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66|回复: 1

论全球化背景下藏语方言的统一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1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孟才让(四川省阿坝州编译局)来源:西藏藏语言文字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新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推动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程度不同地促进了世界经贸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消弭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使各民族和国家丧失自我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种种差异,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承认、尊重和有意识地保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经济全球化要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极化携手通行,才能相辅相成,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繁荣,推动人类文明的总体进步。

人类的语言归属非物质文化的范畴。非物质文化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用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语言、口头文学和传说、表演艺术、民俗民风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保护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丰富多彩、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55个、有一亿多人口,使用80多种语言,40多种文字,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不少地方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民族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特征和民族生存的灵魂。故此,民族工作无小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不可忽视。

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多元文化受到严重危机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倡议者和积极响应者,2004年12月3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准书》,2005年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厅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件中就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作了精彩的阐述:“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按照国务院的安排,国家民委启动了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工作,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司批准了《关于制定藏语标准语研究方安》的立项。近几年来国内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文件,这在过去是罕见的。这一方面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政府对于保护与抢救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族群的语言及其语言所承载的非物质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全球化背景下、藏族语言也同其他少数族群语言一样、生存和发展既面临势不可挡的严重挑战,同时面临国际国内保护非物文化遗产,传承延续人类多元文化之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从藏区有些地方的所见所闻而论,各方面对藏语文的观点不同,有的认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迅猛发展的时期,民族语言文字越来越适应不了发展的需求,发展还是要依靠汉文、英文等强势语言文字。民族语言作为民族的母语,让基层老百姓说去就是了,民族文字作为传统文字,为了安定人心,在国家机关单位的门牌、公章上象征性的用一下就行了。有的认为:民族语言文字以及民族文化,由少数专业部门和人员研究便对了,没有必要强调普及和传承后人,让少数民族群众利用汉语和英语等强势语言工具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才最实惠。有的认为:人在一生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掌握一种民族语言文字工具需要花很多精力,不如学好流通面广泛的汉语和英语,可以向知识的更高层次攀登。这些观点,都持民族语文“无用论”、“过时论”的态度,进而认为没有必要制定和推广藏语标准语。有的还把呼吁重视民族语文工作的人看作是“思想保守”和“有民族情绪的人”等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各方面对保护、传承、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为核心和载体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应抓住当前?制定标准语(藏语普通话)、规范新词术语、统一现代信息处理中藏文的计算机录入编程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必须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

语言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着的最普遍的现实。民族以语言的特殊为主要标志,语言以民族为载体,因此,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和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承认存在,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分析和把握矛盾、解决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中国的民族问题(包括语言文字问题)在世界上是处理的比较好的。当前,面对济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研究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的前提下,寻求解决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规律,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

新世纪的民族学专家和语言学家们充分肯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语言是人们交流和思维的工具”的正确观点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理论,提出了“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根本和载体;语言是构成民族特点的基本元素,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情感的基础,不同的语言文字反映不同的文化和思维形式,表达不同的世界观”的新理论新观点,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语言文字的珍贵和深厚、其问题的复杂博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搞急功近利,实用主义。提醒人们:“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象生物多样性一样至观重要,一种语言的消亡,其后果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知识就会消失。人类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处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因此,要认识和把握语言文字问题同民族问题一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具有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种类多、历史长、相互影响、由多向少的发展趋势特点。在漫长的社会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语言价值、重要性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全面,为了维持人类和平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持语言生态(文化生态)的需要,语言将会出现相对的稳定时期。

