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立寒秋

[繁简之辩](二)谈我国的汉字简化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1 2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舜华
在线学者

------------------------------------------------------------------------------------------------------

NO.1217202799  RE:詹鄞鑫:二十世纪文字改革争鸣综述 ( 2003-11-17 21:29 )

刘又辛的汉字发展三阶段说:

   “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表形文字”、“表音文字”、“形音文字”这些说法是刘先生提出来的,跟过去的提法不尽相同,有的虽然名称相同而含义有区别(如“表音文字”)。传统的提法是: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这是西方学者针对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发展规律提出来的,认为它们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但这并不符合文字发展的实际情况。刘先生说的是汉字的发展,前提就不同于西方的理论,可以看成是刘先生的一家之言。但我个人并不同意刘先生的“三阶段说”。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已经出现大量形声字,当然还有不少表意文字(大概就是刘先生所说的“表形文字”),所以,称为“以表音文字为主体”好像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当然,刘先生的本意如何,还需要阅读原文之后才能明白,也许我误解了也说不定。
    关于汉字的性质,讨论者也很多(姚孝遂先生曾于1979年提出汉字是表音文字,在80年代初曾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多数学者不同意姚先生的看法)。这个问题还不是文字改革争鸣中直接讨论的问题,也许另外讨论较合适。
发表于 2004-6-11 2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简化问题商讨

作者:湖南电大 王曦
来源:http://61.144.28.99/crtvu/hyywx/hyzt1,2/hzjhwtst.htm
(2002年06月21日)

------------------------------------------------------------------------------------------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汉字也不例外。汉字自产生以来,就同时存在着繁化和简化两种相对的运动。其中简化是主流,是发展的总趋势。

  自清末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陆费逵、钱玄同等提倡简体字以来,围绕汉字简化进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前,南京国民政府曾公布过《第一批简体字表》,旋即废除,就是明证。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于1956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发表《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修订版。但这一系列的汉字改革也在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汉语、汉字通行区内人们广泛而激烈的争论。既有大力支持、热烈欢迎的,也有全盘否定、强烈反对的。

  反对汉字简化的观点有如下几方面:

  1、简化汉字破坏了汉字结构、损害了汉字构字理据。

  “简化字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破坏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很多汉字在简化时没有考虑字形,常常仅是将其视为一个符号。这样做的结果就使的一些字不再适用于六书的规律。”(罗宁《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

  2、简化汉字破坏了中国文化,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

  “肇端于五四的反礼教、反封建的口号从意识形态上造成了现代人与文化传统的隔膜,而现代汉语白话文与简化汉字才切实地隔断了中国文化的承传。经过这两个运动,汉语文言文与正体汉字就由文化的主要载体退化为文化的特殊现象。对于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它们不啻于外语、外文,不经翻译,不经注释,没有师友的指导,民国以前——并非远古——的书籍与文字就不能被流畅地解读。经过这两个运动,中国文化才成了‘传统文化’,‘古代文化’,成了已经死去的东西。”(张钊《简化汉字到底简化了什么》)

  3、采用同音假借来简化汉字是文字发展中的退步。

  “简化汉字恰恰把很多意思毫不相干,而仅仅读音类似的几个字,用一个笔画较少的字来顶替,人为地造成‘别字’的使用。比如,‘只有’的‘只’和‘一隻’的‘隻’;‘頭髮’的‘髮’与‘发展’的‘发’;‘後來’的‘後’与‘皇后’的‘后’;‘干戈’的‘干’与‘才幹’的‘幹’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文字发展中的退步!”(张钊《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4、简化汉字无助于汉字的学习、阅读和书写

  “简化汉字将若干分工细致的字重新归纳成一个多音、多意字,使汉字的字数骤减。从表面上看,减少了学习的总量。但由于多音、多意字的增加,学习单字所要花费的功夫增加了。原则上讲,字越多,字意越单一、固定,普通人学习和使用起来就越容易;而字数少,取意广,功能多、变通,则只适合那些善于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人。我觉得,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张钊《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笔画较少的简体字是否真的明晰度增加、易于辨认,增加阅让速度呢?一位曾是大陆的文字改革专家便承认,笔画差别太小,形体近似的字因而增多,会易于造成辨别的错误,视力也容易疲劳,反而会降低阅读效率。”(世界日报记者王广滇《中文“繁简之争”系列报道》引述反对简体字者的观点)

  5、简化汉字无助于汉字的计算机处理

  “决定性的结论更在电脑输入成功以后,实践证明繁简输入一样快。不论是中国大陆的拼音输入,还是安子介数字输入,或是台湾的注音字母,以及北京的五毛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都可能达到不亚于英文输入的速度。”(彭小明《汉字命运忧思录》)

