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0|回复: 2

李荣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9 2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荣(1920~    )  

      音韵学家、方言学家。笔名董少文、昌厚等。浙江省温岭县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6年自昆明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文学院任教。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杂志主编等。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其中尤其是对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汉语音韵的研究和对现代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的成绩最为突出。在音韵学研究方面,著有《切韵音系》(中国科学院,1952年,科学出版社,1956年再版)、《陆法言的〈切韵〉》(1957年)、《隋韵谱》(1961年、1962年)、《隋代诗文用韵及〈广韵〉的又音》(1962年)、《怎样根据北京音辨别古音的声母》(1962年)、《怎样根据北京音辨别古音的韵母》(1963年)、《〈广韵〉的反切和今音》(1964年)、《从现代方言论古群母有一、二四等》(1965年)、《读汉书东方朔传》(1979年)、《音韵存稿》(1982年)、《语文论衡》(1986年)等学术论著。其中《切韵音系》是作者的第一部著作。该书利用现代汉语方言等材料,通过对《切韵》一系反切的精密考察,在音类的区分和音值的构拟上提出不少新见。书中说明了《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韵系统,对中古音值提出假设,全面分析了反切上下字的作用,并对若干等韵学的术语进行了历史的解释。该书是汉语历史、汉语音韵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在方言研究方面,他对浙江省温岭方言的研究及对北京语音的研究集中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他著有《温岭方言语音分析》(《中国语文》1966年第1期)、《关于方言研究为农村服务的一些意见——以浙江省温岭县方言调查为例》(《中国语文》1966年第2期)、《温岭方言的变音》(《中国语文》1978年第2期)、《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方言》1979年第1期)、《我国东南各省方言梗摄字的元音》(《方言》1996年第1期)、《福州话“下雨”的本字》(《方言》1997年第2期)、《方言字典说略》(《方言》1997年)第4期)、《语音常识》(笔名董少文,文化教育出版社,1955年出版,1958年修订)、《评哈忒门和霍凯特对北京语音的分析》(笔名宋元嘉,《中国语文》1965年第3期)、《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方言语音对应关系的例外》(《中国语文》1965年第6期)、《论北京话“荣”字的音》(《方言》1982年第3期)、《论“入”字的音》(《方言》1982年第4期)等。在汉语方言调查方面,他从编制调查表格到写作调查手册,再到培养调查研究的人才等,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著有《汉语方言调查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汉语方言调查简表》(合作,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56年)、《昌黎方言志》(合作,科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新版)、《读〈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笔名沈子平,《中国语文》1961年第7期)、《读〈四川方言音系〉》(笔名沈子平,《中国语文》1961年第9期)、《汉语方言调查》(合作,1956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1期)以及《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主编)等论著。此外,他还参加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等的编写工作。著有《汉字演变的几个趋势》(《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译有《北京口语语法》(节译自赵元任原著的《国语入门》)等。


转自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olumnlayer=00210121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教授

  李荣教授,曾用名李昌厚,还用过董少文、宋元嘉等笔名。1920年2月4日生于浙江省温岭县新河镇,2002年12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3岁。

  他早年就读于温岭县临海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台州中学高中部。1939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43年进入昆明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语学部攻读研究生,1946年7月毕业。同年进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担任研究助教,1949年8月进入青岛山东大学文学院担任副教授。1950年9月正式调入北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先后担任方言研究组(室)负责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杂志主编。此外,他还担任过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学评审组成员等重要职务。

  李荣教授一生献身于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事业,特别在推动和发展我国的音韵学、方言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音韵学方面,他1952年出版的《切韵音系》,被学术界公认为切韵音系研究的经典著作;1957年与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先生合作编写的《汉语音韵讲义》,言简意赅,在众多的音韵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82年出版《音韵存稿》,里面包含了十四篇重要的音韵学论文,也具有重要影响。在方言学方面,1957年他出版《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同时与丁声树先生共同主持了由教育部主办的语音研究班,为我国的方言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1959年又与丁声树先生一起主持了河北昌黎的方言调查,并于1960年出版《昌黎方言志》,被学术界公认为方言调查报告的一种范本;1979年李荣教授创办《方言》杂志,亲自担任该杂志主编;1981年他与中国汉语方言学界的一批学者率先创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担任会长。在这之后,他还先后主持了国家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若干重大科研项目,出版了《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种分卷本)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除此之外,李荣教授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的重要讲演和论文,阐明了我国方言学研究的很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汉语方言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荣教授在文字学、语法学、词典学等其他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在语法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与丁声树、吕叔湘等合著),文字学、词典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重要论文集《语文论衡》中。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他是《现代汉语词典》的主要定稿人之一,在连续工作长达三年的词典定稿时间里,他殚精竭虑,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学识和智慧。

