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32|回复: 9

京腔京韵-繁华都会中的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8 2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bjword/bjword0004.htm  

  一直以来,不少朋友觉得北京话和普通话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这几年全国普通话大赛上,北京人的名次一直就不怎么好,最差的时
候竟然排到了第七名。可见,京腔京韵其实只是一种繁华都会中的方
言,自然是既有它底蕴深厚、幽默悦耳的一面,也有它土得掉渣儿的
另一面。
  
  声发于闲散慵懒之间


  细品北京话,其实最大的特点在于懒洋洋。地道的北京话总像是
在深秋午后的暖阳中,在轻摇的躺椅中,在有一搭无一搭的闲散中悠
悠道来的。再大再急的事情也仿佛都变得无所谓了。


  北京人说话很快,但这“快”却全不似南方人嘴皮子上下翻飞的
急急叨叨,也不似其他北方人斩钉截铁的干干脆脆,这“快”也是快
在了“懒”上——懒得把音发全,懒得把话说完,懒得让你听明白。
一句话本来十个字,北京人能趁你不注意只说了五六个就算把这话说
完了(也就是语音学上说的“偷声”),你要是没听懂,他就再把那
五六个字飞快得说一遍,你再不懂,对不起,他懒得再说了。


  最典型的就是北京人数数,从“一”数到“十”,这是谁小时侯
都必须学必须数的,偷懒不得,可是北京人就连这也要偷个懒。有机
会您找个北京朋友读给您听听,读起来只有“一”和“十”至多再加
上个“二”和“五”是很清晰的重音,其他就都在轻且快的鼻音中一
带而过了。数数再快到是也不误事,可是这样的发音以前还常常会出
现在公共汽车上,售票员报站的时候,三个字以上的站名也往往会被
“偷”走一个甚至两个音,比如“车公庄站到了”就被说成“车N庄
到了”。住在沿线的北京乘客自然觉得无所谓,可能都没注意过其中
的区别,但是这对外地乘客来说就简直太头疼了,只好一站一站的数
清楚再不厌其烦地多问售票员几遍才能保证顺利地到站下车。还好,
现在北京的公共汽车都已经改成电子系统报站了,用的是标准的普通
话。
  
  有无“儿化音”天壤之别


  各地人一提到北京话,无不觉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有大量的
“儿化音”。
  别小看这小小的“儿化音”,它能把任何凝重消磨至轻松。比如
普通话说的“做官、赚钱、娶亲”这样的大事正经事,在北京人嘴里
就成了似乎可有可无的“当官儿、挣俩钱儿、娶媳妇儿”。


  "儿化音”的有无,在一些时候尤为重要,说不好还会闹笑话。
比如“前门”是特指北京市中心正阳门南面的一座箭楼及其周围地区,
而“前门儿”才是指“前面的那扇门”;还有“肉皮儿”是说人的皮
肤,而“肉皮”就专指猪肉的皮了;再有“上眼药”是说眼睛不好点
几滴药水,而“上眼药儿”就特指在领导面前说某个同事的坏话了。
这里面的差别还真够来京的外地朋友慢慢体会一阵子的。


  除了有“儿化音”,北京话在语言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在最
通俗不过的语言中加上文言古词,从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北京开始就这
么说,可见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得算是文化遗产的一种了吧。例如,
把“到头了”说成“至矣尽矣”、把“说话含糊”说成“含而忽之”、
把“全是一家的孙子辈的”说成“一爷之孙”、把“遇到复杂事就糊
涂”说成“沾事则迷”等等,如果不是经常听到,真是很难相信这些
带有“转文”色彩的词汇会经常出现在每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口中。
  
  俚语黑话行话一锅烩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用老北京话写老北京人的生活,王朔的
《顽主》用新北京话写新北京人的生活,这北京话和北京人一样,既
有温文尔雅的,也有粗俗不堪的,这两种话在北京人嘴里十分自然的
融合着。


  北京的俚语,或者直说是骂人话,无非就是国骂、京骂再加上个
逢人便用的“丫”。北京人吵架是很少用骂人话的,但是朋友之间却
常用的很。比如这个最有京味的“丫”,在北京话里本义是骂人家是
丫鬟生的私生子,不知何时这骂法竟传便了全城,吵架时用自不必说,
奇怪的是朋友之间往往用的频率更高,成了一种表示极为熟识和亲热
的方式。最可笑的是听说有的为人父母的,在管教孩子时一不留神也
会骂将出来,真不知是在骂那孩子,还是在骂了自己。


