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9|回复: 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2)各章重点内容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7 00: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2)各章重点内容解析

           明清小说

第一章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
    (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
    (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神话对古典小说的影响:

    (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
   (2)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对古代小说的影响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第二节 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志怪小说的特点:

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
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

  志人小说的两方面内容:

1)写社会人物的传闻轶事,如《世说新语》;
2)记载诙谐幽默带讽刺意味的滑稽故事,如《笑林》。

  唐传奇和明传奇的区别:

    唐传奇文言短篇小说;明传奇长篇戏曲。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
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

  唐传奇的题材内容:

1)爱情婚姻,如《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等;
2)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如《虬髯客传》、《红线传》等;
3)梦幻,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第三节 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话本的概念


  话本小说的特点:

(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3)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特色;
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
(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
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

1)爱情婚姻,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等;
2)公案故事,如《错斩崔宁》等;
3)英雄好汉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四节 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明清小说繁荣三个标志:

1)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作家辈出,名作如林;
3)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

  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

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
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
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
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
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明清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

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
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
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
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
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
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近代小说的特点:

1)数量多;
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
3)艺术上比较粗糙;
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

  形成近代小说特点的原因:

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
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
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

第五节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思想传统:

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艺术传统: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的传统;
2)精于艺术构思的传统;
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的传统;
4)讲故事的传统;
5)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6)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的传统;
7)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的传统。


第二章《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的版本:嘉靖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毛氏父子评改本。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的形成:

    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罗贯中承认并吸收到作品中,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

  拥刘反曹思想的表现:

    以蜀汉为中心展开艺术构思,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刘备和曹操的形象塑造。

  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

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
2)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3)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忠义思想的内涵 忠义思想在关羽和诸葛亮身上的表现


  曹操形象的特征

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刘备形象的特征

既是一个理想化的仁君,又有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基本特点-虚伪。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和成就

丰富、深刻、生动。

    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力局面基本形成;
3)彝陵之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衰亡。

三大战役的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都是弱者战胜强者。
不同处: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 赤壁之战中对战争谋略的突出。


第三章 《水浒传》

  英雄传奇小说 《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繁本的版本系统

   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本)、七十回本(又称贯华堂本)

  《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

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

  《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

1)后者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恶行,而《水浒传》所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封建统治网。
2)后者所写多是个人的反抗,《水浒传》则歌颂集体的反抗。
3)后者所写的反抗者,多是因 自身受到压迫而反抗,《水浒传》中的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受迫害而反抗。

  招安描写的思想矛盾:

作者一方面热情歌颂梁山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的正义性,一方面让他们接受招安;在肯定招安道路的同时,又写出了招安导致的悲惨结局。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是:
1)农民阶级自身的认识局限;
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
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
4)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李逵、鲁智深、武松形象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如武松打虎,既作了艺术的夸张,又并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2)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第四章 《西游记》


  取经故事的演变


  《西游记》内容的三个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3)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孙悟空的形象:一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表现为:1、他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2、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3、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4、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


  孙悟空的思想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a、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b、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碍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


  《西游记》的现实性:《西游记》虽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但仍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这表现在:(1)在写《西游记》中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3)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这些奇异幻想的特点是:a 奇幻描写不是为了渲人耳目,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b 这些幻想虽然看似异想天开,但是并非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是有现实生活的依据的,都能在奇幻中透露出生活气息。(2)奇趣。《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将的一部,其奇趣首先跟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如孙悟空身上的猴子属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


  《西游记》的童话性质表现在:(1)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2)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体现出的乐观强调,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


第五章 《金瓶梅》



第六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的概念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1 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2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 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如对情和人欲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商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对传统贞操观念的蔑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在思想界和社会上的传播;(4 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1 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商人牟利致富的心理。(2 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3 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1 杜十娘形象的塑造:杜十娘轻财好义的思想品格;杜十娘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杜十娘的聪明机智;杜十娘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斗争精神。(2 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设计安排了李甲父亲李布政这样一个人物,虽未出场却处处让人感受到他对杜十娘命运的影响。(3 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院中姐妹送来的百宝箱的细节,一方面为下文的沉江预作伏笔,另一方面表现杜十娘的机警老脸和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热切坚韧的追求。


