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9|回复: 6

电视湘军:让“快乐”有热度有深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12: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网 china.com.cn  2009-08-22  

8月20日,湖南卫视与兄弟媒体联合举办“跨越海峡的爱心——援助台湾受灾同胞赈灾晚会”,让人想起2008年冰灾之后,湖南卫视取消春晚,赶制了大型晚会《我们一起过年》,为受灾民众募集善款、送上快乐。

有人说,电视湘军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快乐旋风”,但是在“快乐”之外却有着并不轻松的东西。

对湖南电视业而言,“快乐”不是一份轻飘飘的享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他们在发展道路上一步步走来,在把“为观众创造快乐”变为核心追求的过程中,湖南广电的机制体制改革,已经悄然进行了三轮。每一轮改革,都是一次艰难的蜕变;每一次蜕变,都以成长的阵痛催生着更大的“快乐”。

品牌锻造,让“快乐”有热度

在观众眼里,湖南卫视的台标是一枚金灿灿的“快乐芒果”。作为湖南卫视的核心口号,“快乐中国”已叫响全国,而湖南经济频道、公共频道等九个省内频道也各自拥有一大批“快乐拥趸”。

什么是湖南电视追求的“快乐”?湖南电视人说,就是用观众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因为“和谐生快乐,快乐生和谐”。

“快乐”背后,是一条足迹斑驳的长路,起点的路标上刻着“1995”。那一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成立,试行全员聘任制。现在的湖南电视领军人——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欧阳常林竞聘担任经视台长。他回忆,当时省广电厅宣布了“三给三管”,即“给频率、给担保、给权力,管台长、管导向、管效益”,其余一律靠自己。欧阳常林嗅出了其中“放手大胆闯”的信号,于是,经视力推频道整体形象设计,一时间业绩不俗。

“鲇鱼效应”很快显现。在经视的刺激下,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上星,在全国电视界率先实施周末战略,《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栏目相继诞生;1998年,湖南生活频道推出;1999年,湖南文体频道独立运作……“电视湘军”峥嵘初露。

然而,进入新世纪,由于频道定位重复,湖南电视业绩一落千丈。于是,2000年末,全国首家省级广电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以整合资源、集团化发展为主旨的第二轮改革随之启动,电视湘军重绽生机。

2006年,湖南广电又率先启动第三轮改革,致力于“从体制内走出去、从国内走出去、一个新的市场主体立起来”。接着,国内首家电视直播购物公司“快乐购”亮相,“金鹰网络电视台”开辟新阵地,国际频道落户香港辐射海外市场……

伴随着改制,湖南电视的“快乐”定位日渐明晰。2003年,湖南卫视定位为“娱乐,年轻,全国”,次年,“快乐中国”的口号出台,湖南卫视成为国内首家对自身形象清晰定位的电视频道。

内涵提升,让“快乐”有深度

“导向金不换”。从湖南广电大厦西裙楼一楼沿楼梯上行,一抬头,迎面扑来五个大字。看看落款,是湖南广电前任掌舵者魏文彬的手书。

“挂在这‘必经要道’上,就是为让每个员工上下楼都能看见,不断提醒自己”。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姜欣说。

湖南电视人有自我审视的勇气。他们深知:正确的价值取向永远不能背弃,有责任感才会赢得公信力。

十八年前,魏文彬已经把这个信条一掌“拍”进了湖南电视人心里。

1991年,刚升任湖南电视台台长的魏文彬前往湘西调研。晚上,他看到一间小店里摆着台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湖南电视台的节目。乡亲们围坐着,看得入神。可那档节目却让他无地自容。回到台里,他立即召集会议,痛心地谈起了这一幕。“观众多么期待好节目啊,可我们给了他们什么?格调低下、粗制滥造,‘撒向人间都是沙’啊!”说着,他狠狠地一拍桌子。

时至今日,这一掌余响犹在。

“娱乐是我们的特长,但湖南卫视不是一个只会用歌舞、选秀取悦大众的平台,我们必须提供能滋养心灵、传播文化的节目。”作为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制片人,张一蓓深有感受。《天天向上》是一档展现礼乐文化的脱口秀节目,开播以来,因其幽默的形式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备受欢迎。

