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98|回复: 0

中学国文试题让博士傻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8 16: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中学试题内地博士傻眼?
# z6 U- }6 C! `. \+ V& B作者:伍立杨  来源: 中华读书报 2008-04-18 09:24:32    
9 B5 c# T7 B! K& L' i& n# w! H2 m# ~( _" O4 l
      台湾省中学国文试题,内地博士望之傻眼,莫之究诘。议者颇多,成了网络热帖。原来某君因编《国学基本教材》,随机挑了10道台湾省中学国文考题,请内地中文系博士生试做,结果正确答案都未过半。 4 }5 Q6 i8 P8 N2 b( s
& b$ z5 Y- a! K8 m' ^+ N. w
  索而观之,这些国文试题不过一些巧妙实用文言,或从文言作品精粹中抽绎而出,涉及实用古文(非古文运动之古 5 `, J/ w2 e: L6 i
文)以及交际文言、浅近文言,甚至旧时企业庆典之通用联语。出为选择题,稍有文言基础者,到眼即辨,不假思索。 ' ]$ r4 V2 g- x+ j5 p

. n% R" [; |) o7 z7 p1 [9 H3 R7 Q  其实这些试题确很高明,活泼而具有深度,但又很讲究,全然不需死记硬背。有感觉,或有较深印象者就可以从容答出正确内容。
& @& }) r% I, V% M. F0 \4 a
0 r+ a5 N) D2 j  H  譬如第八题是:(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 i8 g. L) w/ w% _* P* U/ N
8 a( P+ R* F7 ^! }
  问:上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 , G8 _/ J  z4 {( `/ n
& x+ q7 a- L  i$ z1 B- @
  而内地之中青年博士笔杆咬破,不能作答,勉强答之,谬误百出,贻笑大方。
0 r2 M, F* p. M" z- e+ r8 p
2 {; E5 N% q$ V+ `' A  文化的危机远非博士不能答题一端,更为内在的悲哀乃是教育的使命严重走偏,固有文化土壤层层剥落,学生对于固有文化并无记忆。其所带来的后果,是在全球文化交流多元的情况下,没有对话的本钱和能力,对于文化的再生再造,不具有任何其他的选项。学生本人不能答题的背后,也没有自主的个人,没有理性与道德的公民影子。 ) I) V% \; \7 b$ d. W6 l* T$ H! [

/ M) H: d! i" x' T6 U# ?% Q  对文史哲经典的轻忽与轻视,文化的层面被平庸、冷漠与失落占据。学生面对数千年来先圣大贤孜孜累积的文化成果毫无叩问触摸的能力,结果产生如同生物学意义上的返祖现象,行为多出自生物食色本能的反射。
% K7 M8 `9 i4 ]; m0 _' I' y" ~/ F& W( o
  现在课程设置片面偏向实用,致使文化素养的培育成为单薄的附庸。中文系则大量的应用或商业写作,既不能做抽象之文史哲之思辨转圜,更不能体悟思想巅峰激荡之美学欣快。就是一般企业企划,单位总结、广告文案,也写得拖泥带水,恶性欧化,市面上多不可数的商业广告文体,疙疙瘩瘩,生造更来,令人头胀不已。美术系则多量的平面设计、时装设计等等。更多的师范院校竞赛似的开设影视编导课程,好像国民都是电影迷,将有无尽的市场。草台班子,仓促上马,不意竟于高校见之。教出来的学生,非特不能拍片,就是跑龙套也还勉强。大中学教学,大量的时间,竟然拿来制造次品。
# u9 w) N4 I$ g# p! v) T5 K* _
& J5 l% p% Z) F* r1 N& w5 ^: G  片面注重实用,结果是无根之木,难以根植培育,既不实、也无用。急功近利,实为不智。
; \' o+ V1 ?8 q, n& k& g( e) t7 [' ^) f/ g( v0 _5 m+ v
  梁启超、鲁迅、施蛰存、胡适……当年都给青年人开过书单,大多是中国文史哲之最基本著作,如梁氏所开书单,子部无非老庄荀韩,史部前四史加资治通鉴,鲁迅偏向子书,但都很常见而不生僻,并非钻牛角尖。这些书单乃以大学低年级、中学生为对象。而今人往往中壮年以后才去匆匆补课,或者根本陌同路人,接受融汇的成分当然不免大打折扣。 " T3 z$ ^6 m3 j) R: q% t$ u+ H* [! o
2 D) k1 Q1 D8 K- Z, z2 G, w
  中国文史之最基本,包含价值判断、古人生活经验之总结,以及伦理道德、人生哲学之观念。看似不能直接为今之学生择业所用,实则它的作用乃如文火煨药,作用价值乃是潜在的长期的显现出来。当年大诗人陈衍和青年钱锺书谈艺,说若是修习文学,中国文学已经很好,又何必到外国去呢?这是老年人说的稚拙话,当年的钱锺书们留学西洋,所学远非文学一端,更多为老大中国社会转型之需要。但老人的话,细想却有至理在。尤其对于今之现实,具有查缺补漏、固本扶元的效用。 8 z6 o! l" F$ \# ^

& Q/ H0 ~/ p" e# m0 w/ i  Y  经典中,饱含建立于人性的人文观念,需今人以现代的眼光,摭拾贯穿。再说,六经皆史,其中更充溢人类智性、感性、理性历史的经验,同时也蕴藏普世价值可能性的因子。作为一种普及,百家讲坛之类随心所欲、不着边际的发挥也自有其市场、意义。但市场难持久,意义也不大。根本基础的巩固培育还需从典籍原著着手。一旦进入,非特不难,反而有无尽之乐趣。 ( j" g( q  M6 w/ I% Q( W

+ D6 d* d1 n$ m! u8 m  现有名人倡议将京剧纳入小学教学内容者。实则尚不如先将基本经典置入教材,使之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学得大概奠基人文素养,较修习京剧为优。后者行有余力,根据各人兴趣选择不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9 09:19 , Processed in 0.0951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