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84|回复: 1

[港澳台比较] 从文字学看两岸中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1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戚桐欣
【摘 要】中華文化的根本在「易」,中國文字的經典在《說文》,在「中文電腦化、電腦中文化」的過程中,兩岸中文都偏離了文化的根本和文字的經典,若能兼顧「篆隸正簡、文房四寶、中文電腦」,則兩岸中文本來就是「書同文」。
【關鍵词】兩岸中文;中文電腦化;電腦中文化;書同文
一、兩岸中文
以「文字學」為基礎去觀察兩岸中文,兩岸中文尚未分裂,所謂「繁體、簡體」是「非文字學」强加的區隔,只要調整觀念,兩岸仍然是「書同文」。
20世紀30年代,國民政府在南京,主張文字改革者有三派:其一、用拼音文字,其二、用標準草書,其三、用簡體字。經過實驗,證明拼音文字不可行;標準草書由于右任先生主導,到1965年于右任先生去世時止,曾經九度易稿,未能定案;當年,國民政府曾經公布一些簡體字,因為抗戰軍興,推行工作中止,勝利後,人民政府在北京繼續推動。初期,臺灣、海外的批評聲音不大,爾後北京公布第二批簡化漢字,荒腔走板,乃群起反對,共謀挽救。于右任先生主持標準草書學會,繼續推動「標準草書」(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85),陳立夫先生主持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主張推行「標準行書」(教育部公布(臺灣),民國65),李鍌先生主持教育部,主張訂定「標準字體」(教育部印(臺灣),民國67,70,72,73),因為教育部能掌握到的人脉、人力、經費比較多,推行「標準字體」者占了優勢。整體地說,臺灣是「標準字體、標準行書、標準草書」並用,或者說,臺灣是「看」正書,「寫」行書、草書,不明就裏者把臺灣使用的中文籠統地稱為「繁體」,不對。
臺灣的「標準字體」是先訂「常用國字4,808」,再訂「次常用國字7,894、罕用國字18,414、異體國字18,609……」,先訂手寫字體的標準,再訂楷體、宋體的標準,將繼續訂篆、隸……的標準。原計畫是研訂「常用國字」的「標準字體」,用以抵制日本的「當用漢字」、大陸的「簡化漢字」,結果,十三經、佛典、二十五史、許慎《說文》、康熙《字典》……認為一切古籍的文字都不標準,都要重訂,先人的篆、隸……也不標準,也要重訂。最近,又訂定《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教育部印(臺灣),民國85),4808個常用字研訂了十年,被譏為教育部有做不完的改革計畫,編不完的年度經費,領不完的研究津貼。
依據教育部公布的資料,訂定「標準字體」時使用了十四種參考文獻:
A.日本基本漢字三省堂3,000字
B.國民學校常用字國立編譯館3,861字
C.教育部常用漢字表教育部3,451字
D.古代漢語泰順書局1,086字
E.角川常用漢字字源辭典角川書局1,967字
F.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1,607字
G.金文正續編聯貫出版社1,382字
H.辭源商務印書館11,033字
I.辭海中華書局11,769字
J.國語辭典商務印書館9,286字
K.形音義綜合大字典正中書局7,412字
L.王雲五綜合詞典6,788字
M.辭彙文化圖書公司9,766字
N.新漢英辭典遠東圖書公司7,250字
依據上面的資料,訂定「標準字體」的參考文獻,是以日本和國民學校的資料為基礎,未采用文字學的經典──許慎《說文》、康熙《字典》,所以,「標準字體」在文字學方面的基礎不够嚴謹,不能照單全收。