  说些以前旧社会流传下来的黑话或者一些行业的行话,在北京人
看来也挺有意思,谁都会用几个黑话中的词。比如,把“打架”称为
“练”、把“撬锁”称为“掰大闸”、把“公安人员”称为“雷子”
等等;还有就是爱说些样板戏或者影片、评书中匪徒的黑话,像“月
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明知
说出来并无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北京人却喜欢念叨念叨。

至于行话就更多了,比如,把“出门办事穿的比较正式的服装”戏称为“行头”、
把“做辅助工作”称为“跑龙套”等等,这些都本是京剧班子里的行
话。
  
  庄作谐时自然谐亦庄


  北京人说话可谓亦庄亦谐,而且往往越是正经事越说得幽默诙谐,
越是没谱的事越说的挺像真的。


  就拿老师批评学生来说吧,挺严肃的事儿,可是大多数在北京上
过中小学的人回忆起来,脑子里尽是老师那“骂人不带脏字”却说得
学生无地自容的语言技巧。比如有的孩子上课不听讲,凝望窗外,就
会有老师叫他一声,然后说“别等了,今儿阴天。”这走神儿的孩子
和其他同学都很奇怪“等”什么呀?老师慢条斯理地说了“今儿阴天,
七仙女不下凡了,别等了,听课吧!”小男生被说的脸通红,乖乖地
听讲了。办公室里就更逗了,经常能听见老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很认
真地说:“不不不,你没错,是老师错了,你就原谅老师一次吧,我
再也不罚你抄一百遍了,就这一次,求你了,明天必须教!”老师用
学生跟自己软磨硬泡的那套话“还至于其人之身”,学生只好无可奈
何的“就范”了。


  再有就是“上电视”,老百姓在街上遇到记者的随机采访,常常
能侃侃而谈,要是赶巧是位街道居委会口直心快的大妈,恨不能从国
际大气侯谈到国内小气候最后在结合你的问题深入浅出的说个透彻。
您问了,大妈怎么这么能说呀?那是,人家大妈天天早上听广播里的
新闻,上午学《人民日报》里的新闻,下午读《北京晚报》里的新闻,
晚上看新闻联播里的新闻,再加上把天下事全当自己家的事一样在意,
对您问的那一个半个的小问题当然能从容应对了。


  北京人能把正经事说得诙谐,自然也能把闲事说得正经。总有些
年轻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爱做”就会“说山”,似锦前程都是就
着茶说出来的,茶叶根儿一倒,就又蹲院门口吃面条去了。我听一位
出租车司机讲,有一天,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上车就开始聊,一
会儿说在证券交易所“大户室”里怎么“翻手为云复手雨”,一会儿
又说这几天晚上在哪几个酒楼吃饭吃得特没劲,足足说了一路。可是
等到下车的时候,俩人凑半天连35元的打车钱都没凑齐,据说是因为
“没带那么多现金,钱都在信用卡里呢”,最后司机师傅也懒得跟他
们废话了,收了他们30元走了。北京这样只会说的年轻人一多,也就
难怪许许多多的行业都被外地来京打工的人垄断了。
  
  贫嘴与幽默一步之遥


  北京人说话给人的好印象往往是幽默,而给人的坏印象往往是爱
耍贫嘴,同样是爱说爱逗别人发笑,贫嘴与幽默一步之遥。


  不少北京人很贫,说起话来口沫横飞、手舞足蹈、云山雾罩再加
上荤的素的全有,真能把人侃晕,但是听过之后的感觉只有一个——
烦。本来每天就很累了,城市噪音就很多了,还要忍受这样的嘈杂,
话不投机半句都多,更何况好几十分钟呢,可是许多车间、办公室里
的“侃爷”根本就不考虑听众的感受。或者拿他家附近的家长里短如
数家珍般日复一日的和你“清谈”;或者把他个人的苦大仇深如祥林
嫂一般地屡次向你“倾诉”;或者无论别人在说什么他马上跑过来大
发感慨大发议论;再或者无论你说了句什么他都能立刻联想到一个夫
妻笑话并且执意要讲给你和大家听。


