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76|回复: 5

民间传世剪纸纹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9 0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陆浩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http://www.cnarts.net/cweb/



  传说的三皇之首伏羲氏就诞生在甘肃境内的古城纪。这里也是黄帝族早期主要活动的地域之一,东部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文化底蕴极为丰厚。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孕育和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彩陶,绚丽多彩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被誉为新石器时代世界彩陶之冠,而秦安大地湾发现5000年前仰韶晚期居址地画,被视为我国最早的民俗画。从汉代起,丝绸之路贯通甘肃全境,甘肃成为欧亚大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外文化的重要交汇之地。甘肃自古以来,有众多的民族在这里聚居。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发展塑造出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艺术,现已被世人所瞩目。甘肃另一文化宝库,就是分散在广大城乡、活着的、有生命力的宝藏——民间美术品,皮影、剪纸、刺绣、荷包、石刻、砖雕、木雕、面花、木偶、纸扎,农民画、……这些民间美术宝藏是我国数千年文化艺术长河的载体,是甘肃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艺术瑰宝。它质朴,纯真,丰富多彩;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不断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根”与“源”。这些大量的、极为丰富的远古文化遗存,完整地保存了我国极其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风情,保存了我国先民们传统的哲学、美学、艺术和造型艺术体系,为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提供了许多可追溯和借鉴的信息,被学术界视为极其宝贵的“活文物”。甘肃的民间美术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艺术珍品,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贵的资料,是伟大的敦煌艺术产生在甘肃的根源和沿袭,显得更为珍贵和难得。

       庆阳教师王光普,从1958年就开始深入到甘肃东部农村,靠着他微薄的乡村教师工资,省吃俭用,自筹资金,坚持 40多年,进行甘肃民间艺术的收藏和研究。可以这样说,他牺牲了自己所有假日、业余时间,一心扑在这一民间美术研究收藏事业上。除了“文革”期间他受到冲击被打成“黑帮”,在农场劳动锻炼搁滞了数年外,四十多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他拜访了甘肃东部5000多名民间艺人,收藏了近10万件有研究价值的民间美术品,记录了近30万字的文字考察笔记。他还在自己家里的窑洞、学校的旧教室、家中放煤炭的小房子内,办起民间艺术陈列展览室,并写文章在国家、省、地报刊杂志上介绍甘肃民间美术,使得甘肃民间美术驰名国内外,受到国内外专家教授极大的关注。他本人被记者、学者称为“甘肃民间美术的代言人”。美国的罗熙、托尼,日本的德田顺一,法国的吉莱姆,英国的哈得曼、燕珊等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陇东考察和专访。在国内他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副院长李锦璐和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曹振峰,中央、西安、南京美术学院教授画家杨先让、李倚、冯真、靳之林、杨学芹、王宁宇、张道一、王树村等艺术界权威人士的重视。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超负荷的工作,特别是经常深入到偏僻的山区,吃饭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一天吃不到饭,使得王光普1994年身患胃癌住进医院,做了胃切除手术。出院后不到半个月,他就继续搞起他的民间艺术收藏研究工作。他卓越的成绩,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1996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王光普先生授衔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由于长期忘我工作,1998年,他的胃癌和胆结石再度发作,在庆阳地区领导同志的关照下,他第二次住进了医院,对胃和胆进行全摘除大手术。出院后不到半年,年逾花甲的王光普,支撑着极度羸弱的病体,靠着乐观、执著和顽强,一边和病魔作斗争,一边再度投入到民间艺术研究之中。他自己深知胃癌病魔的危险性,也知道生命给予他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因此,他一边治疗,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整理自己收藏的民间艺术品。他拒绝了国内许多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单位与个人对他收藏品的高价收购,决心让甘肃民间艺术回归生它、养它的土地。他找到了甘肃省黄河奇石馆宋志刚同志,将自己珍藏的皮影5000件(长度达2000米)、神怪傩面5000件、脸谱5500幅、剪纸10000余张、石刻100余件、木偶头100余个、刺绣500多件、木版年画等10个品种实物珍品,用汽车拉到兰州,让黄河奇石馆收藏,建立一座甘肃省民间艺术馆。