  李荣教授1952年翻译了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1965年发表了重要论文《评哈忒门和霍凯特对北京语音的分析》,1983年与吕叔湘先生一起译述并出版了赵元任的《通字方案》。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他先后到美国、日本、法国、挪威、瑞典等国家访问或讲学,在很多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论文;他也接待过很多来访的国外著名的语言学家。李荣教授为中外语言学的学术交流,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李荣教授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他严于律己,待人坦诚;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表现了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他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培养了一批语言学研究的专门人才;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在语言学研究的很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荣教授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语言学家。

      我们永远怀念李荣教授!

  李荣教授千古!


转自北大中文论坛http://chinese.pku.edu.cn/bbs/th ... ght=%C0%EE%C8%D9%2B
 楼主| 发表于 2003-11-5 20: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漢語方言學會成立大會開幕詞

漢語方言學會成立大會開幕詞

李  荣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壹
諸位同志,諸位同行:

      今天是漢語方言學會的成立大會,也是第一次學術討論會。我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向大會表示熱烈的祝賀。


                                 貳

      我要對東道主表示謝意。這個要分兩層說。第一呢,我代表所有到福建來開會的全體同志,向福建省教育廳、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表示謝意。第二呢,我代表所有到廈門來開的同志——福州來的也在裏頭了——向今年慶況六十周年校慶的廈門大學表示謝意。


                                 叁

      各種學會、研究會,自從“四人幫”打倒以後,成立得很多。我們這個學會成立得比較晚。晚也有晚的好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可以學習以前成立的那些學會、研究會的長處。另外一方面,還可以避免那些應該避免的老套子。最近,有一位領導說,我們的社會風氣還沒有徹底改變。把這個話用到我們學會上來,就要考慮樹立什麼風氣?改變什麼風氣?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這就要從方言學會的目的來找解答。


                                 肆

      說到我們這個學會的目的,這無非是調查方言,研究方言,推動語言學進步,為提高祖國的文化水平做一些工作。

      方言是語言的分支,語言跟方言的分別是相對的,很難嚴格的把兩者分開。方言究竟要分岐到什么程度才能成為語言呢?這個一方面有語言本身的標準,另一方面還有政治的標準,歷史的標準,文化的標準。不能單純根據語言本身的標準把方言跟語言分開。比方說歐洲的西班牙跟葡萄千,據說這兩個國家語言差別不大,兩國人民可以通話。可是大家都承認,西班牙跟葡萄牙說的是不同的語言,兩國各有不同的文字跟標準音。漢語分布的地區遼闊,使用的人口眾多,方言之間互相了解的程度差別很大。廣大的長江以北地區跟西部各省,方言比較一致,通話困難不大。長江以南,京廣鐵路以東,方言相當複雜,各地區通話有些困難。比方說,我是浙江溫嶺人,溫嶺在寧波之南,溫州之北。我從溫嶺望南走,早晨動身,步行,不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到晚上住夜,我就聽不懂了。剛到溫州呢,同志,還沒到福建呢。從溫嶺望北走,方言就好懂多了。無論好懂不好懂,浙江人跟福建人說的都是漢語的方言,漢語有統一的文字,統一的標準音。

      方言的研究就是語言的研究,研究方法大同小異,沒有根本的差別。自其同者而觀之,研究語言要研究語音、詞彙、語法各方西,研究方言也要研究這些方面。自其異者而觀之,語言的使用範圍寬,包羅萬象,綜合性強,研究語言,上下古今各方面都要照顧到;方言的使用範圍窄,比較單純,研究方言着重日頭說的,必須特別注重語音。研究方言,最好從自己的方言跟工作地點的方言入手,這樣做事半功倍,容易得到語言學各方面的訓練。