  北京人里幽默的也很多,机敏睿智、天真乐观,谁的朋友里都会
有这么几个,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候说说笑笑的确是可以回肠荡气。他
不一定总在说,但是总能恰倒好处的插上一句,往往是一些众所周知
的典故尤其是朋友圈子里大家心照不宣的典故,众人马上就能会心一
笑;他要是处境不好,就能如阿Q般说出些穷欢喜的话,不用你分担
他半点忧伤;也有两三个这样的朋友遇到一起的时候,他们立刻能像
即兴相声表演一样,有逗哏的有捧哏的整整说上一晚,也让你乐上一
晚。
  
  附:北京方言中的部分土语
  
  吃饭——撮饭
  看看——搂搂
  突然——抽不冷子
  鲜艳——花不棱登
  早晨——大清早儿的
  跑了——撒丫子颠了
  很穷——穷的叮当响
  没办法——没戏了
  人吝啬——算盘脑袋
  人虚伪——假么三道
  三轮摩托——蹦蹦儿车
  衣衫褴褛——破衣拉撒
  好吃的酸——酸不唧儿
  难吃的酸——酸不溜丢
  说话罗嗦——车轱辘话来回说
  形容高兴——屁颠儿屁颠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风光”与“就景生情”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本地风光”,看似叙述语,其实,用得巧妙恰当,也是一个京话。意思是:眼前的现象与事物,当时的情况。如《儿女英雄传》里,安老爷劝何玉凤:却说老爷料着姑娘不受这话,定有一番雄辩高论;看他怎的说法,

   再和他讲到本地风光,设法擒题。 “再和他讲到本地风光”,就是说慢慢地讲到眼前的一些事情上去,“设法擒题”,则是比做要用作八股文的办法,引导何玉凤到安老爷所要议论的实质问题上来(婚嫁之事)。 老舍《离婚》的用法,和上例又不完全相同:

   东安市场一带,是暗中被洋布尔乔亚气充满,几乎可以够上贵族的风味。西单,在另一方面,是国产布尔乔亚,有些地方——像烙饼摊子与大碗芝麻酱面等——还是普罗的。因此,在普通人们看,它更足以使人舒服,因为多看见些本地风光。它还没梦想到有个北京饭店,或是乌利文洋行。

   我们看,老舍先生对北京“东”“西”城的认识多么深刻,抓得多么准确,烙饼摊子与乌利文洋行的例比又多么形象恰当,是深得北京文化之精髓。这句话的“本地风光”,有二重意思:一是字面的意思——当地(西单)的风光景物;二是指眼前的现象与事物,联想起的一些情况,这与上引《儿女英雄传》的用法一样。

   下面两个例子的用法,不用多作说明,“本地风光”已直白在句中了。《儿女英雄传》:

   你这山东至高的莫如泰山,至大的莫如东海,就本地风光上给他取两个乳名,就叫他山儿、海儿。不准用花、酒、美人的通套成句,都要切着你我三个今日的本地风光。

   周作人对《儿女英雄传》情有独钟(见《书房一角》),他也爱用“本地风光”,不知是否受了该书的影响。周译《卢奇安对话集》第四篇《妓女对话》中,有译者注语一则,云:妓女随口立誓,呼爱的女神为证,此是本地风光。(第274页)“本地风光”四字用在此处,狡黠之至。

   老舍先生有时爱用“就景生情”,您可别以为就是那个成语“见景生情”,还不是那个意思。老舍先生用的“就景生情”,就是本文所说的“本地风光”。请看《文博士》里的一段话:

   据那位干事说,……当初张宗昌在济南的时候,干事就景生情的说,杨家一送月饼,就是一打,五百块钱一个的,里面装的馅,是钞票和金首饰。杨家的大爷,在节后,就派了参议,很在官场里活动过一番。

   这是文博士向干事打听“大生堂”药铺杨家的情况,干事替杨家吹嘘。“就景生情的说”,就是根据眼面前的现象,随便的说,自己故作大言。与“见景生情”“见机而作”的怀有深意,迥不相同。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崩子儿没有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左金,右崩”音beng。要知“崩子儿”,还需先知“崩子”。“子”不儿化,但要轻声。