这样的栏目,在湖南电视各个频道都不鲜见。《国球大典》《阳光伙伴》,在综艺节目中宣扬团队精神、坚强品格;《新青年》《今日谈》,在专家与观众的对谈中解析纷繁、开启智慧;自制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袁隆平》,唱响了感人的时代之歌……正如欧阳常林所言,“我们正尝试把‘雅高端’与‘俗娱乐’融合打通。有品质的娱乐节目和有内涵的高端节目,将成为湖南卫视互为发展的两翼。”

机制保障,让“懒汉”变“人才”

8月15日晚19时35分,《快乐大本营》在观众的欢呼中如约登场。记者见到,制片人龙梅和往常一样盯在现场,此时,离她的预产期只有十余天了。

电视湘军里的准妈妈们,似乎都把工作当成了最好的休息。2008年7月,为迎接北京奥运会打造的户外运动栏目《奥运向前冲》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主持人王欢已怀孕两个月,却坚持在烈日下录制节目。后来,她给孩子取名“冲冲”,来纪念这段“向前冲”的日子。

《勇往直前》制片人宋点说,是集团良好的人才机制和广阔空间,给了大家百分百的热情。他自己就是这种机制的受益者——曾任大型活动中心副主任的他,转行后负责过《快乐大本营》《阳光伙伴》等七八个栏目,虽然“从官变成了干业务的兵”,却乐在其中。因为,做节目的环境越来越宽松,视野越来越开阔,成就感越来越强。

“集团为我们打造了‘人才直升机’,不管哪个频道做的节目,只要收视率高,就有机会拿到卫视向全国播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张一蓓说,在集团里,所有团队平行面对决策层,没有繁琐的中间环节,沟通起来顺畅高效。

这种科学的用人机制,在集团第一轮改革中就开始了。经过十余年发展,“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的选材机制得以确立。

现在,集团内各媒体主要负责人都在40岁左右,业务骨干都在30岁左右,年轻的制片人们带领着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团队,争取着每年被选送国外深造的机会,享受着接到“台长嘉奖令”或被评为“超级员工”的荣耀,为湖南电视业提供着难以估量的创意与能量。

生产快乐的电视湘军,正在这份快乐体验里不断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湘军是什么意思?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3541107.html

“湘军”源自近代史上湖南人曾国藩创立的军队,这支军队,因为大部分市湖南本土人故而称为湘勇,后改湘军。湘军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打败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将领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杨载福、王鑫、罗泽南等,当时清廷的封疆大吏半数以上是湘军里的人占据,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盛况。从而有了湖南人会打战的美誉,新中国的10大元帅中就有好几个是湖南人,(彭德怀、罗荣桓、贺龙)。军中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21世纪以来,湖南电视媒体,在全国范围影响很大,收视率很高,有许多被人津津乐道的品牌栏目,连续多年居全国地方台之首,就如同当年湘军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力,因此把这般人马与湖南之前的历史联系起来,就有了“电视湘军”的称号!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湘军有哪些强处?
来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3541107.html

湖南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80年代初,全省只有湖南电视台唱独角戏;90年代初,全国第一家有线电视台落户湖南,打破了无线电视台一统天下的局面;90年中期,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创建和湖南电视台的上星引发了湖南电视的有序竞争;到了90年中后期,伴随着生活频道的相继诞生,湖南电视业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格局。此后,群雄出道,各台争先,这才有了以《快乐大本营》为中坚的综艺类节目迅速从三湘大地走红全国;这才有了热热闹闹、享誉全国的“湖南电视现象”。

自从金鹰节火了一把后,电视湘军迅速在全国窜红,许多湘籍主持人也为全国观众所熟悉。这些为湖南电视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主持人,也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已的事业巅峰,信件如雪片般飞来,鲜花与掌声同在,出唱片,演电视剧,多栖发展,他们从辛勤工作的电视人成了有所建树的名人。

回眸电视湘军走过的风雨路程,从“幸运3721”到“快乐大本营”,娱乐综艺节目最先得到认可,而后才是谈话和新闻类节目。从娱乐节目中,涌现出一大批时尚、活跃的新生代,如仇晓、汪涵、李湘等等。他们或搞怪,或亲切,或热闹,不管怎么说,他们让观众尝着了新鲜,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五颜六色的舞台、大大小小的明星、各式各样的游戏,还有青春靓丽的主持人,都深深吸引了观众。

