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3|回复: 0

品智生活·汉字⑦超越舌尖的“吃”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1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兆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2-12-05 02:48:10 http://culture.gmw.cn/2012-12/05/content_5904355.htm
 
    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些汉字随缘、合群,组词造句的能力特别强。就说这“吃”字吧,它穿越舌尖而来,却又超越了舌尖,其作为已不仅仅是饕餮,其对象也不仅仅是食物,五行八作,处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三教九流,人人皆可与其为伍。能咀嚼的东西说吃,不能咀嚼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烟。咽得下去的东西说吃,咽不下去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刀。吃得了的东西说吃,吃不了的东西也能说吃,如,吃耳光。吃的是食物意思却不是用餐,如,吃干饭、吃野食。吃的不是食物意思却是用餐,如,吃食堂、吃馆子。更奇怪的是,明明说的是吃饭,意思却不是吃饭。如,吃门户饭的意思是妓院;吃软饭的意思是男人靠女人生存;吃荤饭的意思是包揽词讼和敲诈勒索。

    近些年来,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争抢古代名人的新闻。如,河北正定、临城两地争抢“赵云故里”,山东阳谷、临清两地争抢“西门庆故里”,安徽潜山、浙江义乌、湖北嘉鱼和河南商丘争抢“二乔故里”,等等。报章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吃古人”现象。按理说,这古人怎么能吃呢?说起来好像不通,听起来大家都懂,意思无非是靠古人的名声效应发展地方经济。在这里,“吃”与进食无关,其对象也被泛化了。

    “吃”的泛化现象太广,例句也太多,数不胜数。譬如,备受欢迎夸“吃香”,心生妒意曰吃醋,遭遇损失是“吃亏”,经受艰辛称吃苦,出乎意料喊“吃惊”,形势不妙叫“吃紧”,体能不支为“吃力”,船舶载重看“吃水”,领会意图要“吃透”,残酷剥削如“吃人”。又如,没有把握“吃不准”,办了错事“吃板子”,被人小看“吃白眼”,对簿公堂“吃官司”,无辜获罪“吃冤枉”,战场失利“吃败仗”,枪下殒命“吃枪子”,开口呛人“吃火药”,坐享其成“吃老本”,投资金融“吃利息”,捞取佣金“吃回扣”,特殊照顾“吃小灶”,得了零分“吃鸭蛋”,渔利一方“吃地皮”,穷极无奈“吃大户”,恶势力火拼“黑吃黑”。再如,赢了棋局说“吃了对方老帅”,难逃干系说“吃不了兜着走”,打了胜仗说“吃掉敌军一个师”。以土地生财说成是“吃地皮”也倒罢了,甚至大山大海也能吃,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能吃,海能吃,古人能吃,还有什么不能吃呢?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除表达吞咽外,“吃”字还可以表示接受、承受、遭受、感受、吸纳、贪占、消除等意思。据辽宁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上古早期,“吃”只能带名词性受事宾语,且为食物类,唐五代时期,“吃”的后面开始出现非食物类名词宾语,并开始与动词组合,带动词性宾语,到了宋代,这种现象增多起来。如,《水浒传》第五十回中就有“这雷横是个大孝的人,见了母亲吃打,一时怒从心发”的描述。这里的“吃”等同于“挨”,即承受。在宋代以后、清代以前的戏曲、词话和小说中,“吃”字也作“被”或“让”字用。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类似的用语现象和例子止于明清,现代汉语已弃而不用。

    “吃”的泛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看起来有些不近情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属于语法修辞中的借代手法,谓语、宾语均可借代。例如,挨批评不说挨批评,说吃板子。在这里,吃板子是借体,挨批评是本体。有人认为,“吃”的泛化现象是因为中国人太看重吃,因而才延伸、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这种特殊语言现象的产生,与汉字的演化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吃”与“喫”是两个表意不同的汉字,并不都作吞咽食物讲。到后来,“喫”字淘汰下岗了,一切通吃。于是乎,人世间多少事假“吃”字之名盛行,“吃文化”有时候与舌尖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6:26 , Processed in 0.0662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