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47|回复: 0

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4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载《语言的多视角考察》,谭慧敏主编,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2007年
按:原文里的小字在此未处理。

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
曹志耘  黄晓东

提要  方言岛对于语言演变和人文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方言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消亡。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等吴徽语地区,分布着大量来源各异、大小不一的方言岛。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吴徽语地区的方言岛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介绍了吴徽语地区方言岛的种类、分布和来源情况。
关键词  吴语;徽语;方言岛

0. 引言
以往很少有人提到吴徽语地区的方言岛情况,给人的印象似乎除了皖南宣州一带以外,吴徽语的内部是比较纯粹的。但这几年的调查发现,在南部吴语和徽语的一些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来源各异、大小不一的方言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方言岛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消亡。而方言岛对于语言演变和人文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方言岛研究的进一步的重视。
就笔者掌握的情况,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主要可分为官话、淳安话、畲话、闽语、客家话、赣语和其他方言岛几大类,具体分布情况参看下图。
(按:发表时原文黑白,现改用彩图)
说明:异于本县而与接壤之县相同的方言,不视为方言岛,例如常山、玉山境内的江山话。在皖南地区(主要是旧宣州府地区)和浙江西北角长兴、安吉、临安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河南、湖北、江北移民官话方言,它们与当地吴语及其他方言岛呈犬牙交错的状态,情况比较特殊和复杂(黄晓东2003c),本文暂不涉及。在浙江南部的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地,不处于吴语区域内部而与福建闽语区相连的闽语,也不视为方言岛。浙江沿海岛屿上的闽南话、瓯江片吴语、台州片吴语,暂不视为方言岛。
下文介绍吴徽语地区方言岛的基本情况,对若干比较特殊的方言岛作简要的描述和讨论。引用文献资料时,地名和政区名称悉从原文。为了叙述方便,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有时使用旧政区名。

1. 官话
1.1 中原官话河南话
主要分布于苏南的丹阳、金坛、溧阳、高淳、宜兴、吴江等县市。
1.2 湖北话(西南官话或江淮官话未详)
主要分布于苏南的丹阳、溧阳、宜兴等县市。
1.3 江淮官话苏北话
主要分布于苏南的丹阳、溧阳、张家港、宜兴、太仓等县市。
1.4 江淮官话淮南话
分布于福建省浦城县西北部盘亭公社的焦坑和念坑,约十几户人家。
1.5 江淮官话安庆话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桐庐县、常山县东北部、淳安县北部瑶山乡老庵基村、遂安县边缘地区、建德市罗村乡(今属下包乡)和南峰乡(今属梅城镇),安徽省徽州地区。
以上几类官话方言岛基本上都分布在长江以南、钱塘江-兰江-衢江以西地区,与皖南地区的官话呈藕断丝连的关系。这些官话方言岛应与皖南宣州一带一样,都是由太平天国(1851-1864年)以后北方移民所形成,只是在宣州一带官话已经大面积地覆盖当地原有方言(吴语),而在其他地区呈散状分布的零星小岛。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皖南的广德州、宁国府作为天京的外围屏障,成为太平军与清军拉锯的主战场,深受战争的破坏。“发逆焚戮之酷,无甚于徽宁者,孑遗之民,存什一于千百”。(沈葆桢《皖南急于和民不急于招垦片》,《沈文肃公政书》卷7。转引自葛庆华2002)因此,战后这一带成为招民移垦的重要地区。在清政府招垦政策的鼓励下,河南、湖北和安徽江北移民大量涌进该地区。河南移民主要来自豫南地区的光州和汝宁府,如光山、罗山、商城、固始、潢川等县。清末至民国年间,仅光山一县就向苏、浙、皖、赣四省输送了上百万移民。(民国《光山县志约稿》卷一《地理志·户口》,转引自葛庆华2000:60)湖北移民来源地更广,主要有应山、麻城、安陆、襄阳、黄陂、随县、荆门、枣阳、公安、孝感、钟祥、南漳等地。江北移民主要来自安庆府、庐州府、和州等地区。大量移民的涌入,使皖南地区的方言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的吴语区被移民所带来的河南话、湖北话和江淮官话所冲刷和覆盖,其余波则扩散至苏南、浙西,形成各种官话方言岛。
1.6 爵溪所里话
据黄晓东2002年调查,分布于浙江省象山县爵溪镇城区,使用人口约9500人(2000年)。
爵溪位于象山县城东11公里,三面环山,一面滨海,当海道要冲,为海防要地。为了抗倭,明洪武二年(1369)置爵溪巡检司,二十一年该司迁至县西姜屿,设爵溪千户所,并筑所城(爵溪至今仍存有部分城墙和烽火台),属昌国卫。
据当地的谱牒和传说,爵溪千户所设置之初,驻守官兵多属北方和中原籍,其中河北大名府籍者尤众,所内盛行北方官话。清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海禁,“沿海居民入内地”,原昌国卫及其下属的其他千户所军民均迁往内地,唯爵溪千户所留原地不动。后来昌国卫和其他所城逐渐改说吴语,而爵溪“所里人”(爵溪人自称)则在本县境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方言岛——所里话。
爵溪所里话在明代卫所官兵带来的北方官话的基础上,经与当地吴语长期接触和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如今方言兼具官话和吴语的特性。《中国语言地图集》列举了吴语的15条特征,表1显示爵溪所里话与这15条吴语特征的相似度,后附苍南金乡话(也是一种军话)、杭州话以资比较。表中“+”表示有此特征,“-”表示无此特征,“±”表示部分具备此特征。
表1  爵溪所里话与吴语的比较
吴语特征
爵溪所里话
苍南金乡话
杭州话
1. 古全浊声母多都浊音,古塞音三分