顺着观众的呼声,也随着电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新闻类、谈话类、写实类风格的节目渐渐出炉,而且有的已被炼得炉火纯青。在这期间我们熟悉了梅冬等一大批主持人,他们或沉稳、或风趣、或平民化,他们谈的、说的也大都是一些严肃话题,严肃中间有亮点,让人觉得有些幽默,可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接受了大量的新闻讯息。还有卫视台《乡村发现》栏目节目主持李兵,把更多的城里人看不到的农村新闻搬上荧屏,使观众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一份难得的野餐。

湖南主持人或不断吸收新事物,追赶时尚步伐;或静心积累,体味生活艺术。相信只要有心,随着知识的积累,各方面才艺的造诣加深,加上良好的策划为主持人提供更充分发挥的空间,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2: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09-8-23 12:52 编辑

“电视湘军”创造的奇迹
来源:京华时报 2008-12-03 09:20:30


      2005年8月26日下午,“超女”决赛前夕,歌迷在西单文化广场拉票。这场从一个中部城市肇始的音 乐选秀,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神话。 京华时报资料图片

    湖南卫视坐上省级电视台老大的位置,说起来道理简单,基本经验有二:一个相对合理的机制,把人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干什么合适。

    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不是谁都能够悟到,不是谁都能够做好。魏文彬和他率领的“电视湘军”,耗时十余年做到了这一点。

    风光背后的艰辛,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撒向人间都是沙”

    在湖南广电系统内部,关于他们的老领导魏文彬,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

    1991年,刚刚升任湖南电视台台长的魏文彬前往湘西山区调研,那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小镇,小河从镇子当中流过,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沿河而建,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街蜿蜒曲折。对于这样的山乡风情,出身湘北山村的魏文彬颇感亲切。

    夜幕降临,魏文彬走出招待所,沿街独自散步,走了一会儿,一阵喧闹吸引了他的脚步。循声走近一看,那个场景让他终身难忘:一间杂货店的柜台上,摆着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放的正是湖南电视台的节目。电视机前,密密麻麻全是人,坐的坐,站的站,观众的队伍沿着青石小街蜿蜒开去,后面的人其实只能看见一片雪花白。即便这样,大伙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有如过节。

    山乡的贫困和民众文化生活的贫乏让魏文彬动容,可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却让他这个台长无地自容。他日后在接受《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一书作者黄晓阳采访时说:“当时播的是我们的一个专题节目,就是我讲的那种文化不高、知识不多、情感也不佳的节目,在那里故作姿态、无病呻吟。我看了觉得汗颜,觉得无地自容,看得我的脸阵阵发热。撒向人间都是沙啊,这就是我们的节目现状。”

    回到长沙,魏文彬将自己的师兄刘学稼请进书房,谈及湘西所见,魏文彬说,面对观众近乎饥渴的文化消费需求,如果电视台只能提供那样的节目,他们这些电视人可谓“罪莫大焉”。两人立即着手策划一档新节目。

    然而,即便在他自己掌控的“一亩三分地”,变革的努力也举步维艰。他和刘学稼策划的新节目叫《我说湖南》,台长发话说要办嘛,各部门都答应得好好的,可真正等到刘学稼要用人用钱了,一路都是打太极的。就这样,这个节目胎死腹中。

    魏文彬认识到,一切问题的根本在于机制。电视台收入高,凭领导打招呼批条子进来的人不少,而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没有用武之地。一个朝阳产业,却有着一个老旧的“折磨人的机制”、“养懒汉的机制”。

    建经视创“特区”

    不惑之年的魏文彬穷而思变,历史也正好在这个时候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机会和舞台。1993年春,魏文彬出任湖南广电厅党组书记、厅长。

    改革就从机制创新入手。在对湖南电视台人员、节目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同时,魏文彬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动作:在湖南电视台之外另起炉灶,以全新的机制创建湖南经济电视台。

    今天看来,这套当时建立起来并不容易的新机制其实并不复杂:实行全员聘用、采用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广电厅作为主管单位,除了管台长、管导向、管效益之外,对内容生产、栏目设计、工资分配一概不管,既不给钱也不给人,连办公室都不给一间。

    按照魏文彬的设计,有如深圳、珠海之于中国,这家新的电视台就是他的一个“特区”,在这里取得经验之后,再用这个经验去改造湖南电视台乃至整个湖南广电系统。

    1995年1月,时任湖南电视台对外部副主任的“湖南骡子”欧阳常林在公开竞聘中胜出,出任经济电视台台长,从此成为魏文彬的左膀右臂,并于今年接替魏文彬担任湖南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一职。