中國大陸訂定「簡化漢字」時,沒有公布引用的文獻,字集裏面有「正書、行書、草書、同音、异體、古體、俗體、訛體」,大家不知道其取捨的標準,只能用「約定成俗」含糊過去,所以,「簡化漢字」沒有涉入文字學的領域,這種字雖然有一些優點,却也有一些缺點,最嚴重的缺點有四:其一,不能傳承古今;其二,不能兼顧形、音、義;其三,偏旁紊亂;其四,有一些字沒有字理。
中國大陸正在流行一門新學科──現代漢字學(蘇培成,2002),主要的內容有二:其一,為簡化漢字找「字理」;其二,讓簡化漢字「電腦化」。因為要尋找字理,衍生出40多種「字理教學法」;因為要電腦化,訂定了五種規範、兩種標準(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97,2000,2001)。所以,「簡化漢字」的問題已經浮現了。最近,大陸教育部舉辦了五次公聽會議,希望聽到各界對于修訂「簡化漢字」的意見,筆者願意及時提供淺見。
二、標準、規範
于右任先生訂「標準草書」,因為草書有很多種寫法,需要挑選一種寫法訂為標準。陳立夫先生訂「標準行書」,因為行書也有很多種寫法,需要挑選一種寫法訂為標準。教育部訂「標準字體」,字體有很多種,是要挑選那一種字體訂為標準?按,教育部(臺灣)先訂手寫字體的標準,再訂楷體、宋體的標準,將繼續訂篆、隸……的標準,所以,「標準字體」這種命題──錯誤,不參考文字學的經典──《說文》《字典》,而以日本漢字、小學生用字另訂標準──荒謬。
于右任先生致力于「標準草書」,始終不假借政府之力推動,嘗言:「吾書誠善也,民誠便之也,則雖禁之而不能也;否則假政府之力,亦徒彰其不善耳!」大哉,賢哉。而教育部聘請的學者、專家,訂定了「標準字體」以後,就急于訂定「文字法」,兩者的修為有天上、地下之差,若非輿論界反對,臺灣使用的「中文」就很難「進步、再進步」了。
「文字學」本來就存在一套「標準、規範」。其一,始皇帝統一的「篆」,由許慎著於《說文》;其二,康熙帝統一的「楷」,由張玉書等著於《字典》。從《說文》裏的「篆」找現代漢字的「六書」比較困難,找「偏傍」則十分簡單;從《字典》裏的「楷」找「筆順」比較困難,找「筆形」則十分簡單。注音符號、漢語拼音、耶魯拼音、韋氏拼音……爭執不休,却總離不開《字典》裏的反切,或,稱為「聲韵」,所以,今人不必否定《說文》、《字典》而重訂標準、規範,只要尊重始皇帝、康熙帝的功業,就可以了。
大陸《筆順規範》(語文出版社,1998)訂中文筆形為「五筆」,臺灣《筆順屬性》訂中文筆形為「四筆」,兩岸都錯了。按,楷書定形於晉,「永字八法」被奉為學習楷書的基礎,歷時已經2000年,今人不必亂改。大陸《信息技術》規定,只能用二十六個字母、十個數碼鍵輸入中文,對于「漢字部件」也有一些瑣碎的規範,如果在訂定這些「標準、規範」之前,先鑽研《說文》、《字典》,專家、學者們會發現,「文字學」本來就有「標準、規範」,且兩岸可通用,古今中外都可通用。
三、回顧歷史
「中文」源遠流長,從卦爻、結繩到始皇帝統一「篆」,為古文時期,特點是不以「筆、紙」爲主要書寫工具;從始皇帝憑行政權達成「書同文」,到中國、臺灣、日本、韓國、高麗、越南憑行政權達成「書不同文」,為今文時期,特點是以「筆、紙」爲主要書寫工具;「中文電腦化、電腦中文化」以後,為同文時期,特點是「筆、紙」退居次要的地位,電腦成為主要的工具。電腦能傳承、強化固有的「文化、文字、文明」,不是破壞。(著者,民國85)
中華文化的根本在「易」,中國文字的經典在《說文》。東方的「易、陰陽」與西方的「電腦、01」是一件事,而邏輯不同。用易的符號邏輯讓「中文電腦化」,已經完成了,請瀏覽「中易系統服務網站」www.cbs.com.tw╱www.cbs-123.com。用易的符號邏輯讓「電腦中文化」,也完成了,請瀏覽「易符集團服務網站」www.eForth.com.tw。中文電腦化,是從三爻八卦開始(用3-Bits記錄永字八法),向外推演;電腦中文化,是推演到64爻18,446,744,073,709,551,616卦為止。讓中文電腦不必有「輸入法」,「書法」就是輸入法,「偏傍、聲韵」是更有效率的輸入方法。中文電腦不必有「內碼」,「書法、偏傍、聲韻」決定內碼。在推動這種工作之前,要先糾正錯誤的「標準、規範」,所以,要回顧歷史:
