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93|回复: 0

我对基层电视台制作纪录片的几点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9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基层电视台制作纪录片的几点心得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 ... 4/10309/216856.html
  作者:岑磊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电视台

  制作电视纪录片的水平高低是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台作为一个县市级的基层电视台,以前没有设立专题部,所以制作纪录片也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采编设备的不断发展,台里从1999年开始设立专题部。2000年为专题部增添了一台非编和一台Sony DVCAM DSR-300AP摄像机,使得前后期采编设备从模拟过渡到数字。我在这几年的纪录片的创作中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 非编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非编的应用不愧是电视制作手段的一场革命。以前我们用BETACAM PVW2600对编PVW2800,多代复制图像质量不好。图像从素材到初编带已经损耗一次,如果再叠加一、二次字幕、配上解说、音响,图像损耗就更大了,更谈不上做些花哨的特技。最后得到的成品带是第三或第四次复制的图像,图像质量差。而使用非编工作就不存在图像质量差这个问题,成品带始终是第二代复制品,图像几乎无损耗。制作各种特技也非常容易,电视的几种元素图像、音响、字幕更加能够互相融合或分解或独立作品,充分地体现出编导的意图。

  二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如果你前期拍摄十分差,即使你后期编辑的水平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县市一级基层电视台的记者多是半路出家,不懂电视画面语言,电视理论知识差,无法用电视理论认识到别人的美和自己的差。反正就知道中央台、省台拍的作品就是好,问他好在哪里?分析不出来。第二是在拍摄中滥用推拉摇移等这些运动镜头。我曾亲眼见过有位记者拍的一个摇镜头居然摇了360°,一个圈儿。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压根儿就没有蒙太奇思维。同样表现一个物体,镜头从物体中拉出来和用后退式句子来表现这个物体的空间位置,前者着重表现,后者强调思维而且更易构图。但可惜的是,仍然有许多人弄不明白,更弄不明白什么时候该要用摇镜头,怎么摇,每个镜头的起幅和落幅怎么弄。我们有些记者出去拍东西,摄像机镜头晃了几下,该摇的镜头他摇了,不该摇的他也摇了,下面就不知怎么拍了,不懂得如何构图拍好一组镜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观众感到基层电视台的节目不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解说词的写作也是一个问题

  古话说:艺术无定法,但须有大体。解说词的写作不同其他文体,它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须和画面紧密配合,连接、补充、延伸画面的内容,哪里该给画面说的,哪里该给播音员读的,哪里该无声胜有声,这些都要着实注意。但是一拿我们基层电视台记者写的纪录片稿件一看,不是写成报告就是解说词不能和画面很好地搭配。把写的纪录片稿件拿到大会上读一读,“色、香、味俱全”、“很全面”,不用看画面,谁都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编辑的时候将画面一一对应插入或在中间穿插一些采访就完成了。画面、解说词两层皮。还有一种是做纪录片贪大求全,没有重点,没有注意点面结合,作品没有深度。观众看了好像十分全面系统,但什么都没有留下印象,像水过鸭背。做人物纪录片就像记流水账,早上起床洗脸刷牙一直拍到下午干活收工,然后说作品十分“纪实”。更有甚者滥用长镜头理论,哪里能用哪里不能用不懂。有的更离谱,把长焦距拍摄和长时间地对一个物体拍摄统统认为是长镜头。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仍然可喜地看到这些基层电视台正在不断地进步,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甘心好学。只要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艺术修养、文字修养,多看电视,多将自己的作品比较中央台、省台作品,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杰作。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我国的许多县级电视台的作品获奖,就是真实的写照。县市一级基层电视台是最小的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基层电视台的记者和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期待着县市一级的电视台做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群众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01:34 , Processed in 0.0788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