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8|回复: 2

汉字进电脑时代遇书写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1: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进电脑时代遇书写危机 委员呼吁设立书法课
作者: 林祺    来源:重庆晨报  2009-07-07

    汉字进入电脑时代 遭遇书写危机


  常言道“字如其人”,而在中小学生中,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和电脑的普及已逐渐改变。孩子的字越写越难看,成为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共识。社会各界呼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建议学校设书法课。

个案


字写得难看高考吃大亏


  73,家住江北观音桥的小宇一早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后,径直走到书桌前,摊开桌上的字帖埋头书写,一笔一画,拉得极为规范。

  小宇参加了重庆市2009年高考,成绩极不理想,准备复读再参考。小宇的妈妈夏女士分析,儿子极可能是在书写上吃了亏,“不然不可能这么低分,一诊、二诊都考得挺高的。”

  夏女士对儿子的字做了如下评价:字写得皱皱巴巴,笔画展不开;一写快了,就缺胳膊少腿。她还说,儿子其实从小也练字,但是好像一直没有太大进步,平常书写就极不规范。可是,大家都没想到,他这次会因此在高考试卷上丢了分。

  夏女士特别咨询了一些曾经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一位老师告诉她,碰上字写得太差的,他们也没有精力一一慢慢辨认,卷面分会被打得很低。夏女士似乎有点明白了,“而且,卷子还要经扫描后上电脑,字都挤成一堆了,电脑上看着更费劲。”

  夏女士虽然没有抱怨儿子太多,但小宇经过这次挫折而变得很自觉了:不需要再像从前那样家长“逼”着练字,每天自己待在家里,自觉自愿练着字。

现象


中小学生书写潦草者多


  “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汉字书写在中小学生的世界里从形式到内容出现了空前的颠覆。

  日前,记者来到渝中区一所小学采访,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

  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书写丑陋,错别字层出不穷,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了。

  有些学生的作文甚至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

  “我又不想成为书法家,写字过得去就可以了。以后电脑肯定越来越普及,谁还会用笔写东西?最多练练签名不就得了!那些明星不都这样?!”小学6年级学生赵昊宇对写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自己的字本来就丑,怎么练也练不好。用电脑就可以掩盖这个缺陷,并且有多种字体任挑。

  72,解放碑重庆书城4楼,硬笔书法字帖被摆放在中间显眼的位置,记者在旁边待了半个多小时,不时有学生从旁边经过,摸摸看看,真正拿走付钱的却没有几个。一个家长忙着四处寻找字帖,需要的却是英文版。

  在等待了20多分钟后,一个小男孩选好了一本字帖。记者上前询问,小男孩很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喜欢练字,“这是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必须要完成的。”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字帖的销量相比其他教辅资料低了很多,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5-6本。除了中小学生外,还有一些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比如教师、文职人员,因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书写,才到书店专门购买字帖。

困惑


家长不忍强迫孩子练字


  书法家曾老师在自己家里招学生进行书法培训,与其他培训班周末、假期火爆的场面比起来,他的学员里中小学生屈指可数。反而是一些已经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利用周末或工休假到曾老师家里“回炉”。

  在渝中区当小学教书的小周,工作一年后,就专程找到曾老师重新学习写字。“我也不为把字写得多好,但作为老师总不能在学生面前丢脸吧。”小周表示,小时候爸妈虽然也常常念叨自己字写得差,但教书了以后自己才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书法教育没有进入人才选拔机制,课余时间,许多“现实”的家长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语、数学之类的辅导班,或与艺术院校考试相关的音乐、绘画、舞蹈、表演类培训班,课外的书法培训则被遗忘。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都对子女的书写不太满意,解放西路小学学生家长刘思芸认为,语文作业不能替代孩子练字,作业需要速度,而练字需要耐心,家长没有时间监督孩子练习写字,如果学校能承担学生练字的职责,能更有效地培养孩子规范的书写习惯。