    在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宋志刚的大力支持下,王光普带病整理出了《古文化符号破译》、《北豳神怪皮影》、《甘肃传世明清皮影线谱》、《人类童年时代的吉祥物——荷包与刺绣》、《甘肃历代传统民间石刻》、《时令面花》、《吉祥如意的甘肃砖雕》、《豳地傩面》、《远古神韵——传世木版画·木雕精品》、《生命生殖崇拜与远古图腾——民间传世剪纸纹样》等10余种“甘肃民间美术、民俗与古文化”丛书。此套丛书用数千幅实物照片,20多万字,全面介绍了甘肃民间美术。丛书被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列为重点出版计划,将陆续出版。该套丛书的出版,在内容上详细纪录了甘肃传统的民间风情文化、远古图腾文化、古老的历史文化,清晰地剖析了民间美术如何得以保存和延续的轨迹,可清楚地看出民间美术造型和我国传统绘画造型与西方写实绘画造型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也可以找到齐白石、徐悲鸿、古元、力群、王朝闻、张仃等老一辈艺术家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如何借鉴学习民间美术,进而创造出具有东方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艺术品的“根源”。

  甘肃省民间艺术馆的建立,将是我省民间美术品的大展示,它与《丛书》的出版融为一体,更是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受到省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与支持。他们认为甘肃的文化艺术有两大体系,一是敦煌艺术;二是甘肃民间艺术。我也有同样的心情,祝这一事业有成,越办越好。


  当我们打开此套丛书,会把我们带进遥远的历史,会把我们再度引向童年时代:每当逢年过节,母辈们忙碌着用刺绣品、花衣裳、虎头帽、兽头鞋打扮我们,我们都沉醉在美好欢乐幸福的时刻,有的手拿玩具,有的头戴兽形面具,在红红火火色彩鲜艳的传统剪纸装扮了的窗户、门庭院落之中,口中吃着美味可口的面花馍馍,与摆放在房间里窑洞中的花纸缸,贴在墙上、粮囤上、柜箱上的红绿传统剪纸,相映成趣,我们沉浸在民间艺术的殿堂之中,尽情欢乐,尽情歌唱……这种美好的回忆,也正是民间美术伴随我们成长的真实写照。这些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用来表达自己热爱生活,表达劳动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幅幅画卷,它是劳动者共同栽出的艺术大树。祝愿长卷越续越长,祝愿民间艺术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美在人间”,“美之源泉”是我国古代哲人赞美民间艺术的词语,也是民间美术在中华民族艺术海洋中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真谛所在。我由衷地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甘肃的民间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世人了解远古神秘、厚重、古朴、丰富、隽永的甘肃民间艺术。我十分愿意和这些同志共同为宣传甘肃、建设甘肃而不懈努力。



                                                               (提示: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及详细说明           


梅花形剪纸
忍冬形剪纸
双鹿与塔
菩萨立像
佛塔
群塔与鹿
持幡菩萨立像
纸花
纸花
纸花
纸花
门神剪纸——雄鸡、蝙蝠
门神剪纸——娃娃骑鸡
送穷花——富贵龙
送穷花——吉兽进宝
送穷花——狮子滚绣球
送穷花——骆驼驮的聚宝盆
人类始祖像之一
 

人类始祖像之二
人类始祖像之三
人类始祖像之四
燎疳娃娃
金牛图
春牛
祈雨青蛙(阴阳青蛙)
扫天娃娃
扫天婆婆
送病娃娃
七彩人之一——太极娃娃
七彩人之二——三魂齐全
抓钱娃娃
送病纸人
蛇盘兔
八卦催生娃娃
喜女娃
喜男娃
  
