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8|回复: 0

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及相关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1 08: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及相关问题

本文初稿在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宣读(2002年8月,上海)

作者:高顺全  
【原文出处】:世界汉语教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4  【原刊页号】:32~39  
【复印期号】:3   【分类号】:H1  
【内容提要】:本文从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否定格式入手,以实际语料为佐证,认为汉语进行体和持续体  
【文摘】:汉语言文字学  
【英文文摘】:  
【作者简介】:高顺全 男,1965年生。1996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  
【正文】
   
      ○ 缘起

    现行的一些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教材和语法参考书认为,汉语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有否
定格式,但对进行体否定形式的否定词到底是“不”还是“没”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有的教材认为,进行体的一种形式是“在+V”,其否定形式是“不在v”。例如:
    (1)她不在睡觉,(她在看书。)
    但也有相反的观点,请看下面的例子:
    (2)a.刚才我不在翻译,我正在查词典。
    b.刚才我没(在)翻译,我正在查词典。
    狄昌运(1996)指出,(2a)是病句,(2b)才是正确的表达。他解释说,表示动作进行的
句子否定时用“没”,不用“不”,“在”可以保留,但口语中常常省略。
    持续体否定形式的否定词似乎只能是“没”,已有学者(石毓智,2000)对为什么“
V着”不能用“不”否定做了解释。但关于持续态(体)的否定形式也存在类似“省略”
的说法。例如:
    (3)a.墙上没挂着画。
    b.墙上没挂画。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大纲》中相关的说法是,持续态(体)用动态助词“着”
表示,否定式是“没(有)V着”。王还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指出,用“没
有”时,“着”可以保留。
    “常常省略”和“可以保留”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但“在”和“着”分别是进行体(
“在V”)和持续体(“V着”)的标记,一个语法标记一般来说不应该是隐现自由的。“
没在V”和“没V”、“没V着”和“没V”应该不完全是一回事。
    我们对800万字的语料包括近代作品《儿女英雄传》、《红楼梦》,现当代老舍、钱
钟书、王朔等作家的作品以及期刊《作家文摘》1993-1995等进行了统计,基本上没有发
现“没在V”和“不在V”,也没有发现“没V着”。这似乎表明,现代汉语的进行体和持
续体没有或者至少是很少使用这种否定格式。尽管“说有易,说无难”,但本文还是试图
对这一问题及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 进行体的否定
      
1.1 “正(在)V”的否定
    《现代汉语八百词》明确指出,“正在”表示动作在进行中或状态在持续中。否定式
只能用“不是”,不能用“不”,也不能用“没有”。“不是”是不是进行体“正在V”
的否定词,我们将另外讨论,这里要说的是,“正在V”的否定形式不是“不在/没在V”

      1.2 “在+V”的否定
    语料表明,“不在V”和“没在V”都很少使用。在我们统计的800万字的语料中,只
发现3例“不在V”:
    (4)可是我很快地觉察到他并不在听。(《关于罗丹日记择抄》,三联书店1993年)
    (5)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得,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杨绛《风》,《人民政协报》1993年11月20日)
    (6)李济深、蔡廷锴、程潜,还有冯玉祥夫人李德全,都是你熟悉的,哪个不在干事
?(刘军《张伯军和陈毅的交往》,《作家文摘》1995年1期)
    例(4)是翻译作品,“不在听”可以说成“没有听”;例(5)的作者有较深的西方文化
背景,“不在睡觉”可以理解为“不是在睡觉”;例(6)是反问句,可以不计算在内。因
此这3个例子不能证明汉语语言事实里存在“不在V”这种否定格式。
    我们在实际语料统计中没有发现“没在V”,但在有关论文中发现了用例。
    (7)他没在看电视。(“没”否定的是看电视的行为正在进行)
    这是白荃(2000)中举的例子,括号里边的话是该文作者的解释。这个句子可能是内省
的结果,也不能作为“没在V”存在的证据。
    一般认为,“没”和“不”在否定上具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但像进行体这样意见不一
的现象很难解释。我们认为,关于进行体的否定,可能的情况有5种:1)只能用“没”否
定;2)只能用“不”否定;3)既可以用“没”,也可以用“不”否定;4)存在另外一个否
定词;5)没有否定形式(用法)。
    因为没有实际的语料作为分析的基础,我们只好也用内省的方法:通过答句判断。可
能的问句有4种:1)用“是不是”提问;2)用“在……吗”提问;3)用“在不在”提问;4
)用“在没在”提问。这4种提问形式中,前面两种都是比较正常的,第3种有一定的问题
,第4种问题更大。请看:
    (8)问:他是不是在打电话?
    答:a.?他没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b.?他不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c.他没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d.* 他不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9)问:他在打电话吗?
    答:a.?他没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b.?他不在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c.他没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d.* 他不打电话。(他在看书呢。)
    (10)?他在不在打电话?
    (11)??他在没在打电话?
    从语感上看,“不在V”和“没在V”都是不自足的,必须有后续句“在V”,整个句
子有了对比性质以后,可接受性才会强一些。实际上,例(8)和例(9)的答句都可能只是“
不是”或者“没有”。可以认为,进行体“在V”没有对应的否定形式,至少它的否定形
式是不自足的。
    例(8c)和例(9c)都是合格的答句。但是“没V”不等于“没在V”,这可以从“不在V
”肯定不等于“不V”推及,除非认为“在V”的否定形式就是“没在V”而不是“不在V”

