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38|回复: 0

按吧!按吧!我亲爱的——拇指多米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5 16: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ool:   [编者按]: 如今,短信这种伴随着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而衍生的崭新人际交往方式,正日益被现代人接受和使用,有人把它称之为“拇指文化”。它不仅为现代人提供了沟通的便利,同时还成了人们情感交流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人们似乎都丧失了面对面交谈的时间和兴趣,“失语”成了都市人的新病症。口头交流已经不再是增进感情的最佳方式了,文字的分量又一次得到人们的重视。只不过,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来往,而是通过手机短信功能所传递的信息情感,现代人更热衷于在手机里“谈笑风生”。
从今天起,我们转发一些关于“拇指文化”研究的文章,也希望朋友们针对这一新的文化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您手头收集了有趣的短信息,也不妨发到论坛里,供朋友们共同分享。(最好是您自己的第一手材料,不要在网上下载)

----------------------------------------------------------------------------------------------------------

拇指多米诺

作者:李冬莉
来源: 新周刊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手的使用、直立行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人类学家都承认手的解放直接促进了大脑的开发和人类的进化。虽然现在也有人类学家抛出达尔文进化论已不适合当下的社会,人类进化到此终结的言论,但短信的出现,拇指族的热闹还是再一次证明了人类的古老箴言: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拇指到大脑
  
     拇指在五指中的地位原本最低,这就好比五兄弟,其中个子最小的那个受忽略简直天经地义。但它自己显然并不服气,暗暗存着劲,想“总有我飞黄腾达的一天”。一开始,无论是电话、电脑、手机的键盘设计都不适合拇指的发挥。但它沉得住气,想着这毕竟是一个越来越倡导地球村的世界。它可不会傻到由于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气血攻心而死。有时候也要给大脑这个指挥官一点时间,人还无完人呢,何况脑子。
  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位从事人类研究的学者分析了拇指之所以雄起的原因,因为它只有两个关节,与其他手指比较,更适合当下手机的小巧键盘。这位学者还指出拇指的这个作用从未出现过,可称作拇指革命。革不革命倒是次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商家们也会不遗余力地拼命想象。如今以拇指族为对象的产品开发越发白热化,手机使用已接近疯狂的日本,为了拇指的操作方便,一些年轻人甚至自我创造地在数字键上划出痕迹,用来防滑。以往脑电波发号食指的指令如今快速地向拇指转化。不是所有的器官都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的。任何时候都别小看大脑。
  
大脑到思维
 
 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一直是一百个人有一亿个想象的难题,好像从不发短信的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何一分钟可搞定的对话,双方却需要近十个短信的纠缠才能敲定一样。还好,我们学会了宽容,否则你能怎么办呢?这个世界已经没人愿意好好说话了,“你妈贵姓?”“我快乐因为你快乐,我愁了因为你瘦了……我有钱了因为我把你卖了!……这就是我的养猪心得。”如果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在数年前给你这样留言,你会认为此人肤浅,现在“明月依旧却换了青天”,脑子还是那个脑子,思维方式早已今非昔比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只能用短信的文本方式在现实生活里进行沟通,孔子复活就简单多了,他会想,进化来进化去,现代人不过将文言文拉长了,重点内容在表述的最后。这可真让人安慰,谁说现代人不念旧,搞不好,《论语》和无厘头还有点共通的思维。
  
思维到情感
  
思维中通常有两个部分,一个是逻辑部分,一个是情感部分。短信的存在恰到好处地将两个部分合理分工又合理利用,虽然最终总是理性向情感倾斜,连冰冷的科技都打出了“人性化”的口号,即使预言家们对人们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冷漠的说词一日胜过一日,我们还是在这些荒凉中感受到了温暖。一颗心的图案,一句甜的问候,即使是商业合作吧,短信仍比公函有人情味,你要相信,即使对方不把你当朋友,至少也证明了这个人有点情趣。对于一些生性木讷的人更是如此,他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一个情感出口,所有的人都变得乐观风趣又温情默默,即使被耻笑,也可以红着脸发一句:我转发的。或者干脆沉默吧,变成极有意境的情感。
  