  但是,一些家长又矛盾地表示“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写一手好字”。家住南岸六公里的张雨华儿子今秋将升入初一,“小学生现在的负担够重的了,一方面留给他们写不完的作业,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工工整整地用书法写字,太难为他们了。”

重视


练字成为学生假期作业


  相对于家长们的犹豫不决,老师们的态度普遍很坚决,“让孩子从小写一手好字,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是必须的。”

  巴蜀小学4年级2班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每个假期,都会有份特殊的作业:每天练字一篇——下学期语文教材的同步字帖。

  班主任李玉兰老师昨天说:“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书写的质量。量不能多,否则容易让孩子对写字产生抵触情绪。”她认为,写好字,能磨练孩子的性情,陶冶情操,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李玉兰对班上学生的书写要求特别严格,即使是写铅笔字,下笔也要规范,不能轻易使用橡皮。

  重庆市巴川中学专门开设书法选修课,把汉字书法课纳入初一选修课课程表,并聘请著名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伟担任指导教师。

课业负担重 学生忽略书写规范


  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书写不好,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小学生自身也有关系。

缺乏专业书法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虽然有些学校与老师都很重视,但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学生的写字指导仍然由语文教师负责,而大多数的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写字教学的指导培训,对写字教学缺乏了解,缺乏专业的指导学生写字的能力,所以并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字。

  于是,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教师们虽然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

学生更重考试成绩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考得好、分数高就行,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学生一味地注重考试成绩,而把书写置之脑后。

  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摆好写字的姿势。但在小学里,大多数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写字姿势,他们往往会因为方便或是舒服,忘记正确的写字姿势,趴在桌子上、站着写等等。

电脑普及代替书写


  网络的发达,使得学生应用QQBBS与人交流的机会增多,他们运用电脑打字的速度并不比手写慢。而且由于电脑打字易于修改的特点,很是符合老师强调书面整洁的要求,所以被采访的大部分学生都很乐意用这种方式取代手写,很少练习写字。

  除此之外,当今小学生的负担比较重,每天除了要上各种各样的课之外,还要读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指定篇目。因此,学生为了能够早点完成堆积如山的作业,只能加快笔头,忽视正确的书写姿势,忽略书写的质量。

政协委员呼吁设书法课


  日前,巴南区政协委员李汉成在媒体上公开呼吁,应该在中小学增设书法课,培养青少年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李汉成表示,读书与写字密不可分,上学时不仅要识字,还要会写字,写好字不仅是一门基本功,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李汉成建议,中小学校增设书法课,每周不少于一节,教师要讲汉字的含义和毛笔、硬笔的写法,还可定期举办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此外,出版部门应编写出版适合学生的毛笔、硬笔书法教材,教育部门则应加强书法教师队伍的培养。

  著名书法家何伟表示,写好字,应该从小学娃娃抓起。何伟强调,书法与规范书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娃娃们写好字,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

  写字是实用为主,因此,从小养成规范的写字习惯,又快又好地书写,一生受用。“规范书写汉字,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对自身也是修身养性。”

设立书法特色学校


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重庆市书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庶民昨天告诉记者,为了规范重庆学生书写,从2004年起,市书法家协会在全市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推广书法教育,试图通过设立书法实验学校、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引起社会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截至2008年,全市有36所学校挂牌书法学校。

  除此之外,协会还建立了19个书法教育工作室,工作室由社会人员创设,协会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在学校教育之外,加强社会力量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教孩子写一手好字? 专家呼吁为人师表者先过“写字关”
作者: 樊丽萍  来源:  文汇报   2009-07-08  

“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上海地区复赛6日举行,从全市6万多名大、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1180名学子参加了比赛。记者注意到,此次比赛打破了平常书法大赛可以写繁体字的“惯例”,要求参赛者在现场抄写指定的经典诗文作品时不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也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即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推出的简化字)。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广泛使用,现在的学生书写能力已经急剧下降,学校老师的书写水平也不容乐观。”一些教育界人士昨天呼吁,目前的大学师范类专业不妨增设书写课为必修课程,让为人师表者先过“写字关”。