   
概   述
生命、生殖崇拜与远古图腾
                      ——民间传世剪纸纹样概述
  人类在童年时代的生命崇拜和生殖图腾观念意识,始终是原始人们从事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这种原始人类的群体意识集中体现在现存的传世剪纸纹样中。作为民间传世剪纸的作者,大多是广大劳动妇女,她们从小就开始跟妈妈、奶奶和农村的巧手学铰窗花,学着用灯熏窗花底样,后来成为剪纸能手。一把剪刀铰到老,生命终止时才是艺术活动的终结。古老的民间传世剪纸纹样,始终紧紧扣住了人类生存和繁衍这两个主题,结合古老的风俗活动仪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传世剪纸纹样具有远古时代的文化烙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成为民间传世剪纸艺术的另一特点。剪纸是甘肃省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用五彩缤纷的剪纸美化自己的屋舍,屋舍里外都贴满了剪纸。贴在窗户上的叫窗花;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窑洞里炕窑处的叫炕窑花和炕围花;贴在窑顶、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还有箱柜花、粮囤花、纸缸花、灯笼花、枕头花等。她们用传世剪纸把自己的居住处打扮成红红火火欢乐的剪纸艺术宫殿。遇到结婚喜庆日子,新房里贴喜花,门楣上贴吊帘花,馈送礼品上贴礼花,陪嫁柜底放压箱剪纸花,在祝寿时寿礼上要贴寿花。总之,传世的剪纸多与喜庆佳节、婚丧嫁娶、庙宇圣诞、祝寿赠礼、乔迁庄舍、镇邪驱祸、保护童年娃娃平安成长、祈求风调雨顺、保护庄稼丰收等隆重的祭祀和庆典活动仪式相结合,俗称这类民间传世剪纸纹样叫民俗剪纸。这些民俗剪纸色彩鲜艳、造型拙朴、构思奇特,件件都会使你陶醉,会让你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探索心情;件件都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会使我们格外增添一种“探天地之谜,索真善美之源”的心念!这类剪纸表现形式独特,造型纹样固定,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它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原始图腾和古老民俗的实物见证。


喜花
盖红盖头的女娃
阴阳喜娃
喜花之一
喜花之二
莲中包籽喜花
坐帐花
鹿头花
生命之树
鹿鹤同春
鹿头莲花树
松树娃娃
瓶生娃娃树
生命花树
欢天喜地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登莲
花儿怒开的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养鹤
鸟围抓髻娃娃
鹭鹤探莲
凤凰戏牡丹
莲中站子
鹭鸶绕娃娃
娃娃登塔尖
坐籽牡丹
鹭鸶卧莲
娃娃骑莲
鱼儿咬莲
鱼儿钻莲盆
鱼儿绕莲
百籽石榴花
莲生寿桃
阴性女娃
福寿娃娃


阴阳娃娃
神鱼瓶
娃娃骑莲捉鸟图
催生花
鸟生蛋图
葫芦生百子
老鼠贼、鼠吞葡萄
青蛙百子图
生命之根
女娃莲花
生命之根
女娃莲花
莲籽树
莲内吐籽图
莲内吐籽图
吐子花
莲花怒放
海棠花怒开
鱼钻莲盆
肚中大莲花
莲盆种籽
公鸡啄蚰蜓
公鸡吃蝎子
娃娃骑公鸡
农夫锄蝎子
驱邪神神
驱鼠疫婆婆
镇宅福虎
龙虎避邪神兽
猴王降妖魔
喜鹊角花
牡丹鼠子团花
金玉满堂
石榴
福寿娃娃团花
梅花角花
马西林

  最近,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甘肃民间美术、民俗与古文化”丛书,他们邀我写跋,我欣然接受。这不仅因为我对土生土长的古老的甘肃民间美术由衷地喜爱,而且我还和主要作者相识近20年了。

  王光普同志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民间美术业余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民间美术事业的痴迷者。为了挖掘研究甘肃文化,收藏我省民间艺术珍品,他不花国家一分钱,全靠自己微薄的工资,多年来成果颇丰。早在1958年,他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在民间艺术领域辛勤耕耘,发掘研究收藏近10万件民间艺术珍品,记录了30多万字的文稿,编辑出版了数种民间艺术书籍,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介绍甘肃民间艺术的文章。他还是一位热心弘扬民间艺术的宣传员,曾穿针引线推荐甘肃环县民间皮影戏到意大利访问。作为一个胃癌患者,胃已做了切除手术的 60多岁的老教师,自发地挖掘祖国文化艺术宝藏,不知牺性了多少个休息之日,熬过了多少个艰难的日日夜夜。他这种对民间艺术事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使我十分敬佩!