2. 古疑母今读鼻音,洪音作[N],细音作[n]
±

±
3. 古微母有文白异读,文读口音,白读鼻音



4. 古日母有文白异读,文读口音,白读鼻音



5. [m n N]能自成音节
±个别字
±个别字

6. “鸟”字声母有[n t]文白两读


+[n l]两读
7. 咸山两摄字一般不带鼻尾


±
8. 蟹摄二等字不带



9. 咸山两摄见系一二等不同韵二等指白读洪音



10.梗摄二等白读跟同摄三四等及曾摄不混
±个别字


11.“打”读“德冷切”



12.平上去入今一般各分阴阳
+次浊上归阴上
+次浊上归阴上
+次浊上归阴上
13.入声多收[/]尾



14.否定词“不”字口语读唇齿音声母



15.“个”的轻声表示领有



金乡话据温端政(1991)和黄晓东调查,杭州话据鲍士杰(1998)。
由表1可见,以吴语的15条特征来衡量,爵溪所里话与吴语相同者7条,不同者5条,部分相同部分不同者3条。表明二者之间有同有异,也可以说所里话已深受吴语的影响,是吴语化的官话方言岛。在另一方面,爵溪所里话与苍南金乡话和杭州话之间则高度相同,与金乡话相同者12条,与杭州话相同者11条,而完全不同者都只有1条,这也许暗示了历史上三者之间曾经有过密切的联系。
近几十年来,爵溪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镇、省出口创汇第一镇。经济飞速发展,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这一切使所里话这个方言岛迅速向当地吴语靠拢,可以预料,所里话的“吴语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1.7 华埠土官话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开化县南部的华埠镇,此外,在开化县西南部杨林、张湾、星口、坝头、篁岸一带及其毗连的常山县西端球川镇,也以“土官话”作为区域性共同语,华埠镇人口2.4万(2001年)。据黄晓东2001年和2002年调查,“土官话”的主要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仍读浊音,逢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入声韵收[/]尾,平、去、入各分阴阳,次浊上归阴上,全浊上归阳去,人称代词用“我”、“你”、“他”,指示代词用“这”、“那”,“子”尾发达,等等。但《衢州市志》(1994:1233)认为它还是吴语,“是以衢州市旧城内话和开化县城关话为底子,融入较多的徽语、赣语成份,带有一些金华腔的官话。这种‘官话’,可以说是浙、皖、赣之间的通语。它不同于‘廿八都官话’,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官话’。”“土官话”产生的原因,据认为是因为华埠在历史上是一个繁华的商埠,是通向江西的门户,各地商贾云集(至今镇上姓氏多达104个),方言种类繁多(华埠镇内现有十几种差异较大的方言),不同方言之间交流频繁,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这种带有官话色彩的“土官话”。关于“土官话”的语音特点,可参看黄晓东(2003a)。
1.8 廿八都正字
分布于浙江省江山市南端廿八都镇及其毗连的福建省浦城县北端盘亭乡深坑村一带,使用人口一万左右。根据《衢州市志》(1994:1232-1233)的考证,认为可能是明末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贵州平越指挥赵怀民从金陵溃败,带领“苗獠骑兵千余人”,过衢入闽途中,在廿八都驻留下来,生息繁衍而成。其方言“与贵州省贵阳市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之间的口音相近”,但在声调(入声分阴阳)、韵尾(只有一个鼻音韵尾[N])等方面又与一般吴语相同,“是一种西南官话与吴语长期融合的语言”。但李如龙(1991:412)指出:“相传是同治年间京官来廿八都当三品游击,其后裔就保留了这一北方方言岛。”李如龙(1991:412-413)记录了深坑村“正字”的声韵调系统和少量词语。
黄晓东2002年对廿八都镇上的“正字”作了详细调查,发现该方言与开化县华埠“土官话”、玉山县怀玉山官话十分相似。关于这几种方言之间的关系参看1.9。
1.9 怀玉山官话