    1995年底,经济电视台开播。魏文彬的“特区”建设被证明是成功的,一旦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机制,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欧阳常林带着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干得热火朝天,节目内容甚至远远超过1000多人的湖南电视台,收视率一路走高,迅速超过湖南电视台和此前的省内收视老大长沙电视台。他们贷款2800万元起家,第一年创收3000万元,第二年6000万元,第三年达到1亿元。

    如今,虽然作为“电视湘军”旗舰的湖南卫视声名在外,但在湖南省内尤其是长沙地区,经济电视台的收视率老大位置却在多年以来牢不可破。

    不仅如此,湖南卫视的多档王牌节目,都被认为创意源头在经济电视台:《快乐大本营》被认为学习了经济电视台的《幸运3721》;《超级女声》则被认为在诸多环节借鉴了经济电视台的《绝对男人》和《明星学院》。经济电视台创办的娱乐脱口秀《越策越开心》,平民趣味竞技节目《奥运向前冲》等名牌节目,更是在名声打响之后“搬家”至湖南卫视。

    虽然经济电视台的影响力受制于地域因素,但十多年来,这片“试验田”的产出是丰硕的,它在体制方面的创新对于湖南卫视的刺激和借鉴意义,也在日后逐渐显现。


从《快乐大本营》出发

    湖南卫视真正为外界瞩目,始于《快乐大本营》。1997年1月1日,湖南卫视上星,半年后,这档综艺节目开播,一经推出即令人耳目一新,观众的胃口悄然间得以改变。

    此前,央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已经火爆多年,这类节目“如同一场隆重的宴会,它是观众心目中的贵族”,讲究的是明星非凡才艺的展示,他们打扮光鲜、谈吐不凡,主持人亦气宇轩昂、字正腔圆。但这些节目不太注重互动,观众只有仰视、欣赏的份儿。

    《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主持人玩得疯狂,观众看得轻松,普通老百姓动不动还可以上到节目中秀一把,电视节目开始走到普通民众中来了。

    “以前主持人在镜头里不允许说错一个字。当时我经常说错,我说错了就跟大家说哎呀我错了,人家还会觉得小姑娘挺可爱挺真实的。”2007年初,已经离开湖南卫视的李湘在回忆她主持《快乐大本营》的经历时如是说。

    据《快乐大本营》现任制片人龙梅介绍,在当时人们的理解里,电视节目就是高雅的、唯美的、让人欣赏的。因为有亲属在台湾,她有机会看到一些台湾娱乐节目的录像带,感觉很受启发:电视节目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后来参与创办这档节目,这些台湾娱乐节目就成了她很重要的借鉴和思考对象。在这个新的舞台上,明星们开始放下端着的架子,学会用一种放松的方式去表达,直到和普通人一样,在舞台上玩得不亦乐乎。

    在如今的《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互相逗乐已是基本元素,“快乐精灵”谢娜乐得在舞台上打滚也并不罕见。十年前,这样的场面恐怕难逃棒喝:成何体统!

    和后来的《超级女声》遭遇一样,《快乐大本营》在迅速取得收视率的巨大成功后,一面是克隆者风起云涌,一面是批评和责难如影随形,直到后来,非议才逐渐消停。

    对于湖南卫视而言,《快乐大本营》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不仅仅是一档连续11年来在同类节目中一直稳居收视第一、造就了李湘、何炅的名牌节目。湖南电视台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李浩称,《快乐大本营》已经成为整个频道的标杆和王牌节目。

    正是在对这档节目的持续培养和经营中,湖南卫视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2002年,他们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为“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并在之后提出了“快乐中国”这一响亮的口号。李浩透露,他们在选定这个口号时,一度考虑过直接使用“快乐大本营”这一名称。

    《晚间新闻》10年

    大概是从《快乐大本营》开始的“快乐旋风”越刮越猛,人们似乎已经淡忘,其实在早年,除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娱乐节目红极一时,湖南卫视还有多档新闻节目颇具特色,以至于具有“新闻地标”性质的《晚间新闻》暂停至今已有半年多,网上却几乎毫无反应。