                                伍

      研究方言首先就得調查,不能用印象替代調查。我說說我自己親身的經驗。我在昆明住了七年以後回家,我很自豪。怎麼自豪呢?我自以為鄉音無改,回家可以說地道的溫嶺話。可是我碰到一個溫嶺人,他說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出一身冷汗。我走到縣裏一個旅館裏頭,我跟招待人員說,我要一間屋子,安靜一點的。他說兩個字:“好用”[·hc* hzyung13],就是“行,可以”的意思。“好”字讀短一點,輕一點,有點像入聲。“好用”有兩個意思:一是就長輩對子弟說,“好用”就是讀書用功,辦事認真,行為沒有什麽可以指摘的地方。“好用”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北京的“行”。我跟你商議某個事情,你說“好用”那就是“行了”。我說要一間屋子,安靜一點的,他說“好用”。我聽了完全懂。這兩個字溫嶺人一天到晚不知要說多少遍,但是讓我自己在那兒想,沒有另外一個同鄉在座的話,七年離開老家,我再也想不出來“好用”這兩個字。(帶便說一下,“好用”的反面是“無用”。子弟無用,是說上學不用功,愛跟人打架,等等。還有人家跟你商議事情,你說“無用”就是“不行”。)方言調查一定得實地調查。比方我是溫嶺人,溫嶺是個小縣份,明朝成化年間才從黃巖、樂清分出來的。樂清在我們的南邊,黃巖在我們的北邊。黃巖出橘子,跟福建一樣出橘子。溫嶺話跟黃巖話,外地人聽起來差別不大,好像我聽泉州話跟廈門話是的,聽不出差別來。這個話一說,廈門人非笑不可,泉州話跟廈門話差這麼遠,你怎麼分不出來呢!就像我們那兒黃巖話跟溫嶺話是的,外地人不能分,本地人知道有差別。要是溫嶺人充黃巖發音人的話,那就糟糕,準出婁子。方言調查就得講實地調查,實地記錄,認真分析,認真研究。調查要反映實際,研究要打開思路。不能拿自己的印象去替代調查研究。

      研究方言第二要開展學術討論。這點跟研究其他學問一樣。獨學無友,不容易進步。切磋琢磨,互相提意見,學問才能進步。討論可以不限題目,大家準備好論文宣讀,各言爾志。你講什麼,我們討論什麼。這是一種。我們這次討論會就是這一種。還有呢,事先擺定一個題目,專題討論。大家分頭準備,討論同一個題目。以後我們也可以組織這種討論會。專題討論也好,宣讀論文也好,都要求做到不同意見的交換。要是討論起來,眾口一詞,這個討論會就算不是完全失敗了,也是大部分失敗了。那沒有好處,那種討論不會使人進步。眾說雷同,這個會就開不好了。過去,學術界的討論不夠,意見往往走極端,兩極分化。一頭就是捧,捧得很高;另一頭就是罵,罵還算客氣呢,利害了就祭起各種各樣的帽子。我們這次討論會就得避免這些。宣讀論文要開門見山,討論要就事論事。不同的意見就說不同,相同的意見就說相同。擺事實,講道理。不揣摩別人的心理,不故意做翻案文章。這樣我們的學問就能進步。“學問者天下之公,見解者人心之異。”這是張相在《詩詞曲語詞匯釋》的敘言裏說的話。做學問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個人的看法不免有些片面性。據說有個故事,是譏笑那個片面性的。說的是古代的波斯有兩個勇士,那當然是大無畏的勇士,兩個人迎面走來,都看見一個盾牌掛在一棵樹上。一個人說好一塊金盾牌,另外一個人說好一塊銀盾牌。說金盾牌的人看見那個說銀盾牌的就勃然大怒:“明明是金盾牌,你居然說是銀盾牌。”那個說銀盾牌的人也不甘示弱。兩個人最後就決鬥。上帝安排好,兩個人都受傷躺在盾牌底下,都能看見同一塊盾牌的兩面,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銀的。好了,兩個人最後總算知道了,早知如此就不決鬥了。無論大事小事,我們這些年吃片面性的虧已經吃得很多了。我們自己得認識我們每個人看問題都有片面性,有局限性,大家互相配合,學問才能研究好。做學問要容得起人家的批評,說“老兄你這個錯了”。這是個寒暑表,是個溫度計。假定有人敢于當面說你錯了,這就是說他把你的度量估計得很高,總有八九十度。假定人人都不給你提意見,那就表示你這個人人緣不好,度量不大,容不得一點意見。你說你那文章就那麼盛水不漏,天衣無縫,懸之國門,千金不能易一字。不見得。所以我們得提倡有什麼說什麼,序跋少加。比方我們的討論會,發言可能限定十五分鐘,討論可能限定三分鐘五分鐘。每個人都作序跋,起承轉合,太費工夫。最好提倡直來直往的發言,針鋒相對的討論。不見得提意見的人就對,被提意見的人就錯。方言這門學問跟別的學問一樣,需要有人敢于給別人提意見,有人敢于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開一次討論會,個人的學問就能有所進步,方言學界的水平就能有所提高。