据黄晓东2003年调查,分布于江西省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使用人口约1000人。玉峰村地处怀玉山腹地,地势高峻,交通不便,这可能是该方言岛得以长期生存的条件之一。但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对外交往的增多,使用怀玉山官话的人数急剧下降,年轻一代多数已改说吴语玉山话。即使在本村内部,除了老人以外,人们也多以玉山话交际。
关于怀玉山官话的来历,《怀玉山场志》(1987)称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绍熙年间朱熹等人在山上讲学时留下的,二是由怀玉山地区的先民带来的。今怀玉山地区主要有罗、李二姓,据当地族谱和《怀玉山场志》(1987)引徐鹏程编《怀玉山记游》(1924)记载,罗姓原籍福建汀州府清流县,先迁至江西广信府(今上饶市),于清康熙年间迁居怀玉山。
我们推测,怀玉山官话的形成可能与开化县华埠“土官话”、江山市廿八都“正字”有密切关系。从地理上看,这三地相距不远,并有交通线相连。华埠和廿八都都处于官道上,交通往来甚便,地处深山的怀玉山也有山路通往开化华埠。更为重要的理由是,这三地方言的语言面貌非常相近(华埠话与廿八都话之间尤其如此),与周围吴语相比,这三个官话方言岛之间存在着一些与吴语不同的重要的共性特征。(黄晓东2003a,2003b)
(1)语音方面
①廿八都话和怀玉山话古全浊声母清化,其中塞音塞擦音声母逢古平声送气,逢古仄声不送气。华埠话古全浊声母今虽仍读浊音,但也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②古邪母字(如“续松松树袖详”等)今多读塞擦音声母,与从母字同。
③遇合三虞韵、蟹合一灰韵、止合三支韵和脂韵泥来母字基本上读[uei]韵。例如怀玉山:屡虞luei53|雷灰luei31|内灰nuei313|累~计。支luei313|垒脂luei53|类脂luei313|泪脂luei313。
④咸山摄开口一二等(见系字除外)、合口三等(非组字)与宕江摄合流。例如华埠:蓝咸开一=兰山开一=狼宕开一lAN31|班山开二=帮宕开一=邦江开二pAN33|帆咸合三=烦山合三=房宕合三vAN31。
⑤宕开一精组字多读合口韵。例如怀玉山:仓tsHua)33|苍tsHua)33|丧报~sua)33|桑sua)33。
⑥次浊上归阴上,全浊上字归阳去。
⑦调值非常接近,见表2。
表2  三个官话方言岛的调值
阴平
阳平
上声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华埠土官话
33
31
53
35
113
5
213短调
廿八都正字
33
21
52
35
313
5
32短调
怀玉山官话
33
31
53
去声313
入声5
⑧连调变调规律非常简单。
⑨文白异读现象很少。
(2)词汇方面
这三个官话方言岛存在一大批相互之间相同,而与周围吴语不同的词语。其中:
①与一般官话相同的,如(括号里是当地吴语处衢方言的一般说法):
宽(阔)∣高个子(长)∣黑天~(乌)∣干形容词(燥)∣看(促=)∣站(徛)∣拿~小偷(揢)∣抬(扛)∣要动词(皂=、乐)∣没有动词(无)∣下雨(洞=雨、定=雨)∣房子(屋)∣菜刀(薄刀)∣锅(镬)∣穿~衣服(着)∣鸡蛋(鸡卵、鸡子)∣猴子(哭=狲)∣吃(食、跌=)∣事情(事干、事体)∣肚子、肚皮(腹肚、腹)∣洗澡(洗浴)∣人(农)∣儿子(儿)∣媳妇妻子(新妇)∣女儿(囡儿)
②与一般官话也不相同,显示了这三个官话方言岛之间的特殊关系,如(括号里是当地吴语处衢方言的一般说法):
手袖袖子(袖?)∣鸡母母鸡(鸡娘)∣虱母(虱)∣长=蟆青蛙(蛤蟆)∣茅司厕所(茅坑)∣华=子仔、娃子仔小孩(细农儿、暖=儿毛、日=梅=)∣女华=子女孩、女娃子女孩(囡儿鬼、囡儿儿、囡儿毛)∣日上白天(日时)
(3)语法方面
①第三人称单数用“他”。(处衢方言用“渠”)
②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用“们”。(处衢方言用量词“班”、“些”等方式表示)
③“子”尾丰富,有小称词尾“仔”。(处衢方言无“仔”尾)
④表领属的结构助词用“的”。(处衢方言用“个”)
⑤表完成的体标记用“了”。(处衢方言用“罢、班=、着、了、来、□[m0]”等)
上述三个官话方言岛的共同特点显示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至于三者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联系和纠葛,它们与太平天国战后的北方移民是否有关,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1.10 祁门军话
分布于安徽省祁门县赤岭乡南部和城安、雷湖的个别村落。据说是由明洪武年间镇压当地红巾军的朝廷军队带来的,具体面貌不详。