    毫无疑问,以新闻起家的魏文彬在电视新闻方面是有想法的,他在湖南电视台从新闻部主任干起一路升迁,早年用力最多的便是《晚间新闻》和《焦点》两档节目。如今“电视湘军”中的多名主力干将,也都曾在新闻部得到历练。

    1999年,《晚间新闻》改版,开创了国内电视业“说新闻”的先河,之后湖南卫视又创办两档新闻脱口秀节目:《有话好说》和《今日谈》。另类的新闻操作方式充分彰显着这拨电视人的不甘平庸和对新闻的“野心”。

    《晚间新闻》女主播张丹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接受的是正统的新闻教育,她说自己开始主持这档节目时,经历了一个从很不理解不接受到慢慢理解慢慢接受的过程,一个痛苦的“倒空”自己的过程。

    有一次,新闻要讲一个老太太爱护燕子的故事,制片人要求她唱着儿歌《小燕子》引出新闻,张丹丹特别不理解,“新闻怎么能这样做?我一个新闻主播,怎么能面对镜头唱歌?”去找制片人理论,无效,只好屈服,既然制片人这么坚持,一定有他的道理,那就按他说的办,于是面对镜头开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平民视角和完全个性化的言说方式,成为《晚间新闻》的两大身份标识。喜欢张丹丹的人说,这个女主播就像一个邻家女孩,率真、亲切、可信。可是在她的母校,有老师公开宣称她是“广院的叛徒”,拒绝承认有她这样的学生。但她后来听说,随着节目日渐走红,这名老师又不无得意地告诉别人:张丹丹是我学生。

    虽然这几档新闻节目收视率都相当可观,但因为与湖南卫视总体风格不符,湖南卫视还是陆续暂停了这些节目的制作播出,其中包括《有话好说》、《今日谈》。暂停播出的还有情感类谈话节目《真情》、音乐类节目《音乐不断歌友会》、综艺类节目《谁是英雄》等。

    2008年4月,暂停播出的命运降临到《晚间新闻》头上。2008年11月10日傍晚,坐在湖南广电中心一楼的一间咖啡厅里,刚刚录完一期《背后的故事》的张丹丹神情疲惫。这名在电视上总是笑容灿烂的女主播说她心里很不甘心,可又必须理解必须接受。

    湖南电视台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李浩表示,如果仅仅以收视率和市场关注度这两个硬性指标来衡量,《晚间新闻》不该下课,其收视率处于中游,市场情况也还不错,但这档节目与湖南卫视的整体定位已经不相适应。即便勉强保留,该节目在整个频道中也显得比较孤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女”的启示

    如果说湖南卫视在2002年前后已经基本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2005年《超级女声》的极大成功,则更清楚地证明了这个方向可行。

    5大赛区15万人报名,历时半年的海选、PK、决赛高潮迭起,不断创造奇迹的收视率,一批平民偶像新鲜出炉,疯狂的粉丝、街头拉票、网上铺天盖地的口水……这场从一个中部城市肇始的音乐选秀,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神话,出人意料地成了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狂欢,“一个包含文化与社会意义的双料性事件”。三年后的今天,这仍然是一个很多人饶有兴趣的话题,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它的热度。

    诚如资深“粉丝”孙献韬所言:一出《超级女声》,音乐家听出了“海豚音”,商人看到了金钱,社会学家看出了“中性化”,数以亿计的普通电视观众则从中得到了快乐。

    作为这场运动的幕后操盘手,魏文彬认为,《超级女声》必将载入中国文化的史册。它的积极意义,也许50年100年以后会彰显得更加清楚。

    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电视湘军”再次陷入中国电视一个难解的“局”:各方模仿者一哄而上,据统计,2006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有将近100个。

    面对如此乱局,2007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重拳出击,规定省级上星频道举办选秀活动,播出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播出场次不超过10场,每场播出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分赛区活动(海选)不得在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播出,选秀节目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选秀泛滥之风戛然而止,今年全国只有一档选秀节目强撑残局,即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暨绝对唱响》。

    虽然湖南卫视2006年的《超级女声》和2007年的《快乐男声》表现尚可,但不可否认,不管是别人还是他们自己,2005年的辉煌都很难复制。2008年11月,湖南卫视在京沪穗举行媒体推广暨广告招商会,宣布2009年将积极申办《快乐男声》。成功与否尚难预料,但可以想象的是,这不应该是对前几年节目的简单复制。