  在甘肃文化遗产中有两大艺术体系:一是敦煌艺术,一是甘肃民间艺术。特别是甘肃境内,至今还散在地存活着如傩面、皮影、剪纸、刺绣、荷包、石刻、砖雕、木雕、面花、木偶、纸扎、脸谱、农民画、木版画、泥玩具等古代民间美术的“原始生态”,在民间艺术与民间风俗中仍然保存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极为丰富的远古文化遗存,完整地保存了我国极其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和远古的民俗风情,被专家学者称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民俗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源”,这也是甘肃省文化资源的又一富矿。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一步步实现,古老的民间艺术不可避免地将很快消失,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代民间艺人群体与民间美术拥有地,用不了多久也将很快消亡。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着“情系西部圣土,解读古老文明”的宗旨,抢救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非常重要,任务非常艰巨。这套丛书的出版,将是对甘肃省民间美术。民俗与古文化精品的一次大展示,对于挖掘我省民间艺术瑰宝,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它将伴随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更加辉煌的篇章。


绣球团花
大寿桃
窗格花
窗格花
四格老虎窗花云子熏样
玩童熏样
兰窗花云子熏样
梅窗花云子熏样
山羊
竹窗花云子熏样
戏剧人物窗花
梅花鹿
四格团花云子(鹿喜梅)
枕顶花剪纸底样——狮子滚绣球
枕顶花——梅鹿闹牡丹
阴阳娃娃
太极福寿图
太极牡丹福寿图
生命崇拜图
鱼娃
人面鱼
白石山出猴
石山生猴娃娃
人狗同生
鱼变娃
人头龙
梅花鹿
五抓龙
双豹攀塔
镇宅虎
莲生娃娃鱼
狮子
双身虎
狮子吞兔
人头鱼
降龙图
龙凤呈祥
牛郎与织女
麒麟送子图
老鼠嫁女
王祥卧冰
寿星图
状元折花
行孝图之一
娃娃骑鱼
狮子踏金瓜
状元祭塔
互赠娃娃鱼
鹤寿图
长寿图
仙人拱寿图
福寿图
竹梅双喜图
双喜临门图
龙凤呈祥
双喜图
忠心无二图
石榴花鱼
万福不断头图
寿花图
石榴捧佛手图
万福图
计划生育好
放牧
养鸡户
走亲戚
赶集
喂猪忙
放牧
蛋鸡抓髻婆婆
早生贵子
马戏团演出
耕地
养兔人家
洪福天降图
娶亲队
舞狮子图
农家乐
大黑猫
动物剪纸——雄虎与幼虎
雌雄狮子
单幅多内容连续剪纸:孝顺图
猫捕鸟

虎鹿
作者简介
  
     王光普,1937年生于山西闻喜。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衔“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1996年创制的皮影《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演义》、《西游记》被台湾霍克国际艺术珍藏馆收藏,授衔“皮影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晚年患病,定居兰州。编著有《北豳神怪皮影》、《人类童年时代吉祥物——刺绣与荷包》、《生命生殖崇拜与远古图腾——民间传世剪纸纹样》等书。并与宋志刚合作筹建甘肃民间美术博物馆。

  王辅民,1961年生于甘肃庆阳。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现供职于兰州画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1999)、中国画三百家展览(1999),获“甘肃省第二届敦煌文艺奖” (1998)、“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2000)。出版有《王辅民画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09: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评论
剪纸是民间造型艺术的基础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靳之林
  
我国北方有句民谚:“生女子要巧的,石榴杜丹冒铰的。”冒铰,就是剪纸能手不需要画样子,拿起剪子就能随意铰出各式花样来。人们称赞她们为“花儿匠”,这是北方人们评价巧女子的标准。铰花巧手,自然也是绣花巧手、画花巧手、提面花和泥塑的巧手,可谓一巧百巧。
  剪纸是民间造型艺术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民间造型艺术的素描。如果说西方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素描,那么中国民间造型艺术的基础就是剪纸。剪纸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中国北方农村妇女都会剪纸。一般女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剪花,一把剪刀剪到六七十岁。因此剪纸的选型,刺绣的色彩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就形成了农民画的基本风格。

