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1|回复: 0

语言与修词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9 1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卢阿一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eplyID=15855&skin=1

    汉语的修辞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因为汉语是词根式语言,对修辞研究的历史悠久。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常见于诗词、歌赋、随笔、笔记、经解、文论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20世纪初期,是在批判文言文、废除“老八股” ,提倡白话文之中才逐渐兴起的一门当代修辞学。

   研究汉语修辞可分为“古典修辞学”和“当代修辞学”两种。

       1、古典修辞学

    ①、修辞(Rhetoric),源出古希腊pntwp (Rhetor),‘字根’原始意义是流水,‘意制’指人类的思想涌现,滔滔不绝,言语流露口若悬河。所以在西方最初指的是“演讲术” ,与现在修辞涵义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第一章开篇就讲“修辞术是论辩术的对应物,因为二者都论证那种,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人都能认识的事理,而且都不属于任何一种科学” 。

    ②、汉语“修辞”二字最早出自《易经.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唐朝孔颖达:“辞为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故有功业可居” 。

    ③、许慎《说文解字》 :“修,饰也。从,攸声。” “辞,讼也。”——合说之辞。不同于词。

    ④、在古典修辞时期,“修辞立其诚”成为修辞的基本理论。包括知、美、行三个方面修辞的准则。

    ⑤、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修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先秦的典籍中,早有关于修辞的记载。在古代诗词、歌赋、文谈、随笔、史记、经解、杂记等类作品中,发挥淋漓尽致。虽然散见各书,未能形成体系,但是,在探索修辞现象的实验中,已经规范了中国古典修辞的方法和原则。因此“古典修辞学”早已为当代修辞学奠定了基础。

    ⑥、修辞理论的特点——文质并重《论语.卫灵公》“为命,俾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可见孔子对于斟酌文辞的赞赏。

    ⑦、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已志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孟子.万章上)认为对诗命意的理解,不能因为个别字眼而曲解词句的含义,也不能因为个别词句而曲解作品的本意。只有凭借自己的深切体会去感受作者的本意才是正确的。

    ⑧、道家修辞思想以“嫉伪主朴,顺其自然”为宗旨。

    ⑨、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都是指不发无知直言,不发虚美之词,不作无理之辩。相反,越是漂亮越不可信,老子反对的不是美言而是‘虚美之词’ ,这才是理论深刻,内容丰富,“《老子》五千字”的内涵。

    ⑽、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哩而不论。《知北游》因此认为惟有“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反映了顺乎其自然的修辞主张。他的逍遥游,《秋水》等篇就是例证。

    2、当代修辞学

    修辞学与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会言语并不等于会修辞。通过修辞的语言,会超常的清楚、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感情,提高交际效果。只要有语言的活动就有修辞的必要。运用语言能力如何,在证明你的修辞的水平怎样。

    ①、人类的交际活动是广泛的,作为主要“传递信息”的语言,仅是完成一定类型的行为,如: 陈述  请求  提问  命令  感谢  道歉  祝贺等。其特点是:说话人通过一句话或几句话来完成上述的某种行为。这种行为实现的后果如何,取决于说话人修辞活动的能力。

    ②、人际在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收授关系的矛盾。修辞的目地就是要寻找平衡。为了提高交际效果,就必须了解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诸多的交叉矛盾。
    ③、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由说、写者与听、读者两个逆向同构所组成的过程:编码(说、写者语境)——发送——传递——接受——解码(听、读者理解)——反馈。双方构成了一个存在诸多矛盾的交际场,如何能平衡、解决偏离,则受制于语境,也就是修辞场。

    ④、交际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有:思想和语言的矛盾、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语音和语义的矛盾、语流义和情景义的矛盾、个人与当代社会、受、授者的矛盾、准确和模糊、模仿和创新中,话语和语境中的矛盾等。

    ⑤、其中主要的还存在着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有限的是指,语言本身的音素、音位的语音,及构成文字的符号。而人的主观感情世界是无限的,所以说修辞在交际活动中,是以有限的语言智慧,来丰富无限感情的一种创造行为。