   

写一手好字的孩子越来越少

   

“每个参赛学生几乎都是百里挑一的写字好手。”在比赛现场,每当有参赛者完成作品,担任监考的李老师总是忍不住要“一睹为快”,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学生的参赛作品整齐地收集在一起。几乎每张完成的书写作品都相当整洁美观。不过李老师感叹:“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

   

昨天的大赛共设小学一组(1-3年级)、小学二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高校组5个组别。参赛作品分软笔楷书、软笔隶书、软笔行书、硬笔楷书、硬笔隶书、硬笔行书等6种类别。高中组的参赛项目是书写崔瑗的作品《座右铭》,而大学组则要求书写毛泽东的作品《沁园春·雪》。

   

传统的硬笔书法大赛,参赛者一般都使用钢笔。可记者昨天却在现场看到,不少参加硬笔组比赛的学子已经弃用钢笔而改用黑色水笔。一位大学组的参赛者说,平时写字早就不用钢笔了。

   

确实,一个教室里大多数学生都使用钢笔写字的情形,如今已经越来越罕见了。

   
书法专职教师供不应求

   

“钢笔的没落”不过是印证国民书写能力日益下降、书法艺术日渐式微的一个“注脚”。昨天的大赛中,专家呼吁,上海必须从中小学老师中选拔一批师资加以培训,承担起写字课的教学重任。

   

上师大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是本市唯一一个专职培养书法老师的“摇篮”。“两年才招一届学生,每届只招20名,毕业的学生中只有50%到中小学校担任书法老师……”该院书法专业教授张信说,满足上海千余所中小学校日常书写教育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谈及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书写状况,张信讲述了一个真实事例:本市一所小学今年招聘教师,校长要求最后入围的30名候选人每人在黑板上从“0到“9书写阿拉伯数字和对应的汉字。结果,30个候选人因板书太差,一个都未被录取。中小学老师难过“写字关”,不得不让广大家长为孩子的书写能力捏把汗。

   

记者获悉,已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书面意见和提案,要求“加强中小学生书写训练”,推动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市教委昨天表示,从2009学年起,中小学的写字课平均每周将再增加0.5课时。

   

按照目前实行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小学一至二年级学校每周设置用于书写训练的时间是2课时,三至五年级仅为1课时。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最后才女”张充和:书法是立体的中国文化
2008-11-14   南方都市报   

● 她是“张家四姐妹”的小妹,嫁给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 她就读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了零分,国文得了满分。

● 她书法、诗词、昆曲皆妙,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个才女”。

张充和小传

1913年生。1930年代起,活跃于文坛,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抗战爆发后,在重庆从事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研究,师从书法家沈尹默。1948年嫁给汉学家傅汉思,1949年赴美定居。1962年傅汉思受耶鲁大学东亚系聘为教授,张充和则于同校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1985年退休。

在张充和家雅致的小客厅坐下来,谈起名字,张充和笑着说,“我们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只有兆和的名字不容易叫错,其他三个人的名字,人家经常搞错。2004年我到苏州去开展览,开门见一个扛这摄影机器的记者,他说要找张允和,我说:‘张允和已经死了,不信你问她家里人好了。’他听着一脸迷糊,就走掉了。”老人乐呵呵地笑起来。

张家二姐张允和是93岁去世,三姐张兆和也是93岁去世。张允和的夫君周有光先生如今102岁了。张充和说:“周先生生活有条理,我是糊里糊涂的。我晚上是一个人住,我现在还可以自己洗澡什么的。”我转达了周有光先生的问候,并告知周先生现在每天还写文章,张充和说:“他活得多有意思!

