或多或少看低、看轻自己母语的人,请你们重新回到学校,重新到自己的启蒙老师那里学学《最后一课》!大师对母语的深情眷恋一定能够照亮您心里的暗角!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20: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魅力

来源:http://www.china.org.cn/chinese/WISI/180473.htm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待大厅里的朗朗唐诗声悦耳而又让人动情。这里不是在开联欢会,也不是在进行诵诗比赛,是武韬大使在接见来自昆士兰州黄金海岸库马拉教会学校的学生们。
    背诵唐诗的女孩接着用流利的汉语对武韬大使说:“我的名字叫毕恩卡·克里斯特森,今年12岁,是昆士兰州库马拉教会学校7年级学生。我住在澳大利亚的旅游圣地黄金海岸,电话号码是55297400。”武韬大使带着微笑说:“好!好!”

    武韬大使欢迎学生们到中国使馆参观,并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汉语。他亲切地对学生们说:“中国语言和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汉语是了解中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你们才能更深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领略中国文化的精髓。”他还对学生们说,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澳大利亚学生到中国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很多方便。学生们听了非常高兴,纷纷上前与大使合影留念,并向大使赠送他们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平”及山水画。

    库马拉教会学校的近千名学生中,50%以上选择汉语作为第一外语。今天到使馆参观的学生来自这一学校7年级的两个班,共57名学生,由5名老师陪同。他们分别学过2—3年汉语,对学习汉语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对参观中国使馆感到十分兴奋。为了促进中澳文化交流,激发澳大利亚青少年学生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热情,中国使馆教育处特地请来了这批客人。张双鼓参赞与武韬大使一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学生们,并亲自主持今天的接待活动。

    武韬大使在孩子们中间也显得年轻。他始终面带微笑与孩子们说话,并陪他们一起观看影片《中国名山大川》。随后,他带领学生们参观使馆的花园。这时,孩子们拥着大使,分别与他再次合影,久久不愿离去。 (李景卫)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2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魅力与日俱增 ——记“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作者: 戴 军
转自《光明日报》


  为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球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活动。 5月15日至 6月30日在全球21个国家进行预赛,由我使领馆主持,复赛和决赛将于 8月10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6月2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我驻澳使馆文化处举行的堪培拉地区预赛。比赛分为汉语语言能力、中国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 3部分。比赛前 3名被来自澳国立大学的两名华裔女生和堪培拉大学的一位澳洲男生夺得。

      预赛冠军黎咏诗是澳国立大学三年级学生,主修法律和东方学。在 3分钟演讲中,她简述了学习中文的历史。她出生在悉尼,父母来自广东。 8岁起学中文,高中最后一年时,在家庭熏陶下,她对中国、对东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时,她正在中国学旅游。身边的中国人欢呼雀跃,她感受到震撼和冲击,觉得自己同这块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她声情并茂地叙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预赛第三名杨炼艺是黎咏诗的同学。她的父母是马来西亚华人,平时在家中讲广西方言或英语。在选修亚洲语言时,作为华裔她自然选择了中文,去年赴天津南开大学学习一年汉语。她以自己的留学经历,对比澳中两国教育。她还朗诵了舒婷的诗《致橡树》。

      预赛亚军图伊曾应聘赴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教英文,现在堪培拉大学中文系就读。他以“吃鸡”话题对比中国人的“节俭”和澳大利亚人的“浪费”。他在中国教书时,常去农贸市场买鸡。鸡头、脖、爪、翅,甚至内脏都卖,一点儿也不糟蹋。他得出结论:澳大利亚人比中国人浪费。他的立意令人忍俊不禁,郑重其事的阐述显示出不俗的汉语功底。在技艺表演中,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臧天朔的《朋友》。他说这歌有一种悲壮而深沉的义气,他很喜欢。

    预赛评判负责人、使馆教育处张双鼓参赞点评说,参赛者对中国的了解和汉语程度虽各有千秋,但他们都对汉语和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表达了同一意思: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汉语的魅力与日俱增,掌握中文意味着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2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魅力———记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预赛

靳平/文并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0619 №f〕
  

   6月14日下午1时,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预赛热烈举行
,中外人士150多人出席。
  本赛事由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主办,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和全英中国学生学
者联谊会中文教育部协办。
  精心布置的赛区现场,中华文化和“汉语桥”张贴画浓郁地烘托出了民族气
氛,使每一个置身现场的人都能感受到“汉语”的魅力。主持人姜丰和马如鹏机
敏的临场发挥,更增添了现场的精彩活跃与文化韵味。
  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王永达参赞在致词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
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以及上海申博成功后,汉语日
益受到各国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在欧
、美、亚等不少国家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此次比赛,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
学领导小组所主办的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活动英国赛区的预选
赛,得到了英国众多开设汉语课程的大学的学生的积极关注和热情参与。我们相
信,这次比赛一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并将进一步促进汉语在英国的推广和发
展。之后,格林威治中文学校陈雪校长介绍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随后,查培
新大使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9名参赛选手一列上台,他们是:裴爱玛(Amanda Pateman)———爱丁堡
大学、安达(Anne-Gaelle David)———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邓思文(Stephen
Tingay)———谢菲尔德大学、包莎丽(Sally Powell)———谢菲尔德大学、
陶丽萍(Poppy Toland)———利兹大学、李欧(Leo Ed-wards)———伦敦
大学亚非学院、殷海洁(Heather Inwood)———剑桥大学、何如心(May Lee
Ho)———西敏斯特大学、崔一鸣(John Bur-ton)———利兹大学。依次抽
签后,他们从“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
顺、七星捧月、八仙过海、九运当头”中抽得了各自的参赛号。
  在近4个小时的比赛中,9名选手先后亮相,他们从上半场的1分钟自我介绍
、5分钟自拟题目演讲、5分钟问答题,到下半场的3分钟抽题即兴演讲、5分钟才
艺表演,充分展示了具有高水平的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华文化技能
。从始至终,全场充满了笑声、掌声、喝彩声……
  全场比赛,由评委会公正评判。评委会组成为:裁判长———剑桥大学东亚
系袁博平博士,副裁判长———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二秘孙祖兴,成员———牛
津大学中国研究所方晶、欧洲商学院李明芳、英国文化委员会教育培训部蒂丽博
士(Dr.Dilbahar Tawakkul),记分员———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周丽娟、全
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中文教育部曾衍桃。
  袁博平博士宣布了比赛总成绩:殷海洁获得一等奖,崔一鸣、包莎丽获得二
等奖,裴爱玛、陶丽萍获得三等奖,安达、李欧、邓思文、何如心获得热心参与
奖;邓思文获得优秀才艺奖,裴爱玛获得最受欢迎奖;剑桥大学东方系的赖昭桦
、于斌获得最佳指导奖。
  查培新大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Dr.Bernhard Fuehrer、汉语考试委员会主
任陈同度、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伍善雄、英国中文学校联会副会长闻颖、中
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总经理赵雪湄和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洪天阳,分别
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和获奖证书。
  获得比赛前两名的殷海洁和崔一鸣,将代表英国选手赴中国参加第二届“汉
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和决赛。
图片:
  1、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英国预赛现场
  2、获得比赛前两名的殷海洁(右)和崔一鸣为大家演唱中国歌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05:07 , Processed in 0.0664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