㈠中文笔形
⑴卦爻:一畫開天、三爻八卦,只有直綫一種筆形(實綫、虛綫)。
⑵甲骨:用青銅刀契刻,只能刻直綫、斜綫兩種筆形。
⑶篆文:在竹帛上書寫,能寫直綫、斜綫、曲綫三種筆形。
⑷隸書:增加「撇、捺」兩種筆形,因為蒙恬發明的筆不會比現在的水彩筆高明,蔡倫創造的紙吸墨不够均勻,所以,隸書的撇筆不够尖、捺筆不够銳,寫不出「點」。
⑸楷書:筆墨紙硯繼續進步,中文可以寫「點」,「永字八法」被奉為書法的基礎,依據楷法,中文可以「數碼化」,所以,中文數碼化要以「楷書」為基礎,由楷進步到「行書、草書」。[注]:手寫字為「楷」,印刷字為「宋」,「楷」與「宋」的關係是一體兩面,「楷」近于「正書」,「宋」近于「正體」。
⑹行書:篆、隸、楷都有「行書」書法,特點是可以「連筆、略筆」,所以,楷書是便於「看」,行書是便於「寫」。嚴格地說,行書只是一種「書法」,用以輔佐楷書,不是一種「字體」,行書不應該脫離楷書而用為「中文電腦化」的基礎。
⑺草書:嚴格地區分,行書只是「連筆、略筆」,其「偏傍」關係仍然存在,若偏傍關係也簡略了,這種字應該歸類為「草書」。若非中文根柢很深,或,上下文互應,則難以辨認,所以,「草書」只是一種「書法」,不是一種「字體」,不適合用為「中文電腦化」的基礎。于右任先生在訂定「標準草書」時,為草書的偏傍問題費神頗深,九次易稿,不能定案。
㈡中文字形
⑴篆:始皇帝以行政權力統一中文為「篆」,其特點是偏傍嚴謹,筆畫勻稱,漢、許慎輯9353字,著為《說文》,是傳世最完整、最有價值的字書。
⑵隸:蒙恬發明筆,蔡倫改良紙,因為書寫工具變易,中文被簡化為「隸」,同時發生了「隸變」,因為刻寫不易,所以,沒有重要書籍使用「隸」傳世。
⑶正:書寫工具繼續改進,中文被簡化為「楷」,同時發生了「楷變」。印刷術發明以後,為便于刻寫,產生了「宋體」,宋體的結構與「楷體」相同,傳世的重要書籍都以「宋體」印行,康熙帝頒布《字典》,相當于把漢字統一為「楷」,是當代中文的「正體」。
⑷簡:從「象形」到「篆、隸、楷」,每一階段都是一次簡化過程,每一次簡化都有特定的背景和目標,訂定當代「簡化漢字」的背景是有一些讀書人誤以為中國積弱的原因是文字落伍,比不上拼音文字,這種文字不適用于農工階級,所以,犧牲「字理」、兼幷「同音」、力求「通俗」、减少「筆畫」,在以「筆、紙」為主要工具的時代,確實是有一些優點,但是,在以「世界」為背景,以「電腦」為主要工具的時代,弱點都浮現了,應該及時修訂。
四、書同文
始皇帝推動「書同文」的時候,中文是中國人的中文,皇帝要它同文,它就同文了,否則會焚書、坑儒。當時,「書同文」的內容只有「形」,現在,中文已經不是專屬中國人的中文,「書同文」的內容增加到「形、音、義、卦、爻、序」六項(著者,2002),前三項屬「中文」的領域,後三項屬「電腦」的領域,少數人、少數單位不可能全部通曉,所以,要徵召民間的智慧,徵召民間的著作。
「中易系統工作室」用「易」的符號邏輯、用《說文》的字理,已經完成了「中文電腦化」工作,「易符集團」用第四代電腦語言已經完成了「電腦中文化」工作,讓中文電腦不必有「輸入法」,不必有「內碼」,中易系統工作室用Big-5布局,以13445個卦位對應「當用漢字6745+簡化漢字6763+標準字體13053=26561」個單字,易符集團用32爻4,294,967,296卦╱64爻18,446,744,073,709,551,616卦布局,把《中易系統》的13445個卦位延伸到「中文(無限)字庫」,所以,「同文」的境界已經達成了,因為教育部的專家們不能理解、不肯接受,所以,中國人不能及時受惠。
參考文獻
⒈中央文物供應社 [民國]85-6 《標準草書》。
⒉教育部公布(臺灣) [民國]65-12 《標準行書範本》。
⒊[民國] 67-5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教育部印(臺灣)。
[民國] 70-3 《次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教育部印(臺灣)。