叙过家常,张充和幽默地说:“我是不是可以先采访你?”细细地问过我的情况后,拿出一本册子,让我把名字、电话、地址写上。她指着小册子,笑道:“我现在记性很不好,这种请访客签字留痕的小册子我有好多本,就当我的日记用了。孙康宜前些年把我家的这种来访册子拿去复印了,她说可以做研究用,呵呵,她是在调查我哪!”我接话说:“孙康宜说她要做一个‘文学侦探’。”她便说起,孙康宜领着一位美国学生,正式于20071027向张充和拜师学字之事。说罢,张充和起身,带我到写字的房间,看学生们练字留下的书法作业。

房中有一幅张大千和一只大雁的照片。张充和缓缓地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当年张大千在敦煌习画,有一天傍晚在鸣沙山下月牙泉边散步,救起了一只受伤的大雁。此后时常相伴,感情日深。张大千离开敦煌之日,车过月牙泉,天上传来大雁哀鸣。张大千赶紧让车子停住,刚跳下车,那只大雁直扑怀中。张大千搂住大雁,顿时泪下,良久之后,才依依而别。张充和说:“我这儿有张大千画的小画,是在重庆时送给我的,那时候他的眼睛还好。后来他都不画这种细致的东西,都是大笔头。他从来不忌口,什么都吃,所以得了糖尿病,后来眼睛视力变得糊里糊涂的,只能画大画,他自己讲笑话:我给人画画,一般家里挂不了。我还有两张大画,是他到这儿来画的,不容易挂。”突然,张充和说,这相框里,外面是张大千的照片,里面是沈尹默的照片,她轻轻一拆开,但见里面是一张当年张充和与沈尹默的合影。相片中的张充和,是一位清丽脱俗的民国美女。

傅汉思和张充和育有一男一女。2003年傅汉思去世,如今张充和白天由一位叫“小吴”的先生照顾,晚上独居。当天中午,张充和请小吴外买了几道中国菜,邀我共进午餐时,问起前一天孙康宜在耶鲁大学的著名餐馆Morys请客的情景,张充和说:“当年沈从文到美国来,人家请客,他不懂外国规矩,说:‘不用客气,点三四道菜就可以了。’其实,西方用餐,主菜式就是一盘,也可以说是一道。所以我们后来常拿这个来当笑话说。”

张充和生于合肥张家,为“张家四姐妹”的小妹。与三位姐姐不同的是,张充和过继给叔祖母,叔祖母请一流的国学家教张充和,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化基础。1933年,张充和到北平参加姐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礼,之后决定留在北平。1934年,张充和用“张旋”的假名报考北京大学,结果数学得了零分,国文得了满分,考试委员会经过争论后录取了她。

南方都市报:周有光先生讲,姐妹四个人里你受的国学教育是最好的,因为在合肥有很好的国学家教你,又学书法,又学诗词。

张充和:我老家是合肥,我们家兄弟姐妹都讲苏州话,讲苏州国语,我讲的是合肥国语。我的老师有好几个。我的祖母学问很好,她会写诗,我从小受她的熏陶是很严重的。我换过好几个老师,有一个老师很好,也不知道是哪里毕业的,他教我点句,从九岁到十一二岁的时候,学点句很有用处,点《史记》的项羽传,那时候有一点懂了。考大学的时候我的断句一个没错。

南方都市报:大学是考北京大学?

张充和:我没有读完,后来生病了。打仗的时候就开始做事情了。我考大学时,算学考零分,国文考满分,糊里糊涂就进去了,算学零分,但国文系坚持要我。我怕考不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张旋”这个名字。最好玩的是胡适那时候是系主任,他说:“张旋,你的算学不大好!要好好补!”都考进来了,还怎么补呀?那时候学文科的进了大学就再不用学数学,胡适那是向我打官腔呢!

南方都市报:在昆明的时候,你住在沈从文先生家里?

张充和:嗳,住在他那儿,我同他九妹两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那时候二姐允和在成都,我先到的成都,再到昆明。后来,我就到重庆做事情去了。

南方都市报:你在抗战的时候认识了很多老先生,像沈尹默先生,是吗?