2. 淳安话
1958年,浙江省西部的原淳安县和遂安县合并为淳安县。淳、遂二县方言差异很大(曹志耘1996),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暂且把这两县的方言称为淳安话。
淳安话方言岛是指在1956-1970年期间由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库区移民所形成的方言岛,主要分布于浙西和浙南地区的建德、桐庐、富阳、开化、常山、衢县、金华、武义、遂昌、龙泉,江西景德镇和安徽黄山、休宁、黟县、祁门等地。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新安江水库(千岛湖)以来,从淳安、遂安两县移至县外的移民多达20.7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移至吴徽语地区,尤以浙西、浙南、赣东和皖南等地为多。其中移至开化县34062人,桐庐县27088人,建德县26447人。(《淳安县志》1990:114)这些人移到新住地以后,一般实行小聚居的方式,加上迁移时间还比较短,所以现在在内部一般都还保留使用原方言,但对外交际时则要学习和使用当地方言。

3. 畲话
吴徽语地区畲族所使用的“畲话”是一种接近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畲族共有707592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二省。在浙江省,畲族主要分布在南部吴语地区,此外只在杭州市的建德、淳安、桐庐等地有少量分布。在同属吴语区的江西省上饶、广丰、玉山和福建省浦城也有少量畲族。在南部吴语地区,畲族分布较为集中的有浙江省景宁、丽水、云和、遂昌、泰顺、文成、苍南、龙游等县市,其中景宁畲族自治县达1.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
浙江的畲族主要是明清两代从闽东连江、罗源等地逐渐辗转迁来的。畲族基本上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生活在浙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因此,他们一方面得以长期保持其独特的“畲话”,另一方面,为了与当地汉人交际,又不得不习用当地的汉语方言。现在,这一地区的畲民一般在内部使用畲话,与当地汉人交际时说当地汉语方言。但在少数地方(如汤溪有的畲族村),畲民已经放弃畲话而完全改用当地汉语方言了。关于浙江畲话,可参看温端政(1991)、傅根清(2001)、赵则玲和郑张尚芳(2002)。

4. 闽语
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宜兴,浙江省的慈溪、象山、温岭、玉环、武义、龙游、开化、常山、遂昌、温州市龙湾区、瑞安、文成、遂安、建德,江西省的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广丰、德兴,福建省的浦城,安徽省徽州地区。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材料上只笼统地说是“福建话”,这些“福建话”里头可能也有闽西客家话。
闽语移民主要来自闽南地区,不过现在吴徽语区内的闽语方言岛很多是由移到浙南温州地区的福建移民二次迁徙所造成的。

5. 客家话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的汤溪、衢县、龙游、江山、遂昌、松阳、云和、龙泉、泰顺、玉环,江西省的上饶、玉山、广丰、德兴,福建省的浦城。
客家话移民主要来自福建省西部长汀、连城、上杭等县,还有的来自广东省东北部地区。汤溪县珊瑚村客家话的历史形成、语言生活和主要特点,可参看曹志耘(2003)。

6. 赣语
6.1 南丰话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的衢县、常山、遂安、寿昌,江西省的上饶、玉山、广丰、德兴。
6.2 麻山话(也称麻山腔)
主要分布于江西省的广丰和福建省的浦城。
赣语移民主要来自江西省南丰等县。

