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56|回复: 4

DV拍片七大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9 17: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 道哥  
来源: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  
发表日期: 2002-12-13 16:11:09



  
      两年多时间以来,看了一些DV作品,也尝试拍了一点。自然有了一点经验,更多的是教训。总结了七点,其中也许有些是老生常谈,但也经常被忽略。这七点,不能保证影像爱好者们能拍出精品,但我觉得它能使尝试影像创作的人尽可能远离废品。
    1、最基本的条件,专门的编剧。
  你可以没有专业的摄影,没有专业的演员,没有专业的器材,但一定找一个尽可能专业的编剧。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个好本子,其他一切就无从谈起了。有个朋友拍了部长篇巨作,大概有60分钟,让我评论,我却无从下口。依我的意见,剧本重写后重拍。那样说的话怕他接受不了,最后只得就摄影、表演什么的说几句胡话了事。
  很多朋友喜欢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自编自导自剪。的确很过瘾,但术业有专攻,人无全才,能做好一项工作就不错了。我从所看过的所谓DV剧本中,还发现一个不良倾向:玩现代,玩观念,玩大师。最终玩得包括他自己都莫辩南北。建议先把叙事搞清了,老老实实的说个事儿,能说的有点意思了,那就不错了。
  所以,除非特别擅长写作,你应该去找一个专门的写手来编剧,一方面,人家文字功底高,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旁观者清。实在找不到编剧,可以找一篇现成的小说来改编,网络上也有很多不错的故事,这起码保证了作品的文学性。
  2、最容易上手的风格:纪录。
  香港电影花哨,美国电影大气。人家有编、导、摄、录、服、化、效、特等等一大帮人在那里忙活,每个人都是专家,手里有大把的经验,背后是庞大的财团。搞DV的真正是一穷二白,有经验吗,没有,刚起步;有钱吗,没有,买个3ccd摄象机都是奢望;没有灯光,没有录音,没有场地,没有专业的演员。你只有一个本子,一台廉价摄象机,一两个好朋友。那你能拍出什么来呢。你所能做的只能拍写实风格的片子:自然的光线,自然的音效,本色的表演。因此,你要用长镜头,而不是短镜头的蒙太奇。长镜头可以使没有经验的表演得以保持连续性,后期剪辑时也会相对容易控制。为了打破长镜头的单调,你要钻研一下镜头内的调度,这一点可以去向舞台剧借鉴。
  3、镜头不要摇晃,要平稳。
  摇晃是一种奇特的风格,用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但镜头的基本要求是平稳,这符合人的视觉规律。王家卫不能成为你镜头随意晃动的理由,因为你不是王家卫。不要让你的摇晃东施效颦。
  4、拉开窗帘,或者打开所有的灯,把表演区照亮。
  所谓的写实,所谓的自然主义,并没有指定你去拍“黑夜里乌鸦在飞”。电影是光的艺术,如果没有条件用复杂光线去精雕细刻,那你必须有一束光,照亮你所要表现的形象或场景。黑暗的场景和空白的银幕同样没有意义。日光是最现成的,也是最好的,你可以尝试各种手段把日光引到表演区。有人甚至拆去整个屋顶蒙上透光物质来照亮室内。但也不是越亮越好,我看过很多DV作品,外景的光照过于充分,白的一塌糊涂。你可以通过调整光圈解决这一令人不快的感觉。室内戏有可能的话尽量打灯,可以尝试用廉价的光源,高功率灯泡,日光灯组,也许色温会有问题,但总比黑暗要强。拍中近景时,要注意脸部用光,再没有比明亮的环境中一张黑糊糊的脸更糟糕的了。有时候自制的反光板会解决一些问题。
  5、录音,开机啦,安静!
  这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我在拍我们第一个小片子之前对它也没什么概念。拍完了,剪辑了,坐下来看的时候,听到了那些被放大若干倍的噪音,它干扰着视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噪音不仅仅覆盖了对白,它还仿佛给画面铺上了一层雪花,使你没法听的同时,也不可能集中精力看。双方面的损失是惨痛的,因为影视就是关于“视听”的艺术,都损失了就等于完了。
  有些杂音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开机前说一声:安静!你的制作人员们会乖乖的闭嘴。大街上的噪音怎么办呢,他们可不听导演的指挥。用一只附设的机外话筒会解决一些作用,即使不是高指向性的普通话筒也会有效果。我有个更好的办法避免这些噪音:不拍街景。也不是让你去搞室内剧,你可以去公园、校园这些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去拍外景。野外也是好地方,我甚至想,也许我下次会去农村拍,就为了那里的安静。非常需要热闹街景的话,那最好别用同期声。
  从前,我作为一个DV爱好者的理想是有一台3CCD的摄象机,如今想一台独立的录音设备,最起码该有个高指向的话筒——我会用鱼杆把它吊到演员的左右,按我所需,偷语窃音。
  6、演员,要对演员因材使用,不做超出他能力的要求。
  有职业演员当然最好,只要导、演双方做好交流,理解剧本,吃透人物,表演基本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某些时候,用职业演员也是件很奢侈的是事,只能起用周围的亲戚朋友充任角色。所谓“非职业演员”成功的例子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来不生枚举。没有过表演经历的人一样可以拿到表演大奖。但这并不表明用“非职业演员”是件很容易的事。首先,选演员时必须认真筛选,力求和角色贴近。非职业演员不是在表演角色,而往往是在表现他自己,这是成功的要素。他的表演是生活化的,你如果要求戏剧化,那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方面我也看了很多反面的例子,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人,却让他说莎士比亚式的台词,结果糟糕透顶。你在选演员时是按图索骥,图就是剧本。
  还有个办法就是看人下菜碟,看中某个人的性格特色,为他量身定做剧本。(哈姆莱特的脸我看中好久了,一直在琢磨着利用一下.呵呵.)
  7、后期,不要滥用音乐。
  很多DV都是戏不够,音乐凑。硬用音乐为自己粉饰,常常弄巧成拙。音乐是除了录音之外的另一很难涉足的学科,外行很难用得好。如果必须配乐,建议请教专家。那种硬贴的办法实在不足可取。
  我一个朋友在中戏学习时拍了个作品,一点音乐都没用,很值得学习。  