  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剪纸的创作,有着自己的独特审美意识。它既不是西方传统观念的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是现代观念自然形态的夸张变形,它是几千年我国民族心理意识的审美观的表现。例如:他们剪老虎不是自然形态的老虎,而是意识中胖乎乎的艾虎,以他们的意象装饰在艾虎身上。像《吉(鸡)庆有余(鱼)》、《金鸡探莲花》的创作,都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通过特定的形式,表达着作者的意愿。

  民间剪纸的作者,大多是乡村的劳动妇女,因此他们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纯真的感情,所从说,良间剪纸是最朴素、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

  中国民间剪纸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它是民族艺术之源和魂。因此一张民间剪纸不仅仅是一张剪纸,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内涵的中国民间文化的浓缩,是打开中国民间文化宝藏的一把全钥匙。对它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一门艺术门类——剪纸艺术本身的价值。而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看我们美术工作者都应该向民间艺术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艺术素养。

  这本书中近万字纪录文字和200余幅民俗剪纸,是甘肃省王光普同志长期生活在农村,从1958车开始搜集民间剪纸,花费了40余年,在数万件剪纸中精选出的传世绝品,它是研究我国古文化、古民俗、古图腾等方面难得的珍贵资料。此书是王光普1994年患胃癌重病后,和病魔作斗争的产物,是一部很值得专业美术工作者与专家们阅读的好书。王光普为光大祖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奋斗精神,实在是可歌可颂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0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中国画家继承、发展与应用民间剪纸艺术的道路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杨学芹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早扎根于民间艺术并吸收民间艺术滋养,改变艺术风格的是抗战时期解放区的艺术家们。当时,中国艺术家处在民族革命战争的洪流之中,艺术的象牙之塔被反抗侵略的斗争浪涛冲垮,不少人奔赴延安“鲁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导艺术家走出“鲁艺”,深入到农村、部队,实现与广大工农兵结合,化“小我”为“大我”的理想。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战斗生活给艺术家以激情,以灵感。美术家在农村老乡家里发现了窗花剪纸艺术,立刻被那简练、纯朴的风格所吸引,并尝试着创造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古元就接受民间的审美观念,创造了一批明朗、单纯、浑朴的木刻作品,改变了欧洲明暗色调创作的画风。这一突破,写下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页章。这个时期版画家力群与民间剪纸艺人合作剪纸《织布》,沟通了艺术家与民间横沟。

  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时不可能对民间艺术作全面的发现和研究。但欣赏收藏民间剪纸的画家却大有人在。江丰、艾青、王朝闻、张仃等老前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作了楷模。

  全国解放,年画艺术首先得到复兴。很多专业艺术家从事新内容的年画创作,有的还借鉴了剪纸的形式。但是,艺术家尚未注意民间艺术美术的更为广阔的天地和它的文化价值。

  形成学习、研究民间美术的热潮是在八十年代。国家实行全面开放政策之后,西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撞,特别是在大学、艺术界热衷效仿西方现代艺术诸流派的热点低落之机,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之时,不少艺术家自然把目光转向民族民间美术,并且很快地改变着画风,使其有原始味、民间味。其中不乏有形式新颖的作品出现。但是,表象地移植、组合、模仿,缺乏内在生命力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不受冷热思潮的左右,对民间艺术一向怀有深情的有识之士,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发现、发掘、整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由此引起政府、最高艺术学府的重视,从而有组织有领导地进入全面认识研究民族民间美术的时代,也是进入恢复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地位的时代。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民间美术系,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定。

  这个系把学习研究民间美术,创造新时代的艺术作为宗旨,通过“请进来”——请民间艺术家来讲授表演技艺;“走出去”——师生到农村采风,民间艺术家与现代专业艺术家开始平等地交流、学习。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扭转了表面的猎奇倾向,首先从感情上、观念上理解民间美术,抓住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文化意义,研究其造型观念、形式、手法,即在吃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把民间美术精神和艺术语言浸入自己的审美心灵之中,再进行创造。

  要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的,它要求:第一,有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或者西方的造型基础,或者东方的造型基础,两者兼而有之更佳;第二,有传统的、现代的文化素养;第三,对民间文化有较深的理解,能熟练把握民间各种造型方法。几个方面又被对时代、人生的感受和艺术的、人格的性灵气质联通,才可能迸发异常的创造力。