  6、简化汉字给两岸三地交流以及国际交流带来不便,更加破坏了汉字文化圈的统一性。

  “现在港澳台三地仍然使用正体字,汉外华人读写也以繁体字为主,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汉学界,在用汉字书写时,也大多是繁体字。”“汉字字形统一的问题,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统一问题。……汉字在这些国家最大的使用是,他们的很多古籍都用汉字印刷,当然都是繁体字。这些国家的人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以及传统则必须学习汉字,而且必须是繁体字,否则学了简化字之后还是得学繁体字,才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整理合并异体字和规范统一字形纔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这也就是学界正在讨论的汉字统一问题,我很难想象用简化字去取代它们的汉字,也很难想象用简化字去取代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繁体字。难道将来两岸统一了,还是实行两套文字吗?”(罗宁《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

  赞同汉字简化的观点:

  1、汉字简化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这个结论是以汉字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为依据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小篆又简化成隶书,隶书又简化成楷书。这不断简化的过程反映了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汉字的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字的结构和写法上。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分,写法上图画性消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由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汉字的简化趋势在同一字体内也表现出来。早在甲骨文、金文里,就有许多简体与繁体同时通行的现象,最后常常是繁体被逐渐淘汰,简体则流传下来。楷书的简化更为突出,在通行的两千年内,字形不断简化。”(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2、汉字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

  “简化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显著优点是:笔画少,结构简,字形清晰,分辨明快,比繁体字好学便用。推行简化字对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好处。当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证明了简化汉字是完全符合现代化方向的。因此,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既是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简化汉字和繁体汉字相比,其笔划大大减少了,学习和记忆的难度也就相应地大大降低了。”(林明峰《论汉字简化的伟大意义》)

  3、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简化字在祖国内地广泛推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特别受到初学文化的儿童和成人的欢迎。40多年来,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的现行通用文字的重要部分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已成为联合国使用中文的规范。”

  “简化字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程度不同地在使用着。香港知识界对简化字采取了“繁简由之”的态度。台湾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政府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台湾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华文教学中早已学用我国公布的简化字。其他许多国家在汉语教学中也都学用简化字。可见,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恢复繁体字的路是行不通的。”(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4、简化汉字有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

  “计算机处理汉字又对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希望对横向笔画超过七笔、竖向笔画超过八笔及其以上的字进行笔画减省。”(上海语言文字网《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同中文信息处理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汉字的简化呢?

  我们以为,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地来看待汉字简化,即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评价汉字简化。

  首先,我们应该科学而正确地评价汉字。

  汉字既不是神奇得成了“最有国际通用性”的一种文字,也不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臭狗屎。它只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忠实地担负着记录汉语的功能,与汉语基本相适应。

  其次,我们要正确看待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记载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典籍的忠实记录者。并非中国文化典籍就不能用简体字来记录,而非得用繁体字来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简体本《十三经注疏》就是一个明证。

  再次,我们要区分普遍意义上的汉字简化与某一次具体的汉字简化。

  现在批评汉字简化、反对汉字简化的学者们大都是把矛头对准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一简”和“二简”(特别是已经废除的“二简”,),指出其中的不合理性,然后从根本上否定汉字简化。这种做法是粗暴而错误的。这两次具体的汉字简化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二简”,有很多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最终否定汉字简化这一符合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

  还有,我们要注意将学术与政治划清界限。不能把将学术绑在政治的车轮上前进。

  有些对于汉字简化的批判并不是纯学术的,而是带着政治的有色眼镜。对于这些恶意的批评,我们要擦亮眼睛,分清是非。

  最后,我们要从“一简”和“二简”的推行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简化方案。

  对于前文中有些反对汉字简化的理由,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去思考,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反驳。

  对于现行汉字的简化,我们以为还有必要进行以下一些工作:

  一、有些汉字的笔画还是太多,有必要进一步简化。这与汉字显示的点阵有关。如果笔画太多很多字就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比如现在大家看到的“量鼻”就不是规范的字型。这一方面固然要进一步改进计算机的字模显示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汉字也有必要作出让步,进一步将那些笔画繁难的字进行简化,特别是那些常用字。

  二、汉字进一步简化应在系统性方面努力。比如“盧瀘”简化为“卢泸”,而“廬爐”等简化为“庐炉”。这就是不系统的体现。还有一些不够彻底,如“還環”等简化为“还环”,而“寰”等不简化。