情感到语言
  
情感的丰富是使语言丰富的一个基础。对于生命里的人,说到底,我们是为了表达情感,用着怎样的语言,作为一种态度,在过程里蔓延,让对方觉得温暖。这样煽情的还是少数,最红的是周星驰,“无厘头+绝对使坏”。它像一场世界各国混杂的足球队,英语、法语、中文、手势、踢、跑、跳、叫,一切的可能,一切现实中可用不可用的语言都在这里实现,为的不过是让自己痛快,让别人痛快,甚至也让载体痛快。据说爱斯基摩语里可以随意地描绘出雪的三十多种颜色,发达国家的语言中就没有这么多表达感情的词汇。作为西方发明的科技,中国人平日里匮乏的幽默在这里算是彻底过了瘾,虽然未能摆脱缺乏创造性的厄运,毕竟很多经典短信是写手们为商业编造的,也有值得庆幸的,我们到底是用了自家的语言。
  
语言到交流
  
语言的实时状态有很多令人着迷的东西,音调、情绪与身体语言等相关链条的结合,在雅克·德里达看来,语言有可感性。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常被分而议之,到了今天在短信上打了个交叉又分道扬镳。因为短信还有比语言和文字更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就在相互交汇的瞬间,彼此也感受到了交流的快乐。有了电话,有了网络,有了众多交流工具的现代人常会困惑于不知道如何交流,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得了大专辩论的台面,交流的渴望或抵触变成一堵墙,在短信的方寸间土崩瓦解。是哑巴吧,也有享受交流快感的权利;是聋子吧,也有享受视觉幸福的体验;即使年老力衰,上不得网,总还动得了拇指。久已淡忘的旧友群发个祝福包一次性扔出去,你究竟说了什么,对方究竟回了什么都不再重要,关键,实现了一个动词而非名词的交流。
  
交流到关系
  
交流也不再需要技巧了,在距离和非距离之间,怎样的关系都是变数,全由拇指掌握。一些基本原则还是在的,最黄的段子总是在密友间流传,问候一些久未谋面远隔万里的故人是逢年过节的必备项目。即使是讨好上司,也不用明目张胆地极尽谗言之能事。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陌生人不再是QQ上的无聊之徒,偶尔错发的短信成就的姻缘成了佳话,令人羡慕不已。也有灾难性的,所有人都可能对你表示暧昧,无论愿不愿意,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被接收到,一个促不及防,成了妻子/丈夫手中拷问你作恶的线索,多单纯的友情也无法交代清楚了,越狡辩越让人怀疑你是在试图掩饰自己和她/他的关系。
  
关系到行为
  
关系到底是变简单了还是变复杂了?没多少人真正关心,“想那么多干吗?”是人们的表情,抬抬眉梢就知道。现在用短信谈恋爱是比网络更时髦的方式,再少的情话也可以在一来一往中迂回纠缠,弄得情意绵绵。也有人说,当人们太过于倚赖一种行为的时候,会成为枷锁。虽然不愿意去想,但行为需要实施。最终你活在了自己的短信想象里,回不到现实的生活。以前美国人讽刺电视迷的时候,用了沙发和土豆,坐在沙发里,吃着炸土豆片,看着无聊的电视,行为成了惯性,关系简单到极点。短信不同,它是人对人的,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对一群。我们解释不了一个短信迷连手机屏幕也不看,是怎样知道自己明确无误地发送了内容的;我们也理解不了一个人怎么能忍受自己在大庭广众面前满嘴污言秽语;我们平和地对待发错的短信,却不能原谅打错的电话。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一旦关系发生变化,接下来的必然是行为。
  