7. 其他方言岛
7.1 吴语
7.1.1 浙江绍兴话
分布于浙江省嘉兴、德清。
7.1.2 浙江岱山话
分布于上海市崇明、南汇、奉贤等县区的沿海盐民中。
7.1.3 浙江兰溪话
分布于浙江省汤溪县的银岭、西坞、张村村和江西省德兴市的李宅、昄大村。
7.1.4 浙江龙游话
分布于江西省德兴市的李宅、昄大村。
7.1.5 浙江青田话
分布于浙江省建德市安仁镇的百塘垄、后山两村。
7.1.6 浙江温州话
主要分布于苏南的溧阳、宜兴和浙江省德清、龙游、建德等县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方的所谓“温州话”也有可能是闽语。
7.1.7 江西广丰话
分布于浙江省寿昌县中部的航头镇航头、溪沿两村。
7.2 徽语浙江建德话
分布于浙江省遂安县安阳乡黄家源村。
7.3 九姓渔民方言
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新安江、兰江、 富春江(七里泷)沿岸,在新安江、衢江的上游和富春江的下游也有少量九姓渔民居住。
旧时,在以三江交汇的建德梅城为中心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七里泷)上,即建德、兰溪、桐庐一带的江面上,生活着一批专以捕鱼为生的人,他们自称为“船浪人”(意为船上人)或“揢鱼个”(意为抓鱼的),现被称为“九姓渔民”或“九姓渔户”。九姓渔民是一种水上居民,泛家浮宅,漂泊江湖,长期深受社会歧视,境遇甚为悲惨。直到20世纪中叶,才上岸定居,与平民无异。九姓渔民的“九姓”是指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九个姓。清初时曾编为伏、仁、义、礼、智、信、捕七个字号,有大小船只2000多艘,至道光、咸丰年间尚有1000多艘,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年)后减少为300多户。
1958年合作化时,定居在建德县的九姓渔民共有366户,1300多人,其中以陈、钱、孙、许四姓居多。他们或者加入了渔业社,或者加入了航运社,继续从事水上生产工作。六十年代以后,地方政府组织散居在江上的九姓渔民上岸定居。这些九姓渔民被集中安置在建德县三江沿岸的梅城、三都、大洋三个镇,在这三个镇的江边分别建立了九姓渔民聚居的渔业村。梅城渔业村的九姓渔民一部分原来就生活在梅城附近,一部分由七里泷迁来。现在住在该村的居民有120多人,以钱、陈二姓为主,但其中约有一半人在梅城等地工作,户口已迁出本村。新安江上洋溪一带的九姓渔民也有少量迁居梅城的,不过他们住在梅城南门码头附近,不住在渔业村里。三都渔业村的九姓渔民原来主要生活在七里泷,现在该村有170多人,以许姓为主,其次为钱姓。大洋渔业村的九姓渔民约有1/3原来就生活在兰江上,2/3来自七里泷和新安江(来自七里泷的略多),现在该村有160多人,有陈、钱、许等姓。此外,洋溪也住着几户九姓渔民,但没有渔业村。
九姓渔民的来历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案。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九姓渔民的祖先是元末陈友谅(1320-1363年)的部属。陈友谅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建大汉国称帝,此后与朱元璋进行了三年多的战争,但屡战屡败,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在鄱阳湖一役中被乱箭射死。其部分残兵败将沿着赣东北─皖南的“茶叶之路”①,翻山越岭逃到徽州,然后顺新安江而下,因为他们多为水军(陈友谅即渔民出身),便停在了三江交汇的梅城一带。等官府查明这些不速之客的来历后,即被朱元璋贬为贱民,只令在水上生活,不得上岸定居。据程秉荣(1987),梅城的九姓渔民有一首渔歌云:“老子严江七十翁,年年江上住船篷。早年打败朱洪武,五百年前真威风!”除此之外,还有说是南宋亡国大夫遗族,或者说是富家歌妓之类沦落而成,还有人认为九姓渔民的祖先是百越之后。
九姓渔民有自己的方言,然而这种方言的来历、性质和特点尚不明了。据曹志耘对梅城附近九姓渔民的初步调查,其方言与梅城一带的方言有同有异。例如,严州各地方言均不分尖团,而九姓渔民方言则分尖团,即为其显著的特点。关于九姓渔民及其方言的语音特点,可参看曹志耘(1997,1999)。