“崩子”原是清末的一种无孔小铜钱(有方孔的为“制钱儿”),有黄铜、红铜两种,亦可简称为“崩儿”,我没赶上花用,但也还曾见过。

《烟壶》有云:“我要赚一个崩子,灯灭我就灭!”就是指的这种小铜钱,后来发行的小型镍币,也叫“崩子”或“崩儿”;现在使用的壹分、贰分、伍分、壹角、伍角、壹圆硬币,则以叫“钢崩儿”的居多。

“崩子儿”即“崩子”的儿化,“子”宜重读,因其值小,以喻微末之钱。

《渴望》里刘母说沪生:说了归齐,除了一间公房,和没到手的工资,敢情崩子儿没有!这月我崩子儿没有,眼看就喝西北风!

《龙须沟》:怎么着?你一出去一天,回来崩子儿没有,临完了,把钱都喝了猫儿尿!

还有,程砚秋先生的名剧《六月雪》里,禁婆子对窦娥说:你来我这监里日子也不少了,灯油草铺钱,崩子儿也没见你的。都是一个钱也没有的意思。

   “崩子儿不值”即一钱不值;“崩子儿不掏”即不花一钱,极抠门儿、小气者也。

   读者诸君请看准了这段文题,‘崩子儿”的“崩”是从“金”,去声;倘若一疏忽,写成了从“足”的“蹦”,意思就满拧了,虽然“蹦”也读去声。

  你,就凭你,还有什么蹦儿?(《牛天踢传》)八国都不行,单是几个日本小鬼,还能有什么蹦儿? (《四世同堂》)

   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炸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地挂上,连飞也飞不起来。(《骆驼祥子》)“蹦儿”本来是蹦跳的意思,以之比喻前途、出路、能为、办法、本领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锛髅头,窝抠眼儿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小的时候,顽童间互相取笑,对于前额高而且凸的同学,常呼之曰“ ber头”:“ her拉头,窝窝眼儿, 吃饭挑大碗儿。”这个“ber”,当然是“ben”的儿化。字写作“奔”?又觉得不甚准确。

  清代蒙古车王府曲本中,数次出现了这个词儿,而且,那几句童谣也有了出处:凹面脸,锛髅头,黑面貌,一脸毛。(《通天河》)恶形容,生满脸,锛髅头,窝抠眼,眉头皱,一攒攒。(《风波亭》)

原来是个“锛”字。音只有一个平声ben,不像“奔”有二读ben和ben;义也大概和木工师傅的“锛子”有点沾边儿,突进、用力的光景。

 俗语还说是“前锛拉,后凿子”,《通天河》中有所解释:“前额突出曰锛拉,后脑突出曰凿子。或曰前额、后脑都突出者,曰锛拉凹面脸,锛髅高。”这就对啦,凿子也是木工师傅的工具,在我的印象中,锛子比凿子大许多而且。  

“锛髅头”有时写作“锛颅头”“锛劣头”“锛楼头”;“窝窝眼儿”“窝抠眼儿”“窝凹眼儿”也是一样的,都是深陷的眼窝儿。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掰不开的镊子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王起明对大李说:“我是实在实在的掰不开镊子了。”“镊子”字幕打作“捏子”,显然是电脑出了毛病。

“镊子”掰开了才能夹取东西,掰不开的镊子如何使用呢?这句话是形容没有办法、难于解决、分缕不清、杂乱无章的种种事情事理。王起明“掰不开镊子”,是向大李诉说其生意惨淡、无钱发付工资,一筹莫展的景况。

  记得《渴望》程月娟也说到过:你的日子口儿已经不容易,还掰不开镊子呢!都是指无钱周转、难以为继的日子生活。心里想不开,或者弄不清究竟、一时忙乱,也都可以说“掰不开镊子”。

  与此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儿:掰扯。原意也是用手分劈,引申为剖析、分辩。不过,“掰扯”使用时可用本字本义,也可用引申义;而“掰不开镊子”只用其引申义,如苏叔阳先生的(左邻右舍):当面掰扯清喽,大大方方,有话就说,多好。背后嘀嘀咕咕,没劲!