      
二 持续体的否定
   
持续体可分为两种:状态的持续和动作的持续(持续的动作本身也可以看作一种状态
)。这两种持续都可以通过动态助词“着”表示。Teng(1973)对汉语体的否定进行过研究
(主要是“了”的否定问题),认为“没”可以否定“V着”(即可以有“没V着”)。不
过他没有做具体的解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一些权威资料也都明确指出“V着”的否定
式是“没V着”,但提法稍有不同。前面提到的王还等的观点是“着”可以保留,而刘月
华等(2001)则认为,否定动作或状态持续时用“没”,“着”仍保留。《高等学校汉语言
专业(留学生)语法大纲·一年级语法项目表》也指出,持续态用“V+时态助词‘着’
”表示,否定式用“没(有)+V着”。我们认为,如果汉语存在“没V着”(我们在实际
语料中没有发现),它应该和“没V”不是一回事。下面分别讨论。
      
2.1 状态持续
   
典型的状态持续可以表示为“NL+V+着+O”,即一般所说的存在句。例如:
    (12)a.墙上挂着画。
    b.?墙上没挂着画。
    c.墙上没挂画。
    仅仅根据这个例子还不能判断(12b)是否合格或者它和(12c)有什么关系。再请看:
    (13)a.墙上挂着一幅画。  (14)a.墙上挂着两幅画。
    b.* 墙上没挂着一幅画。  b.* 墙上没挂着两幅画。
    c.* 墙上没挂一幅画。(歧义)  c.* 墙上没挂两幅画。
    (15)a.?沙发上坐着女孩。   (16)a.沙发上坐着一个女孩儿。
    b.* 沙发上没坐着女孩。    b.* 沙发上没坐着一个女孩。
    c.?沙发上没坐女孩。(歧义) c.* 沙发上没坐一个女孩。(歧义)
    (17)a.??沙发上坐着王老师。
    b.* 沙发上没坐着王老师。
    c.* 沙发上没坐王老师。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肯定形式“NL+V+着+O”可否接受
,与“O”的性质有关,它应该是定指程度、生命度都较低的,这可能与存在句中宾语的
无定倾向有关。对于否定形式的“NL+没V+(着)+O”来说,1)如果宾语部分有数量词
,则都是不可接受的,可以接受的是它的歧义;2)如果宾语部分没有数量词,“NL+没V
+着+O”的可接受程度没有“NL+没V+O”高。
    刘月华等(2001)指出,存在句的宾语部分表示的是新信息,因此前面一般有数量词,
甚至宾语是专有名词时,前面也有数量词,例如:
    (18)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刘月华例)
    可见,“NL+V+着+O”的“O”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有数量词限制,没有数量词时,也
可以理解为有一个默认数量,一般是最小量“一”。带有数量词的这一格式的否定形式都
不可以接受,可以接受的只是“NL+没V+O”的歧义,而这些歧义和数量词有关。
    宾语部分带数量词是状态持续的倾向性用法,而这种格式的否定形式的可接受性都很
低。这就意味着,状态持续的否定形式的可接受性很低。
      
2.2 动作持续
   
表示动作持续的“着”和表示状态持续的“着”的语法功能都是描写。因此在否定问
题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也相同。动作持续否定形式的可接受性也很低。例如:
    (19)a.外边下着雨。  (20)a.他拿着书。
    b.??外边没下着雨。  b.??他没拿着书。
    c.外边没下雨。  c.他没拿书。
    (21)a.他拿着一本书。  (22)a.他拿着两本书。
    b.* 他没拿着一本书。  b.* 他没拿着两本书。
    c.* 他没拿一本书。(歧义)  c.* 他没拿两本书。
    不同的是,表示动作持续的“着”可以用在连动句的第一个动词之后,这时它的否定
形式是不可接受的。例如:
    (23)a.海员们扶着一个老工人走过来。
    b.* 海员们没扶着一个老工人走过来。
    c.* 海员们没扶一个老工人走过来。
    此外,“没V着O”的“着”可能是结果补语。例如:
    (24)祥子没拉着活儿。
    这时候“着”发生了音变,这也表明,动作持续不大可能用“没V着”表示否定。
      