[民國] 72-10 《罕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教育部印(臺灣)。
[民國] 73-3 《异體國字字表》,教育部印(臺灣)。
⒋[民國] 85-5《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教育部印(臺灣)。
⒌蘇培成,2002-2 《一門新學科──現代漢字學》,語文出版社三印版。
⒍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997-12. 《漢字部件規範》。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2001-02 《通用鍵盤表示規範》。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2001-12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2000- 03 《通用鍵盤漢字輸入通用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2000.03-17《 數字鍵盤漢字輸入通用要求》。
⒎1998-6 《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語文出版社。
⒏中易系統工作室 2003-1 《小學講義──古文、今文、同文》。
⒐中易系統工作室 2002-1 《書同文──形、音、義、卦、爻、序》。
发表于 2003-12-21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這類廠家自誇文章不少,有幾個簡略看法:
一、目前電腦(指網路)的中文CODES是補不完的,若有人說他都作完,必是
吹牛;中文字碼目前的困難(各系統共通)不是在文中提的“行書”“楷書”
之類的觀念,而是在於“明體”、“宋體”、“Unicode”等不同系統的標
製圖標準化與共存;一般有如此樂觀想法的多是輸入法研究者,他們可以
作出極多的字碼,並謀求適當的區位(大陸所作常與外界衝碼而不自查)但設
若無法將它們國際標準化,其功能只能作個人PC內的運用與Print,無法傳至
另一PC或在Internet使用(那還不如作Images)。
二、在國學網看到方舟子所寫的文章,順便提一提。以古託今應適可而止,
在中國歷史上的漢字簡化、繁化是漸變的過程,並不能拿來說什麼樣的簡
化在邏輯上必是合理的,其不同點在於是否深思與執行方法。我必需說,
對五十、六十年代大陸的漢字簡化運動,個人覺得都是反感的。早就說過
了,正因為歷史持續的影響,繁體與簡化中文字碼是互相滲透的,也沒什
麼政治上的考慮(可參閱當年Big5/Euc臺港星的資訊業會議論文,目前的
Big5碼是由各地電腦業者合作開發的,並非由政府主導,此點大陸的論文
極少提及)。
三、書同文這個觀念在資訊研發不是好事。就政治軍事觀念來說,大陸朋
友很容易落入大一統的先驗思考,相對壓抑了多元的可能性,那問題來了
,誰是最後仲裁的神?在文化層面上,不能如此想的,滅國易、滅文化難
,目前漢字的演化不需要革命,各地政府都是扮演修正的角色,冥冥中自
有隱然的理性大河,讓我們投入。在二十一世紀,科技的力量不在於分異
與統一,是在傳播(Communications),如此,才能有理性的時間與角落消
除誤解,並對主流之外的文化(如方言..)有所尊重與保護。

P.S.
這個世界本因不同文字與發音才顯得多彩繽紛。X'mas!
人們活著不是要當兵當機器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2:10 , Processed in 0.0855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