 一小撮人 
 两三台电脑 
 配着DV枪 
 敲敲打打,摇摇晃晃 
 走的什么路——由作坊到工厂 
  
  
《青铜影像坊》


--------------------------------------------------------------------------------


回应人: 花火 发表日期: 2002-12-13 20:51:14

做记录片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不然会手忙脚乱的,我也建议在做记录片上多用些长镜头,但要把握节奏,这个后期可以有一定的弥补。
演员问题,我觉得如果是非职业那就要看有没有塑造的可能性,最好是按照演员写剧本,还有就是表演的度的问题,非职业演员这个问题很是头疼,还要充分调动演员的才能,比如舞蹈演员在力度上的把握就比较好



--------------------------------------------------------------------------------


回应人: 道哥 发表日期: 2002-12-13 22:18:58

XZFD对我说,只要用上专业机器就不同了。我想也是,大概这些只是业余人的业余烦恼而已。争取吧,明年用上专业家伙,提高一个档次。


 一小撮人 
 两三台电脑 
 配着DV枪 
 敲敲打打,摇摇晃晃 
 走的什么路——由作坊到工厂 
  
  
《青铜影像坊》


--------------------------------------------------------------------------------


回应人: 花火 发表日期: 2002-12-13 23:40:55

其实我觉得是资金在里面起主要的作用,哈哈


--------------------------------------------------------------------------------


回应人: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发表日期: 2002-12-15 14:59:19

音乐的运用确实比较复杂
同意道哥在上面提到的那几点,另外,个人觉得音乐如果用来铺背景,除非有特殊的考虑,否则不要选择大家过分熟悉的歌曲,那样的话就把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音乐上,更容易削弱影片的表现力。