2.3 从提问的角度看持续体的否定
   
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看持续体的否定。请看:
    (25)a.墙上挂着一幅画。  (26)a.外面下着雨。
    b.??墙上挂着一幅画吗?  b.??外面下着雨吗?
    c.墙上挂画了吗?      c.外面下雨了吗?
    d.墙上是不是挂着一幅画?  d.外面是不是下着雨?
    (25b)和(26b)的可接受性都比较差,而(25c)和(26c)则是很自然的问句,其否定形式
是“没V”。(25d)和(26d)有两种回答:“是/不是”或者“V了/没V”。这也说明,持
续体的否定不大可能是“没V着”。
      
三 进行体、持续体没有否定形式的解释
      
3.1 “在V”、“V着”与“V了”的关系
   
“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表示动作、变化的开始。进行体可以理解为一个动作从开始
进行到最后结束的过程中除去起点和终点以外的任何一点,换句话说,进行体存在的前提
是“V了”。动作的起点和终点可以否定,但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何一点都不能否定。持
续体是“V了”以后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持续的过程,它没有终点,或者说终点是被忽
视的。也就是说,“在V”和“V着”的前提都是“V了”,即“在V”和“V着”蕴涵着“V
了”,或者说“V了”是“在V”和“V着”的预设。所以从理论上说,要否定“在V”和“
V着”,就必须先否定“V了”;否定了“V了”,也就间接否定了“在V”和“V着”。“V
了”的否定是“没V”,因此“没V”既可以否定“在V”,也可以否定“V着”。可以认为
,“在V”和“V着”否定形式都应该是“没V”。但“没V”首先是对预设“V了”的否定
,从这个角度上说,进行体和持续体没有或者说用不着专门的、直接的否定形式。
      
3.2 宾语的指称和否定
   
进行体和持续体句子的宾语部分可以是光杆名词,也可以是含有数量的名词性短语。
例如:
    (27)a.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看书。  (28)a.墙上挂着画。
    b.我去的时候,他正在看一本书。  b.墙上挂着一幅画。
    (29)a.他手里拿着书。
    b.他手里拿着两本书。
    光杆普通名词的基本功能是表示通指(generic),即指称某一特定的类。通指并不指
称具体语境中的个体,和“无指”(nonreferential)有相通之处。但在充当及物性动词的
宾语时,指称的可能是某一特定类中的个体,是“有指”(referential)的;及物性动词
后“数量名”短语指称的则是“类”中的个体。这种情况下的“个体”是“有指”的。
    汉语的否定句中,宾语一般表示“有定”或者“通指”(无指用法)。例如:
    (30)a.* 他没找到一家饭店。(歧义)
    b.他没找到那家饭店。
    c.他没找到饭店。
    (31)a.* 他没请我吃过一顿饭。(歧义)
    b.* 他没请我吃过两顿饭。
    c.他没请我吃过饭。
    (30a)、(31a)和(31b)不能成立(前两者的歧义成立,但这时的“一+量+名”表示
任指,是无指的)是因为“一家饭店”、“两顿饭”之类的数量名成分是有指的,“有指
”而“无定”的数量名短语不能进入否定句及物性动词的宾语位置,进行体和持续体也不
例外:
    (27)c.* 我去的时候,他没/不在看一本书。
    d.我去的时候,他没看书。
    (28)c.* 墙上没挂着一幅画。
    d.墙上没挂画。
    (29)c.* 他手里没拿着两本书。
    d.他手里没拿书。
    (27d)、(28d)、(29d)实际上都是各例预设(他看书了、墙上挂画了、他手里拿书了
)的否定,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数量名短语充当宾语的及物性动词谓语句也没有直接的否
定形式。
    前面说过,持续体的宾语部分应该有数量词甚至是一种倾向性的用法。这可能是持续
体没有直接的否定格式的原因之一。
      