    ⑥、说、写者和听、读者双方之间的矛盾:说、写者只能按照自己的语言知识,修辞习惯来编码。但是,必须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语言知识水平及社会文化修养的情况,根据他的情况来编码对话。因此,怎样能使对方理解你的意图,这才是修辞能力的所在。

    ⑦、有些人常用:我说、你听我说、我告诉你,感情并不对称的词。语言本身充满矛盾,语言的内外、音和义之间都是矛盾,这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其主观性、不对称性、模糊性等缺点。

    ⑧、话语和语境的矛盾:评价言语表达(修辞)效果必须依赖于语境。而不能仅凭主观。因为,言语(话语)本身只具备交际功能,惟有依赖语境才产生修辞的效果,这是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语境既成为修辞的生长点,也是修辞学的论点。

    ⑨、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效果。效果是相对的,最佳效果只能是一个愿望的假设,事实上,是不容易达到的。因为交际活动过程中,充满了各样的矛盾,交际场又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交际双方、代码、话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以影响交际效果,所有交际过程中的努力仅是接近效果的一步而已。

    ⑽、表达效果不等于交际效果。交际活动是由受、授双方构成的。一方表达的目地并不一定被对方接受。如,曹子建七步成诗,表达的不能说不好,可是却遭到其兄弟的嫉恨获得不好的效果。相反,一些非常内向,口讷不善言谈的人却被交际对方认可,大加赞赏,反而收到了好的效果。

    ⑾、适合语境是评价交际效果的基础(不能看语言材料本身的好坏).同样的人讲同样的话却因为不合时宜收到了不同的效果。有人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道理,就在于此。

    3、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当遵守的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

    ①、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②、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③、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④、尽量多赞誉别人。
    ⑤、尽量少赞扬自己。
    ⑥、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⑦、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

    4、修辞学与语法学

    ①、修辞学和语法学:古代印度欢增在《韵光》中第一章说,“在一切学问中,语法家是先驱,因为语法是一切学问的根基。”修辞与语法结合论认为,修辞必须遵循语法,在语法规则基础上来进行冲破和超越,才是真正的修辞学。

    ②、语法属于静态语言学,修辞属于动态语言学(言语交际现象)两者是生成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就没有话语,更谈不上修辞。语法是修辞的基础;从修辞的角度研究语法问题,可以提高语法的实用效果,二者不可缺一。

    5、修辞学和语用学

    ①、语用学也是语言实用学,其主要内容有:会话含意、会话分析、指别(指示语,一些指称信息,包括空间、时间、移动等概念,也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互相识别及关系)、前提、言语行为等。

    ②、在整个交际活动过程中,语用学既研究编码,也研究解码的全过程。更侧重于研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修辞学主要着重编码,是一门表达方法的学问。

    6、修辞学和文学

    ①、修辞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修辞研究的材料库,文学家的作品就是修辞实践活动的成果。

    ②、文学是代表某种语言内涵的结晶。包括:音、韵、调、词汇、语法、句子的结构等因素。词根式华语,只有不识汉字的“文字盲” ,而没有外语那样的“语法盲” 。

    7、语言的称谓(名称)

    ①、随着“汉语”这个名称,包含多种方言,与世界发展统一语音的要求不相对称。“华语”指在世界范围内华人共同应用的普通话。

    ②、近年来,有的人着重对当代作品华语修辞的研究;有的探讨写作训练的“实用修辞学” ,或者称之为“文章学” ;有的探讨不同文体的“功能修辞学” ;有的着重研究以实用为目地的“话语语言学” 等等。
   
    ③、当前的形势已使人们预感到:一种或几种开拓新领域的全世界华裔人,统一应用的“华语修辞学”即将形成。

    ④、华语的语法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语言,虚词可以随意组成词汇。在同音多义的语言环境里,更显得修辞的重要和必要性。尤其是在当前,旧词新语混合应用,创新、递增交替发展之际,也正是华语广收外语,创新的大好时机。今后当在固有语法的规范下,结合新词来进一步提高华语修辞的水平,此乃当务之急。

    ⑤、修辞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它是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气氛,表达意境的升华。一位善于修辞的人,对词的应用方法上,虽然受语法的限制,有时反而为修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00:08 , Processed in 0.0692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