而XZFD的态度我不太同意。工具毕竟只是工具,它的职能只是实现人们的想法,并不能代替我们去做什么。用上了专业的机器能有多大的不同?这个要因人而异。坦白地说如果是家庭滑稽录象那种档次的影片,那么V8和胶片表现出的效果我想基本上差不到哪里去。
业余影象制作者过分强调工具的作用,往往会忽视自己作品中其他的硬伤。而我们的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硬伤,而不是设备。




 打开窗帘 
 让我看看纽约 
 我不想在黑暗中回家 


--------------------------------------------------------------------------------


回应人: xzfd 发表日期: 2002-12-15 21:41:53

我的意思是,很多技术问题是必须要依靠专业器材才能解决的。能够认真讨论这些问题的人,我想应该是对电影有着严肃态度的,那么在解决剧本的前提下,如果想要把一个剧本变成一个严肃认真而且看起来象是电影的片子,那么好的器材是重要的。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出一个好片子,好的器材是重要的,但是不是唯一重要的条件。

前一段时间在几个剧组混了一端时间,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和朋友们拍DV作业,发现很多原来我们没有办法的问题,其实在专业剧组中没有好的器材也是无法解决的。我想很多创意的实现,是要依靠资金,人员,经验,毅力和器材的。

上面道哥说的7个问题,有一些是人的素质问题,有一些就是器材问题。而人员素质能够提高,我想实战中获得的经验是很重要的。从照明角度来说,如果只是想拍下来,那么我们只要把窗户打开或者简单地把屋子全部打亮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把导演的意图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加一个或两个灯,只要技巧得当,那么最后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在这个“非常不同的效果”中,又可以根据你使用的器材最后分出几个档次来——在很好的照明条件下,DV拍摄出的画面会比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拍摄出的BetacamSP画面好很多。

人的素质是一个问题,而器材是另一个问题,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两个问题,不要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



--------------------------------------------------------------------------------


回应人: 道哥 发表日期: 2002-12-16 10:07:41

XZFD的意思我明白。比如我们在用低配置的电脑运行巨大程序时,会出现种种奇怪毛病。即使小心翼翼,还是层出不穷。其实,只要提高电脑配置,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一小撮人 
 两三台电脑 
 配着DV枪 
 敲敲打打,摇摇晃晃 
 走的什么路——由作坊到工厂 
  
  
《青铜影像坊》


--------------------------------------------------------------------------------


回应人: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发表日期: 2002-12-16 14:06:22

其实你说的已经比我说的高了一个层次
我是站在一个没有什么专业素质和培训的纯粹业余的爱好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专业器材是给有专业素质的人用的,我想这是前提
在我们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一个基本水平的条件下,奢谈设备是不现实的
当然,如果我们已经越过了这个基本的水平线,那么设备和钱就是首要问题了。

所以说我们是站在不同的楼层来讨论这个问题,我站在一层,你站在六层
虽然面对的是同样的东西,但是你看到的肯定要更全面一些。


我是学电视新闻的,和同学做片子已经快一年了,到现在也买不起象样的DV,一直用电视台淘汰下来的大二一的摄象机。后来翻出了家里95年买的V8。再配上92年买爱华随身听时附赠的小麦克风,后来又拆了宿舍里支蚊帐的竹竿,挑了一个卡拉OK厅的麦克。借了两盏应急灯,一个5寸的小电视。上一个剧情短片就是这么完成,然后在学校的机房做非编,软件是PR5。1。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不说诸位也明细。而且今年毕业之后,我们就无法使用学校的机房,以后的后期又是个麻烦。
所以就是这样,不要说好的设备,就算是基本的设备对我们来说对我们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专业人士可以说,那你就不要参与影象制作,那是有钱人的游戏。我承认。不过即便如此,我们的下个片子还是要照旧。新的一个纪录片得赶在寒假前开始,那样可能可以在下学期再蹭一次学校的设备,否则后期就没指望了。效果如何?肯定比上一个好,因为又积累了一次经验,可以避免更多的错误。就这样了,操你妈上吧!