  “扯”字轻读,所以有时也写作“掰哧”。金受申先生说:“哧就是扯的口语。”早年的文学作品,确实是这样。齐如山先生又写作“掰查”,则更有加重的音声语意。

   反复详尽的讲说、劝告,谓“掰开揉碎”,或“掰开了揉碎了”。如《左邻右舍》:昨儿晚上我掰开揉碎地说了半宿,你全忘啦?《四世同堂》:我们掰开揉碎的劝他,差不多要给他跪下了,他不听。《春华秋实》:我平日老看不起你,没想到应该掰开揉碎地劝你!都是“说”“劝”。

  也有指行为的,如《方珍珠》:咱们俩一齐心,处处找她的毛病,老给她小鞋穿……咱们挫磨她,掰开揉碎的挫磨她,看她怎样与话语有关的还有一个“掰文地”“掰纹儿”),即从别人的言谈话语中故意找碴儿、挑些无谓的毛病,或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仍要反复不休地评理、追究。如《儿女英雄传》:不是姑老爷一说话我就掰文儿,难道出兵就忙的连个毛厕也顾不得上吗?

  也可以分开来说,如“没是没非的,掰个什么文儿?”

  “掰文地”有时还与“转文儿”混用。“转”音Zhuai “转文儿”,掉书袋也,人或简略讥之为“臭转”。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巴儿的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献勤儿》文中,引了李涵秋的例句:“好笑吗?我巴巴儿的来献勤儿,不料转扑了一鼻子的黑灰!

  又:“但不知女士巴巴儿的来告诉我则甚?”

        “巴巴儿的”是什么意思?是专门为了某件事情,特意、特地的意思,副词。

        在读音上,第一个“巴”字要读去声bà,第二个“巴“字阴平、儿化:bār。《金瓶梅词话》:“巴巴儿叫来旺两口子去,他媳妇子七病八痛,一时病倒了在那里,谁扶侍他?”是特意叫来旺两口子去。又“我不好说的,巴巴儿寻那肥皂洗脸,怪不得你的脸洗得比人家屁股还白。”“巴巴儿坐名教我烧(猪头)。”“坐名”即点着名儿,亦可证见“巴巴儿”为特地、专门的意思。


  《红楼梦》里也有“巴巴儿的想这个吃”之句,有的词语专著引此句,释作“忙迫,紧急迫切”,“巴巴”有此义项,但这里则非“忙迫”。视上下文,王夫人问宝玉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凤姐一旁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仍是“特地”、“专门”的意思。

  “巴巴儿(bà bār)的”和“眼巴巴(bā bā)”、“急巴巴”、“干巴巴”的“巴巴”,意思用法不同,和“拉巴巴(bà bā)”(大便)更相去万里。论者之所以有“忙迫”“粪便”诸解释,我想乃是只从文字上去演绎,而忽略了语音上的考求。由这个例子,我更想到了吴晓铃先生强调从“语音”上考求俗言之必要与正确:“在方言的三个要素里,语音最能体现方言的特点;尽管和相近的方言区的语音存在着细微的差异,然而在使用者的耳朵里是很容易辨析出来的。”

        吴先生说,词语属于“面”的范畴,而语音“属于‘面’的范畴里的某一个定点。在这个‘定点’之外的发音,便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京、津、保三地,以京为“定点”而形成的三角地,词汇并无显著不同,但是,听听他们的语音声调,区别就很大了。

        吴先生以此持论,研究《金瓶梅词话》方言语音,贡献卓著。

     《金瓶梅词话》的方言语音初探),载(中华文史论丛)第48辑,1991年12月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奔”什么命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骆驼祥子》:不这么奔,几儿能买上车呢?《离婚》:什么都没关系,儿子已经没啦,还奔什么!《牛天赐传》:她还得为丈夫奔,为大家想。三例中的“奔”,都读去声,为生活谋求奔(ben)走的意思。

        “奔”还可以重迭使用,有强调、催促之义。《龙须沟》:上捐不上指吧,你该出去奔奔(ben.ben),午饭还没辙哪!更可见是要解决吃饭问题。

  说得厉害点儿,是“奔命”。《骆驼祥子》:咱们先玩儿几天再说,事情也不单忙在这几天上,奔什么命?