    然而,不管“超女”、“快男”能承载几多期待,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在湖南卫视这艘航船的风帆上,快乐、草根、个性这几个一一切中当下社会兴奋点的字眼,一定会浓墨重彩,更加醒目。

    2007年4月,魏文彬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开讲《湖湘文化与电视湘军》,他说,中国传媒的娱乐功能曾长期被忽视被弱化,电视湘军则在恰当的时候,率先改变观念,强化了传媒的娱乐功能,赶在许多同行之前,开始为中国人大批生产“快乐”,这就是湖南卫视的成功之道。

    对于“电视湘军太过娱乐”的指责,魏文彬称在一个殷实富足、快乐和谐的时代,先天下之乐而乐并无不妥,这样的先天下之乐而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并不矛盾,“我们没有理由不快乐。”

    但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盘点2006年电视节目时的感叹至今值得深思: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电视除了挖空心思地娱乐,似乎很难有其他重要的事实可以供我们记忆和言说。电视作为公共媒介的雷达功能、晴雨表功能、镜像功能都无可奈何地淹没在狂欢功能之中。电视媒介日益渐变为娱乐媒介。

    尹鸿说,公众能够有机会在电视上自娱自乐,本身是媒介的一种历史性进步。他只是希望这种草根性、民间性,不要过早地被商业和种种权力逻辑改造为一种伪草根、伪民间,从而失去它的鲜活和生动 

  电视湘军改革大事记

    1995年12月 湖南经济电视台开播。

    1997年1月 湖南卫视上星。

    1997年7月 《快乐大本营》开播。

    1993年3月 湖南“电广实业”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1999年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成功改版,开创“说新闻”先河。2008年4月,该节目暂停播出。

    2000年12月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作为全国首家广播影视集团挂牌成立。

    2002年9月 湖南广电开始第二轮改革,湖南电视台生活频道、都市频道并入湖南经济电视台。

    2004年 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举行“2004湖南大众歌会《超级女声》大选”活动。当年5月,由娱乐频道投资的上海天娱传媒公司成立。

    2005年 《超级女声》改在湖南卫视播出,创造多项收视纪录。之后相继举办2006《超级女声》和2007《快乐男声》。

    2005年10月 “超女”李宇春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先行者致敬:《解码电视湘军》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2:27   央视网


《解码电视湘军》

    曾几何时,《超级男声》变身《快乐男声》引起无数沸沸扬扬,而在“快乐女声”启动之际,恰恰冒出这么一本书来追忆“超级女声”的似水华年并且揭秘诸多原始档案,仿佛有人有意在历史与现实的断裂处架起一座桥梁,让“快乐女声”的前世今生完整呈现,再度造就一个引人注目的传媒事件。当然事实上,“快乐女声”启动和“超女秘档”启封其实是两个并不相关的事件,只不过存在时间上的巧合罢了。

  黑白基调的封面突出了两个主要视觉元素,扶镜沉思的魏文彬和电视湘军的字样,唯一的亮色是那只广为人知的“芒果”,橙黄色的湖南卫视台标。素有“超女教父”之称的魏文彬虽已从湖南广电集团掌门人的位置上隐退,但仍被视为电视湘军的灵魂人物。书的前言引用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姜欣的话说:““欧阳常林是魏文彬最好的接班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老魏的离任,对我们来说仍然有一个精神上的断奶期,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比人们想象的更长。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上一个人只要一分钟,忘记一个人却要一辈子。老魏就是那个我们要用一辈子去忘记的人。”由于“超级女声”的巨大影响,也许魏文彬的影响还会延续到下一代人的身上。

  象惯常的畅销书一样,《解码电视湘军》加了与“芒果”颜色一致的腰封,醒目地印着几句吸引读者眼球的话:“电视湘军灵魂人物亲自解码电视湘军,魏文彬倾情讲述历次改革心路历程。”“众多中高层重量级人物深度访谈,峥嵘岁月里的喧嚣征尘清晰呈现。”最夺目的位置给了“超女”:“‘超女教父’亲自开启‘超女’秘档,大量机密档案首次披露、独家解读。”显然,作者懂得珍视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因此不惜篇幅摘录了大量原始档案,包括魏文彬和其他重量级人物的内部讲话、私人信件、文件批示以及从未公开发表的文章等,透过它们可以窥见历史的部分原貌。

