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1|回复: 1

[原创]姚鹏慈:它们是同一条成语不同的书面形式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7 10: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它们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吗?
               ——与《现代汉语词典》商榷

                    作者: 姚鹏慈 赵建刚


    一条成语,在人们相习沿用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形体,是很自然的。据笔者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下称《现汉》)共收录四字格成语3262条(成语划界歧见颇多,这里是依据笔者对“成语”的认识统计的),其中带有不同书面形式的计370条,占所收四字格成语总数的11%。《现汉》对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有以下几种编排方式:一是“铜墙铁壁,也说铁壁铜墙”,二是“两相情愿,也作两厢情愿”,三是“义正词严,‘词’也作辞”,四是“开山祖师,也叫开山祖”,五是“疏财仗义,见〔仗义疏财〕”。

    既然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那么它们必然应该是意义(如语义轻重、表达重点、适用对象、义项多寡、内涵宽窄等)、色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用法(如句法功能、句式要求、具体用法等)完全相同,换言之,在任何语境它们都能相互调换。但是,我们发现,《现汉》存在着误将个别两条意义、色彩或用法有别的四字格成语当作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的疏漏,共计有16组。现逐一罗列于下,指出它们在意义、色彩或用法上的主要区别,并举不宜相互调换的用例为证(这里的“相互调换”是双向的,即①←→②;不排除极个别可单向调换的用例,即①→②或①←②,但揣摩文意,表达上仍有细微的差异),与《现汉》编撰者商榷(为节省篇幅,引用《现汉》释文时据行文需要摘录部分内容,每组后加括号标明页码,以便读者查检)。

    (1)敝帚自珍

    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也说敝帚千金。(70页)

    “敝帚自珍”和“敝帚千金”二者语义轻重不同:前者语义较轻;后者语义较重,比喻把自己并不一定好的东西看得非常宝贵。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以前编集的时候,那篇东西漏了网,未免有点“敝帚自珍”的心情,觉得可惜。(叶圣陶《〈四三集〉自序》)②又加上我们的文化落后,会写点东西的人实在不多,更容易敝帚千金,发表了一两篇作品便目空一切。(老舍《论才子》)

    (2)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103页)

    “不动声色”和“不露声色”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前者表示不为外界所动,多形容态度镇静;后者表示不让内情外露,多形容神色镇定。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曾耿面对老同学的责问,默然肃立,不动声色。(李栋、王云高《彩云归》)②辛玉婷心里很有一股子酸溜溜的味儿,可是脸上不露声色。(于敏《第一个回合》)

    (3)出人意料

    (事情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也说出人意表。(184页)

“出人意料”和“出人意表”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前者后边经常加“之外”,后者的“表”即“(之)外”的意思,所以不能这么用;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语、口头语都常用,后者多用于书面语。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者年年在一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曹雪芹《红楼梦》)②……这急转直下,是出人意表的一笔。(杜渐《书海夜航》)

    (4)疮痍满目

    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遭受战乱、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也说满目疮痍。(197页)

    “疮痍满目”和“满目疮痍”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只具有谓词性功能(主谓式结构),后者除了具有谓词性功能(主谓式结构)外,还具有体词性功能(定中式结构),指所见到的灾祸严重、残破不堪的景象。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黄巢也笑道:“补天恐怕并不比翻天容易,我看这世界疮痍满目,真不知从何补起?”(蒋和森《风萧萧》)②行政处分只在平息人民的怒气,对于满目疮痍并没有丝毫的裨补。(郭沫若《洪波曲》)

    (5)垂手可得

    形容不费力气即可得到。也说垂手而得。(200页)

    “垂手可得”和“垂手而得”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后者前面能加“可”“可以”“能够”一类词语,前者则不能。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眼看垂手可得的城池反而不要,故意拖到这时候,把四面八方的敌人全都引到家里来打,这是怎么回事呢?(柯岗《三战陇海》)②只要小王爷在母亲面前美言几句,他母亲再在亲王耳边提一下他胡发的名字,这事就八九不离十了,再赠以重礼,一个肥缺,便可垂手而得。(端木蕻良《曹雪芹》)

    (6)杞人忧天

    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也说杞人之忧。(998页)

    “杞人忧天”和“杞人之忧”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具有谓词性功能(主谓式结构),比喻忧虑毫无根据的事(《现汉》释义为体词性,欠妥),后者具有体词性功能(定中式结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王瑶草不是逆案中人,自然起复,但未必阮圆海也能起复,老兄又何必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②不管这些讲稿和笔记原来是不是“八股文”,这样一个口诵、手抄、心记的教学方法——养士法,怎么能不使人有杞人之忧呢?(廖沫沙《乱弹杂记》)

    (7)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尽量享受。也说穷奢极欲。(1038页)

    “穷奢极侈”和“穷奢极欲”二者内涵宽窄不同:前者只形容极其奢侈、尽量享受,后者除此之外,还有贪欲极大的意思。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室内的装饰与陈设是难以想象的穷奢极侈。(徐迟《法国,一个春天的旅途》)②上自皇帝,下至市侩,莫不穷奢极欲。(吴晗《〈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8)升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也说登堂入室。(1127页)