  三、汉字进一步简化就充分考虑简化汉字的字理和字义,尽量少用同音替代和草书楷化等易损害字义、字理的不妥之法。这也是反对汉字简化者主要攻击的一个方面。

  四、现在的汉字简化已不能再局限于大陆本身,而必须放眼于全球的各个汉语汉字使用地区。比较异同,相互妥协,走“中庸之道”(陈建民《中介理论与汉字简化》)。
发表于 2004-6-11 2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字与繁体字--汉语专题疑难问题解析之四

作者:中央电大 胡吉成
来源:http://61.144.28.99/crtvu/hyywx/hyzt1,2/jhzyftz.htm
(2002年06月04日)

-----------------------------------------------------------------------------------------------


  一、什么是简化字和繁体字

  简化字和和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是互相对待的一组概念,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繁体字,就没有简化字,没有简化字,也无所谓繁体字了。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的那些汉字。例如“据、惧、娄、郁、龟、灶、灭”是简化字,而与这些字相应的“據、懼、樓、鬱、龜、竈、滅”是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今天在我们日常文字工作中已经被简化字取代,不再使用,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对象。

  注意简化字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的汉字,有些汉字,从产生之初至今就是那样简单,没有相应的繁体字,它们不能称之为简化字,例如“人、一、二、十、上、下、旦、手、寸、工、戈”等。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也不一定就是繁体字,繁体字的内涵不是指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而是特指为简化字取代了的,已经停止使用的那些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鹪、鹩、蹿、爨、馕、鏊、疆、鼙、鬻、冀”等汉字结构都十分复杂,但不能称之为繁体字。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简化字理解为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也不能简单地把繁体字理解为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

  二、汉字为什么要简化?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雲”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两种势力在相互斗争的:从便于区别字义看,汉字需要繁华,结构复杂些,笔画多些,这样多一些区别特征;从有利用人们日常学习使用看,汉字需要简化,笔画结构简单一些为好。在这两种势力的斗争中,简化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人们创造汉字是为了使用,当然必须顺应民心,适当简化,于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简化字,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简化字,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天不简,明天一定要简,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今天简化汉字,不过是顺应汉字历史发展的要求,把民间流行的简体字搜集起来加以整理而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人们大众使用汉字。当然,文字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我们使用汉字,必须注意规范,个人不能随意简化,而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三、简化字有什么优劣?

  简化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第二,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第三,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第四,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第五,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但也要注意到,简化字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第一,有些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使得繁简对照关系变得复杂;第二,增加了一些形近字;第三,同音代替减少了字数,但有时造成表意模糊;第四,一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能;第五,有些简化字的形体不便于分解和称说。而且简化后,在一定场合又需要使用繁体字,汉字总量有增无减,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汉字的负担。

  同时,汉字的简化也要有度,不能说越简越好,否则区别特征减少,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样的结果同样是不便于运用。例如简化字“几”和“儿”,笔形近似,手写体很容易混同,而原来的繁体字就没有这个问题,试比较:“几-儿”、“几-兒”,很显然前一组混同的可能性要大于后一组。又如“千-干-于”、“己-已-巳”、“土-士”,这几组汉字虽然不是简化字,但它们之间的差别足以说明,笔画过于简单,区别特征少,字形近似,是特别容易混淆地,给使用造成混乱。所以简化汉字要视具体的汉字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说一个字应该简化到多少画以下就好,否则就不好。

  我们教材《现代汉字学》123页就介绍了一种主张,即把所有复杂的汉字都简化到十画以下甚至五画以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非常良好的愿望,但良好的愿望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结局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汉字应该简化到十画以下,理由不外乎这样一些:第一,字体结构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是汉字几千年发展的主流;第二,简化字笔画少,结构简单,同时还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优势明显;第三,现代汉字还有很多字结构复杂,笔画多,应该简化到10画以下,便于运用。但是这样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所以也有反对的意见:第一,现代汉字经过第一次简化后,结构相对已经比较简单,具有相当的清晰度和区别性,不必简化到十画以下;第二,文字简化要循序渐进,保持稳定性,如果不停地简化,反而不利于应用;第三,把汉字都简化到十画以下,势必降低汉字字形的区别,使形近字增多,难以辨认,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因此汉字不宜简化到10画以下。无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其实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虽然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至于汉字时不是要简化到生画以下,哪些字需要简化到十画以下,既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也不能是几个文字学家关起门来研究一下就可以,这还要看汉字自身发展的情况而定,只能顺应潮流,因势利导,相机行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字毕竟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须臾也离不开的工具。