张充和:沈尹默是我老师,那是后来的事情。

南方都市报:你什么时候开始学起书法来?

张充和:5岁,那时候是小孩子写着玩玩。我16岁就出来,学书法是在16岁以前的事情。教过我的有好几位先生。有位先生教我对对子,还有一个老师教我作诗,还有一位朱先生是不讲究作诗,他会作,但是不讲究,书法是他教的。基础最好的就是朱先生。

南方都市报:后来,你怎么跟沈尹默先生学书法?

张充和:在重庆的时候,飞机常常来轰炸。其实我一年看不到他几次,他就告诉我,你应该写什么帖。我去沈尹默那儿,一共没有多少次。所以,现在他们出沈先生的全集,叫我写他的序,我说我没办法写。他对我的影响,就是让我把眼界放宽了。

“张家四姐妹”中,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的夫君是周有光,三姐张兆和的夫君是沈从文。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1947年,张充和在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和昆曲,借住张兆和家中,不久认识了傅汉思。1948年傅汉思和张充和在北平结婚。19491月,张充和婚后随夫赴美。

南方都市报:你怎么跟傅汉思先生认识的?

张充和:抗战胜利以后,我到北京去,预备考研究院什么的。他常到沈从文家去嘛,就那么认识的。

南方都市报:他追过你吗?

张充和:无所谓追了。()

南方都市报:傅汉思先生怎么到中国来了?

张充和:他是胡适请来的。他在德国的专业是西方古典文学,到了美国,在史丹福大学一进校就读三年级,所以大学毕业得很早。他父亲和他舅舅都是学古典的,他父亲就说:你不要再学了。

南方都市报:“傅汉思”这个中文名字是怎么来的?

张充和:是我给他改的。在美国的时候,是陈世骧给他改为汉斯的,我给他改成“汉朝的汉,思想的思”,就有意思了。

南方都市报:汉思在美国是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

张充和:那时候在美国,他懂点中文,就让他去听情报,听听就把他的领域挪到中国了。他在北京学了一点中文,从学讲话起,没有进过学校,后来他就看书。后来就到哈佛大学去念书,因为原来已经有基础了,他有一个朋友是那边的系主任,让他不必念,就是写文章和演讲。他就先在研究所做研究,专门编中文的书,是中国史学里的一部分,做书目,给他们看博士论文,有一点薪水。后来就到加州大学边教书边学中文,再后来史丹福大学请他,从那时起才真正在教中文了。在史丹福大学教了一年后,耶鲁大学把他请来了,就一直在耶鲁大学教书了。

南方都市报:你在美国主要做什么工作?

张充和:我同汉思一块来美国,我不教书,在图书馆。

南方都市报:书法呢?

张充和:一直在写。

南方都市报:昆曲呢?

张充和:昆曲就有点可笑了,唱戏要有伴,在这里我自己上场时,要自己打点一切,没有人帮忙。

南方都市报:胡适在美国时,还到你们家住过?

张充和:不是住过,是在加州大学的时候,在他去世以前一两年,他常到那儿去。人家常常请他写东西,我那儿纸也方便,墨也方便,他就给许多人写东西。我不是在图书馆做事嘛,图书馆里的人不知道什么胡适不胡适啦,叫他填表,他从来不会填表。以前他要什么书,都是学生送到他家里去的。他填不好表,后来我看见了,说:胡先生还要让他填?那些工作人员不认识他呀。我就请他坐在一个桌子旁,问他要什么书啊?这就方便了,他要带回去的话,我就给他填表。这样最舒服了,他要什么,我给他拿。后来他要写字,我就让他到我家写。

1949年从中国到美国后,傅汉思攻读中国文学,后应聘耶鲁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张充和则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传播昆曲艺术。大姐张元和与顾传玠到台湾,顾传玠去世后,张元和赴美,一度住在张充和家。二姐张允和与周有光从美国回到上海,后调至北京,周有光从事文字改革工作,张允和热心昆曲研习社的活动。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留在北京。

南方都市报:你来了美国以后,跟允和、兆和两家联系还多吗?