行为到时尚
  
行为的独立性不会产生时尚,只有当绝大多数人对“独立”趋之若鹜才可能产生潮流和时尚。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充满细节,又信息四溢的时代里,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一个阶层与另一个阶层的差异已经被表象化及时尚化了。还不得不承认,即使你不发短信,你都身不由己地陷入了短信的漩涡。少数人的行为在今天时代的大潮里常是被省略不计的。因为等你用了短信以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朋友的语言早已短信化了,糟糕的是,你发觉能见到面让你神侃的人越来越少,连泡酒吧也不那么纯粹,总被各种的短信声打扰。短信重新开启了一种时尚,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情趣的时尚。问题不在于你是不是够时尚,而是这样的大众行为构成了一个时代的主流节拍,你不得不时尚。
  
时尚到文化
  
时尚的致命一击在于让人防不胜防。连最顽固不化的学者也开始琢磨时尚的魔力,他们明白,即使是垃圾,也有必要研究群起而逐之的原因。“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感慨已经安慰不了人了。反正中国人习惯了对于解释不了的问题要从文化上找原因。老外看了我们的短信乐不可支,他们只有幽默和笑话这种素盘,没有我们的荤菜。西方传来的网络也终于在短信方面有了地方化的基础和创新的突破,至少号称“没有在美国找不到的职业类型”中,老美会对我们的段子高手俯首称臣。黄段子横行,他们说中国人性压抑,实际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美其名曰“含蓄”。要知道开什么样的花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我们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已经将意淫揭示透了,并不需弗洛依德的大段口舌。从后知后觉的意义上来说,同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气质上的内敛,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更符合今天短信时代的风韵。如今一个社会学者在他描写城市人群特点的文章结尾时也会用这样的话:一个城市青年,如果不在工作,就在发手机短信;不在发短信,就正在翻地址本准备发短信。娱乐精神潜移默化。这叫什么,这叫无处不文化。
  
文化到社会
  
文化溶在血液里,甩都甩不掉。当一种新的文化开始影响社会,总结的工作只能是后知后觉。日本因为通信技术发达,拇指族简直得道成仙了。社会中纷纷兴起各种手机短信比赛,地铁里原本看漫画的青年有了新的娱乐——玩手机。社会风向的变化是渐进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却好像突然来临了。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发短信息或者发短消息就已经省略为短信了。连稍懂中文的老外也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再创造力感慨不已,“短信的翻译多贴切!”只从字面很难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深意,人们不但变得充满想象,还体会到了可以带在身上的虚拟社会生活的快乐。公共场所一万个信息的交流进行得悄无声息,当年拿着大哥大狂吼“喂喂”的画面是今天的Flash笑话,被社会的车轮碾碎。这个社会也不是凭空改变的,别忘了短信最狂热的支持者的根源是上个世纪玩游戏机的新生代,原来早从很久以前,这个社会已经为新世纪准备好了,如果年龄不饶人,你不过是起了个大早,总算幸运地赶上了晚集,这种命运,不能怪社会。
  
社会到人
  
社会是个磁场,所谓的另类不过是处在磁场的边缘。当社会中的各要素,语言、文字、习惯、行为、交往方式……以往人们熟知的方式有了变化,朋友,照照镜子吧,看看自己,这时候你重新发现的就不仅是睫毛了。要知道,短信从1998年开始开通,到2001年达到白热化,我们在短短几年间改变了什么,还有记忆吗?你再也不用担心进入信息盲区了,走出来,早有留言等着你。在信息发出去后你看了屏幕多少次?为什么那么久还不回?你发现自己情绪上的不同了吗,有没有被朋友夸奖“可爱”?如果手机和钱包一定要丢一个,你会选择哪个?当我们不可救药地爱上短信的时候,也就不可救药地陷入了它的磁场里,你还离得开它吗?听说过砸烂电视的,尚未出现粉碎手机的。即使荒谬吧,好在有了指头进化的进步。每个社会都有它的气质,无关个人。
 
  

:w00t::w00t::w00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4:09 , Processed in 0.0607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