附录  吴徽语区内方言岛一览表
县市区
乡镇村
方言岛
资料来源
江苏
丹阳
埤城镇白龙寺、东白龙
河南话
郭熙1995
主要在东南部吕城、导墅、折柳、皇塘、奖墅一带
湖北话
《丹阳县志》1992
散布全县
苏北话
《丹阳县志》1992
金坛
赤岗乡
河南话
郭熙1995
溧阳
上兴镇、上埠乡、竹箦镇、旧县乡、永和乡、前马乡水西、后周乡、戴埠镇
河南话
郭熙1995
平桥、永和、上兴等丘陵山区和余桥、古渎、前马等荡滩圩区
河南、湖北、苏北、安徽、温州方言
《溧阳县志》1992
高淳
与溧水县云鹤乡相邻的乡村
河南话
郭熙1995
张家港
北部沿江一带
江北话②
《沙洲县志》1992
宜兴
善卷乡、横山乡、西渚乡
河南话
郭熙1995
“他们集中居住在山区、圩区的乡村里”
河南开封、湖北、湖南、山东、苏北、安徽、浙江温州、浙江平阳、福建方言
《宜兴县志》1990
吴江
菀坪乡
河南话
郭熙1995
昆山
不详
江淮官话
《江苏省志》1998
太仓
吴塘以西
苏北等其他省县方言
《太仓县志》1991
上海
崇明、南汇、奉贤
沿海的盐民
浙江岱山话
陈忠敏先生告知
浙江
嘉兴
不详
苏北话、浙江绍兴话
《嘉兴市志》1997
德清
上柏镇陡门山一带
河南话
葛庆华2000③
莫干山等地
安徽安庆话
葛庆华2000
莫干山等地
浙江绍兴话
葛庆华2000
上柏镇上温村、下温村、大坞,莫干山等地
浙江温州话
葛庆华2000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临安
不详
畲话
赵则玲2004
富阳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不详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桐庐
不详
北方方言、安徽安庆话
《桐庐方言志》1992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莪山乡
畲话
曹志耘2002④
县城、窄溪镇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慈溪
观城镇
燕话(闽东话)
游汝杰、徐波1998
象山
爵溪镇城区
所里话(官话)
黄晓东调查
石浦镇沙塘湾村
闽南话
《象山县志》1988
温岭
石塘、笠山一带渔区
闽南话
《温岭县志》1992
玉环
坎门渔区
闽南话
《玉环县志》1994
福山乡福昌基村、沙鳝乡犁头嘴村
兴化话“属古时福建莆仙之客家话”
《玉环县志》1994
金华包括旧汤溪县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塔石乡大坑村
畲话
曹志耘调查
塔石乡珊瑚、交椅山、白岩、大茗、金牛山、坟岩6村
客家话
曹志耘2003
塔石乡银岭、西坞、张村3村
浙江兰溪话
曹志耘调查
金华市区、洋埠镇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兰溪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水亭等乡镇
畲话
黄晓东调查
市区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武义包括部分旧宣平县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项店、新宅、明山、白姆、登云、西联6乡共48个自然村
闽语
曹志耘2002
衢县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灰坪、七里、长柱、石屏等乡
客家话
曹志耘2002
沟溪乡直坞村、石果乡麻蓬村、下郑乡下铺村和苑村等17个村
江西南丰话
曹志耘2002
城关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龙游
龙游镇街路村、罗家乡廖家村、詹家镇新安村、溪口镇双港口村、湖镇镇新建、联合等村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县南部的沐尘畲族自治乡、溪口、庙下、灵山以及西部的詹家、北部的横山等乡镇
畲话
曹志耘2002
灵山、溪口、庙下、沐尘等乡镇,以及上圩头乡的魏家村、寺后乡的寺后村和柳村
闽南话
曹志耘2002
溪口、庙下、梧村、大街、坑头、沐尘、灵山、上圩头、罗家、湖镇等乡镇
客家话
曹志耘2002据《衢州市志》1994
主要分布在詹家、庙下、溪口等乡镇,尤以詹家、后厅、槐王、童家等村为最多
浙江温州话具体是哪种方言未详
曹志耘2002
县城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开化
华埠镇、杨林镇、张湾乡、星口乡
土官话
黄晓东调查
散布全县各地
浙江淳安话
《开化县志》1988
不详
畲话
赵则玲2004
桐村、青阳、杨林3乡镇
闽南话
黄晓东调查
华埠镇城区及临近乡村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常山
芙蓉乡、毛良坞乡、东鲁乡、新昌乡共11个自然村
安徽安庆话
《常山县志》1990
球川镇7个自然村
华埠土官话
《常山县志》1990
二都桥乡、宋畈乡、湖东乡、白石镇、龙绕乡、钳口乡、东鲁乡等共39个自然村
浙江淳安话
《常山县志》1990
同弓乡、球川镇、招贤镇、毛良坞乡、青石乡等共50个自然村
福建话
《常山县志》1990
大部分乡镇都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钳口乡、白石镇、大桥头乡、二都桥乡、新昌乡、招贤镇等共526个自然村
江西南丰话
《常山县志》1990
县城、溪口乡
九姓渔民方言
黄晓东调查
江山
廿八都镇
正字(官话)、闽南话
黄晓东调查
塘沆乡
客家话
曹志耘2002
丽水包括部分旧宣平县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遂昌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北界镇寨下村限于老年人
福建话具体是哪种方言未详
曹志耘2002
北界、新路湾、应村、高坪、金竹、黄沙腰等乡镇,柘岱口乡?下村
客家话
曹志耘2002
松阳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大东坝镇
客家话(汀州话)
曹志耘2002
云和
云和、崇头、沙溪、云坛等乡镇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雾溪、安溪、崇头、云坛、石塘等乡镇