    “升堂入室”和“登堂入室”二者义项多寡不同:前者是单义的;后者是多义的,还有表示进入居室的意思。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天津曾是我跨进新闻界大门,升堂入室的地方。(徐铸成《风雨故人》)②每天还川流不息的有小贩进来,吆喝、转游、窥视……他们肆无忌惮,声音刺耳,心不在焉,走家串户,登堂入室。(孙犁《小贩》)
    (9)嗜痂之癖

    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也说嗜痂成癖。(1158页)

    “嗜痂之癖”和“嗜痂成癖”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具有体词性功能(定中式结构),后者具有谓词性功能(连动式结构),比喻爱好某种怪诞的事物已成为一种癖性。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要是永远停留在旧形式里,不但新式文人看了头痛,就是对旧形式有嗜痂之癖的人,也还是皱眉的。(巴人《扪虱谈》)②刘邕先生为什么嗜痂成癖?因为在他看来,疮痂“味似鳆鱼”罢了。(冯英子《相照集》)

    (10)所向无敌

    指军队等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挡不住。也说所向无前。(1213页)

    “所向无敌”和“所向无前”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于“无敌于天下”,后者偏重于“一往无前”。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这支队伍从韶关出发,所向无敌,连几十万北军都土崩瓦解了。(杨纤如《伞》)②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罗贯中《三国演义》)

    (11)添枝加叶

    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也说添油加醋。(1248页)

“添枝加叶”和“添油加醋”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头语(二者形象色彩不同,不必赘述)。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不过,回奏的措词,都须谨慎,既不宜隐瞒真相,也不宜添枝加叶,免得激怒了慈禧太后。(高阳《母子君臣》)②扈科长的观点很快被添油加醋,在电机厂传开了。(蒋子龙《“维持会长”》)

    (12)徒劳无功

    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1276页)

“徒劳无功”和“徒劳无益”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于“没有功效”,后者偏重于“没有好处”。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而所谓谴责也者,也就等于放了一排空炮,徒劳无功。(秦瘦鸥《试论谴责小说》)②悲伤大女公子之死,虽然已徒劳无益,但并不像此次之痛苦。而此次呢,愁绪万叠,回肠百转,其苦不可言喻。(丰子恺译,紫式部《源氏物语》)

    (13)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也说息息相通。(1344页)

    “息息相关”和“息息相通”二者表达重点不同:前者偏重于“彼此密切相关”,后者偏重于“彼此契合无间”;二者内涵宽窄不同:后者还含有“相互沟通”的意思,前者则没有这层意思。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勤奋和才能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接触实际、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秦牧《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鼓》)②群众把听他的报告当作一种享受,不仅是因为他用群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而且觉得这位党委书记的内心,和他们每个人息息相通。(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

    (14)胸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1414页)

    “胸有成竹”和“成竹在胸”二者具体用法不同:后者可以跟在动词“有”的后边,构成兼语式,前者则不能这么用。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杨晓冬早已胸有成竹,他命令小汤给关团长打电话。(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②她两只肥胖的小手使劲一抓,然后倒背在身后,好像已有成竹在胸似的走到门口,隔着玻璃向外静观事态。(舒丽珍《峦城火焰》)

    (15)指桑骂槐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也说指鸡骂狗。(1620页)

    “指桑骂槐”和“指鸡骂狗”二者语体色彩不同:前者书面语、口头语都常用,后者多用于口头语(二者形象色彩不同,不必赘述)。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君实说话时的那种神气——看定了别人是永远没出息的神气,比他的保守思想和指桑骂槐,更使娴娴难受。(茅盾《创造》)②郭全海听见话里有刺,……从容地说道:“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周立波《暴风骤雨》)

    (16)中流砥柱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1628页)又:砥柱中流,见〔中流砥柱〕。(271页)

    “中流砥柱”和“砥柱中流”二者句法功能不同:前者具有体词性功能(定中式结构),后者具有谓词性功能(主谓式结构),比喻人或集体独立不挠,起着支柱作用。下面两例,它们不宜相互调换:①像你这样清高,真是浊世中独一无二的中流砥柱,可敬可敬!(鲁迅《华盖集·牺牲谟》)②仲华!你现在是半个朝廷,你得“砥柱中流”呢?(鲍昌《庚子风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汉》的编撰者的失误,是因为这些成语在意义、色彩或用法上的差异较小,书面形式又十分相似(大多数成语仅仅是“一字之差”,或者是“同素异序”),有些还是“同源成语”,再加上有时候在某些语境中又可相互调换所致。所以若不细加考察,的确容易把它们看作是同一条成语的不同书面形式的。笔者逐组剖析于上,供《现汉》编撰者修订时参考。

                                           (原发表于《语文建设》1998年第9期)
发表于 2007-12-17 15: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有名的,还要算“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这桩公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4:48 , Processed in 0.1044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