谈到设备我总是有一大堆的牢骚,并且不怎么讲理,实在抱歉



 打开窗帘 
 让我看看纽约 
 我不想在黑暗中回家 


--------------------------------------------------------------------------------


回应人: 道哥 发表日期: 2002-12-16 15:26:52

小时候练过书法(当然没成功),写的不好,埋怨笔差,老人教育我说,书法家用棉花蘸墨一样写得好。
搞摄影的人大多是器材发烧友,但我见了很多用尼康拍出来的傻瓜作品,也见过海鸥拍出来的精品。
还有个例子,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器材应该比不过现在吧,但现在华丽的垃圾反而更多。
器材固然是一个重要条件。但脑子更重要。怎么才能叫一个好脑子呢:利用现有条件,取长补短。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兄弟,你的这些艰苦的锻炼有朝一日会成为佳话,会成为你奋斗历程中的美好记忆,只要你坚持不懈。


 一小撮人 
 两三台电脑 
 配着DV枪 
 敲敲打打,摇摇晃晃 
 走的什么路——由作坊到工厂 
  
  
《青铜影像坊》


--------------------------------------------------------------------------------


回应人: 哈姆莱特 发表日期: 2002-12-17 00:58:34

电影的一大特性就是和技术进步分不开的,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天起。所以技术或器材是实现艺术构思的手段,我想各位都应该明白。如果只走记录的风格去排剧情片,我想是一种倒退,退回到卢米艾尔时代了。dv给我们的是更方便的更廉价的拍片技术,就看各位如何去用了。
电影从工业化走到今天的科技化,这是电影发展的必然,如果一味的强调作坊式的工作方法,自然是一种退步。所以我们该再技术的基本保证下去实践艺术构思,因地制宜、因设备制宜。
一句话还的多拍!!!


 演戏不赚钱! 
二人行戏剧学习小组


--------------------------------------------------------------------------------


回应人: xzfd 发表日期: 2002-12-17 03:43:16

这个经历非常重要,虽然器材很简陋,但是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不能拿钱衡量的。
不管你有多少资金,你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相通的,而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也是一样的。所以我想这个过程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


回应人: 逆光的琪琪 发表日期: 2003-01-03 16:32:20

文章看后很失望,没有太有价值的东西,基本是些日常遇见的问题。但我认为道哥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毕竟人与人想的不一样。但我还是看的了一个DV强迫症患者的内心渴望和独白。
    不要认为自己是登三轮的就没有机会开宝马。
发表于 2004-1-7 20: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小撮人 
 两三台电脑 
 配着DV枪 
 敲敲打打,摇摇晃晃 
 走的什么路——由作坊到工厂

DV的理想状态啊
发表于 2004-1-14 22: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练过书法(当然没成功),写的不好,埋怨笔差,老人教育我说,书法家用棉花蘸墨一样写得好。
搞摄影的人大多是器材发烧友,但我见了很多用尼康拍出来的傻瓜作品,也见过海鸥拍出来的精品。
还有个例子,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器材应该比不过现在吧,但现在华丽的垃圾反而更多。
器材固然是一个重要条件。但脑子更重要。怎么才能叫一个好脑子呢:利用现有条件,取长补短。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兄弟,你的这些艰苦的锻炼有朝一日会成为佳话,会成为你奋斗历程中的美好记忆,只要你坚持不懈。

这段话有点意思,但要想用DV拍出高素质影像,录下极丰满的声音,确实太难。好在影像、声音都是技术层面的事,作品好不好,关键还在于内涵。
发表于 2004-1-16 1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

要有内涵,要拍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
发表于 2004-6-23 12: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各位大哥都是高手,说的话与众不同,有深度。小弟刚学这个什么都不懂,现在想搞一个DV出来,却觉得无从下手。真是丢人。以后希望各位大哥多多指点,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18:39 , Processed in 0.2737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