                                陸

      我們的目的是推動方言的研究。我們的組織機構就得適應我們的目的。這個組織機構是幹嘛的呢?是為會員服務的,不是來管理會員的;不是做官的,是幹活的。因此就應該挑些精幹的人出來。年紀大了,你不能讓他跑跑顛顛,他吃不消。中央號召四五十歲的人多幹事。我們不能只在口頭贊同,還得身體力行,挑一些精幹的人出來幹活。我們已經浪費了十幾年工夫。請問一個人能工作幾個“十幾年”?這十幾年不是做工作做老了,而是消耗老了。冷酷的事實是:我們的隊伍平均年齡有餘,實戰經驗不足。跟某些國家比較,我們的講師年齡相當于他們的教授。我們的教授呢,就年齡說,在他們那兒是接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了。剛才說我們的學會成立得晚,可以吸取一些教訓,學到一些經驗。我們不應該輕易評議某個學會如何如何。會開得怎麼樣,不要旁人指摘。開完會之後,參加會的人自己就說了。如魚飲水,冷曖自知。我們的機構是辦事的,人手必須精力旺盛。不排斥年長的人,多數的必須精幹。名單不宜乎太長。人多了反而不好辦事,職員少一點,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一點。

      職員的種類為什麼多?職員的名單為什麼長?這個問題應該分析。說穿了無非是照顧情緒,請張三當職員,不請李四,怕李四有意見。有了張三、李四、王五,沒有趙六,怕趙六不高興。人多了,名義也就多了。適得其反,照顧其實是最容易得罪人的辦法。“你選了這麼多人,就是不選我。”榜上無名的人就更生氣了。正本清源,挑選辦事人員,概不照顧。大家都知道你選的是辦事人員,你不選他,他也毫無意見。還有個理由是有的會員心虛膽怯,想請某些人壯壯門面。不選誰誰誰,咱們立得住嗎?沒有誰誰誰,咱們吃得開嗎?同志們,紅木的家具有上漆的嗎?柴木的家具才上漆呢。歸根到底,評論一個學會,要看你出的什麼研究成果,不看你的職員名單。只要咱們小心謹慎,認真做好方言研究工作,這個學會就站住了。


                                柒

      要做好方言工作,必須搞好團結關係。總的說起來,方言工作者中間的關係是融洽的。但是不必諱言,這裏也有些小問題。“同一個地區的幾個學校之間,同一個學校裏頭,同一個系裏頭,同一個教研室裏頭,人員間有時有些芥蒂。這個大部分應該歸咎於歷史的錯誤,這是過去十幾年不應該有的混亂情況留下的後遺症。認識這一點,看事情就看得達觀一些。比方說一九六六年,某甲給你貼了大字報,你別記着這個事情。你在某某大學,有某人給你貼大字報。你在別的大學,照樣有別人給你貼大字報。那個貼大字報的人,他不是跟你過不去,才給你貼大字報。他要是上了別的大學,他也照樣給別人貼大字報。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這不是個人的問題,這是時代的錯誤。這麼想你就不去計較那個事情了。這個帳算不清楚,也毋須再算了。杜甫《赤霄行》說得好:“老翁慎莫怪少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方言研究在分工上也有些矛盾。老兄,石家莊方言我包下了,你可不能研究,你研究就是存心跟我為難。按這個類推的話,普通話研究的人多了去了,只許一家研究,人人都得停工。我的意見不是說你研究石家莊方言,我們所有的人都來研究石家莊方言。沒有這個必要,事實上也沒有這個可能。我是說盡可能安排好分工,有個小小的重複也不在乎。不要認為我是蘇州人,蘇州話我包下,你們外地人不得問津。不能這樣,蘇州話很值得研究,可以研究之處多着呢。其他方言也是如此。不能畫地為牢,說這一塊是我的。兩個人兩個饅頭,一人一個。五個人兩個饅頭,情況就有些緊張了。現在饅頭是整屜的,食堂裏的饅頭一屜一屜的,你吃不完呢。用不着擔心你吃的饅頭他給你吃了。有的是饅頭。不光是饅頭有,還有麪粉做後備軍呢。我們的漢語有多大面積呀!不要認為我研究了,你就不能再研究了。我們應該想個辦法怎樣分工,但是不排斥有點小小的交叉,來點小規模的比賽競爭。完全沒有比賽競爭,有時候也不好。