  还可以转为形容“拼命赶路、做事”“紧张、急匆匆”等等。《金瓶梅词话》:听见他老子每(们)来,恰似奔命的一般,吃着饭,丢下饭碗,往外不迭;不知勾引游魂撞尸,撞到多咱才来!是“紧张、匆忙奔走”的意思。还有一个“奔(ben)头”,现在常用,“指望”也。

       在早还作“奔投”,如《续小五义》:“好好好!我们这就奔投!”此非“投奔”义。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凉水“湃湃”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湃湃”,不是时髦话英语“再见”的汉译“拜拜”;“湃”这个字不能照着“汹涌澎湃”的念法作Pài。在京语里,应当念作bá,动词,指把东西放在冷水或冰块里,使之变凉(放在冰里,又谓之“镇”,如“冰镇啤酒”,“冰镇酸梅汤”)。在没有电器冰箱的年月里,这“湃”,无疑是保存食物或吃冷鲜的一个好办法。

    《金瓶梅词话》里,就有这样的句子:把这梅汤放在冰内湃着你吃。(第二十九回)有梅汤提一壶来,放在这冰盘内湃着。(同上)秋菊掇着果盒,盒子上一碗水湃的果子。(第二十七回)又如《红楼梦》:才刚鸳鸯送了好些果子来,都湃在那水晶缸里呢,叫他们打发你吃。(第三十一回)注意,这句话里的“才刚”也是北京人爱用的句式,而不像通常所说的“刚才”。

  “湃”还有“刷洗”的意思,义同山东方言里的“摆”,当然,也不是“使之变凉”了。如(儿女英雄传):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胡子,放在凉水里湃了又湃,汕(涮)了又汕(涮)。(第十六回)

  前几年颇能打动人心的电视连续剧《渴望》里,上海人王亚茹,也说“湃”:(牛)奶在那儿用凉水湃着呐,吃的时候,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了。(第四集) 这是没有冰箱时,降温食品的权宜之法。不过,南方人终究还是南方人,京语“湃”字用对了,可是下边的“烫”就露出了地域痕迹。

       北京人在这里从不用“烫”,而说“热”,“在炉子上热一热”,“用开水热一下”。

       由“烫”我又想到了“烧”。

       老北京人说“在炉子上坐点开水”,“坐壶开水”。从不说“烧水”。可是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大多数人家儿都使上了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烧水”一类的言词,已逐渐地打入了北京的老式家庭。

      您不见,老北京人用的铁烙铁“烙”衣裳,现而今都改成了用电熨(yun)斗“烫”衣裳了么。  

 “烫”是上海方言,《简明吴方言词典》就收有这个词语,注音是t‘ao(国际音标)。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2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阴天儿

来源:http://www.oldbj.com/bjlife/word.htm

  这几天阴雨连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杨华女士,想约几个朋友出去避暑游玩,打来电话。我看看时阴时雨的天气,说:“算了,还是在家过阴天儿吧。”

  杨女士问,何谓“过阴天儿”?答曰,“过阴天儿”是句北京话,指阴天下雨不能出门儿干事,在家寻事解闷消遣,亦即休息的意思。

  老舍《正红旗下》:在过阴天儿的时候,可以定买金四把的头号大羊肚子或是烧羊脖子。“金四把”(回民称金爷)的羊肚子、羊脖子,只有阴天下雨的时候才卖。“过阴天儿”的主儿,此时可以大快朵颐。

  《儿女英雄传》:一日,正遇着阴天,霎时倾盆价下起大雨来。舅太太说:“瞧这雨,下得天漆黑的,咱们今日歇工,弄点甚么吃,过阴天儿吧。”太太道:“我过啥阴天儿哪?你让我把这只底子给姑娘纳完了它罢。”

  则明言“过阴天儿”和“歇工”“弄点吃的”之义。倘若阴雨不停,几天下来,烦人难耐,老妈妈们往往用纸剪出几个相连的、梳着两个抓髻,手持簸箕、笤帚的女孩儿,挂在院中,企盼大晴,谓之“扫天睛”或“扫睛娘”。试想,天公岂可即因“扫”而“晴”乎!

摘自   京味儿夜话
弥松颐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2开 毛重:1kg 1999年1月第一版 定价:15.00元
发表于 2006-6-29 1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北京话语汇还很有研究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6 16:31 , Processed in 0.069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