  四、繁体字可以使用吗?怎样使用?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繁体字已经为简化字所取代,属于不规范的汉字(注意不是错别字),因此一般人在一般场合不能随意使用。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当前的一种不良倾向,就是走向简化字的反面,死抱着繁体字不放,不分场合地大肆大量使用繁体字,尤其是现在一些电视剧字幕、商品包装说明等,使用繁体字成风,这是违反我国现行语文政策的,是违反我国公布的语言文字法的,按照有关法规,繁体字只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使用,一般日常使用简化字,繁体字则属于不规范的汉字,当然不能随意乱用。

  1992年12月16日,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工作表彰会开幕式上,当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柳斌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点意见:“一、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化字。二、海峡两岸的汉字,当前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来去讨论。三、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写繁体字,还是写简化字,应尊重作者的风格和习惯,可以悉听尊便”。

  简化字今天已经是取代繁体字成为正体,属于规范汉字之列,而繁体字则是属于不规范的汉字。我们今天日常使用汉字,字形和笔顺要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公布的7千个汉字为依据,而繁体字是不在这7千个汉字之列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繁体字是于法无据的。只有一些特殊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例如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历史、考古学、古文献学等课程相关的书籍,书法美术作品,已经注册的商标,老字号,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的涉及汉字的道具,对台港澳的宣传等等。

  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还要注意二者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有些简化字合并了别的繁体字的意义,代表了几个字,这个时候,如果需要使用繁体字,就要注意不要简单对应,而要查阅字典辞书,不要弄错,闹出笑话来。例如“面”用于表示面颊、面容、方面这样的意义,“麵”用于表示面条、面粉这样的意思。汉字简化后,“麵”废除了,其意义合并到面字中去了,当需要使用繁体字时,在“面颊、面容、面谈、面对面”这样的词语中要使用“面”,在“吃面、面食、面粉”这样的词语中要使用“麵”。可是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繁体字简化字简单对换就完了,所以就利用现在电脑的自动转换功能把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例如一盘我国古典音乐的CD唱片,将古曲“十面埋伏”写成“十麵埋伏”,按字面意义解释开来就成了十碗面条的埋伏,令人啼笑皆非。类似这样的错误,在商品包装和影视剧字幕上,可以说比比皆是,例如将“皇后”错为“皇後”,“出發”错为“出髮”,“头髮”错为“头發”等等,本想显示水平,结果弄巧成拙,露了大怯。我们学习简化字和繁体字,一定要注意不犯这样的错误。

  五、简化字在国际上有什么影响?

  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作为记录汉语的现代汉字,其变化自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简化字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简化字的公布首先得到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响应。

  新加坡1969年公布了502个简化字,绝大部分与我国的简化字相同,不同的只有67个;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公布了《简体字总表》,收简化字2248个,其中有10个是我国没有简化的,其余的与我国1964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相同;1976年,新加坡教育部对《简体字总表》进行修订,删除了我国尚未简化的10个汉字和67个异体简化字从而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相同。

  马来西亚汉字简化工作稍晚于新加坡,于1972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研究拟订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使用的简化汉字,1981年2月出版了《简化汉字总表》,收简化字2238个,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上述两个国家,改革简化汉字虽然走了一段路,但最后实际上是采纳了我国的简化字。

  泰国最初一律不准兼教华文的学校用中国的简化字教学,后来联合国接受了我国的简化字,国际上也都承认,于是泰国政府取消原来的限制,允许部分兼教华文的学校教学使用,1983年12月又宣布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以教学。

  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推行简化字,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两岸四地经济文化的越来越频繁的交流,随着交往的加深,汉字早晚会统一起来的,书同文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两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汉字整理工作,大力推行小篆,彻底改变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混乱局面,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封建社会都能做到的事,而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就更能做到了,也更应该做到。面对今天我国几地汉字异形的状况,许多有识之士都发出呼吁,热盼统一汉字,以促进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

  六、现代汉字还可以继续简化吗?

  关于汉字要不要进一步简化的问题,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这从我们网上讨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实际上对于简化字与繁体字也有种种不同的观点,我们主张大家结合个人实际来进行研究,深入认识,重在弄清楚这方方面面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对于汉字是否需要进一步简化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论的,主张简化汉字的就认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现代汉字也不会例外,而且现代汉字结构复杂,笔画多,难记难写,有必要简化,比如像“爨、罐、齉、齑、冀”等汉字,笔画多,结构还比较怪异,难以掌握,而简化字结构简单,有利于学习掌握,所以汉字有必要进一步简化。