      還有在資料上也往往發生一些問題。不給別人看資料,反而要看別人的資料,等等。老實說,凡是看見資料就保密的人,一定沒有多大能耐。他的能耐就在小本兒上。活的語言那麼豐富,你這個小本兒就應有盡有?不見得。不要在資料上鬧意見。多做調查工作,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同樣的原油,有人只能提煉出二十種產品,有人就能提煉出上百種產品。資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分析能力。
    還有門戶之見也妨礙團結。大家都看得出來,凡是能夠自立門戶的,都不標榜我這是某老師的真傳。這麼標榜的倒是有點不太行的徒弟。學問是接力賽跑,徒弟在老師的歇腳點起步。徒弟學會了老師的本事,加上自己的鑽研,後來居上,徒弟應該比老師強。要是這一輩的徒弟比這一輩老師弱,那下一輩徒弟又比下一輩的老師弱。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了。社會是進步的,你要學問退步行嗎?這並不是不重視老師。老師是應該尊重的。但是不能頂着老師的招牌給自己打掩護,開口閉口我的老師怎麼說。老師怎麼說,非得怎麼做不可,抱殘守缺,不容易進步。門戶之見引起無謂的派別之爭。打拳不是有派別嗎,什麼少林寺第幾輩的拳師。咱們是一個師父傳下來的,他不是少林寺的,是普陀寺的,就水火不相容。我是天南大學畢業的,請來的人都是天南大學的。你是海北大學的,請來的人都是海北大學的。這一段話也許刻畫過深,無非是強調不團結的害處。團結搞好,我們的學問才能做好。老搞內耗,對事業不利。要把方言研究推進一步,就得減少內耗,互相開誠布公的討論問題。我們要開墾的園地很大,英雄有用武之地,完全有條件全面發展,共同進步。


                                捌

      會員是學會的基礎。請問沒有會員,哪兒來的學會?哪兒來的職員?學會裏頭的職員——辦事人員,我給起個總名叫職員——無論戴上什麼頭街,都是為會員服務的,為學會工作的。“民為貴”,這是古人說的;羣眾路線,這是現在強調的。會員是基礎,我的志願是爭取當好一個會員,當一個好會員。最後勢必有些人要當選為職員。我建議當選為職員的人利用這個機會給人民服務。同時提醒沒有當選的人,不當職員,研究的時間就更多了。那些當選的人想,我有機會給會員服務;沒有當選的人想,我有機會多做調查研究工作。這樣一想,雙方都很合適。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挑選一些精幹的人來辦事情。人傑地靈,倒過來是地靈人傑。廈門這個地方實在不錯。現在是羣賢畢至,賓主盡東南之美,在座的人濟濟一堂。怎麼樣把方言工作做好,是我們應該集中精力考慮的事。廈門的空氣這麼好。方言學會的空氣也得跟廈門的空氣一樣好。我這話有不對的地方,有不得體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全文完]



补注:北大中文论坛版主项梦冰有一段解读,相信对大家理解此文有一定帮助:

      李荣先生《汉语方言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已经全文放上来,希望有志于汉语方言学事业的同学能认真读读。其中第肆、伍、柒三节尤其重要,值得仔细体会。

      第肆节讨论语言和方言的关系,指出“方言的使用范围窄,比较单纯,研究方言着重日头说的,必须特别注重语音。研究方言,最好从自己的方言跟工作地点的方言入手,这样做事半功倍,容易得到语言学各方面的训练。”

      第伍节讨论方言调查和学术争鸣。指出“方言调查就得讲实地调查,实地记录,认真分析,认真研究。调查要反映实际,研究要打开思路。不能拿自己的印象去替代调查研究。”研究方言“要展开学术讨论”,“做学问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个人的看法不免有些片面性。”“做学问要容得起人家的批评”,“方言这门学问跟别的学问一样,需要有人敢于给别人提意见,有人敢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目前谀书之风日盛,不利事业的发展,重读李先生的这些论述,不禁感慨系之。“宣读论文要开门见山,讨论要就事论事。不同的意见就说不同,相同的意见就说相同。摆事实,讲道理。不揣摩别人的心理,不故意做翻案文章。这样我们的学问就能进步。”我相信认同这个观念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第柒节从文革遗怨、分工竞争、资料共享、门户之见四个方面论述搞好团结的重要性。说搞内耗、窝里斗是国人的劣根性也许有些夸张,但存在这种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李先生的论述非常深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个人认为尊重别人的调查研究、尊重别人的学术信仰对于搞好团结是非常重要的。


转自北大中文论坛http://chinese.pku.edu.cn/bbs/th ... ght=%C0%EE%C8%D9%2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7 12:38 , Processed in 0.1171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