  同样难得的不止是这些原始档案,还有作者视角独特的解读和冼炼老到的文笔。出版社的编辑和若干先睹为快的读者称这是一本很难归类的书,内容和形式均有“脚踏两只船”的嫌疑,内容像专业书,也像故事书,写法与文风亦然——既有专业书的理性与严谨,又有文学书的优美与灵敏。你既可以把它当一部魏文彬的个人传记来读,也可以把它当一部电视湘军成长史来读。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很难说是一个缺点还是一个优点,总的来说,应当算是好看的。

  从封面信息和全书结构不难看出,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这不是关于电视湘军的第一本书,但它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电视湘军最特别的一本书——素材独家,视角独到,文笔独特,可谓“三独”。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3: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湘军的用人之道

  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广告收入、频道综合竞争力等指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前茅,其品牌价值已达25.54亿元,位居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257位。媒体之争、市场之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湖南电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其独具匠心的用人之道密不可分。

  以节目生产为核心设计组织系统

  电视竞争是内容的竞争,适销对路的电视节目是争夺受众眼球的关键。为此,不论是原“湘视五虎”(湖南卫视、经视、生活频道、娱乐频道、都市频道),还是后起的“长沙三龙”(长沙电视台、长沙女性频道、长沙政法频道),基本上是以节目生产为核心设计组织系统。

  以2002年8月由原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都市频道和生活频道整合而成的新湖南经济电视台为例,新经视在组建之初就取消了频道建制,领导班子与组织机构全部合三为一。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新经视以节目生产为核心构架,根据工作性质划分为一、二、三线。其中,一线为新闻节目中心、综艺节目中心、经济节目中心、北京节目中心和室内节目中心;二线为总编室、技术中心和广告部 ;三线为管理部门,如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一线、二线、三线的人员编制大致是5:4:1的比例。不仅如此,新经视还对所有的岗位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192个岗位,界定了各个岗位的难度系数,对岗位职能、任职资格、编制、薪酬区间和难度系数进行了详尽说明,体现了因事设岗,因岗择人,评价公开而合理,从而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也有利于在内部形成适度的竞争氛围。

  广泛引入竞争机制,优化组合,层层竞聘

  在人力资源的整合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从1995年就广泛引入了竞争机制,采取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的方式。目前,集团所属事业单位均已竞聘上岗,一年一聘。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开选聘部门负责人和栏目制片人。具体办法是公开选聘条件,参与竞聘者提供竞聘方案,集中答辩,组织考核。正是得益于竞争机制,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记者、主持人、编导、导演和制片人得以走上前台,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年轻、才情、活力和自信,使得湖南电视荧屏充满了青春、时尚、靓丽的气息。2005年9月,湖南卫视推出了“闪亮新主播”,在全国进行主持人选拔。这既是一档广受关注的娱乐节目,又选拔了人才,客观上也对现有主持人形成了压力,可谓一举三得。二是对各部门、栏目人员实行优化配置和组合。根据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的原则,主管部门对各部门和栏目核编定岗、明确准入条件,部门主任和栏目制片人拥有人事组合权。这样,人力资源的调控权和组合权实现了相互监督和有机融合,既有准入条件,又体现了“三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只唯能力和人与事的相匹配,从而达到了“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目的。

  用人不疑,量才施用

  电视行业是高科技、高智力的行业,电视湘军的“统帅”魏文彬等湖南广电局领导都特别重视人才,魏文斌有句名言:“知识分子什么都不要,只要理解;知识分子什么都不怕,就怕不尊重。”正是这种兼容并蓄、鼓励创新的用人思路,为电视湘军的人才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空间。

  1995年1月,欧阳常林通过公开竞聘,从一个部门主任、科级干部走马上任湖南经济电视台第一任台长。在欧阳常林的使用上,湖南广电局内部争议颇多,但决策层力排众议,始终不为所动,积极支持他在湖南经视的多项改革,为其创造了十足的发展空间。欧阳常林上任后,不仅组织领导了湖南经视在新闻宣传、节目生产、经营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改革,创办了《经视新闻》、《真情》、《幸运1997》系列、《南北笑星火辣辣》、《故事酒吧》等一批名牌栏目,而且,他率先与台湾方面合作,以大陆总制片人和出品人身份,相继组织拍摄了《六个梦》、《梅花三弄》、《倚天屠龙记》等400多部(集)电视剧,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他组织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更是风靡海内外,成为中国电视剧市场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之一。

