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2|回复: 2

书不善读可变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4 09: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如鱼入水,冷暖自知”,趣味不同,方法各异。有人喜博览,有人爱精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读书迷信权威,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自然不对。可是立异以为高,一味指摘作者错误,也未必正确。这种读书法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貌似见解高超,实则浅薄无知。
现代新儒家徐复观年轻时曾拜访熊十力老人,请教该读何种书,老人告诉他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值得仔细一读,徐说他已读过,并发现了不少错误。老人当即训斥他只知挑别人短处,不懂得摄取书中的营养,这样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徐回忆说如受当头棒喝,如梦初醒,从此,读书多有所得。
巨匠非完人,难免一时疏忽,出现错误,但这瑕不掩玉。《红楼梦》中有唐朝颜真卿的对联,《镜花缘》里武则天用上了自鸣钟,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便会看出这些细节与史实不符。然而,这丝毫不能影响它们的流传,也不会贬低它们的价值。名著之所以能代代相传、广受喜爱,正在于名著能够启迪心智,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增加内涵。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拥有平和的心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所得,有所受用,有所收获。有人说,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堂吉诃德》会有不同的感受,年轻时会被这位狂人稀奇古怪的行为逗乐,中年时对游侠骑士的愿望和行动若有所思,到了老年,读完后只会为这位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世界中上演的悲剧而哭。名著的深刻性与多层性可窥见一斑。
大海吞吐日月,气象万千,也有沉滓浮起,死鱼烂虾,名著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他的思想总要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所以说要知人论世,这就更需要我们运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了。对有用的拿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对待传统文化也应如此。比如《易经》,虽然是一部占卜书,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充盈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存意志。直到现在,《易经》的精华仍就滋养着求知者,成为现代文化的学术宝库。如果纠缠于它的时代缺陷,那只能将其扔进垃圾堆了。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西哲培根如是说。一味指摘作者错误,不仅读不出书中真义,而且也会流于肤浅,哗众取宠。现在不是许多所谓“思想者”,对鲁迅先生大加指责,或骂其偏激,或责其孤僻,或怨其论敌太多,或怪他语言生涩。而对鲁迅先生所处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漠然视之,对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只字未提,可悲?可笑?
荀子曾经把求学者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美七尺之躯、提高自身修养的善学者,一种是追求口耳之学的卖弄者,并嘲讽他们“以为禽犊”,意思是用知识献媚,以学问自夸。这种人倒有几分像那些“现代思想者”。除了卖弄夸耀外,一无所获。书中自有真善美,有人偏看假恶丑,这恐怕也与错误读书方法不无关系。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如不善读,后果可想而知了。
发表于 2003-11-5 0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如此一来,楼主的这篇文章真是说不得了!好、好、好!!!
开个玩笑,楼主莫怪!在下愚钝,观后稍有心得;承教了!
发表于 2003-11-5 03: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总有愚的时候,但只要好学就可以走出愚的境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7 05:14 , Processed in 0.0619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