张充和:不大联系。我的一个弟弟常给我写信,告诉我他们的情况,他到革命大学去受训了,成天批评美国啊。

南方都市报:听说元和在大学的时候,是有名的“校花”。

张充和:这是真的。大夏大学一共只有三四个女生,那时候的女生少得很。

南方都市报:允和是姐妹里最早结婚的,听说她以前有一个外号叫“快嘴李翠莲”。

张充和:她一毕业就结婚了,她嘴快!其实在以前结婚就算迟的了,二十三四岁就是“半老徐娘”。三姐是第二个结婚。大姐是第三个结婚。我最晚。

南方都市报:听说周有光先生和张允和结婚的时候,你还唱了昆曲《佳期》,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张充和:是,我不知道,《佳期》是《西厢记》里的戏,我学的时候也是糊里糊涂,里面讲什么都不管,就唱了。既然是《佳期》两个字,我就唱了,周有光就告诉二姐:她唱了,到底懂不懂?当然我懂了就不唱了。后来我慢慢看了,我比较懂得里面的意思了,其实反而是不适合拿到那个场合唱。

南方都市报:不过也比较应景,他们要结婚嘛。

张充和:是啊。周先生人非常好,他没有发过脾气,一辈子没有讲过一句重话。沈从文的脾气也好。

南方都市报:你有没有跟顾传玠学过昆曲?

张充和:他是名角,以前人家看不起戏子,他有这个心理,他的愿望是做一个很有地位的人。后来大姐元和在我这儿住,偶尔到台湾去,她儿子在台湾。

南方都市报:在这里有多少人可以一起唱昆曲?

张充和:不是唱昆曲,听也听不到。在美国慢慢地,现在渐渐多少有一点,在耶鲁大学后来多少有一点。

南方都市报:昆曲的词对你自己写诗词有没有影响?

张充和:当然。有的好的,也有的不雅的。《牡丹亭》当然很雅。

南方都市报:很多高层次的文化人都喜欢昆曲,像俞平伯先生就创办了昆曲研习社。

张充和:俞平伯先生从前是我老师,他的太太许宝驯我都很熟。他学问非常好。昆曲都是票友们、曲会的人弄起来的。最早是有钱的人、喜欢的人培养起来的。像在美国,研究文学的人喜欢,研究艺术的人也喜欢。我在威斯康辛大学上课的时候,有几种人来,文学方面的人请我,戏剧方面的人也要看。我去了两年,他们让学生学唱,学身段,是很有用处的。在抗战的时候,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把昆曲老式的谱翻译成五线谱。

南方都市报:北京昆曲研习社在俞平伯之后,是你二姐张允和当社长。

张充和:她出过一本《昆曲日记》,那本是很有用处的,她的笔头很清。她不大肯唱,喜欢做工作。她因为嗓子不大好,兴趣也不在那里,她喜欢做配角。三姐也看一看,听一听,好坏能听懂。

南方都市报:写书法的朋友还有吗?你的字可是天下无双。

张充和:那不敢当,离这还早呢!这里有几个人写字写得不错的,有一个是白谦慎,他会写,也会刻图章,就他一个人有博士学位。他本来是学政治的,后来改了。他是又会写文章,又会写字,很多人只会写文章不会写字。

南方都市报:你最近写的字是什么样的?

张充和:写点大字,这是我写给图书馆的。还有给人家写照牌的,给虎丘写的。我从小的时候就写大字,人大了反而写小字,现在每天都写。写字,笔、墨、纸都有关系。沈从文的笔就不讲究。中国现在做的毛笔差了,我1978年去的时候,笔还好得很,后来的就差多了。

南方都市报:书法表达的文化、境界更重要,而不是纯粹的技术。

张充和:现在许多近代的书法,我都不懂了。

本报特派美国采访/摄影:李怀宇

感谢苏炜先生提供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17:13 , Processed in 0.071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