  反对汉字进一步简化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认为,为便于运用,文字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性,不断简化破坏了文字的稳定,不利于应用,比如现在刚推出的字典辞书就得重新编写,电脑的字符集也需要重新编码,这些工作量都是相当大的;而且简化汉字,使汉字失去了字理,不便于学习,也容易割断汉字的历史传承,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繁体字“雲”,上面是“雨”,表示意义,下面的“云”表示读音,两个字符具有理据性,教学十分方便,掌握也不难,而简化字虽然简单,但不象形的象形字就失去了字理,变得不可理喻了;何况,经过上个世纪50年代的简化,汉字结构已经比较简单了,如果继续简化,原来的繁体字没有废除,在一定场合下还要继续使用,汉字总量有增无减,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

  过去有人主张汉字改革、简化,是因为汉字不便于输入机器,而现在汉字输入机器问题解决了,而且输入速度不亚于拼音文字了,因此他们认为汉字就没有必要改革了。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不然,汉字输入机器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汉字输入人脑这一关键问题还是没有很好解决,识字写字至今依然占据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很多时间,影响了其它语文知识的学习。很显然,汉字输入人脑应该是要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的。

  我们认为,汉字简化最符合汉字的实际,而拼音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在普通话远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失去了汉字就失去了沟通方言的有效工具,我们说,汉语方言之所以没有分裂为不同的语言,虽然我国政治上高度统一起了决定作用,但汉字的沟通与限制分化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而且拼音文字恐怕很难解决汉语同音词众多的问题,尤其是汉语语素单音成义的特色是拼音文字无法适应的。在简化的同时,可以对一些部件进一步整理,尽量减少哪些没有构字能力的部件,合并一些易于混淆的部件,例如“脑”和“瑙”,右边偏旁可以统一,“尧”的上面偏旁可以统一为“戈”,“步”的下面可以统一为“少”,这些无伤大局的整理,可以极大地方便汉字的学习与使用,减少错误。因此,汉字的简化与部件的整理,既便于学习使用,又不破坏汉字的本质特点,不影响汉字与汉语的相互适应的关系,汉字照样可以发挥其沟通方言的作用和分化同音字的作用。

  当然,汉字要不要简化,怎样简化,不是个人说了算的,必须在政府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在没有新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自觉维护汉字的规范与统一,让汉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欢迎大家在课程讨论板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发表于 2004-6-11 22: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封建社会都能做到的事,而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就更能做到了,也更应该做到。面对今天我国几地汉字异形的状况,许多有识之士都发出呼吁,热盼统一汉字,以促进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一,秦朝怎么就落后了?秦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可算头号大国。而且,秦朝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今天就一定能或者必须能够做到么?

第二,呼吁“统一汉字”者就是“有识之士”了?大陆保存简化字和港澳台保存繁体字,有利有弊,正如统一简繁体有利有弊一样。“统一”还是要慎重,保留差异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
发表于 2004-7-26 2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世界,盛者必衰,諸行無常。彼時我盛而人衰,此時我落而人起。此起彼落,萬物之道。我們的病就是不察道理,竟將一時之盛衰擴大到整個歷史,見中國此時衰落,就以為好像我們從來都是衰落,而且將永遠衰落。於是就有各種「改造中國」的「革命」口號不斷迭起。以為可以把中國變成外國,甚至可以向外國一樣常盛不衰。

[ 本贴由 雅昭 于 2004-7-26  23:4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11-14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简化??
发表于 2004-11-15 0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xychy 于 2003-11-22 22:59 写道:
简化汉字的问题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前文说过,“干细胞”(幹细胞)易误解为“亁细胞”。繁简转换也常见到“乾”“乾”不分(前者左下角为干)后者为“乾坤”的“乾”,都是简化惹的祸。


不认同此种说法.

“干细胞”(幹细胞)易误解为“亁细胞"-------现在还有多少人"误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的吸收,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此种现象会更少.现在有多少人知道"莱塞",多少人知道激光?

繁简转换也常见到“乾”“乾”不分----------是常遇到.但不能说是"简化惹的祸"!惹祸的人是那赚了大钱的软件设计制造者!编程有问题,使用当然出笑话!但是人们往往宽容那些浅薄无知(语文上),急功近利而又真赚了一大笔的人,却毫不吝啬的把矛头指向造福亿万群众的文改者,指向文改的成果------简化汉字!

至于有些人自我卖弄繁体字而出丑,那是他个人的素质问题;报刊上繁体字错误,要追究编辑的责任,老百姓都能识繁写简,何况编辑?

汉字简化的方向没有错,大多数老百姓是认同的.不能把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人的意愿强加到全国十三亿人头上吧?!也许有人会说,海外还有那么多华人华侨呢,都用繁体字.就算有一亿人正在用或心里非常想用繁体字,那也没有理由把现在正使用简化字的十多亿人当作实验品甚至是牺牲品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9:58 , Processed in 0.06232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