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6|回复: 0

回忆“文改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16: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杜永道 来源:人民日报  2009-08-20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有个郑王府,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府邸。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王府的屋宇式大门为教育部正门,站着持枪的解放军。一直走进去,在一个中间有过道的平房里,设立着一个机构,叫“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后来去掉“研究”二字,人们习称“文改会”。1952年,父亲杜松寿调到文改会,全家也搬到北京,那年我5岁。印象中文改会的办公桌十分宽大,惹眼的绿色台灯罩很漂亮。人员不多,甚安静。

  两年后,文改会搬到景山东街人民教育出版社院里,在东侧小楼办公。这座方形建筑是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两层灰楼,古色古香。一楼东南角有两间打字室,整天传出打字机噼里啪啦的声响。夏天,楼前圆形的水池微波荡漾,盛开着粉红、洁白的荷花。雨后微风中,荷叶上滚动着晶亮的水珠。

  这座外人不大知晓的掩映于绿树丛中的楼宇,在五六十年代,引领着全国亿万人民的语文生活,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语文变革:

  先是实现了出版物汉字的横排。记得郭沫若说过,人的眼睛是扁的,横排比竖排便于阅读,省目力。一次晚饭后,父亲带我散步,走到街边报栏前,有位老先生正在浏览。父亲探问:“改成横排您习惯吗?”老者应:“行,挺好读的。”

  后来,致力于“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1956年汉字简化后,平均笔画从16笔减少到10笔。我在北池子小学读书,同学们听老师宣布“學習”可以写成“学习”,个个脸上露出笑容。

  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三千多年前,当东方的中国人在乌龟壳上用青铜刀刻甲骨文的时候,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石头上刻写着字母。这种字母后来传到罗马帝国,罗马人说拉丁语,该字母被称为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上世纪50年代末,不少农村干部用汉语拼音注音识字,帮助扫盲,效果颇佳。

  那个时代,有关“三大任务”的普及、宣传材料品种繁多。家里桌上常摆放着新印出的大大小小的册子、图表,以及给少年儿童的五颜六色的拼音读物。有铅印的,也有油印的。

  60年代初,文改会搬到朝内南小街新楼。这栋楼用盖大会堂剩下的材料修建,五层,米黄色,气势恢宏。楼梯宽阔,敞亮的门厅里豪华的大理石柱引人瞩目。文改会一直在此办公,直至1986年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文改会有不少鬓染秋霜、精神矍铄的“老文改”,他们为中国的“文改”劳碌终生。我父亲也是其中一位。这些先生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为了事业不计得失。父亲自编字典,鬻得上百“大洋”,全部捐给“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二是倾注全力刻苦钻研。有位研究简化字的先生,旧社会失了业,靠三棵枣树的枣儿充饥,继续潜心探索。

  当下,国家语委的工作有各种延伸,但总的看,跟文改会的“三大任务”一脉相承。“三大任务”的“简化字”说的是字形,“推广普通话”说的是字音,“汉语拼音”是给字注音的。归纳起来,“三大任务”就是规范汉字的形、音。

  有趣的是,观照古今,汉字规范观随着书写方式的嬗变经历了“三大时代”:其一,刻写时代。汉字镌刻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此时不讲规范,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其二,书写时代。汉字书写在竹片、木片、丝绸、纸张上。这是一个追求规范的时代。强秦的“书同文”,盛唐的“字样”,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都是这一时代注重字形标准的生动写照;其三,打写时代。汉字经敲击键盘而呈现。打写的普及使手写文本急剧减少,绵延数千年的手写时代似乎终结了!双音词的迅速膨胀导致规范目光正在从字转移到词。

  我想,建国初文改会的种种举措皆以“便民、利民”为旨归,老一代人为此克尽厥职,笃行不倦;新时代的后继者,当大力弘扬先辈“以民为本、为民所用”的理念,为黎民百姓做更多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57 , Processed in 0.0615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