3.3 从语用的角度看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
   
从语言表达的需要上看,“在V”和“V着”都是对动作或状态从正面进行陈述和描写
,因此其否定表达式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在需要分辩的时候才会使用否定。但这时说
话人或者从根本上否定某一动作或状态的发生(否定起点,用“没V”),或者对动作的
对象的数量进行否定(用“不是”),这种否定已经不是“体”的否定。
    如果要否定数量,那么应该使用的否定词不是“没(有)”,也不是“不”,而是“
不是”。这是它们都能用“是不是”提问的原因,也是说话人可能使用否定的动因:为了
分辩或纠正(注:刘月华等(2001)认为,说话人在分辩时可以用“没V着”。如:A:你是
在躺着吗?B:我没躺着,坐着呢。我们觉得自然的回答可能是“不是/没有,我坐着呢
”。)。当然,也可以对宾语的属性进行否定,但最恰当的否定词也应该是“不是”。例
如:
    (32)a.沙发上坐着三个女孩。
    b.* 沙发上没坐(着)三个女孩。
    c.(沙发上坐着的)不是三个(女孩),是两个。
    d.沙发上坐(着)的不是女孩,是男孩。
      3.4 跨语言的比较
    前面关于汉语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没有否定的解释是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这种解释对于
其他语言来说也应该是有效的。在英语中,进行体可以有否定形式,但它不是自足的,一
般需要后续句。例如:
    (33)Are the children playing?(No,they are not.)
    a.? NO,they are not playing.
    b.NO,They are not playing,(they are sitting there.)
    (34)Is he holding two books?(No,he isn't.)
    a.? NO,He is not holding two books.
    b.No,He is not holding two books,(he is holding three books.)
    日语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
    (35)a.外は雨が降っています。(外面(在)下着雨。)
    b.?外は雨が降っていません。
    (35b)是(35a)的否定形式,但在日语里需要一定的上下文才可以接受。例如:
    (35)c.外は雨が降っていませんカら出カけましょう。(外面不/没下雨,所以可以
出去。)
    宾语部分含有数量词时,否定形式可接受性更低。例如:
    (36)a.山田さんは本を三册持っています。(山田拿着三本书)
    b.??山田さんは本を三册持っていません。(山田没拿(着)三本书。)
    (36b)只有在含有对比数量的上下文里才可以接受,如(36c);但在这种情况下,说日
语的人经常使用的不是(36ec而是(36d)。
    (36)c.?山田さんは本を三册持っていません。五册持ています(?山田没拿着三本
书,拿着五本书。)
    d.山田さんが持ている本を三册ではありません。五册です。(山田拿着的书不是三
本,而是五本。)
    当然,英语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的否定是“be not”,日语的否定则是“ません”。二
者都是通过形态变化实现的。但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否定是通过在动词前面加
上“没”或“不”实现的。形态的否定只有一种形式,在句法上也许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汉语却有两个否定词,也许这正是我们难以判断进行体的否定是“不在VO”还是“没在
VO”的原因。
      
四 关于“没”和“不”的分工
   
石毓智(2001)认为,“没”和“不”的分工是很明确的:“没”否定具有离散量语义
特征的词语;“不”否定具有连续量语义特征的词语。
    从动词的角度看,这种概括是有道理的。但是推及到动词性结构,就会有无法解释的
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对“在+NL”的否定。
    (37)金家的道:“平姑娘没在跟前,远远的看着倒像是他,可也不真切,不过是我自
忖度。
    (38)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大太那边呢。
    (39)徐伯贤没在家,接待她的,是徐伯贤的父亲徐承宗。
    (40)可以这么说,没有任何旁证证明我在家或不在家!
    在“N+在+NL”的否定中,“不”和“没”的分工不是严格的。“在V”中的“在”
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可能也是导致“不在V”和“没在V”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接受的
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很难判断“在V”的否定式到底是什么——这也表明汉语的进
行体可能就没有专门的否定格式。
      
五 结语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汉语进行体和持续体没有或者说用不着专门的、直接的否定形式
。因为,一方面,“在V”和“V着”的前提是“V了”,“V了”的否定是“没V”,因此
“没V”既可以看作是“在V”的否定,也可以看作是“V着”的否定;另一方面,在肯定
句和否定句中,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理解是不同的,有指而无定的数量名短语不能进入及物
性动词句(否定格式)的宾语位置。
    从语用的需要上看,由于进行体和持续体都是对动作或状态从正面进行陈述和描写,
因此其否定表达式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实际语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应该重视实用性而不应该是理论上的系统性。我们觉得,进行体和
持续体的教学都不必讲否定形式,如果一定要讲,那么应该告诉学生,两者的否定都是“
没VO”(O由光杆名词充当)。这是一种间接否定,否定的其实是进行体和持续体的预设


【参考文献】:
    1 白荃(2000)“不”、“没(有)”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
期。
    2 狄昌运(1996)《怎样说得对——日本人汉语学习中常见语法错误分析》,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3 刘月华等(2001)《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4 石毓智(2001)《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增订本),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
    5 王还(1988)关于怎么教“不、没、了、过”,《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6 王还主编(1996)《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7 Teng,Shou-hsin(1973).Negation and aspect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8 13:59 , Processed in 0.077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