从发展规律看语言文字的前景,其一,现阶段,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阶段。平等是基础,其中包括语言文字平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阶段。共同繁荣发展,就不能放弃语言文字的繁荣发展。正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在这个初级阶段上必然有许多特有的情况,我们既不能把初级阶段必然出现的、应该允许存在的东西加以排斥,也不能超越初级阶段,把将来才有可能办到的事情放到现在来办,只能从实际出发,按其固有的规律办事。”其二,民族以语言为标志,语言文字以民族为载体。民族消亡是语言文字消亡的根本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族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民族消亡的基础是公有制,因此,民族及其语言存在的基础也是私有制。看私有制的状况,一要看中国,二要看世界。从国内看,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我们还没有全面实行公有制,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私有制观念问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要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日尚长。从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看,现阶段尚不具备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条件。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它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当今世界仍然是私有制极盛的阶段。马克思所说的消灭私有制是从全世界这个整体讲的,因此,考虑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语言文字问题)既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要从世界的实际出发,真正深刻认识民族及其语言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真正认识到伴随国家、民族、私有制的消亡,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要科学地认识语言的价值。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根基、是民族和民族地区特有的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命脉,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和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人类的语言以其古老和珍贵,被民族语言学家称为“埃及的金字塔、秦陵的兵马俑、长城那样珍贵”,“人类一种语言的消失,如同一种物种的彻底灭绝,如同失去一座罗浮宫”。语言不仅具有古老而珍贵的价值层面,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个性化的特色文化发展和展示自我,自然是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抉择。保护和发展以语言多样性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对于建设和平世界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都无不与不同“文明的冲突”、不同民族的个性文化受到强制性遏止有关。从正面看国内,近几年来,各地区为了加快发展,不断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在这一绿色产业的崛起中,以特色文化为支撑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结合,是对游客最有吸引力的靓点,因此形成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共识。民族文化还具有政治权益和文化生活两个层面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保护和发展以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藏语言是藏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藏族语言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大体上分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藏语方言的形成历史久远,公元7—9世纪,新藏文的产生促进了藏语方言的统一。随着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断扩大、藏族长期生活在地广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中,助长了方言的分化。公元9世纪后,吐蕃王朝解体,藏族社会长期处于割据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分化。阿坝州五花八门的藏语方言正是全藏区藏语方言繁多的缩影。我州总人口85万中,藏族人口为44.2万,占52%。全州十三县均有藏族聚居、散居、杂居。居住在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松潘五县和九寨沟、金川、小金、马尔康、黑水等县的部分乡村,从事牧业为主或半农半牧区的藏族约22万人,使用藏语三大方言之一的安多方言,这种方言又称牧区藏语或草地话,通行于青海省果洛州、甘肃省甘南州等藏区的安多藏语相同,与藏语书面语一致;居住在我州马尔康、金??族和汶川、茂县的少数藏族约18万人使用流通范围较小的地方方言——嘉绒藏语方言,亦称农区藏语。阿坝州内的嘉绒藏语方言又分几种小支方言,马尔康、小金、金川、理县、等地的嘉绒藏语方言内部差异较小,黑水县的藏语方言与上述地方的方言差异很大。除此以外,我州九寨沟县白马藏族近1万人使用白马藏语方言;我州与汉区毗邻的部分地方和农区城镇以及郊区的藏族人口约3万人遗弃了藏族语言,改用汉语言。嘉绒藏语方言、黑水藏语方言和白马藏语方言,都与藏语书面语有较大差异,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方言保留了古藏语的很多语音。阿坝州藏族群众的藏语方言呈多种类别,但自古至近代通用藏文,使用安多藏语方言的群众,多数至今使用藏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阿坝州42万藏族使用的藏语,因为有方言的差异,牧区和农区的群众,相互用藏语交往十分不便。如果一牧区人和一农区人只懂各自的方言,他们之间的交流惟有通过“翻译”才能实现。农区的部分干部群众反映:“我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很有感情,但是我们学藏文难度大,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精力来学英语还有好处”。从这个情况看,未来在阿坝州农区推广藏语普通话的难度也较大。

目前阿坝州藏族使用藏语藏文的状况为:全州藏族人口中的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郊区和公路沿线的农牧民约25万人能熟练地使用流行于本地的不同方言,也能熟练地使用汉语;牧区和高半山农区的藏族群众约11万人,与外界交往时能使用汉语,在本地方交谈时,使用流通于本地的藏语方言,藏语是他们最熟悉的交际工具;另外,还有边远牧区和偏僻的高半山农区的藏族农牧民约8万余人只懂得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一些简易汉语,但是表达汉语却很困难,有的几乎听不懂一点汉语,交流交谈全靠藏语,藏语是他们唯一熟悉的交往工具。全州约有12万藏族群众能够不同程度地使用藏文,其中藏文初中以上约6万人。我州藏族群众使用语言文字的上述状况决定了藏语文仍然是我州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在我州,无论是向广大藏族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传播新思路、新文化和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在一定范围内都离不开藏语文。阿坝州的历史证明,藏语文工作为我州的建政立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这一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同样重要,是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阿坝,实现省委提出的把阿坝州建成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奋斗目标的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要获得生存,必须把与时俱进地发展民族文化作为文化实践活动的根本任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整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藏族有统一的书面语,但其口语因地而异,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使用藏语在藏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制定全民族公认的口语标准语(普通话),十分必要,藏语的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如同汉语的四川方言、广东方言、北方方言,有语音的区别,与书面语的差别很小。藏语的其它小支方言,如阿坝州境内的嘉绒、黑水、白马等小支藏语方言,却与藏语的书面语有很大的区别。藏语的不同方言,应该依照尊重和保护多元文化的原则和群众的意愿,允许其存在和使用,但是,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不能没有一种标准语来承载和延续,制定藏语标准语已是到了万分必要的时期。

制定藏语标准语,以三大方言中的哪一种为基础,必定在不同的地域各执其是。笔者认为应该按照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向和方言使用人数的多少来确定以哪一种方言为基础。一经确定,应以广播、电视等媒体用语统一为先导,以规范藏文教学用语等为途径,依靠法规性措施,加强应用推广。其次,在全藏区范围内厘定和统一新名词术语,使其规范化、标准化,一致化,这也是实现藏语标准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藏区各因方言的差异,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编译等单位对新出现的新名词术语各译其文,使原本统一的藏族书面语在新时期逐渐渗入了一些不统一的内容,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应该尽快解决目前藏文信息处理系统的不统一和不同输入法相互不兼容的问题。目前,计算机开发使用的藏文软件有华光、同元、班智达、方正、桑波扎、嘉央等六、七种,但是各种软件互不兼容,文字录入键盘及信息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使藏文的现代化办公、藏文走上信息高速公路仍有困难,这是基层藏语文爱好者和藏语文工作人员翘首以盼的愿望,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藏语文为载体的藏族文化应该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表于 2009-5-13 17: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标题就让我感到意外:统一藏语的方言?怎么个统一法?
藏语的三大方言(卫藏,康,安多),用哪一个方言去统一另外两个方言?是不是要罢黜“低等”方言,独尊某个“高等”方言?
如果不是措辞不严谨,这个口号就是一个没有必要实行也决不可能实现的荒唐梦想。
对于人口众多、分布地域辽阔、方言差别显著的藏民族来说,在目前这样一个文化、经济交流迅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有一个本民族共同的交际语,但这决不意味着要“统一藏族的方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00 , Processed in 0.094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