  第七章 《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生活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1)蒲松龄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弊端和腐败、对落地士子的痛苦有深刻的体会,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2)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首先,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


   其次,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 和思想基础。再次,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最后,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4 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既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传说,创作《聊斋志异》的好机会;又使他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使他能够在《聊斋志异》里充当人民的代言人,表达人民的爱憎情感和愿望要求


  《聊斋志异》的创作目的:借神鬼狐怪的故事抒发自己的孤愤。

  《聊斋志异》的版本:手稿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本、三会本《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包括:(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 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各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 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是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 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 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 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 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a 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 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5 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6 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体现在:(1 兼具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以分为三类: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b 志怪短书;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 2 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3 曲折奇峭的情节美。《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4 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5 雅洁明畅的语言美。《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色,表现在: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第八章 《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儒林外史》第一回借王冕形象体现出来的思想倾向:(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2)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儒家的孝悌信条。(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


  《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批判,概括为:(1)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2)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3)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4)《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5)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


  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1)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2)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范进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3)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


  《儒林外史》的讽刺内容:(1)科举考试和热衷科举考试的士子;(2)科举考试制度孕育出来的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假名士;(3)从上到下昏庸腐败、欺压良民、草菅人命的官吏。(4)地主恶霸、乡绅富商的丑恶嘴脸和种种罪行。


  《儒林外史》中肯定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1)人物描写上,a 从不孤立地写人物,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 B 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 2)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3)语言上,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人物的语言也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第九章 《红楼梦》


  曹雪芹的身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1)曹雪芹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2)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3)曹家的衰败使他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深切的感受,对社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有深刻的体察。这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4)曹雪芹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杰出的才华,都在《红楼梦》创作中有所体现。


  《红楼梦》的版本:脂评本、程甲本、程乙本


  对后四十回的评价: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中宝黛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


  《红楼梦》对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的揭示:(1)揭露贾家依靠煊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对贾府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是对这个贵族之家罪恶和衰亡原因揭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3)贾府末世弟子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落的重要原因。(4)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是这个贵族之家衰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5)统治阶级内部日趋激烈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贾府衰亡的重要原因。


  《红楼梦》的思想局限:首先,曹雪芹虽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但他并不否定封建制度,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还怀着很深的眷恋;其次,书中充满了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情绪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这种局限实际上是一个从封建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而又不能与其彻底决裂的叛逆者的局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很幼弱的反映。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成就:(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特点: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十分真实自然;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看似琐细在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红楼梦》的语言特色:整体语言风格的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叙述语言的准确传神;人物语言的生动精彩,富于个性化。


  

第十章 晚清的谴责小说

  晚清小说的特点:(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


  晚清小说创造发达的原因:(1)社会的、时代的原因,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爱国作家以小说为工具,揭示社会的丑恶面目和国家的危亡局面,以促进群众的觉醒。(2)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了对社会有改革之志的作家的创造热情和自觉意识。(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4)翻译小说的影响。这时期的翻译小说侧重“政治小说”和“侦探小说”,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味都比较浓厚,这也影响了新小说的创作。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题材内容: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丑恶,描写封建官吏三个特点,即贪、骗、媚。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题材内容的特点:(1)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比较宽广,其中对上海十里洋场中种种离奇古怪的景象和一批厚颜无耻的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的揭露尤为深刻。(2)反侵略反汉奸的爱国思想比较突出和鲜明。


刘鹗《老残游记》的思想内容:(1)愤世的情感,爱国的情感;(2)救世的胸怀和眼光,对酷吏和宋儒理学的批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1 02:00 , Processed in 0.0693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