  目前,专业作者学习借鉴民间美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民间妇女的艺术为母体或主要滋养,直接表现现代人的人生体验与心态。吕胜中的艺术道路具有代表性。他自幼生在农村,母亲就是剪纸能手,故也学得剪纸的技艺。在高等院校接受严格训练时,并未背弃民间的审美兴趣,在年画创作中,造型、色彩、构图均取民间的观念,有不少佳作。当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深入研究民间美术之后,即被广阔、深厚而丰富的妇女艺术所吸引,并且发现了民间剪纸艺术多层面审美意趣,先在研究生毕业创作中创作了风格独特的壁画《生命之歌》(炳稀),将剪纸的平面形象立体化,增强了生命的活力。继而又直接用大型剪纸,创作颇有气势的现代系列作品:《采风录——陕北篇》、《开花与落》、《魔术与杂技》、《彳亍》、《天地合、万物》、《醒、幻、梦》等,向人们展示了民间艺术与现代专业艺术融合贯通后之惊人魅力。他的体验是,“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方式。否则,即使是‘真秘方’(指传统剪纸方法),也无需在今天去贩卖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近年来,青年画家河北省乔晓光,安徽省杨群又相继到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进修研究生,崭露头角引起艺术界的极大关注。同时在各地也涌现出以谢志诚、罗枫、沈雷、韩伟、王少丰、申沛农、滕延年、秦石蛟、吴润玲、贾四贵、何作霖等剪纸艺术工作者,他们首先拜当地民间艺术家为师,虚心学习这些民间艺术家,热爱生活之美与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之美,在吃透民间造型艺术的(主指传统民间剪纸)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被世人公认的新剪纸。尽管是初步尝试,但引起了剪纸艺术界注视。在民间剪纸研究方面,北京杨先让、靳之林、冯真,天津仉凤皋,南京陈竟,山西段改芳,甘肃王光普,山东鲍家虎、周炳德等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另一种是以历来民间艺匠创造的艺术为主要滋养,表现对历史上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的反思与观照,以彭蠡、邢永川、石景昭、刘永杰、张立柱等为代表。他们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对陕西人民创造的民间美术和古老文化,特别是石雕艺术、画像石艺术、陶俑艺术有着浓烈兴趣,并有深入的研究。邢永川为杨虎城将军造像时,就吸收民间传统武士雕塑手法与气质蕴涵,显著增强了雕像的力度感与体积感,获得成功的艺术效果。彭蠡、石景昭、张立柱、刘永杰在创造大型《丝路风情》时,采取民间皮影、泥塑及画像石、俑像等观念造型,糅民间色彩与唐三彩为一体,造成拙朴厚重绚丽斑斓的审美效应。

  属于两种情况的共同经验是,把双足插进劳动者生活的泥土里,去呼吸,去体验,去发现,让民间艺术的精神、营养渗入自己的血液,自己的灵魂。当然,同时须具备深厚的专业造型基础,富有同化能力。这时,若有突破性的创作,往往必是真情实感的表露。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鹿与塔

五代
敦煌出土的唐朝五代剪纸、纸花(画)
  这里选的剪纸、纸花(画),是敦煌研究院民俗专家谢生保提供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与藏经洞出土的部分图样。《双鹿与塔》、《群塔与鹿》、《佛塔》是红色纸剪成。多是属于功德剪纸,主要用于敬供佛像,装饰佛堂、道场,其构图复杂,有具体内容。还有《菩萨立像》、《持幡菩萨立像》都是水墨画镂空剪纸,它们均是唐朝和五代时期实物,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纹样,这种剪纸与绘画融为一体的纹样,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雕塑泥像的第一设计稿,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另外,《梅花形剪纸》、《忍冬形剪纸》与此窟同时出土的“纸钱”剪纸与“纸花(画)”,均是丧葬用物,纸花(画)也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边缘装饰图案样稿。以上这些剪纸首次披露,填补了中国唐和五代时期剪纸实物的空白,也为中国剪纸史上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这充分说明甘肃民间剪纸的历史极为悠久,剪纸这门艺术在甘肃古代也是极为普及和盛行。
发表于 2007-4-5 0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特色浓郁 好多可以用做设计素材的  很棒!!!!!
发表于 2013-9-5 15: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完美的中国风剪纸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07:15 , Processed in 0.1054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