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虎子

北大清华等校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6 09: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田芳登“讲坛”和评书娱乐化

作者:韩浩月
来源:韩浩月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5b04c01000d5m.html


评书大师单田芳将上《百家讲坛》开讲林则徐,这个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媒体一阵哗然。盖因《百家讲坛》在一些人眼里属于学者教授的专场,而单田芳却是一位职业说书人。



    任何人都说不出反对单田芳《百家讲坛》开讲的理由,论资历,在广播中为三代人说书的单田芳比易中天成名要早;论影响,单田芳说的《三国》、《隋唐》、《明英烈》、《白眉大侠》在民间要比易中天的《品三国》影响要大的多;论方式方法,易中天、纪连海等在《百家讲坛》用的手段都是单老先生玩剩下的。《百家讲坛》的领导没必要再有什么顾虑了,这档节目已经足够娱乐,单田芳上《百家讲坛》只能给这档栏目增光添彩。


  作为流行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培育出了十代演员,其中刘兰芳、单田芳因为说过《岳飞传》、《三国》等名作而曾红极一时。网络上曾流行过一阵子“1970年代人最难忘的儿时记忆”回忆潮,绝大多数人都把听评书和看小人书、弹玻璃球等并列为童年最难忘的美好回忆。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实在太快,在我们还没有足够接受过程的时候,最具民间口头文学特征的评书和相声一道沉寂了,评书甚至比相声还要寂寥,相声起码每年还能在春节晚会和各电视台黄金时间露一下脸,而评书已经彻底被便边缘化了。



    在电视未普及之前,广播里的评书堪称一道娱乐大餐,现在的评书听众,大多还是当时留下来的忠实听众。评书的没落,不是因为其自身原因,而是和传统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一道为现代观众和听众所抛弃。评书的魅力还在:在评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糟粕的确曾经存在过,但经过历代评书艺人的积累和沉淀,评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散发着光泽的奇葩。评书语言的光辉足以让人领略它的独特之处,比如《野猪林》中描写两个贪吃的公差:他俩举起了迎风的膀子,旋风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垫住了底气,抽开了肚子头儿,甩开了腮帮子,吃的鸡犬伤心,猫狗落泪。这样的描写幽默风趣,充满了民间智慧,是真正“立起来的语言”。



    和相声有捧哏逗哏不同,评书的精彩程度完全依赖播讲者的功底和发挥,这种单一性也使得评书更接近个人艺术,群体之间的交流少了一些。在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充斥于人们生活中间的时候,大多数评书演员选择了默默退场,与他们手执折扇和醒木时的神采奕奕相比,在如何为评书谋得发展前景上却显得过于低调。这些年来,除了单田芳比较乐于和新媒体接触外,少见有其他评书艺术家活跃起来。任何艺术形式都要与时俱进,评书想要再次走入百姓的娱乐生活,完全可以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和表现方法,比如北京交通台有一档节目就采用评书的方式来播讲交通状况,很是新颖有趣,评书艺术家应该有开阔的合作心态,把评书这门艺术嫁接于生活和时代之中,单田芳开博客和上《百家讲坛》,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在单田芳的博客上有这样最新的一篇文章,《评书的未来大有希望》,内容说的是他到成都市担任“寻找小说书人”总决赛评委工作时所感受到的群众热情,以及小选手的出色表现。评书的未来的确是有希望的,它的希望在于群众基础,也在于接班人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但也应意识到,有群众基础不等于评书可以在短时间内再次繁荣,有接班人不等于他们能担当起振兴评书的重任。想要评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还尚且需要“老将”亲自出马,以集体的力量让评书重新融入人们生活中去,借助于网络、电视包括《百家讲坛》这样的平台,不失为明智之举。



    单田芳上《百家讲坛》未必是颗灵药,但和《百家讲坛》的合作却会是双赢的结果,《百家讲坛》可以以此保持、提升自己的收拾率,单田芳可以利用《百家讲坛》的影响力让人们再次重温旧梦,见识老说书人的风采。评书进《百家讲坛》只能娱乐化而不能学术化,评书艺术家的魅力即便在这样具有影响力的电视栏目中也只能更加张扬而不能有所收敛,如何娱乐化,这需要双方都有所慎重。有人说易中天的走红是评书复兴的象征,这显然夸大了易中天为评书做的贡献,真正的评书复兴还要从单田芳开始,走上《百家讲坛》,有可能会成为评书复兴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发表于 2007-9-6 1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书演员上百家论坛,单田芳并不是唯一的一个。
报载,说湖北评书的著名演员何祚欢将要在百家讲坛讲《水浒》,何祚欢本来是中学语文老师,跟刘心武的职业一样。他考证武汉方言词“麻木”(三轮车)的来历一文,替我省了好多口舌。因为我知道其中有个阶段是“麻木的士”,可是我的同龄人都坚决否认这个词曾经在武汉出现过……而何老师的文章就记载了这个阶段。
发表于 2007-9-7 1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余先生

"麻木的士"是什么?
发表于 2007-9-7 1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木”是武汉对三轮车的俗称,对其来源,解释的不少,都近于胡说八道。何祚欢老师 的解释才是真正有根有据的。我原来也写了东西,后来发现何老师的文章早已发表,无奈报刊上依然有许多谬论。

武汉人称嗜酒过度者为“酒麻木”。
过去踩人力三轮车的人,皆习惯饮酒解乏,故多被人目为“酒麻木”,简称则是“麻木”。
八十年代,出租汽车进入武汉,且引入港式译名“的士”,因收费昂贵,被市民视为奢侈享受,而普通市民多借三轮车作短途代步,因而称三轮车为“麻木的士”,意思是“酒麻木驾驶的土出租汽车”,是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
后来“麻木的士”又简称为“麻木”。
几年前武汉已经禁止三轮车载客,所以这个称呼也快被人遗忘了。

此外,请“深涧聆鼓 ”看看《长沙话的“喋”》,因为有人提出了长沙话中其实有两个不同的“喋”,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我不了解实际情况,又急需此资料,请务必指教一下!

[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7-9-7 13:4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3:38 , Processed in 0.0594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