畲话
曹志耘2002
主要分布在龙泉溪以北的大源、库北、紧水滩、赤石、金村、朱村等乡镇
客家话(汀州话)
曹志耘2002
青田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景宁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龙泉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曹志耘2002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住龙镇碧龙、白岩、周调等村
客家话
曹志耘2002
庆元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温州市龙湾区
海边的村子
闽南话
曹志耘2002
瑞安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大南乡,北麂岛
闽语
曹志耘2002
文成
周山、双桂、雅梅等乡村
畲话
颜逸明2000
双桂、公阳、平和等乡与平阳县相邻的部分村,以及塔山乡的林姓、大壤乡诸葛岭村的董姓、樟台乡东?村的林姓、黄龙乡赤砂村的纪姓等
闽语
曹志耘2002
泰顺
司前、仕阳、仙稔、罗阳、竹里、雅阳、横坑、彭溪、里光等乡镇
畲话
颜逸明2000
上排村的许姓、林垟村的赖姓、大岗背村的赖姓、下塔村的赖姓、秀溪边村的邱姓、碗窑村的江、杨、华姓限于中老年
客家话(汀州话)
曹志耘2002
平阳
青街、闹村、顺溪、维新、朝阳、新田、怀溪等乡镇
畲话
颜逸明2000
沿海地区的西湾、墨城、南麂岛此外,县西部的麻步、渔塘、水头、鹤溪、腾蛟、凤卧、山门、南湖一带与苍南闽语区相连
闽南话
曹志耘2002
苍南
莒溪、凤阳、岱岭、腾垟、大龙、昌禅、华阳、南宋等乡镇
畲话
颜逸明2000
淳安包括旧遂安县
瑶山乡老庵基村,安阳乡乌龙、黄家源、陈家门、泉水、红山岙、[山畏]岭村,大墅镇桃林源、西园坞村,樟村乡储家坞,枫树岭乡木花坑村,白马乡知心坑村
安徽安庆话
曹志耘调查
安阳乡乌龙村,白马乡石柱源村
福建话
曹志耘调查
安阳乡黄家源村
浙江建德话
曹志耘调查
不详
畲话
曹志耘1996
大墅镇洞坞村
江西南丰话
曹志耘调查
建德包括旧寿昌县
罗村乡(今属下包乡)和南峰乡(今属梅城镇)
安徽安庆话
曹志耘1996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不详
畲话
曹志耘1996
罗村乡(今属下包乡)
福建话
曹志耘1996
石屏乡和童家乡
江西南丰话
曹志耘1996
安仁镇的百塘垄、后山
浙江青田话
曹志耘1996
千鹤乡(今属梅城镇)
浙江温州话
曹志耘1996
航头镇航头、溪沿两村
江西广丰话
曹志耘1996
以梅城为中心的新安江、兰江和富春江沿岸
九姓渔民方言
曹志耘1996
三都镇双桥头、徐家坞、大坞山、塘坞村,梓里乡的后山村
未详(南京话或江西话)
曹志耘调查
江西
上饶市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北门、茅家岭、沙溪、秦峰、朝阳等乡镇
闽南话
胡松柏2003
沙溪、灵溪、秦峰、朝阳
客家话
胡松柏2003
沙溪、灵溪、秦峰、朝阳
江西南丰话
胡松柏2003
市区北部铁路沿线
铁路话系属未详
胡松柏2003
上饶县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旭日、枫岭头、董团、大地、茶亭、尊桥、高泉、皂头、黄市、田墩、花厅、前程、应家、铁山、黄沙岭、四十八、石狮、煌固、石人
闽南话
胡松柏2003
旭日、华坛山、望仙、石人、茗洋、湖村、清水、枫岭头、石狮、大地、董团、茶亭、尊桥、皂头、上泸、黄沙岭、应家、田墩、花厅、四十八、铁山、前程、五府山
客家话
胡松柏2003
旭日、华坛山、郑坊、望仙、石人、茗洋、汪村、湖村、清水、煌固、枫岭头、罗桥、石狮、大地、董团、茶亭、尊桥、皂头、黄市、上泸、黄沙岭、应家、田墩、四十八、铁山、前程、五府山
江西南丰话
胡松柏2003⑤
玉山
怀玉乡玉峰村
怀玉山官话
黄晓东2003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三清,紫湖,怀玉、童坊、南山、少华、樟村、双明、文成、古城、四股桥、林岗、白云、横街、临湖、六都、下塘、群力、华村
闽南话
胡松柏2003
紫湖、怀玉、少华、南山、临湖
客家话
胡松柏2003
紫湖、童坊、少华、南山、樟村、古城、四股桥、岩瑞、林岗、横街、必姆、双明、临湖、文成、六都、下镇、下塘、群力、华村、八都
江西南丰话
胡松柏2003
铁路沿线
铁路话系属未详
胡松柏2003
广丰
不详
畲话
曹志耘2002
横山、枧底、关里、桐畈、比古、洋口、河北、鹤山、岭底、少阳、沙田、二渡关、大南、湖丰
闽南话
曹志耘2002;胡松柏2003
关里、大南、排山、毛村、沙田、二渡关、桐畈、岭底
客家话
胡松柏2003
河北、洋口、鹤山、枧底、吴村、大南、社后、排山、毛村、泉波、嵩峰、桐畈、二渡关、岭底
江西南丰话
胡松柏2003
河北、枧底、比古3乡
麻山腔(赣语)
曹志耘2002
景德镇包括旧浮梁县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婺源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德兴
黄柏、绕二、龙头山、昄大
闽南话
胡松柏2003
绕二、新营、花桥、张村、龙头山
客家话
胡松柏2003
张村、万村、黄柏、界田、绕二
江西南丰话
胡松柏2003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李宅、昄大
浙江兰溪话、浙江龙游话
胡松柏2003
福建
浦城
盘亭乡深坑、上黄处村一带
廿八都正字
陈、李1991
西北部盘亭公社的焦坑和念坑
安徽淮南话
郑张尚芳1985
盘亭乡上黄处、下洋坑2村的少数自然村
下府话(闽南话)
陈、李1991
忠信乡西北部毛洋、际洋、海溪3个村
福建腔(客家话)
陈、李1991
盘亭乡界牌村
麻山话(赣语)
陈、李1991
安徽
黄山市各县主要为休宁、屯溪、祁门、黟县
如休宁潜阜古楼村
安徽安庆话
平田主编1998;赵日新先生告知
不详
浙江淳安话
《淳安县志》1990
不详
福建话(闽语)
平田主编1998
黄山、休宁、黟县
新安江沿岸
九姓渔民方言
赵日新先生告知
祁门
赤岭乡南部及城安、雷湖的个别村落
军话(官话)
平田主编1998