 2002年,编导夏青从英国“流行偶像”和美国“超级偶像”获得灵感,大胆策划了一个“超级男声” 的节目创意,迅速获得集团领导的首肯,并于2003年正式在湖南娱乐频道推出。在取得一定影响后,调到湖南卫视播出,集全台之力倾心打造“超级女声”,在众多城市掀起了万人空巷的热潮。可以说,“超级女声”是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领导科学决策能力、员工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完美结合的典范。

  激活存量,优化增量,有进有出,激发队伍活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淘汰和更新也就没有竞争,适度的人才流动对于保持队伍活力十分必要。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人事改革中,一方面是疏通进口,加快引进急需的传媒、科技人才以及既懂业务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力资源“增量”。在吸收国内各大高校毕业生的同时,还高薪聘请业内人员加盟,如湖南电视台聘请了曹颖来主持金鹰之星节目。同时,建立人才资源库,大力开发现有人才,激活人力资源“存量”。在员工在职培训上,集团不惜血本,把培训作为一种职工福利,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2002年3月,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大学联办的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大型传媒集团和重点高校联合举办的传媒艺术学院。这一学院的成立,既可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又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员工提供了更为直接和便捷的进修和学习场所。同年12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签定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双方在内容制作上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共同制作电视节目,交换节目,交流节目主持人,为锻炼湘军的员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2003年初,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运作,对电广传媒培养和吸引高级人才、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通过多种渠道疏通人员出口。集团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了多种人员分流措施。对男满50岁、女满45岁或工龄达到30年的正式职工,采取“升两级档案工资+固定的年度奖金”的办法,让其内部退养,待达到退休年龄时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对于有能力自主创业的,电视湘军提供三个月不等的保证期,鼓励自谋出路。对于解聘的员工,湘军根据《劳动法》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合理而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当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的激励制度包含薪酬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目的是为了让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名利双收”。

  薪酬激励方面。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按效分配”的原则,出台了以岗位工资制度为核心的新的分配制度,将员工薪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3部分,形成了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节目生产一线倾斜,形式多样的分配制度。以湖南经视为例,员工工资与薪酬分开统计,实行“九级三十档”的分配制度。前8级28档体现的是薪酬,后1级2档反映的是工资。前8级主要针对节目、技术、管理等相关专业和创新人才而设,后一级则为各类工勤辅助人员而设。根据向节目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湖南经视强调核心岗位、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差别,节目生产、技术支持与行政后勤保障的差别,岗变薪变,能绩优先,真正发挥了分配杠杆的引导作用。同时,为确保部门主任和栏目制片人管人、管事、管分配职权的到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大都采取了部门、栏目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将员工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的分配权下放,赋予部门主管和栏目制片人二次分配权。员工个人绩效同所在部门绩效紧密结合,全台的分配同各部门的绩效紧密结合,部门与个人的月度、年度收入与全台效益紧密关联,从而使员工、部门与台里的目标相一致,共同前进。

  精神激励方面。电视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多数人不仅重视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鉴于此,电视湘军特别重视满足员工较高层次需要,如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首先,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湖南各电视台通过实行制片人制,把台里的大目标和员工个人的小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其次,鼓励员工根据个人情况在内部“双向选择,合理流动”,实行兴趣激励。第三,电视湘军特别重视荣誉激励。在湖南广电中心的大屏幕上,各个频道、栏目当天的收视率、排名一目了然。根据收视率、市场份额实行末位淘汰制,使得各栏目、各频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此外,电视湘军还推出了“台长嘉奖令”、年终奖励、评选“超级员工”等多项激励措施。第四,重视培育和发展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铸造团体精神和团队意识。倡导和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将员工的文化观和传媒内部的核心文化联系起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营造有利于员工各尽其能的宽松环境。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电视湘军领先同业的用人之道具有强大的价值创造力,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连年攀升的广告收入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如果站在经济界乃至全球传媒的高度,电视湘军的用人之道并无多少新颖之处,很多举措都是借鉴甚至照搬过来的企业运作模式,不过是“把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某些措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电视湘军的成功,也折射出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滞后和无奈。显然,激活人力资源仍是当前我国广电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之一,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7 12:00 , Processed in 0.1195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