附注
①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县,唐置,1960年撤销,并入景德镇市,县治在今景德镇市北浮梁。浮梁以产茶著名,与之相邻的安徽祁门也以红茶名闻天下。
②《中国语言地图集》作“江淮官话洪巢片”。据徐铁生先生告知,应为江淮官话泰如片的如皋话。
③葛庆华(2000)说的是苏浙皖交界地区移民的分布状况,由于在该地区移民聚居区与方言岛的分布区基本一致,故本文姑且把葛文所提到的乡镇看作是移民方言的分布区域。
④曹志耘(2002)的材料除了自己调查的以外,多引自他人调查材料和新编地方志,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注明原始材料来源。
⑤胡松柏(2003:10)称上饶县铁山乡有说“官话”的村落,系属未详。

参考文献
鲍士杰1988  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边界,《方言》第1期,25-30页。
鲍士杰1998  《杭州方言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曹树基1997  《中国移民史》第6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曹志耘1996  《严州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
曹志耘1997  浙江的九姓渔民,《中国文化研究》第3期,72-79页。
曹志耘1998  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语言研究》第1期,89-99页。
曹志耘1999  浙江九姓渔民方言的语音特点,载《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74-286页。
曹志耘2002  《南部吴语语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 馆,12-20页。
曹志耘2003  浙江金华珊瑚村方言状况,《中国社会语言学》第1期,9-18页。
曹志耘、秋谷裕幸、太田斋、赵日新2000  《吴语处衢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
常山县志编纂委员会1990  《常山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陈章太、李如龙1991  《闽语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
程秉荣1987  建德县“九姓渔户”,载建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建德文史资料》第二辑,浙江建德:建德县政协,61-75页。
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1990  《淳安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丹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2  《丹阳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傅根清2001  从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论畲话的归属,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葛剑雄1997  《中国移民史》第1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葛庆华2000  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1853-191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葛庆华2002  太平天国战后皖南地区的移民活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7卷第2辑,89-96页。
郭  熙1995  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南京大学学, , 报》(哲社版)第4期,120-136页。
国营玉山县怀玉山综合垦殖场1987  《怀玉山场志》,未正式出版。
胡松柏2002  赣东北铁山“汀州腔”记略,载《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94-401页。
胡松柏2003  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黄晓东2003a  开化县华埠土官话音系,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上海。
黄晓东2003b  玉山县怀玉山官话音系,《语言研究》第23卷增刊,11-15页。
黄晓东2003c  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1997  《嘉兴市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  《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5-6页。
江苏省宜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0  《宜兴县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蒋冰冰2003  《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1995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开化县志编纂委员会1988  《开化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溧阳县志》编纂委员会1992  《溧阳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平田昌司主编1998  《徽州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19页。
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1994  《衢州市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太仓县县志编纂委员会1991  《太仓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温岭县志编纂委员会1992  《温岭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1988  《象山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颜逸明2000  《浙南瓯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汝杰、徐波1998  浙江慈溪的一个闽语方言岛──燕话,《语言研究》第2期,90-102页。
张家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2  《沙洲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赵则玲2004  《浙江畲话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赵则玲、郑张尚芳2002  浙江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民族语文》第6期,14-19页。
浙江省桐庐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方言调查组1992  《桐庐方言志》,北京:语文出版社。
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1994  《玉环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郑张尚芳1985  浦城方言的南北区分,《方言》第1期,39-45页。
郑张尚芳1986  皖南方言的分区(稿),《方言》第1期,8-18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8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


*本文研究受“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

来源:http://www.chinadialect.com/info_view.asp?id=2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8 18:28 , Processed in 0.1014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